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时,为什么没有看到杨家将的身影?
▍北宋灭亡时,为什么没有看到杨家将的身影?
那些都是虚构的、幻想的、穿越的、唱戏的人编的。
▍北宋灭亡时,为什么没有看到杨家将的身影?
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只传了三代
分别是第一代的老令公-杨无敌,本名(杨业),第二代的杨延昭,第三代的杨文广,杨文广之后,叱咤疆场的天波府逐渐萎靡凋落,到了北宋灭亡时,杨家将早已销声匿迹了
相信有不少人在电影里,评书上,戏剧中不少看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比如杨业碰死李凌碑,七子去六子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家女将,佘老太君等等
在这些故事,电影,戏剧中杨家将每战必争先,杨家好几代人都为大宋王朝抛头颅洒热血,最后战斗到连家里的妇孺都先后送上了战场
作为一个被世人传唱的将门虎子为何却在北宋被灭之时,竟然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呢?杨家将此时在干嘛?又身在何处?
其实历史上的杨家将并没有演义上的那么夸张,首先杨家将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存在的时间不长,到了北宋被灭之时,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早已不敷当年之勇了
历史上的杨家将也并没有那个熬死三代杨家将的佘老太君,也没有穆桂英挂帅,更没有杨宗保这个人,杨家将的威名只持续了三代就嘎然而终
首先是第一代的杨业,杨业原本是北汉的一名将领,因为因为深得刘崇建欢心,所以赐姓为刘,名继业,并封为建雄军节度使,北汉被赵匡胤所灭后,刘继业归降赵匡胤,并被赵匡胤改复姓杨,赐名业,刘继业又变回了杨业,并封为左领大将军一职
而杨业的成名之战就是大名鼎鼎的雁门关之战
当时契丹人举兵十万来攻打雁门关,杨业仅凭五千人就大败契丹人,此战让杨业威名远扬,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杨业先后数次大败契丹从无败绩,打的辽国不敢来犯,杨无敌的外号也是由此而来的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在演义中,潘美成了害死杨业的罪魁祸首,对杨业见死不救,其实这也是杜撰的,历史上的潘美跟杨业的关系很好,潘美数次配合杨业打击契丹人,并不是大家在电影中看到的无耻之人
历史的杨业的确是死于孤立无援被人所害,但是那个人不是潘美,而是监军王冼,公元986年契丹大举来犯,太宗赵光义派大将曹斌,潘美,杨业前去抵御来犯之敌,而监军的人选是王冼
王冼这个人同样是北汉降将,但是因为杨业功劳一天天大过他,他便心怀恨意,原本三路大军是要合围成一路大军的,但是被王冼否定,然后曹斌,潘美,先后被契丹击败,只剩杨业一支孤军在苦苦支撑
当时杨业的想法是等待援军,因为自己的手下基本都是步卒,而契丹人都是骑兵,很难正面硬扛契丹的十几万大军,但是王冼不同意杨业坐以待毙,还诬陷他通敌,说他就是在等契丹人的接应,到时就会来个阵前通敌
王冼还说如果是真的想打败契丹人,就引诱契丹骑兵到陈家口,到时自己会在那里埋伏一支精兵,给契丹人来个包饺子,杨业为了表忠心,只能硬着头皮用步兵去正面硬拼多于自己三倍有余的契丹骑兵
但是来到陈家口后发现并无一个援兵,杨业知道自己被骗,只能死战,最终杨业一部全军覆没,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死于此战,而杨业本人也被辽军俘虏,杨业并没有接受契丹人许下的好处而投降,绝食三日后身亡
杨业阵亡后,杨延昭继承了杨业的衣钵继续将杨家将的声威发扬光大,杨延昭跟杨业一样勇猛精进,先后数次挫败契丹人的来犯
杨延昭因战功步步高升,先后担任崇仪使,都巡使,副都使,只比杨业生前的官职小两级而已,杨延昭在五十七岁那年病死在任上
杨延昭死后,杨文广成了杨家将最后的一道曙光,杨文广跟父亲和爷爷一样,有勇有谋,不过他并不是靠父辈的余威闯出来的名头,而是靠范仲淹的提携闯出来的名声
范仲淹是刚好在当地方官的时候认识到杨文广的,范仲淹觉得他还挺靠谱的,于是就把他带在身边教习,随后范仲淹先后举荐他到狄青,韩琦,富弼的手下当将官,而他也不负所望,最起码还对得起他杨家将的名头,打起仗来有声有色
最后因功被调到秦风路防御西夏人和契丹人,此后数次击败西夏人和契丹人的来犯,他也是死在了任上,终年七十五岁,在他死后杨家后人就再也没有一个挑的出手的了
杨宗保也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在真实历史中并不存在,而杨家后人也因为没有相应的战功搬出了天波府
天波杨府只持续了三代就落下了帷幕,虽然杨家后人也多有从军者,但是大多数都没有太大声色,基本上都是一些校尉之类的小官
到了公元1127年,金国攻破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城,杨家将早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连从军者都基本上找不到了,大多数都是一些凡夫俗子回家种地了,又何谈保卫北宋呢
总结:杨家将的威名只持续了三代就截然而止,杨家后人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且在大宋王朝,武将是没有前途的,连岳飞,宗泽,韩世忠,狄青这样的好汉都不能落个好下场,何况是杨家将呢……
▍北宋灭亡时,为什么没有看到杨家将的身影?
北宋灭亡之时也有杨家将的身影,一支割据西南为播州之主,一直传承到明朝;一支在北宋末南宋初抗御过金军。
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这个家族虽不像演义评书中有那么多人,但也确实是北宋的一个名将家族。
那么,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后人在哪里?还有没有他们的身影?
三代杨家将
在五代时,杨家将就是一方豪强。当时的杨信是麟州刺史,以武力称雄于一方。
杨信有两个儿子,长子是杨业,次子是杨重勋。
杨业就是杨家将的第一代,也就是演义中的金刀老令公杨继业。杨业先是追随北汉世祖刘崇,根据后续宋太宗以他“老于边事”而镇守边境,可见他在北汉就是镇守边境抗击辽军。等归顺宋朝后,杨业还是以抗击辽军而闻名,曾在雁门关之战中重创辽军。后来在雍熙北伐中,杨业因被监军王侁所逼迫,兵败陈家谷口,被辽军所擒拿,他绝食三天而死。正是因为杨业的忠勇,在宋辽被传为佳话,也有了后世经久不息的杨家将传奇。
杨家将的第二代就是杨六郎杨延昭,他是杨业的长子。杨延昭也是一代名将,雍熙北伐中就曾担任先锋战于朔州城下。等杨业去世后,杨延昭又镇守于边关,屡屡抗击辽军。宋真宗也是多有称赞杨延昭有其父之风,并且当时朝廷中大臣妒忌于他时,宋真宗也是以他忠心勇猛效命国家庇护于他。
在杨家将第二代中,虽然以杨延昭最为闻名,但杨业并非只有他一个儿子。《宋史》之中有记载:
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
业既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从这描述来看,杨业确实是有七个儿子。杨延玉是战死于雍熙北伐之时了,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这其中的杨延朗就是杨延昭,另外几人都没有太多记载。
到第三代就是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了。在历史上,是没有杨宗保的,杨文广就是杨延昭的儿子,而不像演义之中是杨宗保的儿子,曾巩《隆平集》中有说“诏录其子传永、德征、文广有差。”这三人都是杨延昭的儿子,而杨文广又是一员名将,跟随狄青平过侬智高,也曾大败过西夏。
杨业这一支,三代以后就少有正面记载了。三代为将,已然是个大忌,更何况宋朝实行的是崇文抑武,文官也是屡屡攻击有功武将。就像名震中外的狄青,屡屡受到文官排挤,谏官说他家狗长角还会发光。杨家将其实更是受到朝中官员嫉妒,杨业之时就多有人诽谤于他,杨延昭之时也是。
杨家再有就是杨重勋这一支,也是不简单。杨重勋继承了麟州刺史之职,归顺北宋后担任为节度使。杨重勋的儿子是麟州兵马使杨光扆,孙子是杨琪。杨琪因为从父杨延昭之功,任为三班奉职,累官至供备库副使。杨琪也曾说过“吾本武人,岂足以知士大夫哉。”这也在一定程度说出了文官集团集体排斥的武将的现象。
后来,杨琪的杨畋儿子弃武从文,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杨畋又有儿子杨祖仁,也是科举入仕,“莅官不苟,累升为大夫”。
从这往后,杨家将的正面记载就不多了。不过,杨家后人还是一直在的,北宋灭亡时他们还是极其显赫的。
播州杨氏、杨存中
杨家将有一支去了西南,也就是播州杨氏。
播州杨氏是西南的土司政权,最早起自唐朝唐僖宗,以杨端割据于一方而形成。自此,杨氏一直统治播州,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被灭。
杨家将是麟州新秦人,播州杨氏却是割据西南,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两者在北宋时有了交集。
在北宋时期,播州之主杨实献地归宋。宋朝就在播州之地设立了播州和遵义军,但仍以杨氏为主。所以,播州还是杨家的天下,一直传承下来。
到第六代之时,播州之主为杨昭,没有子嗣。正巧的是,当时杨延昭的长子杨充广出使广西,与杨昭谈论起家谱,才发现两者同是一脉。于是,杨充广就把长子杨贵迁过继给了杨昭。等杨昭去世之后,杨贵迁就成了播州之主,并且一直传承下来。明代宋濂写有《杨氏家传》,其中有描述杨贵迁:
先祖杨信,曾祖杨业,祖父杨延昭,父亲杨充广。杨充广南征与播州杨昭通谱,因杨昭无子,遂将子贵迁过继于杨昭,由此,守播境者皆杨业之后裔。
所以,杨延昭有一支成了播州之主。这以后虽然北宋变了南宋,南宋又变成了元,元又变成了明,但播州杨家还是当地的土皇帝。一直到万历年间,土司杨应龙起兵造反,万历皇帝派出二十万大军前去平定播州,杨应龙授首,杨氏在播州的世袭统治彻底结束。不过,这一支确实是很厉害了。
杨家将还有一支,是杨存中这一支。杨存中是南宋初年名将,北宋末年就应募从军击贼,金军围攻汴梁时,他也曾率军勤王,在南宋更是深受重用,被封为同安郡王,死后又被追封为和王。另外,杨存中的祖父杨宗闵,父亲杨震也是抵御金军时战死。《宋史》中有记载:
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祖宗闵,永兴军路总管,与唐重同守永兴,金人陷城,迎战死之。父震,知麟州建宁砦,金人来攻,亦死于难。
据说,杨存中就是杨家将后人。在山西鹿蹄涧村有杨令公祠,其中有一轴杨族史卷,卷首就是历代杨家将中爵位最高的杨存中。
所以,北宋灭亡时,还是有杨家将的身影的,一支割据西南,一支抵御金军。
▍北宋灭亡时,为什么没有看到杨家将的身影?
有的,杨家将和佘太君娘家折家将在北宋时都抵抗金国过,但是杨家被灭,折家军主力在太原战役中金兀术银可朮消灭了,两家灭亡,杨家有一支逃亡到四川,建立播州杨家,传承千年,在重庆帮助宋军抵抗蒙古,帮助宋军建设钓鱼城成为蒙古帝国打不下的最后坚城,蒙古大汗战死于城下造成蒙古帝国分裂。在明朝,被当地巡抚陷害,导致了明朝万历三大征之一播州杨家之役。
第一,杨家将父子八人和佘太君都是真实历史人物,有历史记载。
第二,杨老令公,历史真名杨崇贵,后改名杨继业,杨业,绰号“杨无敌”,今天山西有他的庙还在上面书“无敌”
第三,佘太君,真实历史是“折太君”读“佘”,折家人,946年和杨业成亲,著名女将军
第四,折家杨家,在唐朝后期,世代居住在麟州,归唐朝振武军管辖,是两家百年交好,折家是鲜卑族,后来吐蕃攻占唐朝首都,羌族党项进驻汉地,折家加入党项族成为党项大族(宁夏拓跋鲜卑也称为党项大族,草原民族变来变去是常事),杨家是鲜卑族和汉族混血,两家守望相助,对抗其他党项大族和突厥族(主要是西突厥的沙陀族,沙陀族在晚唐强盛,代表人物李克用,其家后人建立后唐灭掉了推翻唐朝的朱温建立的后梁,李克用和朱温是死仇),同时还有丰州的王家(党项族)三家联盟对抗李克用的突厥人还有鲜卑族的鞑靼人以及党项族(才藏、鬼才、拓跋等等)
第五,后来折家崛起,受朝廷命离开麟州,占据鄜州成为鄜州割据军阀直到北宋灭亡,鄜州折家,麟州杨家、丰州王家世代割据一直结盟对抗草原各族,后来鄜州折家投靠宋朝赵家(天水赵家,世代大族)赵匡胤,杨家投靠汉朝,丰州王家被草原党项族消灭。再后来杨家背叛汉朝投靠宋朝,来回横跳,
所以宋朝很猜忌杨家
第六,潘美(潘仁美原型)在对契丹族奚族(辽国)战争中,故意约定杨业挑战吸引敌军,然后聚歼敌军,却故意不去,让杨业战死。
第七,杨家七郎,杨延昭杨延玉等七人名字都有历史记载,但是真正战死的只有四郎杨延玉,(见后资治通鉴)其他都是病逝,
第八、杨家七郎死去,杨宗保没长大其间,折太君掌握军队,不肯将兵权给朝廷,折家女将历史闻名,多次因战功得到皇帝嘉奖。
第九,折家割据鄜州,世袭鄜州刺史,最后金国崛起,进攻宋朝,在太原战役,与金国金兀术西路军会战,折家主力覆灭,杨家世代割据麟州,后来被不断移镇,也为金国灭亡,
▍北宋灭亡时,为什么没有看到杨家将的身影?
因为宋朝对有功将领不好,杨家将知道北宋不值得保,保了白保,可能最后还会功高震主遭到皇帝和权臣的打压,就隐居不出现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