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哪些日制武器在我军手中成为了明星武器?
▍抗战时期,哪些日制武器在我军手中成为了明星武器?
三八大盖
▍抗战时期,哪些日制武器在我军手中成为了明星武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抗战之前,日本曾经对中国大量销售武器,所以抗战爆发后,国军有大量日式装备。
从三八式步枪到阎锡山的日式山炮,甚至日本的轻型巡洋舰,还有日式飞机。
不过,堪称国军明星武器的,恐怕就是它了。
国军的仿制和使用
国民政府早在1934年,就开始仿制日本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最初制造的掷弹筒性能很一般,并没有大量装备部队,只是培养了一批相关的技术人员。
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国军在早期的华北争夺战和淞沪南京会战中,见识到了日军掷弹筒的厉害,又缺乏有效的对抗手段。
国民政府进行仔细研究以后,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还是以牙还牙。
国军方面有仿制大正十年的技术底子和一整套设备,很快在1938年仿制了出一款新式掷弹筒,它是大正十年式为基础改进品,命名为民国二十七年式。
它的主要性能和日本大正十年大体相当,和日军主要装备的八九式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区别在于民国二十七年式采用滑膛式精度较差,它的射程也只有250米。虽然比大正十年式要远100米,但远不及八九式的600米射程。
不仿制性能更为优秀的八九式,并不是国军不想仿制,而是自身的技术力量不够。
整个抗战期间,国军生产了4万多具掷弹筒,还有多达150万枚的榴弹(平均每门三十多枚榴弹)。该掷弹筒技术比较落后,仍然弥补了国军在火炮上面的严重不足,深受国军基层士兵的喜爱。
--------------------国军大量仿造掷弹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和日军的火力差距。不过,火力最强的中国驻印军却拒绝使用掷弹筒,而是使用美制60毫米迫击炮。实战中,60毫米迫击炮虽比掷弹筒重很多倍,性能却优秀太多。总体来说,掷弹筒是一种技术含量不高的简单武器,60毫米迫击炮则是性能优秀的技术性武器。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仿制和使用
八路军早在平型关战役就曾经和日军掷弹筒交过手,真正认识到它的厉害还是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役中。
日军为了报复百团大战,发动了大扫荡。其中冈崎大队(600多人)孤军深入八路军腹地,在关家垴被八路军优势部队团团围住。
彭老总下令129师务必全歼这股日军,不然从师长起全体军法处置。结果这支没有重武器的冈崎大队,居然挡住了129师长达2天的强攻,并造成八路军的严重损失。其中25团、38团负 伤的有1570人,牺牲500多人,其他参战的还有第772团、第769团等都有相当的伤亡,伤亡总数超过3000人。日军伤亡也很重,冈崎大队长自己被 击毙,能够作战剩下不到百人。
关家垴战役中,日军的掷弹筒对密集冲锋的八路军战士,造成严重的伤亡。在日军掷弹筒的打击下,部分八路军连排最后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战士。
战后八路军高层开始重视掷弹筒的作用。经过详细分析以后,他们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办法只能是仿制相同的装备(这点和国军方面的认识相同)。
掷弹筒重量轻且威力大,非常适合八路军展开的游击战。
八路军由于中期的扩编,兵员素质和装备水平比起抗战初期已经有很大的下降。
大多数八路军士兵没有超过十发的实弹射击(部队子弹缺乏,战斗都不够,哪来练习),这样的士兵用世界其他国家的观点来说,连民兵都不能算。
同时八路军的步兵装备主要是步枪、手榴弹和少量轻机枪。
这样的装备是无法和日军在远距离作战的,八路军只能采用近距离突袭作战的方式,以削弱敌人火力的优势。
日军士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八路军是不到150米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面前如果不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几分钟以后,八路军就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
这种方法一度非常有效,八路军甚至用一部分新兵手持长矛埋伏在路边后配合主力部队冲锋(步枪数量不足),消灭过日伪军一支百人的运输队。
-------使用掷弹筒的八路军战士,他们的掷弹筒经过改良,性能几乎和日军的一样。不过,日军掷弹筒数量显然更多,八路军还是占不到上风。
日军是善于学习的军队。他们很快调整了战术,大量使用掷弹筒以克制八路军的密集冲锋。掷弹筒射速很快,优秀射手每分钟可以达到20多发,造成敌人密集杀伤。
在八路军战士冲锋的几分钟内,掷弹筒已经可以射出大量的榴弹。一发榴弹杀伤半径就有八米左右,一发榴弹往往就可以造成冲锋的八路军士兵数人的伤亡。一段时间八路军伤亡非常严重,伤亡于掷弹筒下的高达35%。
无可奈何之下,八路军高层于1940年10月下令,要求八路军军工部门立即仿制。
接到命令的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很快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的原物,于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
八路军方面称它为五零小炮。
在五零小炮的研制期间,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克服了许多旁人看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让各方都大为震惊。
吃到苦头的日军甚至惊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
整个研制过程极为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原料和加工方法。
首先说说原料
八路军的根据地在落后的中国,也是属于贫穷的地区。掷弹筒体所需要的钢管,八路军根本无法得到。
根据地无法炼钢,唯一的钢材来源是通过拆卸日军控制的铁路钢轨。
拆卸工作一般由当地的民兵和老百姓完成,之后将钢轨和八路军军工部门换取步枪和手榴弹。日军因钢轨的丢失,曾经多次沿着铁路发起报复性扫荡和屠杀。
这个原料来源也是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
解决了弹筒材料的问题,弹药材料问题又出现了。
弹药对于原料的需要量更大,我们得到钢轨数量又非常有限,不可能使用钢轨作为弹药的材料。
设计人员再三考虑,决定用太行盛产的白口生铁为原料。传统工艺生产白口生铁是当地农民用土法冶炼出来的,含碳量高,铁质非常脆,一经机器加工 弹体就会发生碎裂,无法使用。
在留学德国的冶金工程师陆达和技术工人孙兆熙的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八路军使用国外黑心韧化处理工艺与传统焖火技术相结,解决了弹体脆弱的问题。
1941年就生产了4万枚掷弹筒榴弹,尽可能的满足前线的需求。
再说说加工技术
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加工技术的问题又凸现了出来。
制造掷弹筒体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没有点焊焊接技术,锻接粘合造出的弹筒又无法经受高温等。设计人员用惊人惊讶的想象力将其解决,通过多次改进加快了生产速度。
日军八九式掷弹筒为了增加精度是有膛线的,榴弹上也有相应地有紫铜制的弹带。根据地的技术力量无法制造膛线,也没有紫铜资源(平时战士作战连子弹铜壳都要尽量捡回来)。
设计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效仿国军的民国二十七年式,放弃线膛结构,采用滑膛结构。但又借鉴国军掷弹筒射程近的缺点,将五零小炮的发射筒长度由日制的28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筒壁也相应加厚,保持了500米的射程。
后来八路军又对五零小炮进行了多种改进,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按式发火掷弹筒、60毫米口径掷弹筒,甚至还有可以用来平射打碉堡的掷弹筒。总之,成为了一个系列产品。
从1941年处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各厂就生产掷弹简2500具、炮弹20万发,装备近30个团。其中129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做到每个战斗班配备一个,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和日军之间的火力差距。
新四军则和八路军不同。水乡作战的特点,新四军以生产迫击炮为主,掷弹筒生产数量较少。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只生产了400个掷弹筒,掷弹筒榴弹的产量有2万发。
整个抗战中,八路军的军工部门面对根据地极为恶劣的条件,仍然不屈不挠的创造性的完成了 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研制的过程中,技术工人张师傅试验榴弹时牺牲,魏振样老师傅明知有危险也坚持试验,被炸断了右手。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刘鼎部长也亲自参与了试验,还遇到了严重的炸膛事故。如果不是战友及时的掩护,刘鼎部长也很可能受重伤。八路军军工人员的英勇和无畏,实在令人钦佩。
----------------掷弹筒被淘汰几乎是必然的,它最大的问题是精度不够,没有精确的瞄准设备,基本依靠掷弹筒手的感觉和经验。即便掷弹筒手再厉害,发射时候只要手一晃动,肯定无法击中目标。相比起来,60毫米迫击炮才更实用。我军直到中越战争,都还在使用60毫米迫击炮!
▍抗战时期,哪些日制武器在我军手中成为了明星武器?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按照他李云龙说的:“能拔脓的他就是好膏药!”。
咱八路军手里的家伙式真不咋滴,转头瞅瞅小鬼子那一身装备,风勺子一样的大脑瓜扣的那顶钢盔,肩膀上抗的比小鬼子自己个都高的三八大盖,腰里插的那比香瓜都小两圈的手榴弹,屁股后边挂着那撸子,一股咸鱼味的大脚丫套的那小靴子,还有那身皮,扒下来搁被服厂漂白一下,这就上好的布料啊!
就这么一身东西,那都是好东西,就等咱弄死他,然后扒下来,整自己个身上用。所以您要问抗日用的日制明星武器,那实在是太多了。
刚才咱说的是小件的物件,咱说说大件的物件,比方说九二式步兵炮,怼一发小鬼子那炮楼分分钟钟就得完蛋,还有那可以随时随地架设玩抛炸弹的掷弹筒,这玩意要是使唤好了,那炮弹能直接从鬼子的炮楼那窟窿眼冲进去玩个中心开花。
咱的武器
说实话那个时候,咱啥都缺,但架不住咱大华夏脑瓜子转的溜快。
举几个例子,大家伙先瞅瞅。当年反扫荡的时候,小鬼子在附近整了一炮楼。这瘪犊子没事,天天出来抗着他的破膏药旗来扫荡。这也巧了咱八路军的地方武装恰巧就在这块活动,对这帮瘪犊子那叫个烦。
这不就决定要搞掉炮楼。话说咱八路军的手里攻坚武器都少的可怜,你就别说地方武装了,这咋整?
平推?这打的是爽快,但这得死不老少人,大家伙一合计,咱不行整一门大炮出来。
这要是一般人,一准会说:“你快拉倒吧!大炮这物件是说整就能整出来的?”
别介,刚刚咱不是说了,咱大华夏的脑瓜子转的快不是,就用现有的材料,整出了一门木头大炮。
先整一颗大松树或者大榆树,剁成几节,把中间掏空了,然后用八号铁丝栓死了,炮筒子有了,那炮弹呢?简单,把那手榴弹三五个困成一个,把弦拉出来,炮筒子里边怼上一堆劣质的黑火药。
点了火赶快跑,谁知道这东西牢不牢靠,你还别说,一炮打出去,最远能飞出去三百米的距离。这一家伙出去把小鬼子给整懵了,炮楼它也不要了,撅起屁股跑了,加上那会小鬼子兵力不够,胳膊腿伸不长,那炮楼慢慢的也就荒废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要说了:“真有这事?”
真真的,不知道大家伙听过没有,木炮打宾州,这可是当年赵尚志东北那嘎达抗日游击队的经典战例。所以木炮打炮楼这当然是小问题喽!
还有那鞭炮点火搁铁桶里放。小鬼子那翻译,连滚带爬的:“太君!太君!快跑!八路军有机枪!咱全的完蛋!”
还有那地雷威力不够,整生化地雷,塞上各种各样的中草药,炸不死你,毒死你。更过分的,还有把大粪塞到地雷里,被炸伤的小鬼子糊上一了,基本就是完蛋的结局。
把那山炮大个的炮弹改装成反坦克地雷,这一拉弦,小鬼子那薄皮小坦克分分钟钟就被整上了天,一家伙就能让这帮瘪犊子飞到他那八岐大蛇老祖宗的怀里去。
还有把曲射炮改成平射炮,一炮就能把小鬼子的坦克炸飞了,但缺点是这玩意操作起来太危险。
还有那铁匠纯手工打造的,只能整一发子弹的撅把子,模样想盒子炮,但这玩意粗糙的都到了极致,基本上打完一枪,您也别想着装子弹,扔出去砸小鬼子,跟着提着俩拳头往死里锤小鬼子这就对了,锤不死他,掐死他。
话说有把老古董都比这撅把子强,啥弗朗机,啥青铜炮,还有俺最喜欢的那枪管比大腰子还要粗的刘易斯机枪。对了还有那阎锡山造的九斤重的大个手榴弹,按照一般人理解这东西应该是扔出去的,但九斤重啊,这还没扔的出去,就砸脚面上了。结果人家不是扔的,是蹲山头上往下滚的,这就是典型的威力不够,咱重量来凑,这一爆炸整个就是一山炮的威力,多滚几个这就是地动山摇啊!
当然咱有好东西,谁愿意用这些个土枪土炮的,只要能整死这帮子瘪犊子的,那都算明星武器。
明星武器
你比方说,那老是在屏幕上出现的九二式步兵炮,这东西整体重量是四百来斤,拆卸下来整几个人也能搬的走,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维护也简单。这东西好是好,但缴获起来难度太大,即使有缴获,但这炮弹的来源也是问题。
还有那掷弹筒,个小还轻便,整体重量也就不到两斤,射程三百米,只要弹药管够,每分钟整三十发都没有问题,威力比手雷大,比火箭筒小。
因为这东西,小鬼子装备的也多,咱也有机会缴获。整了不老少,后来感觉这东西确实不错,咱也仿制了不少,毕竟这东西的原理很简单。
好了,今天就说道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抗战时期,哪些日制武器在我军手中成为了明星武器?
三八大盖,搞到鬼子自己都怕;
有人问,《亮剑》里面,赵政委能500米距离击毙鬼子,可能吗?
你说别的枪,例如汉阳造,没可能,但是三八大盖可以;
三八大盖步枪,算是本子的主要步枪
三八大盖有效射程460,但是它的标尺却有2400米
本子对步枪的射程,准确度要求还是很高的,实战中,三八大盖在1000米后还有相当的杀伤力。
曾经有记载3500米的流弹击中,不过伤害很轻
因此,500米,不算离谱。
日寇101师团101联队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少将,
武汉会战中,非要去前线拍照摆POSS,饭冢国五郎之所以名气大,并不是因为他的战功有多突出,能力有多强大,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外形十分符合本人心目中的传统军人形象。其实大家都清楚,日本人的个子十分矮小,但是他们的野心十分膨胀。为了营造高大威猛的形象,日本人便刻意模仿德国人在鼻子底下留起卫生胡。
在日本算是前线家喻户晓的人物。
饭冢国五郎
不过这家伙,虽然在日本人那里算个“大V”,但作战十分拉胯,被国军打退多次,这让他倍感沮丧,另外战场太忙了,德国那种小胡子需要精心修剪,来不及了,他胡子长了,反而显得粗狂,被日本记者看中,让他摆造型。
当时两军阵地相隔大约800米,看见鬼子在摆造型,我方哨兵,想开枪击毙,但无奈手中拿的汉阳造,不行,够不着。当时是国军160师,
鬼子在上蹿下跳好久,这边国军官兵拿他没办法,这丫太嚣张了,非要想办法治治他。
但汉阳造600米外很难击中目标。
这时候,阵地巡逻队来了,几个老兵,突然大家眼前一亮,这几个老兵背的可是刚缴获的三八大盖。
于是国家士兵,就尝试用这步枪干掉对方嚣张的鬼子,但是吧,又怕一枪打不中,他躲起来就不好办了,这怎么办,于是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有:几杆枪一起开火呗,这保险多了。
于是这几杆枪同时对准饭冢国五郎,一起开枪后,直接将其击毙·····不过实际上只有一发子弹命中。
这距离大约有800米。
而当在中国去世的消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竟然举国哀悼,并称他是一代军神,国家之栋梁。不过他没有任何军功。
这三八大盖步枪,只是比较适合中国战场。它加上刺刀长1.7米,比鬼子身高都高。
▍抗战时期,哪些日制武器在我军手中成为了明星武器?
作为一个伪军迷,见得最多的就是看日剧里的日军武器,比如造型独特的掷弹筒和在脑袋上砸一下的手榴弹。对于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还算是有价值,在面对有强大工业支撑的美军就不值一提了。
掷弹筒从工作原理上讲,可以算是一种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填补了日军在一般型迫击炮和步兵手榴弹之间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
八九式掷弹筒
一、简介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较差最终被八九式取代,成为侵华日军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径为50mm,全长430mm,发射管长260mm,全重约4.7kg,有效射程约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从射击原理来说,可算是一门小型迫击炮。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从战术运用来讲,八九掷弹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装备的枪榴弹,但却比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在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结构
1 . 发射管: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管内带有膛线,因此射击精度较高
管壁上有一条白色简易瞄准线,用于概略瞄准。掷弹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长期训练才能保证射击准确,因此射手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
2 . 调节机构
① 射程调节旋钮
②外部传动齿轮
③内部传动齿轮
3 . 击发机构
①丝杆:
② 击发 组件套管
③击发拉柄
④击针组件
4 . 支撑机构
三、使用方法
1 . 调节射程
① 远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短距离。这样弹体在发射筒内运动距离增长,发射药被击发后产生的高压在筒内作用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将炮弹射出,反之射出的距离就近。
② 近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长距离
2 . 击发弹药
① 向后搬动击发拉柄
② 传动齿轮拨动击针卡块,压缩击针簧蓄力
③ 将击发拉柄向后搬动到极限位置,让传动齿轮与击针卡块迅速脱离,使击针簧推弹击针向前
④ 击针刺入发射药室,引燃发射药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发射药通过发射药室的侧壁孔向外推顶铜弹带,使铜弹带膨胀挤压发射筒内壁。因铜质较软,被膨胀挤压而嵌入膛线,使单体沿着膛线旋转飞出发射筒,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四、弹药
Ⅰ 研制历史
91式手榴弹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手榴弹,于1931年(神武纪年259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但同时该弹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用掷弹简发射时需要尽量密封火药燃气,因此弹体上下各有一个起到闭气作用的定心环,其直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单独精加工,耗费工时较多,另外发射药筒的加工也比较复杂。
Ⅱ 组成结构
91式手榴弹弹体上铸造有网状沟槽,把弹体表面分成小块,目的是为了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但对于铸铁弹体来说,爆炸时“连片”或炸成碎末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较细长的是引信装置,拧在弹体上盖中间的螺纹孔内,下面较粗短的是发射药筒,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
91式手榴弹引信是针刺发火式的,从上至下由保险盖、击针体、击针、拴有麻绳的保险销、击针簧、装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体、延期药管组、雷管、毡垫和铜管组成。除了击针、击针簧和保险销外,其余全由黄铜制成。
击针带有螺纹,与击针体拧成一体。保险帽顶部开有一个小孔,用来调节击针拧入的距离,借以控制击针的保险状态,如果击针向下拧到位,击针尖就会突出击针体外,此时可以击发底火,反之则击针尖缩进击针体内,底火无法击发,提高存放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险帽为薄铜板冲压成,柱面压有辊沟,引信体柱面上也有一道沟槽,保险帽通过这条辊沟卡在引信体上的沟槽内,防止抽出保险销以后保险帽意外脱落。
延期药管就是一端带螺纹的铜管,拧在引信体下端,内部装有延期药,在引信体侧壁上还开有一个用来排放延期药燃烧气体的排气孔,平时用一个堵片密封。延期药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与弹体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毡垫。延期药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个铜管内。
91式手榴弹所用的发射药筒采用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药筒顶部车有与弹体相连接的螺纹,内部为空腔,发射药装在一个薄铜板冲压成的铜盂中,底部装有一个中心开孔的钢垫圈,然后用底螺把铜盂封在药筒内。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击针孔,底火和底火座装在击针孔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把底火吹掉。
发射时,底火会通过钢垫圈中心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当药筒内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火药燃气就会从药筒侧壁开孔处冲破铜盂侧壁进入发射筒,推动手榴弹向前运动,直至发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①
用作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出。不使用时,保险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侧壁横插入保险销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隔开。
②
当用掷弹筒发射时,先检查击针位置,然后拔出保险销,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将弹体放入掷弹筒,接着击发掷弹筒,击针撞击手榴弹发射药筒的底火,将榴弹发射出去。发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引信的击针体压缩击针簧下降并击发底火,点燃延期药,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③
当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时(掷弹筒是在步枪枪口加装一个简单的圆筒),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取下保险盖,将手榴弹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掷弹筒,用空包弹将手榴弹发射出去,手榴弹的发射药筒可以取下或保留。发射时,火药燃气强烈冲击击针并点燃延期药。
Ⅳ
97式手榴弹开发自较早期的91式手榴弹,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于掷弹筒发射的推进药柱体,主要用于步兵手掷,也可以用枪上掷弹器发射,97式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组成部件包括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外观上,97式与91式一模一样。
分享DIY实用技能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难免粗糙和错误,望朋友们见谅。
一笔一画,耗尽心血,创作不易,劳心费力
(欢迎朋友们 - 关注 - 评论 - 点赞 - 转发 -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