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越牛的人对刘邦的评价越高?
▍为什么感觉越牛的人对刘邦的评价越高?
小学生看数学,加减乘除。数学家看数学,深奥无比。
▍为什么感觉越牛的人对刘邦的评价越高?
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的“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乱晋建立汉赵的开国皇帝匈奴贵族刘渊说:“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十六国时期建立后赵的羯族开国皇帝石勒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唐太宗李世民说:“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敬仰刘邦,故兼姓刘氏;又以萧何助刘,故变其母族、后族为萧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说:“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明太祖朱元璋说:“惟汉高祖除赢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开万世之功者也。”
开国领袖毛泽东说:“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我们一般人读《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都觉得刘邦不过是个街头无赖出身,真的没什么本事。他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不过是有“汉初三杰”相帮而已。甚至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对刘邦不事产业,成天与一帮混混东游西逛也很看不起。以致后来刘邦做了皇帝,对父亲开玩笑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但为什么越是历史名人牛人,越敬重刘邦越对他评价很高呢?
孙子曰:“善战者,无赫赫之兵。”在武侠小说中,有一种顶级高手,那就是无招胜有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两种成功人士,一种是凭着自己的才能,经过一翻拼搏苦杀,方杀透重围而出,显得功绩赫赫,无与伦比;而另一种人,好像资质平平,为人做事,平淡无奇,觉得是个人都能与之相比,但他却取得了成功,让众人不服。其实刘邦正是这种“平淡无奇”却能成功的人。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因为历史名人牛人,都是开基创业的内行,他们深懂刘邦“平淡无奇”的深妙,因此就很推崇刘邦,对他自然也评价甚高。那么,刘邦究竟在“平淡无奇”中有何深妙呢?
独到的识人能力
刘邦独具慧眼,很会识人用人。我们一般用人,都是看一个人的业绩才给予重用,而刘邦就很特别。韩信本是个穷困潦倒的平民,不得已参加了项羽的起义军,但在项羽帐下,一直默默无闻,后来凭功绩,做了个郎中的官,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都不予采纳。于是韩信投奔了刘邦,经夏侯婴举荐,刘邦直接将韩信提拔为治粟都尉,再经萧何举荐,刘邦金台拜将,一下子将韩信拜为大将军。要知道,韩信在刘邦处可是寸功未立,也没什么过人的表现,刘邦单凭夏侯婴、萧何的一力举荐,竟敢直接让韩信一步登天,试问哪个领导敢这样用人?
在楚汉战争正酣之际,季布和丁公都是项羽手下大将。季布曾领兵几次使刘邦受困,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而且差一点就捉住了刘邦,但丁公最后好心放了刘邦。刘邦打败项羽称帝后,很记恨季布几次逼自己入窘境,就将季布抓来治罪。但他又觉得自己以后也需要这样的忠臣来辅佐,不但没杀季布,还让他做了郎中。丁公听说季布都能做官,他救过刘邦,自然更能做官了。就去投奔刘邦,没想到刘邦当即就将他抓了起来,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说吧,刘邦就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刘邦病重弥留之际,吕后问他死后人事安排:“萧相国死后,谁能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可代。”“曹参之后呢?”“王陵可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让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善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的,肯定是他,就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问:“王陵之后呢?”刘邦说:“以后的事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此后的历史也表明,基本上都是按刘邦所说来发展的,神奇吧。
超人的纳谏能力
刘邦之所以最后能成功建立汉朝,与他从善如流是分不开的。刘邦伐秦进军咸阳的路上,南阳城坚难以攻克,刘邦就想绕城西进。张良认为不妥,前有强敌,后有南阳兵,会很危险。就建议刘邦更换旗帜,夜间率兵悄悄原路返回重重围住南阳城。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包围了南阳城,又采用陈恢的攻心之术,招抚南阳太守,赦免全城兵民,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南阳城。在到达入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峣关时,有秦重兵把守,刘邦又是听取了张良的疑兵计和攻心计,轻取了峣关。进入咸阳后,刘邦有点飘飘然,留居宫中安享富贵,正是张良的及时提醒,才让刘邦猛然惊醒,封存府库,与民约法三章,迎得了关中民心。
以后刘邦更是听从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计谋,入汉中,拜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了关中,拥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后来在楚汉战争中,刘邦更是采纳了张良、郦食其、韩信、陈平之谋,攻城掠地,占据优势,垓下一役,打败了项羽,取得了天下。
牢牢把握战略优势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虽然弱于项羽,不断被项羽击败,甚至有时被项羽打得只剩孤身一人。但刘邦从不气馁,始终在战略大局上占据优势。西攻咸阳,他最先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赢得关中民心,为以后建立稳固的关中根据地打下了基础。他封存秦宫珠宝财物和府库,还军霸上整治军队,以待项羽,不与项羽争高低,从道义上已占据了优势。项羽强制封王后,东归,刘邦来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占领了关中,向东争夺天下,胜可进,败可退,占尽地利优势。在与项羽争天下中,他一边与项羽周旋,又一边派韩信采用迂回之策,顺利剪除不服自己命令的诸侯,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陷项羽于合围之中。正是刘邦牢牢把握了战略优势,虽然项羽兵精将悍,屡战屡胜,但最后终陷刘邦布的大局之中,以被逼死乌江作结。
此外,刘邦建立汉朝后,还听取张良、娄敬的建议,放弃建都洛阳,将都城建在了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的关中长安,奠定了大汉稳固的基业。
超强的纠错能力
人都有头脑发热,或骄傲放纵的时候,以致陷入困境,刘邦也不能脱俗,但刘邦却能及时纠错,扭转颓势。趁项羽攻打齐王田荣之际,刘邦纠集天下诸侯56万人马伐楚,顺利攻克了楚军都城彭城。刘邦被这轻而易举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得意忘形,大肆收集珍宝美女,整日与诸侯置酒高会。却被项羽来了个偷袭,56万大军顷刻瓦解。刘邦抛妻弃子,惶惶而逃,众诸侯也纷纷反水。刘邦逃至下邑,在万念俱灰中,听取了张良的下邑之谋,及时调整了策略,利用楚将英布、彭越与项羽的隔阂不满,进行拉拢利诱;再派韩信北击燕赵,发展壮大汉军,迂回包抄楚军。正是这个内外联合之策,扭转了战争局势,最终让刘邦依此走向了胜利。
为了挽回彭城之战的颓势,刘邦也接受了郦食其的计策,推行分封制,让刘邦铸六国之印,复立六国之后,以孤立项羽,建立像周朝那样的王业。刘邦当时没有看到该计策的危害性,就速命铸印,让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正在这关键时刻,张良从外地回来,听了此计,跺着脚说:“照此做法,陛下的大事就要坏了!”接着张良为刘邦详细分析了该计策的危害性,刘邦如梦方醒,赶忙派人追回郦食其,销毁印玺,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
刘邦建立汉朝后,先重点分封了自己平时亲近喜爱的人。天下的土地毕竟有限,有很多未得到封赏的将士,既怕得不到封赏,又怕因以往过失遭刘邦责难,因此常聚在一起诉说不满情绪。刘邦知道后,就依张良计,先封了自己最恼恨的人雍齿,并明确表示每个人都会轮功行赏。这些人一看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得到封赏,就不再忧虑自己不能得到封赏了。刘邦此举不但纠正了循私行赏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地缓和了与将领们的矛盾,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
刘邦建汉后,北方匈奴非常强大,常常侵扰汉边疆。为了解决匈奴问题,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进击匈奴。匈奴人当时也很狡猾,以故意小败逃跑和只显露老弱病残之兵,来引诱汉军追击。娄敬识破了匈奴诡计,力劝刘邦停止追击。刘邦不但不听,还免职娄敬,将其充军发配。刘邦率军追击到平城白登山被四十万匈奴大军包围。七天七夜,多亏采用了陈平之计,厚赂单于之妻阏氏,才得以解围脱身。刘邦脱险回朝后,马上召回娄敬,检讨自己的错误,恢复娄敬的官职,并接受娄敬对匈奴和亲之策,缓和了匈奴的侵扰,有利于汉初的休养生息,积聚国力。
超强的驾驭人心能力
刘邦属下王陵曾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确实刘邦豁达大度,宽厚待人,与项羽的残暴正相反。刘邦入咸阳,封府库,屯军霸上整治军队,善待秦王子婴,并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受到了关中人民的欢迎。而项羽入咸阳,杀秦王子婴和秦朝王族,火烧阿旁宫,将秦宫珍宝美女劫掠一空,又按自己的喜好封王,很不得民心。刘邦虽厌恶儒生,但对是人才的郦食其、叔孙通等儒士,依然加以重用。对代自己而死的大将纪信,一直念念不忘,称帝后厚赏其后人,还立庙祭祀纪信。
对在战争中立有功勋的将士,刘邦大加封赏,建国称帝后,除封七位异姓王外,还对一百四十三位有功将士封侯,并立下封爵誓词:“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有人会说刘邦后来也诛杀了像韩信、彭越那样的功臣。其实,刘邦着力诛杀的只是对自己中央统治有威胁的异姓王,其余功臣宿将,如萧何、曹参、周勃、灌英、夏侯婴、张良、陈平,甚至他特别恼恨的雍齿、项佗等,都得到了善待,其爵位也能被后代承袭。
刘邦正是不吝啬爵位、土地,有功必封赏,说到做到,才驾驭了众将士之心;还以他的宽怀大度,施惠于民,赢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最终取得了天下,成了汉高祖。
天才出自勤奋。人与人的智力都是相差无几的,只要有足够的创业平台,再平常的人有时候也能创出不凡的业绩来。有人说,跟随刘邦创业的,都是一群狐朋狗友的小混混,为什么后来都成了治国大才?诚然,樊哙“以屠狗为事”,夏侯婴“为沛厩司御”,灌婴“贩缯者也”,周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就算“层次”稍高一点的萧何、曹参,也不过是县衙的“刀笔小吏”。他们确实是一帮“碌碌未有奇”的人,为什么后来都做出了不凡之事,成了创汉大才呢?这正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特殊“混混”刘邦,正是刘邦独特的才能,给他们搭建了一个能让他们施展拳脚的平台,他们才个个成了治国大才。因此,一生能跟对一个会“混”的人,也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感觉越牛的人对刘邦的评价越高?
我对刘邦评价很高,怎么没发现自己很牛?
▍为什么感觉越牛的人对刘邦的评价越高?
中华文明有信史记载的就有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死死打打杀杀何止几十亿万人!但凡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传下来的,都是非常牛的存在,更何况刘邦这样白手起家成为一国开国之君的人物,他们更是凤毛麟角,站在我们民族人物金字塔顶的存在!所以对刘邦评价高是正常的,评价不高的人反而是井底之蛙不正常的!
▍为什么感觉越牛的人对刘邦的评价越高?
因为刘邦对“人才”的方式很特别,完全是以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去“任用”。
比如陈平,先投靠魏王,再投项羽。陈平在项羽这是真的按照正常人的方式晋升的,第一步,跟着项羽“从入破秦,赐平爵卿。”;第二次晋升,“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这里的殷王是司马卬,跟着章邯的将领,也就是章邯投降了项羽,陈平有功。第三次晋升,“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然后刘邦东出,司马卬投降刘邦,陈平怕被杀,果断跑路。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项羽的人事结构是一层一层晋升,比较正常。
再看刘邦。
陈平一见刘邦,陈平在项羽那做都尉,刘邦就给了个都尉。后面还做“典护军”,就监军,权力相当大。
於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然后引来其它老将的不满,说陈平人品不行,且忠诚度不够,等等,刘邦就把陈平找来问。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
陈平一番回答,刘邦比较满意,又升官了,为护军中尉。
看刘邦对陈平的任用,完全是一种“不能理解”的飞升,跨跨几下就成领导。
韩信,也是同样。
刚到刘邦那,由夏侯婴推荐给刘邦,刘邦也不面试,直接给治粟都尉的官职。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然后萧何推荐,并亲自追回来后,刘邦再面试,直接给大将军的位置,让他领兵作战,这要换成正常人,那肯定得三思,万一这人要是能力不行,冲出去就失败,那这不就全完了吗。
但刘邦似乎就没考虑过,似乎完全就是刘邦运气好,韩信成功了。
但是,真正的战争,或者商战,大公司经营,完全不会有任何运气成份的。刘邦能凭几句话就认定“经世之才”,并给重用,甚至赌上全部成本,这就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能力。
正常的公司经营,对人才往往是一个功绩一层升级,且都是有考核的,就比如项羽那,陈平的晋升方式。但刘邦这,相当不正常,这几句话,就成公司高层了,这其中到底的多少理解,史书没写,只能靠人猜。
或许只有到了那个层次的人,能稍微理解刘邦的过人之处。这也是越牛的人,越佩服刘邦的地方,因为到了那个层次,对人才,特别是大才的挑选是异常重要的,可直接决定公司的存亡,但如何看出大才,这是最难的,但这个“难”,似乎对刘邦而言,不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