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各戏曲名家辈出?如今几乎没一个拿的出手的名家,为何?
▍三十年前,各戏曲名家辈出?如今几乎没一个拿的出手的名家,为何?
在曲协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要是出现大批名家就不正常了。看看他都提拔的是些什么人。
▍三十年前,各戏曲名家辈出?如今几乎没一个拿的出手的名家,为何?
戏曲逐渐走向衰落,名家自然不会辈出,这是客观事实,也是自然规律
▍三十年前,各戏曲名家辈出?如今几乎没一个拿的出手的名家,为何?
答案太简单了:都是“钱”闹的!
小时候去县城,曾经见过两次县剧团拍戏:一次是在县剧团住宿的大院里,一次是在影院的舞台上。
在县剧团住宿的大院里,那算不算真正的拍戏,严格来说,就是练功。有舞刀的,有耍枪的,有练习弯腰的,有练习耍椅子的……那叫一个“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在县影院舞台那次,是真拍戏,文武场齐全,正拍一场武打戏。文武场家伙撵得紧,演员们打得急。突然有人叫了一声,排练停止~原来一个演员的手指被刀砍伤了,鲜血淋漓。听见有人说,去医院吧。那个受伤的演员说“不碍事”,简单包扎一下,又上场排练了。
小时候亲眼看他们排练,很为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并发誓向他们学习,不怕苦,不怕累,辛勤努力,无私付出。
现在想想,他们那时候,不会为经费发愁,一门心思,是演好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这样的精神境界,自然会出德艺双馨的名家。
反观现在的戏曲界,剧团要经济效益,演员要高收入。政策导向,如文化艺术的市场化,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导向及相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下,演员们的素质自然差强人意,不出名家,不是很正常吗?
▍三十年前,各戏曲名家辈出?如今几乎没一个拿的出手的名家,为何?
戏曲是中国的国粹,是传统的文化艺术,至今仍然是老年人喜欢的艺术形式。
但戏曲是综合艺术,投入大,要求高,学着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旧中国,学戏曲的多是穷家子弟,练武功,练唱腔,一招一式,一腔一调,起早贪黑地训练,非常吃苦。现在社会生活条件好了,谁家的孩子能够吃这个苦呢?
再者,传统思想,“戏子”和吹唢呐的、剃头的……都是属于“下九流”,社会地位不高。现在都想让孩子往上层爬,而想让孩子唱戏致富的人很少!
特别是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生活节奏太快,人们都在忙着挣钱,谁还有闲功夫蹲着戏园子里看大场戏呢?
▍三十年前,各戏曲名家辈出?如今几乎没一个拿的出手的名家,为何?
急功近利,浮躁难静。各戏曲名家,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个个就象大国工匠,从小就潜心研究本门的基本功,唱念坐打,千垂百炼,从不挠道走,一秒一分一时一天,一月一年,全凭时间和坚持不懈的堆积,还要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和坎坷才成为名家的,不是隨隨便便而成功的,他们为艺术献身,不计报酬,就为本门戏剧发扬光大而默默奉献,所以他们成了名家,大家。反观当下,娱乐圈就为了捞钱,各剧团不景气,演员纷纷下海捞金,毫无定力,更没有想为戏曲贡献自己的努力的人了,当然出不了名家了。
------------------
推荐阅读: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明朝万历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现在有些很火的史书有涉及?
生完孩子掉头发,是人到中年开始脱发?还是带孩子睡眠不好导致?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