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皇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诛你九族”,在现代“九族”包含哪些人?
▍古时候,皇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诛你九族”,在现代“九族”包含哪些人?
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时常听到皇帝对某某大臣诛连九族,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欢说的,因为在封建社会诛九族是相当重的一种刑法了,基本上把所用涉及到血缘关系的人都给杀没了。
诛九族来源于秦朝商鞅的“夷三族”,在《幼学琼林》里记载了:“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也就是说以自己为中心,一种说法是上到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下到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说法就更残忍了,自己的家族(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父亲的家族(姑姑的子女、外甥、外孙),母亲的家族(外祖父、外祖母、娘舅),妻子的家族(岳父、岳母)。
在封建社会里,虽然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如果得罪了皇帝,随时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在封建社会里真的是伴君如伴虎。
▍古时候,皇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诛你九族”,在现代“九族”包含哪些人?
诛九族起源于秦变法的“夷三族”,后来随着统治者对刑罚的加重,由三族变成了五族、九族。
先简单说一下三族:有说法一,是指父母、兄弟、妻子三族;说法二,父、母、妻为三族;说法三,以父、子、孙为三族。历史中,李斯和赵高就被诛了三族。
诛九族,跟诛三族一样有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犯罪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姑母叔伯及其儿女、外甥外孙;母族三指外祖父母、姨母及其子女,妻族二指岳父岳母。
第二种说法:犯罪者上推四代到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孙,横推三从兄弟。也从高祖算起,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儿子、孙子、玄孙、曾孙,再加上跟自己一辈的兄弟们,包括堂表兄弟、再从兄弟、从族兄弟。
中国亲族关系中还有一种五服的说法,其实和九族是相对的:一族(一服)、三族(二服)、五族(三服)、七族(四服)、九族(五服)。出九族(也就是出五服。
上文提到,株连九族源于秦法的三族,后商鞅发明“连坐”,由三族变成七族。荆轲刺杀秦始皇被诛七族,何为七族?《史记邹阳传索引》渭:父之姓,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母之姓,从子及妻父母,凡七族也。株连九族源于隋炀帝:《唐六典注》:炀帝“末年严刻,生杀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轘 裂枭首,磔而射之。
株连九族基本包括了全部亲戚,只要和罪犯沾亲。但是除了株连九族,历史上还有一次株连十族,这里的十族,是加了朋友。这个人是方孝孺,他到底犯了什么罪,以致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株连十族的人?靖康之变,方孝孺认为朱棣篡位,朱棣让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宁死不写,甚至当堂辱骂,并在诏书上写了“燕贼篡位”,朱棣以“株连九族”威胁,但他仍然不从,说到:诛我十族那又怎样,篡位就是篡位,燕贼就是燕贼。结果朱棣忍无可忍把他的门生朋友归为第十族,一并诛杀。这次总共诛杀八百七十三人,下狱及被流放充军者亦数以千计
▍古时候,皇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诛你九族”,在现代“九族”包含哪些人?
九族指的是:父族四辈,母族三辈,妻族二辈中的族人子孙。
▍古时候,皇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诛你九族”,在现代“九族”包含哪些人?
经常看古装剧的,肯定对这么一个场景不陌生:每当有人造反失败,被皇帝擒拿,皇帝有时候就会愤怒地下旨抄其家,灭其九族,然后画面一转,数百位穿着囚衣,被脚镣拷着的人,就被士兵押着前往法场斩首示众。
夷九族,为“族诛”之刑的其中一种,比夷二族、夷三族、夷四族......更为残忍,是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给予自己所认定的有罪之人的最为残酷的刑罚,比凌迟、满门抄斩更为残酷。
据史籍记载,族诛早在夏商奴隶社会时就已经出现,《左传•哀公十一年》引《尚书•盘庚》云:“其有颠越不共,是劓珍无遗育,无俾遗种于兹邑”,意思是对于专干坏事、不恭于命的叛臣,就要杀得他断子绝孙,这也是历史上有关株连子孙最早的记载。商末时期,族诛的对象由子孙发展到“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弟妻子”,此时父母、兄弟和妻子亦也纳入到族诛的范围内。
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开始通行族诛之刑,一般用于惩罚谋大逆之人,而这之中尤以秦国使用最为泛滥,武王四年“族孟说”;《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反,反兵捕之,灭其家”。且秦国不但常用族诛来惩罚“有罪”之人,还第一次使用了夷三族之刑,《史记•秦本纪》载:“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 ,自秦文公二十年,秦国开始实行诛三族之刑,武公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
至于秦国“夷三族”到底诛杀的是哪三族,目前尚存争议!有说是“父族、儿族、孙族”,东汉经学家郑玄引《周礼•春官•小宗伯》言:“三族,谓父、子、孙”;有说是“父族、母族、妻族”,北周大将军卢辩引《大戴礼记•保傅》言:“三族,父族、母族、妻族”;有说是“父母、兄弟、妻子”,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言:“父母、兄弟、妻子也”。
汉初,西汉延续秦制,继续实行“族诛”刑罚,并公布夷三族之令,其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汉高祖时期,西汉开国功臣彭越、韩信等均受族诛之刑。文帝曾废除过“族诛”刑罚,但后来因受方士新垣平的欺骗,文帝大怒遂下诏再次恢复“族诛”之刑,并将新垣平“夷三族”,之后晁错、李陵皆以族诛。
魏晋时,族诛之刑不见于刑律之上,虽也曾实施过,但并没有秦汉那般残酷,此时凡谋反、谋大逆,父子同族男虽无论老少依旧被处以斩首之刑,但女子却是施以死刑之外的刑罚,多数沦落为奴婢或官妓。北魏初期,族族之刑较之魏晋有些许加重,此时凡谋大逆者,亲族无论男女老少皆斩,但也有些人情味,就是13岁以下孩童可免死,只是入宫为奴为仆。
隋唐“族诛”之刑总体而言较前代较轻,但是隋炀帝却是首开“夷九族”之风(荆轲被夷九族之说实不可信)。隋末,炀帝亲征高句丽,楚公杨玄感反,事败,隋炀帝下令夷杨玄感九族,《隋书.刑法志》载:“及杨玄感反,帝诛之罪及九族”。当然,隋唐除此一例,其他时候对“族诛”的使用都是很谨慎的,同时唐代族诛多数只施加于成年男子,唐律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夷其族时,十六岁以上男丁皆处死,十五岁以下男丁,及女子皆罚没官为奴为婢。
宋代之后,各朝的刑法条文大体与唐律类似,夷有罪之人族时,多不会连累到十五岁以下男丁,及女子。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初,朱元璋以蓝玉“为乱,谋泄”为由,族诛者一万五千人,包括女子和未成年男丁。
当然,即使是狠如朱元璋,也未对臣子施以“夷九族”之刑,中国历史上可以明确的被施以“夷九族”之刑的,就只有隋末楚王杨玄感,其余都未见于正史,即使有也是出自野史,尚不足为信。
除杨玄感外,因历代皆未实行过“夷九族”,就算是被夷九族的杨玄感,史书也并未说出是哪九族被牵连。因此,历代对于九族之说都各有各的说法,未见统一。
有说“九族”仅限于父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有说“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己一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出嫁的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是指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
有说“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姥族二。父族四是指老太爷、太爷、爷爷、爸爸这上下四代,姑母一家,姊妹一家,女儿一家; 母族三是指妈妈娘家老太姥姥、太姥姥、姥姥、妈妈这上下四代,姥爷一家、妈妈姐妹一家;姥族二是指姥姥娘家老太姥岳母、太姥岳母、姥丈母娘、丈母这上下四代;姥姥子嗣岳父一家。
有说“九族”是父五族,母四族。父五族是指玄孙、曾孙、孙、子、身;母四族是指母亲,及母亲祖母、曾祖母、高祖母三代。
“九族”到底是哪九族,现在尚未明确。但是,不管是以上哪种说法,这等株连家人的刑罚都是残酷的,为现代文明社会所不容的,“祸不及家人”。当然,从史书看,历代多只是将“夷九族”这等酷刑来当作类似于现在的核弹来使用,就是用来吓唬臣民的,威慑大于实际,多就是放在那里吓唬人的,不会真的拿来用。所谓“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夷九族”放在那里只是让那些心有不轨的人明白造反失败的后果有多惨烈,从而不敢去做出破坏国家稳定的事情。
▍古时候,皇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诛你九族”,在现代“九族”包含哪些人?
古人平时一般不会想起“九族”,可一旦这个概念被想起来而且还被用上的时候,那就是平地惊雷山崩地裂的时候,古籍中不绝于书的“灭族”中的“族”,通常就是“九族”。
其实,对于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九族,有诸多不同说法。
第一种说法:父族四支、母族三支、妻族二支
父族四支:自己一家、出嫁的姑母与其子嗣、出嫁的姐妹与其子嗣、出嫁的女儿与其子嗣。
母族三支:外祖父一家、外祖母与其娘家、姨母与其子嗣。
妻族二支:岳父一家、岳母与其娘家。
第二种说法:从本人向上四代,向下四代,加上自己
九代的直系,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子、孙、曾、玄。
古代抄家与灭族往往是伴随使用,目的就是根除对方实力人脉。
夏朝少康中兴,就是“有田一成,有众一旅”除之不尽带来的后果。
后来伍子胥率吴国大军攻伐楚国,也是当年伍氏被灭不彻底的结果。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最终复仇成功,也是因为赵氏孤儿逃脱后,得到众多人群相助。
基于这样的教训,秦始皇横扫六合之后,秦朝开始有了“族灭”之法,先是三族,之后越来越广泛,到五族、九族,明朝甚至还有十族。
不过,从汉朝开始,关于“九族”的概念,在经学上就有了古文与今文两种解释。
古文说派,认为九族局限于父族,包括上至高祖下至玄孙这九代。
古文一派的说法构成了宗法伦理的基础,在唐宋之后,九族的古文说,在法律上获得了正式的确认,明清两代的律法中,都明文规定,九族专指父宗。
《诗·王风·葛荔序》: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
郑玄笺:九族者,氢己上至高祖及玄孙之亲,
在《明会要》与《清律例》之中,都有明确的“本宗九族五服图”,九族指代的就是父宗。
今文说派,认为九族说的是父族四、母族二、妻族二。
今文一派的说法,其实满足了古代王朝用血缘姻亲关系,实现对于天下的最大限度控制的一种实际需要。
在过去,统治群体在赏赐、惩罚、诛刑的时候,就是利用九族中的今文说法。
《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元代的《赚蒯通》第四章: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
史上唯一的一次灭十族,硬凑了一族。
明太祖驾崩后,传位皇太孙朱允炆,四年之后,燕王朱棣不满朱允炆削藩起兵夺位,史称“靖难之变”。
明初大儒方孝孺,曾是辅佐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桃李满天下,朱棣夺位后曾想收复他,但方孝孺执意不肯,朱棣请他代拟诏书,他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
朱棣问:“你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道:“别说九族,就是诛十族也不怕。”
朱棣盛怒之下,将方孝孺九族皆灭,此外,将方孝孺的门生作为第十族凑入,一律诛灭,而按照史料记载,方孝孺被诛九族中仅限于父系,母族与妻族不在其中。
------------------
推荐阅读:
“钓鱼穷三年,玩鸟毁一生,如果学会狗撵兔,从此踏上不归路”,怎么解释这段话?你怎么看?
古巴导弹危机中如果赫鲁晓夫“硬到底”,美国真敢发动核战争吗?
上一篇:中国历史,你最喜欢哪个皇帝?
下一篇: 练毛笔字的时候竖笔总是写不直,怎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