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大学都在提科研,而中国科技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为什么感觉大学都在提科研,而中国科技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60-80年代,中国人普遍吃不饱或吃不好,但是天天挂在嘴上的问候词却是“吃了吗”?
▍为什么感觉大学都在提科研,而中国科技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中国大学都在搞科研这是事实,但中国大学科研对国家科技水平贡献度不高,原因如下:
1、国内大学科研大部分做的课题是跟踪国外科研,为国外科研做诠释的较多,独立思考另辟蹊径的课题少。
2、国内大学科研以发论文为主要目标,所以中国论文数量近几年突飞猛进,但高质量论文不多,没有一人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获得诺奖,但屠先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人员。
3、中国大学考核目标过于短视,通常考核周期大概在3-4年,在考核期内完不成发表论文数量就要“非升即走”,所以科研人员不可能把科研做大做强,只能做容易发表论文的小课题,否则清华大学50岁副教授解聘的命运会发生在每个科技人员身上。
4、国内对科研评价标准过于混乱,评审专家水平不高,尽管国家不断强调科研要去“五唯”,但效果不明显,每年国家级科技奖和省里科技奖评审以论文做支撑材料太多太多,所以各大学科研评价科技人员以论文数量、课题数量论英雄就不足奇怪。
好在国家有科学院等专门机构,国家有组织科研团队,有高水平民营科技企业,所以在航天、高铁、互联网、通讯等领域领先世界。
大学科研评价必须改革,必须去“五唯”!
▍为什么感觉大学都在提科研,而中国科技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第一,我们的教育有问题,只注重学而不重思考。
第二,我们的科研是为了职称而科研,并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
第三,现在的功利性太强,太浮躁,只注重短期的科研,真正的科研需要长期潜心下来做的。
第四,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不能潜心下来做科研。
▍为什么感觉大学都在提科研,而中国科技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根据我的体验来看,中国的科研是大炮打蚊子,浪费太大。在内卷的当下,体制内的科研其实等同于利益,这也是为何体制内很难出现大成果或大成果很少的原因。内卷问题不解决,中国在科技上很难赶超老美,光靠民营企业搞科研是不够的。
▍为什么感觉大学都在提科研,而中国科技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升?
1,时间。
大学里搞科研,以导师为核心牵头,一群硕博干活,以学生毕业为周期循环。
硕博毕业周期3~5年,所以导师必须在这个周期内完成项目。如果没有完成,学生毕业了,这个项目有可能烂尾,这会严重影响后续项目申请。
所以,大学里的项目必定是短平快项目。
当今技术发展环境下,3~5年的短平快项目能出什么样的成果?
因此,导师选题一定会选择以软成果(论文,报告等)为主的项目。
2,目的
大学里的项目成果首先用于维系导师的职称,岗位,收入,对国家技术进步的贡献在其次。
因此,导师对于项目的要求只求能结题即可。基本上不会做耗时费力的深入研究。
3,能力
以硕博生为主要研究力量的团队,其成员本身就处于学习提高的阶段,对于高难项目的研究其能力是不够的。
因此,大学里的科研,以短平快项目为主,以软成果类项目为主,以低难度项目为主。
那些研究难度大,成果周期长的实物类成果,大学里通常不考虑。
------------------
推荐阅读:
老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讲课,学生各做各的,成绩不好能怪老师吗?
上一篇:杨紫一直在脱粉吗?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