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国伐齐又田单复国后,齐国五六十年为何没有半点作为?
▍自五国伐齐又田单复国后,齐国五六十年为何没有半点作为?
孙膑灭了庞涓以后感觉齐国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而且踩点很准,任何步调都走错了。
▍自五国伐齐又田单复国后,齐国五六十年为何没有半点作为?
秦赵长平之战,即便从冯亭献上党十七城起算,也只是从公元前262年打到公元前260年。随后,秦赵邯郸之战,从公元前259年打到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采纳最长的说法,是三年;邯郸之战,满打满算,是两年。前后加在一起是五年。然后呢?
然后,赵国就被彻底打残了。
虽然赵国后期还能战,李牧连却秦。但是,最后还是要拼国力的,人口拼不过、土地拼不过、粮食拼不过,关键是心气势头也拼不过。
长平之战的三年,战场主要是在上党地区打的,这里就不算赵国本土。邯郸之战的两年,虽在赵国本土,但秦军也没能扫荡整个赵国。
而五国伐齐呢?
公元前284年,蠢笨至极的齐湣王,硬是成功地招致了五国攻齐。齐人的政治智慧,简直跌破智商下线。在济西大战中,齐国的主力部队被彻底击溃。然后,五国大军想抢哪里就抢哪里了。但主要是世仇燕国,名将乐毅亲自领兵,扫荡了齐国七十余城。
但这不算完。
都说乐毅在齐国实施德政,准备化齐为燕。但齐国的财富,肯定是不能被少抢。首先,退军的秦魏赵韩四国,一定是抢完了再退兵,挨着齐国的三晋则是能抢多少土地就抢多少土地;其次,准备以德服人的乐毅和燕军,一定是当完强盗之后再考虑怎么以德服人。
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
最可气的就是楚国。楚国一直盯着秦国,早被打出了恐秦症。所以五国伐齐,这家伙就没来。但是齐国被五国灭了之后呢?楚国立即来了。晚来的楚国比其他五国还要残忍,不仅把齐湣王给杀了,而且还收复了被齐国抢走的淮北之地。
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
灭齐之后,只有乐毅和燕军在齐国搞殖民吗?三晋可能同意,因为抢够了。但楚国肯定不会同意,不仅夺了淮北之地,而且也想在齐国搞殖民。
即墨和莒,都是齐国五都。这两个地方一直扛到最后。但是,要怎么扛?只能打啊,一直打到齐国恢复才算完。而打仗就是要死人的,这期间到底死了多少人,谁也计算不出来。乐毅以德服人,只是史书记载,打下来在以德就不行吗?所以,燕军该打的时候肯定不会惯着这两座城池。
趁着燕国临阵换将,田单搞火牛阵,一夜之间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但,这是小说笔法。从五国伐齐、乐毅灭齐到田单复齐,这中间整整隔了五年时间。而且,齐国的七十余城,先是一座一座地被联军和燕军拔掉,连首都临淄都被拔掉了;然后,田单率领即墨大军和齐国百姓,再一座一座地从燕军手中抢回来。
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然后呢?
然后,齐国只能被打残了,而且被打得比赵国还残。赵国长平之战被白起坑杀四十多万,这还是可以统计的。而齐国则是举国被扫荡,到底有多少人死在战火和饥饿之中?这根本就没法统计,只有苍天知道。
关键是自家的王、齐湣王,被搞死了。而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可啥事没有,赵国的朝堂秩序和地方秩序,都没有遭遇毁灭性打击。
齐国呢?
先是楚国把淮北之地给抢走了,再是楚将淖齿准备在莒地当军阀,再是燕国准备化齐为燕,最后好不容易把齐湣王儿子田法章给找出来。公元前279年,田单从即墨攻入临淄之后,才把田法章接到临淄。到这个时候,整个齐国才终于有了王。接下来呢?只能是再从不头收拾旧山河,朝廷秩序要重建、地方秩序要重建。但是,被三晋和楚燕夺走的金银财富和膏腴之地肯定是想也别想了。
经历如此浩劫,齐国只能比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更惨。你别想它还能恢复从前实力。
公元前279年复国,但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间隔了将近20年。这时候的齐国,应该恢复过来了吧,这可是整整一代人了。
有土地、有人民,然后就有钱、有兵、有长城了。这只是在玩《帝国时代》,真实的世界要远比游戏世界复杂太多。战乱之中,跑掉的人口,甚至直接被楚国、燕国以及三晋抢走的人口,你怎么恢复过来。人口这个问题,齐国就搞不定。毁掉的城池、撂荒的土地,没有人口怎么重新建起来、怎么重新开垦出来。关键是:你已经弱到百废待兴了,别人怎么可能不打你。
公元274年:
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
公元271年:
後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
公元270年:
十四年,秦击我刚寿。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非常的残酷。
复国之后的齐国就是破鼓万人捶,连隔着三晋的秦国都跑过来揍它一顿。而这还只是史书中能够查到的记录。没查到呢?那就只能靠脑补了。韩国打没打、魏国打没打,还有楚国打没打?楚国要是不打齐国,那楚国人就是对自己残忍。这家伙从春秋以来就一直对中原诸侯死命开火。淮河与黄河间的小诸侯,基本上都是被楚国给干没的。
所以,长平之战的时候,齐国袖手旁观,别说借兵,就是借粮食也不给。
赵无食,请粟於齐,齐不听。
邯郸之战,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楚国春申军千里援赵,甚至连怂得无底线的韩国也跟着一起揍秦国了。但是,齐国呢?你们随便打,我就按兵不动。
回顾一下田单复齐之后的历史,你也就能理解齐国为什么不出兵了。
五国伐齐或灭齐这道槛儿,齐国就迈不过去。而田单复齐后,赵国、燕国这两个家伙还在继续折腾齐国。长平之战,你让齐国参战,但你们谁能看住燕国。燕国这家伙才是齐国世仇,而且一直按兵不动地看着赵国的笑话。齐国胆敢出兵援赵,燕国就可能背后捅刀子。
要命的是:齐国已经被打残了。它就是想出兵,也出不了兵。如果齐国还是五国伐齐前的齐国,那齐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复仇。别人可以不管,但燕国是一定要揍的。但直到齐国降秦,它揍过燕国吗?不是不想揍,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这时候你让齐国跟三晋、跟楚国搞合纵去对付秦国,齐国即便有心也无力。
所以,君王后,也就是齐襄王的媳妇,一直是事秦谨慎、与诸侯讲信。不是这女人想做贤后,而是不做都不行,实力就不允许自己耍流氓。
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
齐国但凡在外交上出现失误,不用秦国动手,燕国就够了。这家伙一边折腾赵国,一边盯着齐国,甘心给秦国当小弟。
公元前237年,齐王建“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一国之君,从山东跑到陕西,就是为了跟秦王嬴政喝杯酒。
公元前288年,齐湣王与秦昭襄王搞了一场齐秦互帝。就是齐秦这两个家伙已经太强了,称王不足以显尊,于是一起称帝了。但是,相隔五十余年后,齐国怎么就这么怂了?
打残了、打怕了,也打服了。所以,一国之君齐王建才会千里赴关中,只为向嬴政敬杯酒。
齐王建从关中回国。临淄西门的司马官,当即拦住王驾,质问齐王建:我们是为社稷立王,还是为王立王?既然是为社稷立王,那你这个齐王为什么舍社稷而朝秦王?齐王建无言以对。
即墨大夫赶紧入宫觐见,对着齐王建就是一通的画大饼:三晋大夫不入秦而居于阿、鄄之间,楚国大夫不为秦而住城南之下。这是为什么?他们都是要效力于齐啊。所以,即墨大夫劝说齐王建赶紧收拢六国精英,然后给他们兵、给他们粮,组织六国一起攻秦,以立齐威。
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夫舍南面之称制,乃西面而事秦,为大王不取也。”齐王不听。
但是,齐王不听。齐王建,是傻吗?非要当亡国奴吗?
齐国临淄已经聚集了大批三晋和楚国的亡国之贵族。这不是意味着三晋和楚国精英要来齐国报效,而是意味着三晋和楚国也被秦国打残了。这时候,齐国就是砸锅卖铁当裤子也扶不起三晋和楚国。齐王建要是脑子不正常,才会听即墨大夫的忽悠,去搞什么合纵攻秦。
所以,五国伐秦之后的齐国,再也恢复不了往日荣光。此时,齐国的地位只能向燕国这个一直刷存在感的无脑小国看齐。甚至,齐国还得时刻防着再被燕国灭一次。
战国之世,楚国最大、秦国最强而齐国最富。但最富只属于五国伐齐之前的齐国。在这之后,齐国只能躺死,不会有半点儿作为。只要赵国扛不住秦国,那么六国就没戏,而齐国只能更没戏。
▍自五国伐齐又田单复国后,齐国五六十年为何没有半点作为?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向这个拦住自己大一统的昔日强国发起进攻,秦国主力在名将王贲的率领下,避开齐军西面主力,由原来燕国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袭击,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方霸主齐国灭亡,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在此之前,齐国也曾遭遇灭国之祸,大将田单复国后,为何齐国在五六十年内没有半点作为?
提起齐国,不禁让人想起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愿者上钩”的典故。武王灭商后,姜子牙受封齐侯。齐国在西周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监之乱后,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得到征伐之权,成为大国,建都于营丘。此后齐国也是强人辈出,盛极一时,最有名的便是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齐桓公,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将齐国的霸业推至高峰。尽管齐国强横无比,但终有衰败的时候,今天就和笔者一起来探讨齐国在复国之后为何没有半点作为。
一、襄王非中兴之主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齐国虽然经五国伐之,但田单仅凭孤城两座,抵挡住了灭国之祸,不仅在于田单谋略过人,还靠的是齐国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然而齐国复国后,即位的齐襄王却是能力有限,导致齐国毫无作为。田单收复失地七十余城后,迎齐湣王之子法章回临淄,正式即位,是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好景不长,德才兼备的田单遭到了齐襄王的猜忌,君臣之间已生间隙,最后是由赵国用三座城池换走了田单。对于这两人来说,这样的结果是好的,但是却伤了齐国百姓的心,立下赫赫功劳的大将不能受到重用,这样的君主又有谁愿意辅佐称霸呢?
二、齐国上下已无称霸之心
原本齐国是大国,兵强马壮,尽管历史中有些败绩,但不是其他战国六雄可以单独匹敌的,久而久之,不仅是齐国国君不再懂得居安思危,只知歌舞升平,齐国的百姓也变得骄傲起来,不屑与其他诸侯国为伍。就是这次五国伐齐,把齐国打怕了,之前的争霸战争得罪了其他诸侯国,让齐国国君和高层贵族认为不争霸才是“最好”的策略,百姓们的心里也早已有偏安一隅的想法,齐国已无称霸之心,自然再也培养不出称霸之力。
三、齐国超然外交,四十余年不兴战事
五国伐齐后,齐国上下对五国可谓是咬牙切齿,对自己的“友好邦邻”失望了,看着秦国追着这些国家打,齐国高兴都还来不及,怎么还会出手帮忙呢?其他几国都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也还是有能力抵抗秦国的,于是就想来抱齐国“大腿”,希望能够联合齐国攻秦,可齐襄王根本就不吃你这一套,毕竟坐山观虎斗的好戏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秦国也忌惮这位尚有一战之力的“雄狮”,在攻打其余各国时也不忘极力稳住齐国。
齐国的超然外交还与君王后有关,此女是齐襄王的王后,齐王建的生母。君王后贤德,与秦国交往谨慎,与诸侯讲求诚信,既不和秦国“连横”,也不与其他国家“合纵”,秦国无意攻齐,五国又自顾不暇,因此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齐国“四十余年不受兵”。
齐国上下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等秦国收拾完其他诸侯国,齐国又怎能独善其身?在最后,齐国上下几乎都成了亲秦分子,等到齐王建反应过来的时候,其宾客群臣早已被策反,秦国的铁骑已经杀到都城门下,这位齐国最后的国君最后被流放共地,活活饿死。以上便是齐国无所作为的原因,不知读者朋友们有何补充欢迎留言交流。
▍自五国伐齐又田单复国后,齐国五六十年为何没有半点作为?
引言
自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对于各诸侯国的影响与威慑日益衰减。
所幸有齐桓公的出现,虽然是为了行王霸之道,但好在举了一个“尊王攘夷”的旗号,对周天子还算是有几分尊敬。
但好景不长,齐桓公和管仲去世,齐国也没有了昔日的风光,想要继续维持其霸主地位怕是做不到了。
自此之后,齐国虽然偶尔有昙花一现的光彩,但直到其灭亡,也再无彰显过齐桓公在位时候的风貌。
分析
公元前284年,乐毅领五路联军共举伐齐。
乐毅伐齐,虽非合纵所倡,但客观的说,这是战国时代除合纵抗秦之外,唯一一次由其余六国联手参加的战争。
此战的结果是齐国大败,最后只剩下莒、即墨两城在勉强支撑。
所幸的是齐国还有鲁仲连和田单二人。鲁仲连长袖善舞,以外交手段为齐国赢得生机,而田单则是一代名将,以军事手段为齐国保住火种。
最终,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齐国没有被灭。不仅如此,田单还以火牛阵反攻燕军,一举收复失地。但从此之后的齐国,至其亡国再无所作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六国论》中的答案在苏洵的《六国论》中,对齐国最终因何而灭亡,给出了这么一个观点: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说的直白点就是,齐国没有拿土地来贿赂秦国,可最终为什么还是在五国之后而灭亡呢?因为齐国与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
用现在的一个词来说,战国末年对抗秦国,对于六国而言就是政治正确。如果想要有所作为,那么也得通过对抗秦国才能够有所表现。
至于其他的小打小闹,六国之间的小摩擦,无论是胜是败,都不被人们所重视。
就拿燕、赵来说,赵国在与燕国交战的时候,赵国的庞煖俘杀了燕国的老将剧辛。按理说,这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军事行动了,可去关注的人并不多。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除了与秦国作战之外,其他的战争不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其他的战争不是历史洪流之下的必然军事活动。
《过秦论》中的答案在《过秦论》中,贾谊总结了六国最终败亡的根本原因,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的这个总结,既是秦国最终灭亡的原因,也是六国相继灭亡的原因。
往大了说,秦国、六国这种大的集团灭亡是不施仁义,可往小了说,也恰恰是因为六国中的每个诸侯国都“不施仁义”才有了最终的灭亡。
虽然说从春秋开始,就有了所谓的“春秋无义战”。但这句话是针对战争而言的,而并非治理而言的。
一个国家想要治理的好,所需要做的是行“仁义”,定“律法”。可对齐国而言,到了齐湣王的时候,他对于“仁义、礼法”完全忽略了。
他相继发动与楚、秦、宋、三晋、燕的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这些国家都联合起来对抗齐国。
虽然从先后顺序上而言,是先有的齐湣王穷兵黩武,四处征战;之后才有的乐毅伐齐、田单复国。
可齐湣王的所作所为,却让齐国长时间的成为其余诸侯国的敌对者。这样一来,纵使田单复国了,在重新恢复国力上,也没有人会去帮助,哪怕只是为了政治的帮助。
乐毅伐齐对齐国的全方位破坏从乐毅伐齐到田单复国,再到齐国最后的灭亡,中间所间隔的时间是63年。
从时间上看,63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国家重新站起来,也足够让这个国家再培养一支绝对强大的部队。
秦国的商鞅变法,魏国的吴起、李悝改革,齐国之前的邹忌、孙膑推出的改革,赵国的胡服骑射。这些改革都让一个诸侯国走向强大,而所用的时间则远不到60年。
可为什么齐国这一次就再也没有重新发展起来呢?
首先来说,乐毅伐齐打的齐国只剩下两座城市,至于乐毅所到之处,他所作的就是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
乐毅的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断了齐国未来的发展。他把改革所需要的经济基础全部破坏,纵然想改革,国家也需要时间先去发展经济。可战国末期,想要恢复经济发展,那谈何容易。
另一方面,乐毅伐齐烧毁了齐都宗师,顺带着稷下学宫也不能幸免。
这样的行为说白了就是从精神层面去击打齐国,让齐国在精神层面失去重新发展的信心。
而且,对齐国而言,除了没有钱,没有自信外,齐国还没有人才。此时的齐国无论是齐王,还是齐国的臣属都不足以完成改革的伟业,指望他们是无法让齐国有作为的。
此后的齐国不仅没有作为,还是破鼓万人捶。只要是有有机可乘,就会有诸侯国过来欺负一下:
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
结语
田单复国之后,到齐国的灭亡,这之间还有63年。
可在这63年间,曾经的东方最大诸侯国齐国却再也没有什么作为,只能去坐等灭亡。
这对于齐国而言虽然是无可奈何。毕竟乐毅伐齐让齐国从经济、人才包括自信上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田单虽然复国,但他所复的不过是领土,很多地方甚至是焦土。
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先恢复生产。而对当时的齐国,以及当时齐国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而言,想恢复生产,那也就是想想罢了。
当然,齐国之所以没有作为,也不仅仅是这一重原因。
再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毕竟是昔日的东方第一大国,如果它与其余国家一同齐心协力对抗秦国,未必会没有作为。
可事实上,山东六国从未有过真正的同心抗秦,那也就难怪他们最后挨个被秦国所灭了。
▍自五国伐齐又田单复国后,齐国五六十年为何没有半点作为?
我是讲历史的生物学家,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下。
齐国的骤然衰落,可以说是战国中后期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齐闵王时期齐国达到极盛,在北方一度占领燕国,在西面威服赵魏,南线吞并宋国,并同楚国还达成了战略同盟,声势一时无俩。连秦昭襄王都要向齐人示好,并主要提出和齐王并称东西二帝。按照这个势头,再过几年,战国很有可能发展成秦齐争霸的格局。
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齐国很快迎来了下坡路,而且是断崖式的跌落。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秦、魏、韩、赵组成五国联盟,合兵伐齐。结果齐军大败,齐闵王在逃跑途中,死在盟友楚人手中。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被五国悉数占领,只余即墨和莒城还在坚守。
好在齐国出了一个名将田单,五年后他以即墨为根据地,击败了燕军,收复了大部分失地,齐国得以复国。
齐国复国后,完全没了之前同秦国争长短的气势,在诸侯间再没有什么作为。齐国几乎再没有参与过关东诸国的抗秦活动,也没有派兵支持过秦国,成为一个事实上的中立国。
齐国之所以会全面收缩,首要因素是国力严重衰退,再难支撑齐人争战。但这显然不是全部原因,因为齐国休养生息了几十年后,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恢复后,也没见他有过什么积极作为。齐国一蹶不振五十年,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复国后的齐国今非昔比,远不如闵王时期,没有底气对外争战。
最明显的标志是齐国的领土大大缩水了。齐国在行政规划上有五都,即临菑、平陆、阿、即墨和莒,但复国后,只夺回了临菑、即墨和莒三都,也就是说大概失去了五分之二的领土。国土损失这么多,战争潜力自然也小了很多。
齐国没有一鼓作气收复所有失地,是有难言之隐的。齐国收复的领地大都是被燕国夺去的,燕国是齐国的最主要对手,双方已成死敌,当然没什么客气的。可平陆、阿等其他失地,则在魏赵两国手里。残破的齐国对付燕国几乎已经用尽了气力,很难想象把魏赵两国再招进来会是什么场景。所以,齐人复国必然是有限度的,先集中力量对付实力相对弱小的燕国,其他的只能等以后再说了。要不然引来赵魏等国的干涉,齐国复国很可能功亏一篑。
其次,复国后的齐国政局不稳,内耗不断无暇争霸。
齐国复国的最大功臣是田单,然而田单只是田氏旁支,并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继承王位的是齐闵王之子齐襄王田法章。二人无论是亲缘关系还是私人联系都较疏远,彼此并不信任。襄王虽然对田单委以重任,担任齐国相邦,田单似乎也干的不错,但君臣二人的不和还是肉眼可见。后来赵国看好田单,以三座大城为代价请田单到赵国来当官,襄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复国第一功臣田单就此黯然退出齐国政坛。
齐襄王虽然顺利排挤走了田单,但对军队的掌控仍然薄弱。齐国上层框架在五国伐齐中被整体摧毁,在复国运动中,各地纷纷起兵驱逐燕人,表面上看很漂亮,齐人同心同德,都很爱国。可伴随而来的是无数个小山头,彼此并不服气,田单只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而已。齐襄王基本是靠外力的帮助才复国的,本身并没有坚强并值得信赖的班底。所以整合各个利益集团,才是新齐王最艰巨和紧迫的任务,赶走田单只是开始,远未到结束的时刻。
遏制各个军阀的发展,减少军事作战是最有效的手段,个中道理不言自明。
最后,各国对齐国充满戒备,齐国没有发展空间。
齐国险些亡国,不光是燕国的作用,秦赵魏韩楚都出了力。齐国复国后,各国自然担心齐国会报复,可又不想削弱潜在的抗秦联盟的实力,最好的预防手段自然是遏制齐国的发展。
前面提到赵国用三座大城交易了田单,后来田单为赵国从燕国夺来了三座小城,时人就曾说赵国亏大了,可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点,赵国付出的三座城池本就是之前从齐国夺来的。赵国强要来大才田单,主要还是为了削弱齐国的实力,并给世人造成齐王没有容人之量的印象。
齐襄王之后,齐王建继位,齐国国策日趋保守。关东诸国对齐国仍不放心,公元前255年,楚国发兵灭鲁,吞并了这个曾和齐国相爱相爱数百年的老对手。鲁国紧邻齐国核心地带,早就被齐人视为后花园,即使是齐闵王时代,齐人也特意保留了这个兄弟,作为齐楚之间的缓冲国。可楚人完全不讲规矩,悍然打破了齐楚之间平衡。
此时距秦灭六国只有二十多年,在抗秦形势如此严峻的时刻,楚国还要突袭齐国的后院,对齐国的不放心是显而易见的。
齐国根本没有再次崛起的空间。
所以,齐国在复国后的五六十年间毫不作为,并不难理解,一是自身没有实力,二是其他国家也不允许。
------------------
推荐阅读:
张国荣是怎么在三四十岁时越长越好的,这种犹如奇迹般地逆生长是怎么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