真正误了黛玉终生的人是谁?
▍真正误了黛玉终生的人是谁?
她就是来还泪的,求仁得仁
▍真正误了黛玉终生的人是谁?
在红楼梦里,我们经常叹息黛玉孤苦无依,泪尽而亡的不幸命运,痛恨四处留情的宝玉,鄙视鸠占鹊巢的薛宝钗,憎恶棒打鸳鸯的王夫人,讨厌从中作梗的袭人,其实仔细想来,造成黛玉悲剧命运的,不是别人,正是满嘴心肝肉的贾母,她的外祖母。
书中对宝黛二人的爱情描写非常唯美,绛珠仙子为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泪珠儿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实际上俩人的情愫是贾母一手促成的,贾敏去世后贾母以黛玉无人照看为名接来贾府,此时贾母已经有了两家联姻之意,一则黛玉品貌人才,学识家世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二来又是贾母最疼爱的贾敏之女,不然黛玉虽小,她也不可能安排俩人同吃同住,毕竟男女有别。
开始的几年,黛玉在贾母的庇护,宝玉的爱惜下也过得舒心,但是好景不长,宝黛姻缘的反对者王夫人先把她妹子一家弄来,又伙同薛家编织“金玉良缘”之说,不仅在贾府四处散布,还令丫头直接说道宝玉脸上,也真是司马昭之心了。更加不幸的是黛玉之父林如海突然辞世,一个五代世袭的公侯之女变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女。
别看古人讲究父母之命,“三纲五常”,表面吃斋念佛的王夫人可不管这一套,她既不尊丈夫,亦不敬婆婆,仗着自己女儿才选“凤藻宫”,背着贾政贾母逼死金钏,提拔袭人,甚至做出查抄大观园的昏聩之举,被探春嘲讽为“先要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趁机赶走贾母看好的晴雯,跟贾母唱对台戏。
精明如贾母怎能不知王夫人的勾当,她借着鸳鸯抗婚对这个“表面孝顺,背后算计”的媳妇大加申饬,对王弄来的薛宝钗她也是表面笑嘻嘻,心里mmp,后来甚至面子工程也不做了,看到宝钗屋里跟雪洞一般,还摆着菊花,直言“不详,忌讳”。先大张旗鼓给宝钗做生日,明示宝钗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将笄之年,后又到清虚观当着众人面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诸如此类,贾母为了宝黛婚姻还是做了努力,然而遗憾的是她最终还是放弃了。
随着“木石因缘”跟“金玉良缘”矛盾升级,王夫人祭出杀手锏--元妃,元妃是贾府这个没落贵族唯一的依靠跟指望,元宵节礼物传递出她看好金玉良缘的信息。即便如此,贾母也并未全然放弃,但是从终她一世也没有给宝黛定下婚事来看,她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最终还是牺牲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宝黛姻缘。在那种父母之命大于天的封建年代,如果贾母硬是倚老卖老成全了宝黛,相信王夫人也无可奈何,而且从诗书门第,远近亲疏来看,贾政也绝对支持宝黛而不会选择薛家那种杀人惯犯家庭的。
在高鄂续书里,贾母简直被妖魔化:“若是她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她了”,“我看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她,只怕难好”,不像慈爱的老祖母,简直是狼外婆了,不知道高鄂这些描述能代表多少曹公的意思,但是从他对贾母的丑化来看,他也认为贾母才是真正误了黛玉的罪魁吧。
贾母是罪魁的原因有三,
一,明知王夫人反对还接黛玉来住着令二人培养感情,对自己的能力跟王夫人的抗拒估计不足。
二,不该占用了黛玉的家产,当初林如海病重,贾母巴巴的指派了贾琏护送黛玉,后来林如海去世,贾琏打发昭儿回来报信,这期中的缘故贾母当然清楚,但是却任由他们后来用黛玉的财产修了大观园迎接元妃。导致黛玉后来吃个燕窝还得靠宝钗施舍。
三,曹公原意宝玉结婚在贾母生前还是身后已无从考证了,就算是身后,贾母离世前也该给外孙女一个交代,然而并没有,在一手培养了黛玉“心里的想头”之后,又撒手不管,导致黛玉凄苦离世。
贾母的慈爱反而变成了伤人的剑,若非当初她再三再四的把黛玉从苏州接来,也许黛玉早在林如海的安排下嫁了如意郎君,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真正误了黛玉终生的人是谁?
误黛玉终生的人不少,但是,许多红学爱好者忽略了一个人,那就是薛宝钗之母,王夫人之妹薛姨妈。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有这么一段话,薛姨妈与女儿宝钗去潇湘馆看望黛玉,薛姨妈当着黛玉的面对宝钗道:“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紫鹃忙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
我看了几遍《红楼梦》,如此直白地要替宝黛当媒人的,只有这个薛姨妈。
林黛玉虽然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到底也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被薛家母女忽悠的放松了对金玉良缘的警惕性,连黛玉这个出了名的小性子之人,都与宝钗成为了好朋友,薛宝钗在贾府的人气自然又上了个台阶。
此外,我认为曹雪芹老先生几议其稿,用几十年心血,撰写的《红楼梦》,是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的。
《红楼梦》八十回后,黛玉病入膏肓,金玉良缘在贾府上下按部就班的完成着,紫鹃为了实现林姑娘多年的夙愿,既完成木石前盟,跪求姨太太兑现当年的承诺,给宝黛说媒,遭到了薛姨妈的严词拒绝。
最后的结果是:黛死钗嫁,薛姨妈妥妥地误了林黛玉的终生。
▍真正误了黛玉终生的人是谁?
根据种种线索来看林黛玉和探春应该是暗合了潇湘妃子,娥皇女英的典故,南下远嫁了。而造成这一悲剧的导火索,大家却忽视了妙玉一个孟浪的举动,那就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在拢翠庵小院子里同贾母喝茶,因为妙玉嫌弃刘姥姥农民出生,玷污里她的美茶美器,就准备杂碎成窑盖钟,结果宝玉劝说才打发给刘姥姥换钱度日。而后来宝玉,宝钗和黛玉到妙玉内室喝体己茶时,钟鸣鼎食的贾家,大小姐是贵妃的皇亲也找不出几件的茶具,全在妙玉的庵堂里陈设着,你说她是什么身份,而历代瓷器高峰,价值最高的行家都知道就是晚明成窑釉下五彩斗鸡盏了,就连研究红学的文物历史学家,都说给出去的那个茶盏上亿,你说那不是皇家御用是什么。而就是这一看似轻描淡写的举动,却导致了后来黛玉的悲剧,因为刘姥姥拿着茶盅换钱,此物品流落民间。而偏安在西南边陲,和清朝政府分庭抗礼的还有南明政权,他们一定发现里此物品,顺藤摸瓜找到妙玉这个皇室遗孤的线索,并且搭上线。而造成贾家有包庇明朝遗孤的重罪,连带元妃失宠暴毙。而南明政权和请政权交锋一度占里上风,清政府不得不采用公主和亲的形式来谈判,这才要镇守南边和南明政权打交道的南安郡王来贾府认女选妃。因为正妃必须出生正室,贾探春,迎春都是妾室所生,且迎春已经定亲出嫁。而贾惜春更是出生不明的贾家私生女,据说就是焦大那句莫名其妙养小叔得来的。而薛宝钗没有贾家血统,唯一还有贾家血统的只有林黛玉这支姑表亲了。只好林黛玉为正妃,贾探春为副同时和亲去南明政权。以下提供多组证据,首先潇湘妃子和蕉下客是林黛玉和贾探春入诗社互相起的笔名,其中暗喻了娥皇女英的典故。而二妃是舜帝南巡驾崩在九嶷山,二人斑竹啼血,投江自尽。二、林黛玉多首诗歌证明了其远嫁多事实,比如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语成谶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而具有戏剧性的是,这首认为非常颓丧的诗歌,却是要妙玉续接,去结束后面的结尾,祈求改运。可改了没有?史湘云最终成为漂泊在船上的船妓,林黛玉身葬他乡。她们悲惨的结局都和妙玉有关。最后林黛玉还写了十美吟,前面几首就是王昭君和蔡文姬这些异域和亲的典型,且王昭君的坟墓就是青冢,而王昭君后世称为明妃。这么明显的隐喻还有什么可说的。最后贾宝玉一首对要女子保家卫国颇有微词的姽婳将军诗被定为反诗,获罪贾府不觉得非常突兀吗?一定是对需要林黛玉,贾探春柔弱女子和亲有意见,才得罪了皇上的。这些分析仅供参考。
▍真正误了黛玉终生的人是谁?
我是小南星,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看过小说《红楼梦》的人,都应该知道“木石前盟”这个典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姻缘,绛珠仙子为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泪珠儿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二人的情愫,非常人可比。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删除。谢谢!
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的掌上明珠。贾母得知宝贝女儿去世之后,担心外孙女黛玉无人照顾,派船去邻家把黛玉接来,安排黛玉住在自己的碧纱橱里居住,可见贾母对这个外孙女的关爱之情。因为自己的宝贝孙子宝玉,尚且安排住在碧纱橱外,男女有别。贾母的这一安排,看似随意,其实是有心为之。二玉还小,贾母把二玉安排在自己的身边住下,一则是爱怜之心,可以时时看护;二则,二玉初次见面,尚不熟络。二人在一起,朝夕相处,加深二者的关联,培养二人之间的感情。一个是自己的宝贝孙子,一个是自己的外孙女,贾母当然乐见二人的发展,为二玉的终身大事预作安排。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删除。谢谢!
贾母虽然有心促成二玉的“木石前盟”,奈何架不住王夫人的侄女薛宝钗的出现,金玉良缘上场。所谓的金玉良缘,不过是王夫人伙同薛姨妈,王熙凤以及元妃,一起设下的一个圈套,促成宝玉和宝钗之间的好事罢了。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删除。谢谢!
无奈,黛玉本是个病怏怏的身子,友好闹个小性子,心眼有点偏小,动则生气和流泪。无端端得罪了周边的姐妹和丫鬟仆人。再加上苏州林府的没落,没有一个支持自己的主心骨,渐渐乱了阵脚。最后落了一个“水中月”和“镜中花”,永不相见的结局。
最后,个人以为,贾母的溺爱和黛玉的性格,才是黛玉悲剧的根源。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删除。谢谢!
你怎么看呢?
我是小蓝星,每天在悟空问答上分享一些个人的生活情感经历,欢迎大家的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