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只生1个少生精养的教育在客观上是一种变相的精英教育吗?
▍你认为只生1个少生精养的教育在客观上是一种变相的精英教育吗?
只生一个,少生精养的教育,从这些人设计的理论推理上已经犯傻,在实线中证明这个设计亦是失败的!
这个问题要从历史唯物论出发,到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少数精英创造历史?
精英教育造成对社会的伤害是明显的,西方社会的精英教育出了一批所谓的“贵族"或叫“上流社会”,结果是社会矛盾重重,不可调和!
还是回到普教无类和因人施教的轨道上来吧!
▍你认为只生1个少生精养的教育在客观上是一种变相的精英教育吗?
感谢提问:
人类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精英教育的好坏需要交予历史评判。但是,如果因过度追求精英教育而拉低人口生育能力,那必定有损于人类社会长期和谐繁荣发展。因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是一切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初始缔造者和忠实受用者。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自然“生态食物链”中的生命群体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低级之分。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当然,为了将人类从主动劳动创造过程中积淀的综合生产劳动经验世代传承下去,人类也较其它动物进化形成了体系完备的智慧经验传承体系——教育。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学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於威、宣也。
国学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百姓家里的粮食充足之后,才会钻研形成人际社交礼仪;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之后,才会追求荣誉和耻辱等群体社交生存价值。因此,人类综合文明生存智慧总诞生在生活实践之后、总是在温饱问题被解决之后才有能力去修习,人类对未成年子女的文化教育也总是从相对富贵群体向大众蔓延,比如我国商周时期,王公贵族的子弟已经开始接受文化教育、2000多年后,新中国成立时还有超过80%的普通老百姓不识字,直到20世纪80年代基础文化教育才被全面普及。
出生在原始丛林里的人类祖先会辨识&采摘植物果实+捕获猎物+防御敌害、出生在农牧时代的人类先辈会耕种+畜牧+加工制作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出生在中国的孩子们讲汉语+写方块字+使用筷子吃炒菜&米饭&馒头&面条、出生在印度的孩子们讲印地语+写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吃手抓饭、出生在英国的孩子们讲英语+写ABC+使用刀叉吃面包&酱汁......人类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老师,传授道义、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传授道义、教授学业就是老师根据人类社会既有文明智慧要求,主动担负起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教化工作;解答疑难问题则是老师根据自身掌握的人类社会文明生存智慧解答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遇见的成长困惑。也就是说人类教育工作分两部分,基础部分由老师主导,将被人类社会公认的正确智慧知识教授给孩子们;极少部分由学生主动提出成长困惑,老师根据既有社会认知经验作解答。
读万卷书可以快速链接前人整理成文的文明智慧、行万里路通过游历了解世俗风土人情、名师指路快速知晓当今名流洞见中的世事......唯有自我开悟则属于通过实践感知生活、能够推陈出新。因此,古人常用:“时势造英雄”告诫后人——人类社会历史中涌现的名人多具有历史偶然性,比如中国5000多年不间断文明历史,只出现了一个周公、一个孔子、一个始皇帝、一个孙武、一个李时珍、一个祖冲之、一个鲁班...世界历史中,只出现过一个亚历山大、一个牛顿、一个爱因斯坦、一个亚里士多德...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自然生理基因赋予每个孩子智慧的种子,它决定每个孩子的最大可塑程度。故而,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灵感就是个人在生活事务中的感知觉悟,比如鲁班因茅草割伤手指发明木工锯、牛顿因被苹果砸中而察觉了万有引力、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导引雷电发明了避雷针......
正常人有23对染色体,除一对特定染色体决定性别外,其它染色体决定个体成长差异。因此,现实人类社会即使同卵双胞胎也不可能长成完全一样,44条染色体的排列组合足以让每个人与众不同。然而,人类生理遗传基因序列并不会因个人意志而改变,下一代是否聪慧并不受个人主观意志影响,少生唯一确定的就只有降低人口基数。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将才难得。唐代最为著名的制墨人要数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前人方法,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 漆"。奚氏从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后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赐国姓李。他们所制的墨称为"李墨",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李墨就是后来著名的"李廷珪墨"。现实人类社会中,循规蹈矩模仿前人者众、真正开拓创新勇立潮头者稀。因此,纵览我国5000多年不间断文明历史,大才&英雄莫不出于乱世,譬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汉+唐+宋+明+清等朝代初年都名将&名相辈出。相反,治世之年却鲜有大才能够勇立潮头,所谓世家子弟也多以纨绔为主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白话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创业容易守业难,指开创事业比较容易,但要保持、发展事业却很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阅我国5000多年不间断文明发展历史不难发掘,在历史上留有盛名的人物无一不是早年遭受重大磨砺而后奋发图强者,比如晋文公重耳、汉高祖刘邦、孛儿只斤·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等。因为,接受社会底层生活磨砺能让个人心性变得更加柔韧、抗压弹性更强。相反,那些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家公子,虽有专任老师教导辅助他们成长,但却鲜有能教出比开国之君更优秀的继任统治者,刘彻、朱棣、玄烨或许是其中屈指可数的例外。
饿了找东西吃、渴了找水喝、困了找地方歇息、闷了找同伴戏耍......人类一切主动劳动创造都以满足群体生存需求为基本核心。如果孩子们童年时期的所有生活事务都被“精养”包办之后,他们便很难萌生较大的独立成长发展志向、他们将被包括家长在内的一众老师牵着鼻子走。因此,我们看美国的企业家有一个怪现象——许多人都是辍学创业者,国内品学兼优孩子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进入了相对舒适的职业通道。
格式化(计算机术语),是指对磁盘或磁盘中的分区(partition)进行初始化的一种操作,就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划上格子线。孩子的生命初期犹如一张崭新的白纸,教育则形同格式化、为孩子们设定文明行为规范,接受教育系统性越强的孩子被格式化的程度就越细致;当然,教育还有另一种形同“搭积木”的功效,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犹如不同的积木块、教学过程则为每个孩子理清了各种积木块的对应用法。因此,对于极少数真正智慧的孩子而言,接受教育给了他们“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的成长契机。所以说,人类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精英教育的好坏需要交予历史评判。
▍你认为只生1个少生精养的教育在客观上是一种变相的精英教育吗?
我觉得全社会人达到条件都能接受的教育不属于精英教育。有针对性,特意为某些人订制的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你认为只生1个少生精养的教育在客观上是一种变相的精英教育吗?
少生精养确实有一点精英教育的味道,但是精英教育的本质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实质上的要求,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哪怕你一辈子只教一个人,也出不了精英,但是好的方法一旦掌握,哪怕你生上两三个孩子,个个都可以成为精英,这个不是理论上的说法,而是实践中的经验所得!
▍你认为只生1个少生精养的教育在客观上是一种变相的精英教育吗?
应该不是的。因为精英教育重在内容,而不只是一个形式。
精英教育目的是让孩子成为未来的社会精英,你数量的多少,以及生活是否精致没有关系
精英教育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强调基础,有机会接受所谓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龄人的比例很小,在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1999年大中专院校在扩招前,中国的大中专教育录取率低、选拔严格,通过者大多智力拔群,毕业后有“铁饭碗”和干部身份,都是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不是优越的物质追求,更不等于特权意识,精英的产生离不开艰苦的历练。精英教育不是指单纯通过考试分数来培养“考试型”人才,而是以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衡量学生的培养目标。
你所说的“少生精养”,有可能让孩子的物质条件优越,但还属于大众教育的范畴。毕竟能够接受到精英教育的只是少数潜力巨大的孩子,普通孩子未必接触得到,哪怕接触到了也未必适应得了。
想让孩子成为社会精英,父母最多只能创造条件,成长还是要靠孩子自己。
------------------
推荐阅读:
俄乌冲突中,欧盟国家给乌克兰的大量武器弹药需要乌克兰付钱吗?
为什么有人说二里头的文物价值很低,夏朝是否存在一直都存在争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