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当年就没预见到《广场协议》的影响吗,为什么当时要签?如今日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日本人当年就没预见到《广场协议》的影响吗,为什么当时要签?如今日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被强奸者有能力反抗,还会被强奸吗。
▍日本人当年就没预见到《广场协议》的影响吗,为什么当时要签?如今日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广场协议》并非是美国的阴谋,而恰恰相反,其结果正是日本膨胀的表现之一。1985年,美国、日本、西德、英国、法国五大经济体在美国签订《广场协议》,目的是五国联合干预市场,拯救美国的经济贸易。其中,美国是协议的发起者和主导者。
不过,针对美国提出的协议,西德、英国、法国可以说是被动为之,几乎是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签订的。而日本,作为当时世界上经济第二大国,日本不仅没有反对,反而是广场协议的主要支持国和推动国。因为,当时的广场协议,看上去对日本这样快速发展的发达国家非常有利!
广场协议的主要措施,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针对当事各国货币的升值和贬值。其中,美元相对贬值,用以刺激出口;而日本、西德等四国的货币,则相应的进行升值。而关于日本的货币升值,恰恰是当时日本所力推的一件事情。
日本货币升值有很多好处,首先,到80年代,日本已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大国,而日本的货币,却是相当的不值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的国际声望和日本的民族感情。同时,和国际主要经济大国相比,日本的货币也非常不具备竞争优势。而日本又试图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所以,让日元升值,成了日本野心膨胀的关键因素之一。
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本的经济也的确出现了一片大好的情况。日本的货币汇率在数年间暴涨一倍,日本的经济总量也瞬间扩大了不少,而日本对于美国的贸易顺差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可以说,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本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反而是主导签订协议的美国,经济形势持续变差。经济迅速繁荣的日本,开始把大量的闲置资金用于股市、房市等领域,日本在国际上也开始出现了狂买的浪潮。按照当时的趋势,日本甚至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到了1995年,即广场协议签订十年之际,日本的经济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达到了美国经济的七成,人均更是远超美国。
不过,日本的祸根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埋下的。在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的同时,日元大规模流向了虚拟经济领域,而实体经济的影响力则持续降低。同时,由于货币快速增值,日本出口的优势降低了,而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国家,国内资源、内需都相对较少,没有了出口的强大支撑,日本的发展就缺乏了关键动力。此外,日本货币升值以后,日本产出的既有实物是没有变化的,但货币升值了,各方面的成本就增加了,短暂地繁荣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开始疲软,而且是巨大的疲软。
90年代中后期,在高峰期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开始停滞,甚至出现倒退,此后的二十年间,日本的经济出现了长期的低迷。
可以说,广场协议并没有拯救美国(美国的复苏是另一回事),但广场协议却的确葬送了日本。只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日本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日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日本的经济已经积重难返了。归根到底还是日本方面的问题。
▍日本人当年就没预见到《广场协议》的影响吗,为什么当时要签?如今日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有300多个回答了,本来没有凑这个热闹的必要,但看了前面几个高票赞的回答内容,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既缺乏《广场协议》签订的背景分析,甚至连结论都是错误的:认为是日本人自大膨胀,想通过日元升值,让自己的大国地位再上升一个台阶,所以大笔一挥……。这相当于说日本人智商不在线,外加缺乏专业金融知识,基本和抗日神剧贬损鬼子一个论调。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和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对美国的贸易摩擦诉求,日本一直采取顺从、忍让的态度,结果酿成“失去的二十年”苦酒,半导体产业受到重创,电子产业全面衰退,有20年经济停滞不前。
《广场协议》是日美金融战的一部分
《广场协议》说白了,就是一份美国牵头,联合法、英和联邦德国,日本必须听从,大家合谋操作国际汇率的行动纲领,目的是人为让日元升值、美元贬值,减少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压力。稍有国际贸易知识的人都知道,本币升值会打击本国出口,日本人自然也明白其中利害,不存在前面有回答说日本人是支持和积极推动。
《广场协议》其实是日美金融战的一部分,对日本来说,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实力PK,政治影响力、军事力量也是重要比拼要素,这三方面日本都不占美国上风。
所以,你一定要问日本人为什么签《广场协议》,日本人只能这么回答你: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无奈呀!
说过《广场协议》的本质,我们再接着聊《广场协议》签订的国际贸易背景。
日本学生打败美国老师
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美、日、法、英和联邦德国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聚在一起开了会,商量通过人为操作,让日元升值、美元贬值,以平衡日美贸易差。
注意,重点在“平衡”二字。
当时,日美贸易极度不平衡(多么熟悉的字眼),日本产品从计算器、家电、半导体芯片、汽车到钢铁等产品,横扫美国市场。在五六十年代,日本货还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上世纪50年代出差美国,见到最畅销的日本货就是插在饮料杯里提升情趣的小纸伞,一个美国服务生认为,日本人擅长的是制作这类又小又廉价的产品。
在整个70年代之前,美国都被日本视为老师。美国人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让日本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集成电路的共同发明人、英特尔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被日本人供上了神坛,日本企业家以和他短暂会面为荣,回去后往往会对亲戚朋友吹嘘说:我和诺伊斯博士见面了……。“日本电子产业之父”、夏普主管佐佐木正是诺伊斯的头号铁杆粉丝,为了让自己的偶像满意,他甚至向诺伊斯介绍并撮合了一桩生意。
可以说,在那时候,日本人规规矩矩敬畏美国人,美国人也心安理得享受日本人的崇拜。
然而,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日本这个学生在工业上逐渐崛起,在国际市场把美国这个老师打得满地找牙:
美国的钢铁产品根本出不了美国市场;
日本品牌汽车行驶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公路上,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亏损严重,美国政府被迫向其提供15亿美元贷款担保;
日本半导体芯片席卷全球,英特尔、AMD等硅谷高科技公司亏损严重;
这种情况下,美国产业界一致要求给日本人一点颜色看看。
1982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钢铁工人在砸日本产汽车。当时普通美国人认为,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日本占了美国的便宜。
挖掘机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就明确要求美元对日元升值,这样仅从汇率上就可以轻松击倒对手——日本的小松公司。卡特彼勒当时的老板、董事长李.摩根有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只要美元(对日元)贬值20%,我的推土机就能推到他们帝国(日本)的首都!”
李.摩根代表了相当比例的美国产业界的看法:美元对日元贬值多少,日本出口的工业品的利润就会缩水多少,相应地,美国工业品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增强。
而美国政府也想通过对日元贬值,减小进出口差额,缓解巨额财政赤字压力。
既然美国朝野上下都有美元贬值、日元升值的要求,那就撸起袖子干呗!
日本人打错算盘回顾当时签订《广场协议》的过程看,日本人是比较配合的,基本没做什么像样的反抗。其中原因,主要就是日本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对当时的日本外相安倍晋太郎明确表示:日元必须对美元升值。
日本不敢拒绝美国的要求,因为美国是日本的军事保护国,政治靠山,如果美国因为扛不住巨额的财政赤字,垮掉了,日本还怎么混?
签订《广场协议》的五国财长。
日本人难道就没有想到,《广场协议》让日元对美元升值20%相当于美国给日本出口企业加了20%的关税?肯定是想到了,但美国大哥的事又不得不照办。
而且日本人的小算盘是,日元对美元升值20%等于日本企业割利给美国企业,这个损失可接受、可控制,只要美国大哥满意,后面的日子就好混了。
但可惜的是,日本人打错算盘了:日元升值很快超出控制,给日本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到1986年1月,日元兑美元迅速升破190,引发市场疯狂炒作,到1987年也就是广场协议签订2年,日元对美元升值2倍,从240日元兑1美元升到120日元兑1美元。
日元疯狂升值,坑苦了制造业,大型企业像丰田汽车将工厂搬迁到日本国外,而像半导体芯片这样的重资产、技术密集型企业,由于无法搬迁,只能留在日本国内,由于日元升值加上美国打压,很快衰落,三星等韩国企业则趁机崛起。
关键时刻,日本政府走出一步臭棋:降息!企图将资金引导到严重缺血的制造业。
但资金并没有进入苦逼的制造业,而是涌进房地产和股市,导致日本房价高涨,当时东京的房地产市值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股市暴涨,日经指数升破一个又一个关口,1989年12月29日,升到38915点。
当时普通日本人坚定认为:股市只涨不跌,房价只升不降。
结果被现实血腥、残酷地教育了一番。
到1989年时,日本政府感觉应该给狂热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降降温,于是下了一剂猛药:一年半里调高利率3.5%。结果,泡沫被刺破后,股市和房地产双双崩盘,大批中产破产,日本开始进入“失去的二十年”,曾经的繁华变成过眼云烟。
日元迅猛升值,再剧烈贬值,对日本经济的破坏程度堪比金融危机。
全篇文字比较长,总结梳理一下:日本制造业大量出口到美国,挤压了美国制造业,使日美贸易逆差增大,美国财政赤字压力剧增;
为解决贸易逆差,美国强行要求日元升值,要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
日本为照顾“美国爸爸”的感受,答应签署《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失控,两年升值2倍,重创日本实体制造业,推升股市、房地产等资产泡沫;
日本出臭棋下猛药刺破资产泡沫,日本经济卒,进入“失去的二十年”;
所以,你还能说日本很愿意签《广场协议》?现在,日本人反思的书籍数不胜数,基本都认为是美国人挖了个坑,软硬兼施逼着日本跳进去。
▍日本人当年就没预见到《广场协议》的影响吗,为什么当时要签?如今日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日本人看中了短期利益,想把坏事变成好事,还为此沾沾自喜,但日本人终究没能猜对这部大戏的结尾,结果吃了大亏。
1980年代,里根做了美国总统之后,为了解决卡特任期遗留下来的高通胀,采取了强硬的紧缩政策,以抑制市面上的过多热钱,银行基准利率甚至达到了两位数。
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市场上的热钱大量流入银行,海外无数美元也蜂拥进入美国,这使得美元不断升值,逐渐美国出口额不断下降,进口额不断增加,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逆差。
里根政府虽然达到了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但在不断升级的贸易逆差影响下,政府的财政赤字也不断增加,长此以往,对经济总是不好的。
财政赤字一时半会也很难降下来,里根政府最方便着手的,是解决贸易赤字问题,其实就是降低贸易逆差,最好能顺差。
那还是得走美元贬值的路。
但是搞量化宽松又会走上卡特的老路,多方思考之下,里根政府把刀举向了盟友—资本主义世界里的前几号经济大国:英法德日。
里根的做法就是:迫使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造成美元相对贬值,从而增加出口。
但盟友们自然不会乖乖上套,里根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使出了杀手锏:你们若不从,我们就让美元自由的飞……自由的暴跌……
这可让盟友们吃不消,一旦作为世界主要兑换货币和外汇储备的美元暴跌,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也会损失惨重,毕竟他们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这可能会让他们许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一夜回到解放前,毕竟世界主要经济数据都是以美元计价的。
没办法,各国只能同意里根的意见,他们希望美元能“可控的可接受范围内的贬值”。
而且,他们还把这事儿作为一个大好的机会,一个发大财的机会。
当时,德国日本已经在二战后的废墟上重新崛起,并在196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发展到1980年代,他们的制造业也不断升级换代,已经到了需要把很多中低端产业转移到海外,降低生产成本的时候,一旦货币升值,就意味着他们的货币更值钱,他们在海外投资的机遇就大大加强,毕竟他们的货币更值钱了,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而日本,就是美国最要争取合作的国家,而日本,也在精心考虑之后,愉快的接受了美国的要求。
说白了,日本战后的经济腾飞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2次战争的海量订单养活养大了日本无数制造企业,日本对美国则常年保持高额的贸易顺差,为了争取日本,美国承诺向日本转移一些诸如半导体、核电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帮助日本培养中高端产业,促进日本到海外扩大投资。
日本人就兴奋的认为:升值的日元可以帮助日本大幅强化海外投资、并购,美元援助的技术更可以帮助日本企业不断产业升级,这实在是大好的事情啊。
于是,日本人主动升值了货币,同样,德国、英国法国也升值了货币,但最终出大问题的,偏偏只有一个日本!
为什么?
因为停不下来的疯狂!
其他国家升值也就升个20%左右,日本人硬生生在5年间升值了100%。
我们来看看,日本人是怎么操作的,导致了后来的雪崩。
日本政府升值货币后,并没有相应的调高利率,而是为了防止出现金融紧缩,主动大幅降低了利率。
结果,日本全民就开始进入了疯狂。
货币大幅升值,利率又低的让人没有存钱的欲望,于是全民都开始把钱拿出来搞投资,而任何一个小市民,甭管你有没有房子,哪怕是租的房子,都能随手贷款个几百万日元,利率也低的感人。
按照货币的杠杆原理,日元在短期内被各种贷款无形中放大了无数倍,老百姓手里的钱突然多的花不完……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的时候,日元对美元是240比1,到1988年,已经到了120比1……
最疯狂的时候,日本人人人出国旅游,在海外疯狂的买买买,奢侈品成了烂大街的东西,在美国买房子,眼睛都不眨的大批买进,高尔夫球成了平民的普遍娱乐,许多人拿日元擦汗,房价暴涨,疯狂炒房……
很美好的年代。
但是,这终究是昙花一现……
很快海湾战争爆发,石油价格暴涨,日本制造业企业成本飙升,但是却缺乏资金,市面上的钱都被投到了飙涨的房地产等行业里去了。
缺乏足够的现金流来应对暴涨的成本,日本制造企业开始不断倒闭,而他们的产品早就在日元飙升的时代里,出口不断的下降中,他们还没来得及走出海外。
制造业萎缩,大量的工人失业或者薪资暴跌,他们的贷款,还有无数日本老百姓的房贷等等开始成为不良贷款。
渐渐地,房地产也开始崩盘
………………
总之,一切都开始崩塌。
然后,沉沦到现在。
至于日本人怎么想的?
反正许多人还是很怀念当时的美好!
▍日本人当年就没预见到《广场协议》的影响吗,为什么当时要签?如今日本人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最近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和回答。
先是有人在探讨宋朝檀渊之盟是否对宋朝有利,现在又有人来探讨广场协议是否对日本有害。
就我个人的看法,很显然,中美贸易战损害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这些人非常希望中美贸易战能停止。可是寄希望于美国先停战又不现实,于是就在中国造舆论,希望中国能让步。这其中还有美分党推波助澜就不提了。
为了证明中国让步的合理性,重新讨论檀渊之盟和广场协议的得与失就是应有之义。什么檀渊之盟让宋朝获得经济发展的空间啦,什么日本没有因广场协议而退出发达国家之列啊,等等,不一而足。
就我个人的看法,无论是檀渊之盟对于宋朝,还是广场协议对日本,其根本的影响是负面的,主要理由如下:一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不得不随对方起舞,从此丧失了主动权和独立性;二是这两份协议确定了宋朝和日本发展的天花板,那就是不能让契丹和美国感到威胁;三是这两份协议造成的损失,都被转嫁给了普通老百姓,而上层精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甚至借助外力强化了自身地位,从而加据了社会阶层割裂,增加了社会动荡。檀渊之盟签订之后,宋朝虽然因战争停止而获得发展机会,但内部农民起义不断,外部发展到二帝被掳和被迫迁都,看不出这样的发展对国家对老百姓有啥好处;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之前,还能谈谈中日友好日韩友好,首相不参拜靖国神社,广场协议签订之后右翼能够长期执政,在二战历史问题上,靖国神社问题上,钓鱼岛竹岛问题上与中韩冲突日益加剧,首相和内阁公开参拜靖国神社,自卫队逐步转化为军队,典型的通过制造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矛盾,凝聚内部人心的手段。如果不是为了化解广场协议带来的大麻烦,日本何至于主动恶化和中国韩国的关系。
所以,中华民族要复兴,就不能失去发展的主动权和独立性。只有始终靠自己把握方向盘,哪怕会有一时的挫折,终究会因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到达目的地。
------------------
推荐阅读:
为何国产超级计算机已经领先全世界了,而国产cpu却依然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