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万丈高楼平地起受重的仍然是最基层
▍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兴,百姓苦;衰,百姓苦。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最苦的依然是底层百姓,即便是盛世,受剥削受压榨的,依旧是底层百姓。你们说哪个朝代百姓不苦?每个朝代底层百姓都很苦。
▍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因为真的是兴与亡,百姓皆苦。
我是学历史的,虽然毕业后未曾从事任何文史方面的工作,但对于历史,尤其是中国史,还是很感兴趣的。
不过这种兴趣往往在读罢青史两三篇后,便再不忍猝读。
当年读汉史,有一句: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须知楚汉相争之时,项王何等英武,我却盼其早点自刎乌江。无他,百姓苦尔。
而后汉武帝伐匈奴。史书记载,汉兵一能当戎兵五,以汉之强,封狼居胥。然天下户口减半。
至于魏晋,三国时期,壮者负薪禾,羸者填沟壑。火烧赤壁,大家看他诸葛亮羽扇纶巾,却不知百姓转运之苦,士卒疆场之难。
五胡乱华之时,衣冠南渡,南朝兴旺偏安,北地百姓沦为饿殍。
隋时伐高丽,唐时灭突厥。只看那杨姓换了李,却何曾看到过百姓苦继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唐明皇英武一时,却不过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至于宋,年年岁币,朝朝称臣。竟有大臣出使而归,归得国来,却向国人说那辽金:其势入泰山,中国如累卵。
到了元,那张弘范题诗一首:
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
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 !
至于明,那崇祯帝空有两千万丁的中国之地,却年年败绩,最终为不足五十万丁的满清所灭。他自缢煤山,确实是无颜见列祖列宗。想太祖高皇帝,长声慨叹:“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何曾想过那苏湖膏腴之地,落得嘉定三屠;成都府沃土千里,竟需要移湖广填四川。
至于清,丁戊奇荒,人欲食观音土而不可得。
1938,所谓民国黄金十年后,竟有自己人放的文夕大火,自己人掘的黄河大堤。
1942,赤地千里,人相食。
翻开史书,莫谈那二十四姓家谱,我只是在密密麻麻的盛世与末世、粗安与动荡中,看到了纸缝里夹着这么几个字:
天下大饥,人相食。
呜呼哀哉,吾民何辜,吾民何辜……
▍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张养浩(1270-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奇东野人,山东济南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名人,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其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张养浩是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曲结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简称《云庄乐府》,共收录他的散曲150多首。他的诗歌成就也很高,散文水平也不容小觑。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散曲的一种)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赴任途中路经潼关时所作,表现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及对封建王朝盛衰兴替的感叹!
这首小令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作品的中心,揭示了一条历史规律,即在封建社会里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政权更替,受苦受难的永远是最基层的普通老百姓啊!正是由于最后这一句点睛之笔,点出了主题,点出了规律,深化了思想,所以才使得这首小令流传千古啊!
▍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不论是兴是亡[不看][不看][大笑][我想静静][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肉食者依然要食之滴呗![不看][大笑][大笑][大笑][我想静静][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
推荐阅读:
如果你是单位一把手,你会在工作群里为一些哗众取宠的人点赞吗?
你知道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凌迟的犯人吗?他为何胆敢劫皇杠调戏皇室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