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3年考研缩招?
▍如何看待2023年考研缩招?
人口出生率这几年已经开始负增长,按现在的招生规模后面是不是基本都能上大学了,感觉也是提前布局把一些水分给挤出来
▍如何看待2023年考研缩招?
因为推免比例增大、学校教育资源受限等因素,今年公布的招生计划中,研究生招生人数下降。
这是好是坏,影响几何呢?
先看前些年来为什么研究生一直在扩招:
其一、知识的生产在巨额增加并不断细化,这导致人接受教育的时间必然延长以接触和接受最前沿的领域。
其二、国家和家长有了相当的资源可以供年轻人在更长时间内接受教育,而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同时,更多的学生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可以减少就业的压力。
其三、是教育系统自身的话语权不断增大,希望可以不断增大招生名额,以推进教育大发展。
但这种行为的弊端是显见的:
其一、因为名额多,很多并不适合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也被招进来,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其二、因为研究生人数太多,导致学校、学院和教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研究生身上,疏忽或者至少是减少了对本科生的资源投入。
其三、无限制地追求学历教育,使社会更加内卷,一个高中生就能干的岗位,非得到名校博士生来干,美其名曰重视人才。
其四、最令人揪心的恐怕是对职业教育的忽视。大国重器,中国非常需要制造业根基,但年轻人不愿到生产一线,或到生产一线干不了的现象特别突出。钳工、技工等非常缺乏,这将掣肘中国工业发展。
当然,中国社会总体的教育水平不高,大力发展学历教育是必须的,但如何平衡发展,却是这一代教育者需要不断思考并改进的。
▍如何看待2023年考研缩招?
对于2023年考研的考生来说,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年前,还在读大学的弟弟就报了2023年的考研辅导班,价格不菲。
弟弟双一流大学今年毕业,之所以报考研究生,就因为本科毕业,很难找到稳定的好工作,其实许多去读研究生的,就是为了研究生毕业后,能有优势考公和考事业编。
根据网上的相关预测,今年考研报考人数在520万左右,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报录比出现新低已经是母庸置疑的事情了。
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看到官方的一个正式缩招消息,只是在网上看到几所学校的缩招消息,如安徽建筑大学缩招了35人。
也有人说,每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总人数是一定的,而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推免生(保研的学生),另一部分是统招考生(考研的学生),所以在总人数一定的情况下,推免生增加,那统考生名额肯定少了。
很多考生在看到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后,就说自己的心态崩了,确实,这个消息让人焦虑。
如果消息属实,那么我们现在可能只能换学校了,如果你的目标院校2023年招生名额大幅缩减,那么,就要果断换学校,否则真的很难上岸;
还有就是把考学硕改为考专硕,因为推免的研究生以学硕以及直博生较多,专硕比较少。
而且,专硕的招生名额本来就比学硕要多一些。
另外,2023年考研英语,部分高校把二直接调整到一了,意味着难度有一定的提升。
网上的这些满天飞的消息,给考研党们造成了不必要的焦虑,其实考研党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复习上,对于网上这些虚虚实实的消息可以选择漠视,保持好毅力与定力就可以了,因为其他都不是考生们所能左右的。
祈祷弟弟及其他考生都能成功上岸!
▍如何看待2023年考研缩招?
目前,并没有任何官方文件宣布“缩招”。新闻中极小部分学校的缩招,且仅仅针对的是极小部分冷门学科。wb上一些人渲染焦虑情绪,其实没有必要。大概率会逐年扩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如何看待2023年考研缩招?
本就该如此啊。
考研的人数连年上升,但是供大于求,市面上根本没有相应的工作承接,到头来就是大家开始内卷,恨不得扫个大街都是硕士,现在也出现了各个街道办出现了不乏清北的博士。
我有的时候甚至觉得种种现象的出现很可笑,咱们国家真的发展到了硕博下沉到如此基层了么?按理说不应该啊,国家没发展到那种程度啊,就是内卷啊,择优录取,狼多肉少,只能大家玩了命的内卷最后出色者得到职位,这种现象在现在已经很普遍了。
我上过几个月的班,差点自闭了。破公司根本没几个正经上过学的,真的,就是人差劲,素质水平堪忧,这样的公司按理说别说硕士了,就算是本科也招不到人啊,但就现在这个时代,内卷上天,偏偏就能招到人,本身公司就一点没有培养体系,这不就是坑人么?很多人来了看这公司实在不行,没几个月就走了,然后应届生身份就没有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内卷,供大于求,这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所以要尽量减少硕博,加强学生分流,就现在这情况,你就算大学毕业了,你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还要参与内卷,还不如在整体架构上优化,早做打算。
内卷,是没有尽头的。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