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帅是什么意思?
▍民国时期,大帅是什么意思?
氏国时期、大帅就等于现在集团军司令员。
▍民国时期,大帅是什么意思?
北洋军队里的用语“习称”,不是正式职称。
北洋军阀源于清末新军。新军是由袁世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仿照东瀛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改编出来的新建陆军。
正因为仿的是东瀛建制,而东瀛又是崇尚中国古文化的,所以其建制的核心思想涉及到《国语》。
《国语·齐语》里说:三乡为县,县有县帅。
这要先提到古代一个职位,叫“御史中丞”。清朝,督抚常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时以为副都御史可比前代御史中丞,故习称督抚为中丞。
换句话说,中丞=都督。
北洋新军走的是军政二水分流的路线,把都督一分为二,管军的叫督军,管政的叫县长。
“督军”其实是简称,按古代说法,全称应该叫“督改兼掌监察御史中执法”。
而“督军”,在清末那时候的东瀛建制里,就别称“县帅”。
只不过袁世凯也是一知半解,因为东瀛那边说的县,跟咱们所说的县其实不是一回事,但是袁世凯哪懂那么多。
建立北洋新军的袁世凯是清朝人,然后又让新军仿东瀛建制,于是就学来了这种叫法——督军即可称“帅”。
所以你看,按照东瀛那边的思路,一个县其实算是咱这边一个省的区划,不管叫帅也好叫督也好,还像那么回事。
而咱们这边,比如那些小军阀,分明就是一个县的势力,也敢叫督、帅。
此外《周礼·夏官》里也说: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
因为这个“帅”的叫法只是一个习称,率领着2500人的队伍就能理直气壮叫“帅”,倒也不算完全错误。
民间形容当时军阀泛滥,流传那句话:“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你要是喜欢看民国背景的这类影视剧,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遍地都是这个帅那个帅。
“帅”和“大帅”不一样。
督军不是建制的塔尖,往上还有一个“巡阅使”,这才能叫大帅。比如张作霖是东三省巡阅使、吴佩孚是直鲁豫巡阅使等。
“巡阅使”其实是个虚衔,无实权,只是叫着好听。不过由于“帅”本来就是习称,不严谨,所以一般而言,只要头衔再比督军大,不管大多少,随便加个虚衔就都能称“大帅”。
也因此你可以看到,军阀混战的时候,不光“帅”满街都是,“大帅”也是一收一簸箕。
但是真正敢公开宣传自己是“大帅”的人没几个,寥寥数人罢了。一般情况下,很多“大帅”都是私下里的叫法,尤其是其他人恭维着叫。比如江苏督军李秀山,李秀山的继任者就是大汉奸齐燮元了,他们私下里也称“大帅”,但不敢公开那样说。让他们在报纸上公开刊登“XX大帅”,大多数军阀还没这个底气。
敢公开宣传自己是“大帅”的人,那都是割据数省的大军阀了。
其实叫“帅”这个形式也没持续太久。
自从新军改镇、协、标、营、队、排、棚为师、旅、团、营、连、排、班以后,只有比较老派的军阀还喜欢这种叫法,没过多少年,北伐战争以后,一众军阀的思想也更新了,何况还有无数人归降了国军,自那以后,就随着新的叫法,都叫什么师长、军长了,罕有再以“帅”称者。
▍民国时期,大帅是什么意思?
这是当时手握重兵,
割据一方的大军阀!
▍民国时期,大帅是什么意思?
准确的说应该是北洋军阀时期,至少也得控制一个省以上的实力才能称大帅了,到了民国时期基本都叫省主席了。
▍民国时期,大帅是什么意思?
没啥意思,只要是有自己部队,有地盘势力的都自称大帅。民国的时候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大帅。全国每个镇都有大帅,少说也有上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