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大力开采?
▍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大力开采?
可燃冰的分布特点造就无法商业开采的宿命。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深海海床浅层下和高原冻土层下。可燃冰的分布有三大特点:厚度薄(几米)、面积大(成千上万平方公里)、不流动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了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钻井,只能开采一小片可燃冰,造成开采成本巨大,据说是天然气的28倍。
▍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大力开采?
可燃冰就是一把双刃剑,弄好了造福人类,弄不好祸害整个地球。不要说咱们国家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大规模的开采可燃冰。
地球是一颗生命星球,同样也是一颗蕴含各种矿物的星球。地球这个超级能量宝库,不但有着我们熟知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各种资源,还有我们不太了解的可燃冰。
可燃冰作为一种矿物能源,我们大多是在电视、网络上听到它的名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可燃冰的身影。究其原因,是我国没有大规模的开采可燃冰并将其商业化。
什么是可燃冰
准确地说,可燃冰应该叫做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到火就会燃烧,所以我们称为“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有极强的燃烧力。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石油、天然气、煤炭要小得多。1立方米可燃冰在燃烧后可转化为150立方米的天然气,和大量的液态水。
因为清洁无污染、分布范围广、产生的能量大,可燃冰有着非常高的开采价值,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可燃冰在以后将会代替石油、天然气,成为一种新的日常能源。
可燃冰都分布在哪里?我国有多少可燃冰资源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甲烷气体、液态水、低温和高压。依据这样的形成特点,地球上有两种地方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水深大于300米以上的海底和几百米深的永久冻土带。
迄今为止,人们已在海洋中与冻土带发现可燃冰矿点超过230处。这些可燃冰矿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加勒比海、日本海、中国南海、西伯利亚冻土带、青藏高原冻土带等。
根据科学家推算,全球范围内的可燃冰储藏量为2100万亿立方米,是常规天然气储量的10倍。
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 1/4,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就能够让人类使用1000年。
我国的可燃冰储藏量最密集,规模最大的区域在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冻土带。仅是我国南海海域的可燃冰资源就达到800亿吨石油当量,相当于南海深水勘探已探明油气储量的6倍。
如果把我国已探明的可燃冰资源全部加起来的话,资源量超过1000亿吨石油当量。就可燃冰储藏量而言,我国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什么没有大力开采呢
2007年,我国首次在南海北部发现可燃冰。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十余年的时间,我们对可燃冰一直保持在实验开采的阶段,并没有大规模的开采,主要原因在以下几点。
1、可燃冰本身增加了可开采的难度
可燃冰是一种固状物,它不像石油这样的液态资源,打个钻井就会从地下喷出来。而且可燃冰分布在几百米深的海底和冻土带,肯定不能像开采煤炭一样挖很大很深的矿坑。
退一步来讲,就算我们在冻土带挖了一个很大的矿洞,也不可能像搬砖一样把可燃冰搬出来。
在前文中就说过,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的环境中形成的。在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维持这样的环境,那么可燃冰就会很快的挥发掉,这样的开采还有什么意义呢。
2、可燃冰开采不当将会危害生态环境
在文章的第一句我就提到,可燃冰是一把双刃剑,开采好了造福人类,开采不好危害全球。
可燃冰在常温和常压环境下极易分解释放甲烷,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环境灾难。甲烷是一种强温室气体,没有安全有效的开采和储存手段,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将会泄露,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泄露的甲烷一旦排入到海水中,氧化作用会消耗海洋中大量的氧气,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育;如果排入海水的甲烷量特别大,还可能造成海水汽化和海啸,造成更大的自然灾害。
3、大规模开采可燃冰还会引发地质灾害
在地球千百年的演变中,可燃冰早已和地下周围的岩层固结,共同支撑着上部的海底大陆架和冻土带。
大力开采可燃冰,将会改变支撑岩层的物理性质,释放岩层孔隙空间,降低了可燃冰周围岩层的工程力学特性,使周围地层的固结性变差。
这就好比一个实心的木球,怎么压都压不坏,要是把木球里面掏空了就剩一个薄薄的外壳,只要轻轻一踩木球就会四分五裂。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海底,就会引发大规模的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如果发生在冻土带,会让地面垮塌,形成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大坑。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危害钻井平台的危害。
我国目前是在海洋中开采可燃冰最多的国家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可燃冰开采,但在海洋中进行了多次可燃冰试采。
要说在海域开采可燃冰方面,第一个做到的应该是日本。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各种资源少,自从在日本海域附近发现了可燃冰后,他们对可燃冰的开采利用比谁都重视。
2013年,日本曾尝试海域内可燃冰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这次的试开采仅仅维持了6天时间。
201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可燃冰试开采,开采点位于1266米海底以下200米的海床中。仅仅一周的时间,就从开采出的可燃冰中提取出12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2020年,海域可燃冰第二轮试开采还是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这次试开采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总产气量为86.14万立方米,平均一天提取2.87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两次可燃冰试开采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国之重器,那就是“蓝鲸一号”深海钻井平台。
“蓝鲸一号”光净重就到了43000吨,有37层楼那么高,是世界上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洋钻井平台。
“蓝鲸一号”最引以为豪的就是钻井深度,它的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
15240米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地球的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不过11000多米深。“蓝景一号”完全有能力在海平面的位置给马里亚纳海沟钻个井。
说在最后
总的来说,想要大规模开采可燃冰,需要有一个安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虽然可燃冰的储量十分惊人,也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但我们不能为了实现它的商业价值,就不管不顾,肆意妄为的开采。地球才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无脑的破坏和不顾一切的索取,最后遭殃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大力开采?
100升可以让汽车行驶50000公里,1立方米就能解决4口之家300多天的烧水做饭问题,你是不是做梦都能笑出声?这就是可燃冰的独特魅力。
“可燃冰”是一个昵称,其学名叫做“天然气水合物”,就像“碱面”的大名是“无水碳酸钠”一样。
可燃冰的生成条件非常苛刻,气压要大于3万Kpa,气温要低于10°c。在这种长期高压低温的环境下,天然气被水分子包围、锁定,形成了像冰一样的结晶物质。
由于其外观邋遢,曾经一度被科学家认为是堵塞输油管道的废物,后来才发现可以燃烧,而且火焰非常奇特,有点像《斗破苍穹》里的“骨灵冷火”。
可燃冰本质上跟石油、煤炭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但相对来说,可燃冰的能量密度更高,理论上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50-160立方米的天然气。
我们简单算笔帐,如果普通一家四口人单纯烧水、做饭的话,2天用1立方米天然气,那么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的庞大天然气,理论上可以解决300多天的日常生活所需。而且,天然冰燃烧后的污染也比煤炭和石油低得多,是一种清洁能源。说天然冰是能源界的扛把子,这话一点都不为过。
更让人惊喜的是,根据科学家们的推测,可燃冰的储量约为2100万亿立方米,理论上至少能让人类使用1000年。而我国的可燃冰储量全球首位,换算成石油的话,比沙特阿拉伯还多25%。
总体来说,可燃冰储量丰富、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而且总量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倍,在常规能源日益匮乏的时代,可燃冰的出现让很多国人看到了希望。但是很遗憾,开采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原因有三个:
一、地理分布位置很尴尬
可燃冰的生成环境非常苛刻,既要有足够的天然气,又得常年高压低温,故一般分布在海洋或者永久冻土地区。其中98%分布在海洋环境,尤其是深海,2%在冻土区。而这两种环境都非常恶劣,开采的要求非常苛刻。
我国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海海域、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冻土区,其中南海海域占了约70%。如果我们大力开采的话,可能会涉及不必要的纷争。
二、开采的未知风险太多了
前面讲过了,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的环境下、甲烷分子被水分子包围锁定形成的。那么,为了开采可燃冰,就得破坏掉“高压低温”的环境,用减压、加热的方法将天然气从水合物中析出。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未知。
未知风险1:海洋可燃冰储层一般是松软的泥沙层,非常不稳定。如果贸然开采,可能会导致海底垮塌,就像矿山塌陷一样,形成的海面旋涡甚至会把开采设备倒吸进去;
未知风险2:开采过程中,如果天然气发生泄漏,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化学反应,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如果泄漏的天然气特别多,甚至可能会引发地震、海啸等灾害。
三、开采的技术还不完全成熟
目前,我们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只要找到油气层,就可以利用压强的差异,将油气通过管道挤压到海平面之上。
开采可燃冰的原理也大致相同,但要复杂得多,所以世界各国都还处在试采阶段。
目前开采可燃冰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降压法和置换法,但还没有完全成熟。
1.降压法
该方法是将钻井设备延伸到可燃冰储层,利用管道内外的压力差,将可燃冰分解出天然气,并顺着管道开采出来。
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陷——如果碰到固态可燃冰储层,一来释放天然气的速度太慢,二来泥浆、砂石等会堵塞管口,导致开采失败。
如果采用“降压法”,必须要提前做好排砂措施,解决可燃冰持续分解开采的难题。
2.置换法
该方法是为了解决开采可燃冰中的海底垮塌问题,通过向可燃冰层注入二氧化碳形成碳水化合物,将可燃冰置换出来。
这种方法与“降压法”相比,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小。但这种方法还处于设想阶段,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试采去验证,比如二氧化碳与可燃冰的置换比例是多少、产气速度如何等等。
总结来说,可燃冰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堪称能源界的扛把子、未来的能源之星。我国的储量最为丰富,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如果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开采利用,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观。
但是目前可燃冰在开采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生态破坏、海床塌陷、温室效应等安全隐患,如果盲目开采,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得不偿失。从这方面来讲,可燃冰或许是个潘多拉魔盒。
能源之星也好,潘多拉魔盒也罢,一切都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如果贸然大规模开采,并不是理智的选择。但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可燃冰开采难题终将被我们攻克,而能源危机也将迎刃而解。
▍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大力开采?
可燃冰不是你想采,想采就能采,操作不当,可能会祸害整个地球!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可燃冰:
所谓可燃冰,其实就是天然气与水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在高压低温状态下,会形成一种类似于冰的物质,这就是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跟冰块一样,但是遇火即燃,而且燃烧的火焰很猛烈。
相较于石油和天然气而言,可燃冰一点也不逊色,而且,同等分量的可燃冰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污染要远远小于石油,于是,可燃冰就变成了继天然气之后的又一绿色能源。
可燃冰的生成温度在0-10度之间,而海底的温度通常维持在2-4度之间,所以,绝大多数的可燃冰都储存在海底,开采难度极大。
200多年前,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可燃冰,这是人类第一次见到可燃冰,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世界上存在天然的可燃冰。
1934年,一个美国人在输气管道中发现了一个熊熊燃烧的冰块,感到十分奇怪,经过研究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天然的可燃冰。
1968年,一个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冻土下进行开采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可燃冰矿脉。
1979年,美国挑战者号钻探船在海底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
通过时间表可以看出,人类发现可燃冰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而已。
200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了可燃冰资源,纷纷开始勘探和研究,试图找到开采的方法,我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资源,尤其是南海海底的可燃冰资源,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可燃冰,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一旦开采出来,其价值不可估量。
发现大量的可燃冰资源之后,我国马上就开始了专项研究和勘探。
2013年,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盆地第一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此次发现的可燃冰样品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4个主要特点,储量在1000~1500亿立方米左右,属于特大型常规天然气规模。
2017年,经过十年攻关之后,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终于研发出了“可燃冰冷钻热采”的核心技术,此技术属于弯道超车,直接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017年3月,我国第一口可燃冰试采井开始建设。
2017年5月,我国成功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产中开采出天然气。
10号-18号,连续8天顺利开采天然气,平均每天的产量超过16000立方米。
至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试采海底可燃冰的国家。
当今世界,能源至上,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命脉,石油属于能源,天然气属于能源,可燃冰也属于能源!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对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每天消耗的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天文数字,为了满足消耗,我国一直都在不停地进口能源,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目前,我国的可燃冰储量达到了世界第一,如果能将其开采出来,这意味着我们将拥有大量的能源,可以减少甚至摆脱对石油的依赖,甚至还能大量出口可燃冰,好好赚一笔。
那么问题来了,我国为何不大力开采可燃冰呢?
答案只有一个:开采难度太大!
数据显示,全球可燃冰的储量非常大,内部蕴藏的天然气在280-2800万亿立方米之间,这么多天然气,足够人类使用80-800年,堪称海量。
然而,目前人类开采天然气的速度非常慢,开采量还不足总储量的千分之一,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可燃冰的开采难度非常大!
可燃冰一般储存在海底深处,压力很高,温度很低,探测的难度很大。
可燃冰本身就具有可燃性,附近还伴随着大量的甲烷,钻探过程中,一旦钻头的温度过高,就有可能将可燃冰点燃,继而引起爆炸。
可燃冰储存在一个密封空间中,一旦被引燃,体积将膨胀100倍,届时,海底将发生超级爆炸,海底的地质环境会被破坏,轻则塌方,重则引发海啸,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所以,在没有掌握绝对技术之前,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开采。
目前来看,开采可燃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热激发开采法
这一方法是利用微波电磁技术,将可燃冰加热,当可燃冰温度超过20度之后,就会分解成水和天然气,在重力的影响下,水会沉到下面,天然气会飘在上面,可以用开采天然气的方法将其提取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对天然冰加热的时候只能局部加热,缓缓升温,避免整体升温过快而导致爆炸。
总的来说,这一方法原理简单,但效率太低,不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化开采,更无法做到大力开采!
二:减压开采法
这一方法通过低密度泥浆钻井对可燃冰矿产进行减压,将矿产内部的气体和流体抽出来,以起到减压的作用,方便天然气的开发和开采。
相较于第一种方法来说,这一方法不需要对可燃冰进行加热,只需要挖一个井就行了,成本低,且操作简单,可以进行大规模开采。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可燃冰位于温压平衡边界状态,其他状态不能使用,没有经济价值。
三: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
这一方法将特殊调配的化学制剂灌入可燃冰矿产中,通过化学能力破坏可燃冰的构造,使其分解成天然气和水。
相较于对可燃冰加热来说,注入化学制剂更为简单,但是,化学制剂的成本太高,成效的速度太慢,而且还会污染地下环境,所以,这一方法也不适用于大力开采。
以上3种可燃冰的开采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都不适用于大力开采!
可燃冰不是你想采,想采就能采,没有技术,一切都是空谈!
目前来看,我国对可燃冰的开采还是很有心得的,技术也始终走在世界前沿,2020年,我国已经成功开采出90万立方米的可燃冰,创下了世界纪录。
可是,相较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速度来看,可燃冰开采的效率还是太低了,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才能做到大规模、商业化的开采。
相信在不久之后,我国也能成为能源大国!
▍我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大力开采?
众所周知,冰是不可以燃烧的,遇火只会融化而已。
但是,有一种冰叫做“可燃冰”。顾名思义,可燃冰那就必然是可以燃烧的。
而且可燃冰并不是指水凝固后的产物,而是指天然气的水合物。
可燃冰可以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可以同步列为不可再生能源。既然是不可再生能源,那么就足以见得可燃冰的珍贵性。
虽然可燃冰也比较珍贵,但是当天然气被开采殆尽之后,那也必须要去开采可燃冰。也就是说,可燃冰最终也是要被开采的。只不过可燃冰的开采难度可是很大的,尤其是被埋藏在深海之中以及陆地永久冻土之中的可燃冰。
可燃冰的优点
相对于煤炭,石油来说,可燃冰在燃烧后仅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也算是比较清洁的能源。
此外,可燃冰的储量极为庞大,根据已经探测的数据表明,在全世界永久冻土中的,以及海洋中的可燃冰储量在3114万亿立方米~763亿亿立方米。而这些可燃冰中所含有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气的2倍,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还有就是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淡水。这样一来,可燃冰的使用效能又将成百倍的提升。
也正是由于可燃冰拥有以上的诸多优点,才让人类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开采出可燃冰。
我国可燃冰的储量
我国可燃冰的储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在南海和陆地下面的储量高达111.1万亿立方米,相当于1000亿吨的石油当量,而这些可燃冰足够我国使用100年。
由此可见,我国拥有储量极大的可燃冰。
可燃冰的开采难度有多大
由于可燃冰都是深埋在海洋里,或者大陆上的永久冻土区域。也正是以上两个环境的自然条件,给可燃冰开采带了较大的难度。尽管如此,世界各国也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了可以开采可燃冰的设备,也已经建成了多座可燃冰开采矿井以及开采船。
目前已经进行可燃冰开采的国家有:“我国,美国,日本,印度”等等。
美国在2012年时,就已在阿拉斯卡冻土地带,采用二氧化碳置换的方法,在30天内开采出3万立方米的甲烷。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掌握海底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国家,其实早在2013年,日本就用降压法在爱知县海域开采出3万立方米的甲烷。只不过,先后两次遭到问题,也就无疾而终了。
200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进行了首次可燃冰钻探,并且成功获得了实物样品。同时也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计划在海底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
而到了2013年,广东海事局在珠江口盆地的东部海域,共钻探出了多种类型的可燃冰样品。并且还发现了超过千亿立方米级别的可燃冰大型矿藏。
紧接着到了2017年,我国“可燃冰”的钻探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首次在海洋进行了可燃冰的试采。并且实现连续试气点火60天,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相对于陆地开采可燃冰而言,在海洋上开采可燃冰时,就需要接借住特殊的开采船进行了。
我国建造了“海鲸1号”可燃冰开采船,该船的长度为117米,高度为118米,排水量高达到4.3万吨。海鲸1号可以在深度达到3000米深海进行作业,而且其钻井深度也高达15240米。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洋里,都有特殊的设备用于开采可燃冰。尽管如此,可燃冰的开采依然面临着不小的问题。
主要的原因就是可燃冰的特性造成的。
首先来说:
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是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如果满足不了这两个条件,那是根本无法形成可燃冰的。
而这样的自然条件,也只存在于海洋或者冻土。换句话说,如果让可燃冰脱离这两个条件,那么其就会分解的。
要开采可燃冰,那就势让其到达地面。而地面的温度和压力都无法令可燃冰继续保持晶状态,也就是常说的分解了或者挥发了。如此一来,可燃冰中的甲烷也就挥发了。
要知道开采可燃冰,要的就是甲烷,如果甲烷在开采过程中挥发掉。那么,开采出来的可燃冰,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其次
在深海中开采可燃冰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情况严重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会发生爆炸。主要就是在开采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甲烷泄露。而且大量甲烷遇到高温环境时,很容易发生爆炸。
还有就是甲烷的泄露还会引发温室效应,因为甲烷的当量值是二氧化碳的25倍,大量泄漏的情况下很容易污染环境的。
最后
开采可燃冰的方式会使温度不断上升,将固态可燃冰分解成气态,体积和水下的压力也会逐渐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例如海啸,地震等,每一种都是极其危险的存在。
由此可见,可燃冰的开采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即便知道哪个地方 着大量的可燃冰,但是在技术达不到时,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上文也提到了,已经进行可燃冰开采的国家有中,美,日等国。那么在这些国家,进行可燃冰的开采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由于海底的环境并不像大陆上那么稳定,而是瞬息万变的。在日本开采可燃冰时,还没有开采几天,海底的压力就骤然增高了。遇到这样的问题,那肯定是无法继续开采了,不但如此,就连水下的开采设备也无法回收,这次日本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尽管我国开采可燃冰的时间,相比美日来说不算早。但是已经掌握了海底开采可燃冰的技术,完全达到了后来者居上的效果。
自从2007年,我国在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之后,就已经证明,我国掌握了开采可燃冰的基本技术。而到了2017年,开采可燃冰实现了连续试气点火60天。这就又证明了,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更上一层楼。
紧接着到了2020年2月17日,还是在南海神狐海域。再次进行了试采可燃冰,这次的结果已经打破了世界记录。其中,产气总量为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为2.87万立方米。
不仅仅在产气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而且还攻克了一系列与可燃冰开采有关的技术难题。如“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还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同时我国也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综上所述,我国在开采可燃冰技术上实现了大跨步的式的发展,稳定开采可燃冰也是指日可待。
虽然如此,但是距离商用化开采可燃冰还有一段距离,预计在2030年可实现商业化开采。
------------------
推荐阅读:
有哪位酒神说说茅台酒瓶里有一个玻璃球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放?
人生拥有的幸福和所有,都将在生命最后刹那消逝,人生只是一个体验的积累,终将完全归于无。是吗?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