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娘子》这首歌是什么水平?
▍周杰伦的《娘子》这首歌是什么水平?
第一首中国风,弹唱天花板,爵士思路,艺术节奏切分,周杰伦典范之作,打破华语束缚
《娘子》,周杰伦最难弹唱的歌,没有之一。
这首听起来第一遍觉得很奇怪,乃至于不好听,可是越听越好听,时间越久越好听的周杰伦早期作品,是真正意义上华语音乐的第一首流行中国风。他代表了早期周杰伦对于天马行空的艺术创造力,属于周杰伦一生之中最为闪光的音乐作品之一。
《娘子》这首歌特殊的地方在于非同质化的艺术思路。和其他歌曲迥然不同的核心维度在于:旋律和弦、节奏、咬字、立意上全是新的,或者是全是第一次出现在华语音乐之中。复杂度高出普通流行歌曲好几个档次。
旋律和弦上,《娘子》不同同烂大街的套路和弦用大量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乃至于没有使用他后期常用的流行音乐标配七和弦,而是使用了音乐中更为强烈色彩的九和弦。可能你听不懂什么是七和弦、九和弦,但是没有关系你只需知道,你越听越好听的原因就在于核心和弦产生了大量离调音程,而在离调后,他有回到了套路和弦的通用型走向。离调是你感觉第一遍奇怪,回到通用型审美旋律又是越听越好听的关键,
节奏上,《娘子》直接开创了周杰伦天马行空风格的关键:节奏色彩。《娘子》的A段“我”的口述全部是正常的正拍,而在《娘子》的“B”,“娘子”的描述部分,全是反拍。这是第一层,还有第二层。第二层是基于R&B的一个四四拍节奏,把第四拍在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上忽略,切成一个四三拍。四四拍套四三拍,再加上正反拍,又是快节奏,这就是周杰伦的鬼才之处。听起来,让《娘子》特别鼓点散漫,而余味悠长。
在咬字上,周杰伦则是一个搅动华语传统声乐审美,让中文咬字进步的存在。因为周杰伦是一个非科班出身。没有条条框框,也没有被驯服。周杰伦表达了一个“音头”乐器化概念,周杰伦的咬字含糊的原因是因为中文去音调的效果,在周杰伦之前,大部分的歌曲都会基于中文的音调去做转音,但是周杰伦没有,他就是将声韧带嗓子作为一个大提琴去唱,以音准为第一准则。
以下,从旋律、节奏、咬字上做具体阐述。
1:旋律,爵士和弦思路,中国风组成。
《娘子》这首歌的旋律,和当年大行其道的五音旋律是一致的,比如《老鼠爱大米》,都是以五音理论,宫商角徵羽,放在十二平均律和七音之中,就是1do、re2、mi3、so5、la6,这五个音。这五个音就是中国风的基石。这并不需要过多讲解。旋律的核心在于,周杰伦使用另一个爵士和弦思路——九和弦。
和弦是组成旋律的关键单元。
那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中大部分使用的三和弦,和《娘子》使用的九和弦有什么不同呢?不同在于——和谐度。三和弦是最符合大众音乐审美和期待的和弦,在三和弦和九和弦之间还有一个七和弦,就是在三和弦三个组成音中,加一个七度音,可以是大七度,也可以是小七度。
七度音是一个不和谐音程,所以,七和弦会比三和弦多一个不和谐造成的强烈情感色彩。而九和弦,是在七和弦的基础上再加一个九度音,就是跨越八度的二度音,存在小二度和大二度。其中小二度是天下最不和谐的音程,所以九和弦的情感色彩会比七和弦更为强烈,强烈道极点,会产生离调听觉效果。
那娘子就是一首,全部由九和弦组成的流行音乐。这种全部用九和弦作为基础和弦的方式,是典型的爵士、即兴思路。并不是流行音乐思路。但为什么我们已然认为《娘子》这首歌依然是一首流行音乐呢?因为九和弦仅仅是和弦的属性,在音乐的和弦级数上,周杰伦依旧使用的流行套路和弦的走势:2-5-1、
二级和弦-五级和弦-一级和弦这个走势,成为《娘子》这首歌在一个离调音程偏多的背景音乐之中,增加了流行型套路走向,这就等于说给离调音程套上了一个流行旋律走向大大背景,整体下,又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流行性。
拿整体而言,《娘子》的艺术性会比流行性高很多,毕竟旋律仅仅是一部分,而这首歌的艺术性在旋律上仅仅是一部分,更多的点在于节奏上。
2:节奏:正反拍教育华语乐团,四套三节奏升华。
节奏,才是这首《娘子》最难最难的地方,也是整首歌曲升华的部分。在上述讲过,《娘子》的节奏是一个经典的A段正拍,B段反拍效果。这种做法本身在流行音乐之中就非常少见,因为音乐受众的素养跟不上反拍的概念,参看王力宏的Live综艺唱《改变自己》,一个反拍都把观众搞懵了。
这种整段反拍,在2001年左右,听起来就非常诡谲。本质上正拍才是大众审美的期待感,而恰恰周杰伦就要不给期待,或者是将这种期待做了对比和打压。在正反拍之外,又加上了一个典型的节奏切分,让四四拍的节奏,做了停顿、切分、删除,便成为了一个四四拍套着四三拍的效果。
单单是听着就有些绕口,在具体的演奏上,他是一个将四四拍R&B常用鼓点的单数小姐的第四拍进行抽离,四拍抽离删除的结果,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四三拍。再加上停顿,节奏中止的效果,增加了一层节奏把控力。而在把控力之外,B段又加了反拍。
换句话说,你唱的时候,又是快节奏,又是反拍、又是一个节奏的停顿,又是一个切分,单单是节奏上的花样,周杰伦已经全部玩到了。这四个维度的节奏,整体上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四四拍递进的效果,又具有一个四三拍的游离状态,符合古风的江湖飘摇气息和古典内涵。
最最关键的在于,这样一个节奏下,咬字非常密集。周杰伦的A段咬字,有两拍要唱十一个字,而且第二段Rap更是高音和咬字密集。本身节奏就非常复杂,加上快板的密集咬字,单单是唱,这首《娘子》就没有几个人可以完成演唱。如果还要加上弹唱一体,基本上人会懵逼。
3:咬字:人声乐器化,去中文归韵。
除了旋律和节奏,《娘子》的咬字也非常有特质。他和普通的慢板情歌都不同,快节奏之下,周杰伦做到了一个“音头颗粒感”效果。
华语中文,因为本身自带音高、音调,会导致我们唱歌时自带一种不自觉的转音、归韵效果。尤其是第三声,在这种语种影响下,大部分的中文歌都是慢板歌,而且咬字很多尾音做了配合归韵的转音。大部分情况下,华语歌手的咬字是缺乏“音头”效果的。
音头,是指咬字的第一个音,要音准正确、要清晰明了。华语歌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第一个音不是一下子上去,而是归韵上去的音。尤其是在高音部分,华语旋律的高音都是一句之中,低音缓慢进入高音。缺乏直接一个超高音切中音高,然后颗粒感体现旋律音阶。
周杰伦的《娘子》体现的核心很简单:不要说什么音色好不好听,我只要音头和音准的正确,体现出音乐旋律本身的乐器化表达。和大提琴一样,大提琴可以瞬间演奏出高音,人声也应该享有这种能力和美感。
这就是《娘子》体现的咬字核心,我不要音色化,我要人声音准和旋律乐器化。周杰伦这样的思路,对于当时的华语乐团是非常好的音乐推动,因为这和我们中文说话的默认咬字是相悖的,但是却有利于音乐发展的。
从周杰伦这里意识到了,唱不清歌词不是周杰伦的问题,而是中文本身的音乐化问题,音调的存在无法清楚歌词,比如“夜夜响起妈妈的话”,我们会听成“爷爷响起妈妈的话”,夜夜第四声,和爷爷第三声,在音乐演唱中是没有区别的。
唱歌,本质上是要去音调化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早期都五音不全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我的说话中文习惯,是误导的音乐声乐思路。
音乐就是要“音头”清晰,音准准确,而不是归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