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年、享年、卒年、寿年、得年、殁年,用法有什么不同?
▍终年、享年、卒年、寿年、得年、殁年,用法有什么不同?
公知们发文,"某女王终年96岁","胺倍享年68岁"。你能否看出他们的不同立场?人民艺术家李光羲李老,今年3月去世时高寿93岁,你发文和评论是否用对了措辞?
终年、享年、寿年、卒年、得年、存年、亡年、殁年……在影视、文学和新闻里见过吧?它们均表示去世年岁的敬辞,但不可乱用,尤其讣告和新闻报道里,轻则尴尬,重则被骂,记者搞不好被骂丢饭碗,还有抑郁的。
汉字是伟大的,结合形声义三特性,符号的背后浓缩了华夏民族的文化风俗、社会形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诸多复杂因素,一个汉字可以隐藏五千年的华夏文史,比如"示"。
综述丨丧礼讣告之敬辞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丨礼记·曲理下
《仪礼》收录先秦"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礼记》记录"五礼"。《仪礼》和《礼记》都被列入"儒家十三经"。
"礼"乃修身之本,一个民族需要统一的礼仪文化和制度。文化可以多元,但核心民族文化需要统一性。统一的文化和民俗是社会发展的车轮,是民族的信仰,是团结的基石。儒家学者把生活中的礼仪文化归为五种,称"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凶礼",关乎丧葬和灾难,为哀悼不幸之事而制定的礼仪制度。丧礼属于凶礼,而发讣(报丧)则属于丧礼下必不可少的环节。
"发讣",特指以书面形式向亲友报丧,德高望重的社会名人逝世,则向公众发讣。讣告中写明逝者姓名、身份,去世原因、日期、地点、寿命。讣告非常庄重和讲究。
正式讣告大多百字以内,简明、庄重而严谨,内容、措辞、纸张和书写者都很讲究。白纸为长辈,黄纸为晚辈,不可乱玩个性,告纸一圈常有黑色边框,表庄重悼念。
"终年、享年、寿年、卒年"等措辞都属于讣告敬辞。敬辞关乎逝者年龄、身份、地位,甚至人物关系和社会贡献,不同的逝者所用敬辞不同,一旦搞出乌龙事件就会贻笑大方。袁隆平袁老爷子驾鹤西去,你用"终年"?
不同敬辞的区别
①享年丨尊敬措辞
享年,是众多敬辞里最为尊称的措辞,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真挚敬意。通常适用于对社会或地区做出贡献的人物,或者某领域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物。这类人去世时用"享年",以表达人们的尊敬和哀悼。通常来说,这类人往往为年长者。
袁隆平老爷子与世长辞,当然用"享年",因为袁老受全世界尊敬。各大媒体和网友悼念时都用敬辞"享年"。情发乎于心也。
6年前,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去世。陕西省作家协会发讣告称"享年74岁"。
今年五月,"人民艺术家"秦怡去世。上影集团发讣告称"秦怡同志享年100岁"。
今年四月,大众最喜爱的黄药师饰演者曾江过世,讣告称"享年"。曾老在影视圈德高望重,一位亲切的老爷子,承载几代人的美好记忆。媒体和网络报道喜欢用"享年"。
特殊情况,2020年9月28日,湖南第一寿星田龙玉去世,"享年127岁"。全人类的寿星,寿星当尊也,当然用"享年"了。
②终年丨中性陈述
"终年",意即"生命终结的年龄",是最常用的逝世敬辞,常见于讣告和新闻报道。
"终年某岁",表达一种客观陈述,它只陈述生命终结的年龄,属于中性色彩,谈不上掺杂主观感情成分,因此使用很宽泛。
无论名人或普通人逝世,"终年"一词基本适用,适用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不一定非是老年。比如,某某演员去世,"终年43岁"。
③卒年和亡年丨客观陈述
意思和"终年"差不多,均客观陈述"生命终结的年龄",只说事,不带感情色彩。
小编觉得,"卒年"和"亡年"更有时代烙印,在过去年代,尤其文学里常见这两个措辞。当今常用"终年"一词,简单直白。
④得年、寿年、存年丨文雅措辞
这三个措辞都属于雅称,但也有区别,除了"寿年",另外俩词在民间很少用到。
"寿年",常用于高寿去世的老者,比如民间所谓的"喜丧"。人生一遭,子孙满堂,寿星驾鹤西去,人生完满,因此晚辈给老寿星发讣告喜欢用"寿年"。去年,俺老家村里一老人去世,讣告用"寿年",老人仨儿子都80多了。
"得年",意思是"享有高年",但实际用法多有感慨和惋惜之意。宋朝王安石和周密笔下都曾叹息"某某不得年"。"得年"的深意或是"才得年多少岁",习惯里不能用于长者。搁现在说,用于终年50岁以下较为妥当。比如,中国台湾歌手阿桑2009年去世,"才得年34岁"。
"存年",其况味类似"得年",但用法较少见,当然也不能用于老者,否则闹笑话。
⑤殁年丨死于非命
"殁年",音读mò,意思是"未及寿终而亡",死于非命,属于非正常死亡。
"歹",割肉裂骨也;"殳",击打兵器也。殁则表示击打致死。殁是对"不幸早亡"的婉辞。《史记》有句"其身未殁,诸侯倍叛"。
尽管"殁而不朽"可用作自谦感叹,但"殁年"一词常用作贬义,与"英年早逝"相对。比如,某某被军法处死,"殁年多少岁"。
写在最后
自远古,人们就对生命的消逝赋予庄重的仪式感和文化寓意,并形成几千年的华夏礼乐文明,是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追思。"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古今同然。
每个逝去的生命都让人唏嘘,只是在人类社会看来,每个生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产生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价值。有些人平凡如小草,却撑起民族的脊梁,就像牺牲的戍边战士和人民卫士,"年仅"两个字,最普通的措辞,却表达着人们最深的惋惜和敬意。
有些东西不能丢,又比如祭祀。祭祀分祖祭和时祭,前者是对先祖的孝敬和追思;后者是对天地的敬畏和酬谢。远古祭祀体现了华夏民族感恩不忘本的初心。逝者不问人间事,从此阴阳两相隔。丧葬礼俗的敬辞,则体现了对生命逝去的庄重仪式感。
谢小枣友邀答。
▍终年、享年、卒年、寿年、得年、殁年,用法有什么不同?
终年,享年,卒年,寿年,得年,殁年,都是对逝者年龄的不同称谓,有很大的区别,用法必须得当才好。
终年:一般用在逝者与本人关系不是特别亲近的人,或者是一般普通人。
享年:用在广泛受尊重,年高望重的逝者,以表示对逝者的敬意。
卒年:与终年用意相同。古代由于等级森严,只有逝者具有士大夫地位的人,才能称卒年。
寿年:用在逝者长寿的岁数,古时七十至七十九岁称之为寿年,寿享是指逝者的实际年龄。
得年:用于逝于年龄较轻的人,对年龄三十岁以下的逝者称为得年。
殁年:一般年幼或非正常死亡的人,没能寿终正寝的,称为殁年。
所以在发讣告和在致葬礼悼词中,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地位的逝者称谓最好不要混淆,避免贻笑大方。
▍终年、享年、卒年、寿年、得年、殁年,用法有什么不同?
回答题主!
终年、享年、卒年、寿年、得年、殁年,用法有什么不同?以上这六个年字其中有五个都是一个意思“去世”二字,虽然都是去世,但却有不同的用法,譬如说:“ 终年”和“享年”的区别是终年是指老人去世时的年龄,(用中性词)。享年是指有头有脸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用敬重词)。
“卒年”人生60花甲子一轮回,是指在60岁以下的年龄去世为卒年。
“寿年”是指不论活得质量如何,超常人的寿命,也叫耐寿。
“得年”意思是享有高年,敬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叫得年。
“殁年”是指死于非命,指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小孩的死亡叫“夭折”
人生都会有一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有正常年老归终,有非正常死亡,但在汉字的表达上就能看出很多不同的用法,就算是近义词,有些时候也不能通用,场合不同、人的身份不同,所有的措辞就得在区别上注意了。因为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十分注重礼节,如果词不过意,便是对人的不尊重。名人去世,他所在的单位或家人会对外发个讣告正式通告此人逝世的消息,以便让吊唁都做好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准备。这就是传统的中国文化遗传至今!谢谢!
▍终年、享年、卒年、寿年、得年、殁年,用法有什么不同?
我感觉卒年和殁年指的是哪一年去世的;殁年用于口头语,卒年用于书面语。
而得年指的是哪一年出生的;我曾听过老年人说过某某某是哪一年得的,应该是口头语中指的出生年。
而终年、享年应该指人去世了后,人们计算逝者在世间的年龄,终年应该是口语,享年比较书面化。
寿年是否是对高寿老人的敬称,问他多大岁数了。
自己有点犯迷糊,对这些都不太清楚,还希望懂得的朋友指点迷津。
▍终年、享年、卒年、寿年、得年、殁年,用法有什么不同?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年龄段不同。有功高业伟,有平易近人,有普普通通,有害群之马。对生命终止都有各不相同的称呼,其目的是委惋的,含蓄的去避免一个“死”字。
终年,资深年迈,寿终正寝,年过花甲的人。
享年,德高望重,丰功伟绩,对人类对事业有巨大贡献年的人。
卒年,非常平凡,无功无过的普通人。
寿年,比较享福享贵,长寿高寿,自始之终无大的凶险,自然老去的人。
得年,才德兼备,风华正茂,年富力强,专行好事正事的且60岁以下的人。
殁年,指夭折,短命,丧于非命或意外祸凶的人。
从古至今,对各阶层,各阶段生命完结有着不同称呼,如过皇帝死了,称驾崩或归天,因为他是“星宿临凡,真龙天子”。现在对一个平凡而正常老去的人称老了或走了,对灾难性的或穷凶极恶的人才称死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