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怎样理解“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的?
▍您是怎样理解“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的?
胜胜者为王就是王道!
▍您是怎样理解“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的?
谢邀,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做女人难,做男人更难,当家难,守家更难。这是社会事实。
江山是美好前程,是人人的向往,难的是决心,勇气,是能至死不渝信念,当然很难,人人都要有更高境界,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守江山,那就不一样,关系到全天下所有的人,是一大家子,江山尤如一个大家庭,如果按排一日三餐,守家就要有持家之道,而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想法,心里装着家的盆大碗小,上有老下有小,要有一个担当,如何掌握经营之道却实也不易。是全身心投入,去温暖,去用心用脑,勤俭持家,仼劳仼怨,家才幸福快乐,温馨和睦。网图。
▍您是怎样理解“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的?
这是一句老话,但这句话背后的道理永远都不会过时。“打江山易,守江山难”重点在于后半句“守江山难”。要正确领会这句老话的含义,至少要从个角度来理解。
打江山真的容易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句俗语中之所以把“打江山”说成“易”,是通过比较来突出“守江山”的“难”。自古以来打天下的人不可谓不多,像刘邦、朱元璋少数几位是最终打下天下的,而像李自成那样是打下了一片天下,但很快又失去天下的,除此以外更多的是打天下失败的例子。历史早已证明打天下绝非易事。
再来说说“守天下难”。“守天下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攻”和“守”是对立的两面,而且“守”往往处于明的一面,是比较被动的面。“攻”则不同,它可以是明攻也可以是暗攻,相对于“守”来说,“攻”显得更主动。被动的“守”比起主动的“攻”自然是更难一些。
古代帝国为了巩固政权,都会采取一些“防”的措施,然而防的再好也会有漏洞的,这些漏洞就会给暗攻创造机会。即便是明攻也比防守容易一些,因为攻的一方目标明确,就是集中精力去攻打,而防守的一方却要为可能出现的“攻”做出各种准备。更何况古代帝国面临的“攻”往往还不只是外来的进攻,还有内部斗争造成的“攻”,也就是常说的内忧外患。
守天下难还在于不是守一两代而已。除了个别情况以外,封建时期那些朝代的前几代一般都还能守的好天下,但是传了几代以后,又都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开国初的几代君王一般都比较英明有作为,能守住天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之后的皇帝中出现昏君的概率是存在的,这就为“守好天下”制造了一些不确定性。而且从理论上来讲,皇位传承几代后出现昏君的概率是一定存在的。
“攻”是持续存在的,而“守”却未必时时得力。无论帝国传承了多少代,它在客观上面临的“攻”都不会停止,这点在古代历史上也得到了印证。具体来说就是无论盛世还是乱世,都会有外来侵袭和内部暴乱发生。如果这些内外部的“攻”发生时,帝国的国力强盛,那么是有能力守住天下的,但是如果遇到国力衰竭的时期,那么帝国就未必有能力守住天下。
▍您是怎样理解“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的?
俗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是打江山的时候,互相之间好比兄弟,九死一生患难与共。等到可以坐江山同富贵了,却各怀鬼胎,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其实很多人会认为,打江山多难啊!何来打江山易?其实,这句话里把打江山说成易,是用来强调守江山的重要性。意在提醒人们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到皇帝,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打天下的时候,一大批文臣武将围在他身边,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最后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可是,明朝建立后,这批人觉得自己都是躺在功劳薄上的开国功臣,个个居功自傲。
朱元璋也在胜利后,大肆屠杀那些曾跟他出生入死的大臣,排除异己,他要让他老朱家的皇位永远流传,他要把这些知道他底细的,同甘共苦的将士和文臣统统杀掉。
到了他子孙子朱允炆继位后,偏信谗言,急于削藩,逼得燕王朱棣造反。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却输在孙子手上。
在今天,“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我感觉更像是一句劝谏之言。
北京老字号“乐仁堂”,山西晋商的曹家大院,都是后代出现败家子,百年基业毁于败家子之手,令人唏嘘。
还有近代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继承了袁大头的巨额财产,但他喜欢风花雪月,妻妾成群,整日里挥霍无度,花钱如流水。最后落得个饥寒交迫,据说他的葬礼都是妓女们为他凑的钱。
“创业容易守业难”是无数人实践之后得出来的结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好好遵守。
▍您是怎样理解“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的?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原话应该是“创业易,守成难”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唐太宗和房玄龄,魏征的一段对话。
打江山易,需要的环境,条件容易满足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就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打江山易,是因为需要满足的条件少,就比如秦末的农民起义,外部环境是秦朝暴政,大兴土木,全国征调了两百万人服劳役。丁男被甲,丁女转输,全国总共就两千万人口,生产几乎就全面瘫痪了,百姓没饭吃,生存成问题能不起来造反吗?
秦始皇
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就能阻止百姓起兵吗?百姓们砍断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一样可以造反,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去思考起义成功后怎么办,只要能推翻暴政的朝廷就可以了,所以古代农民起义早期,很容易产生一呼百应的效果,成本是非常低的。
而民间爆发农民起义,也可以看到朝廷本身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或者是秦朝这样的暴政,或是像明朝时期政治腐败,秦朝的主力军队都在边关守着,明朝军队荒于训练,只要起义最初取得成功,起义就容易愈演愈烈,最后推翻腐朽王朝的统治,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秦末农民起义
所以打江山易主要是因为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在起义中有一个合适的口号也会吸引更多人追随,比如推翻暴政,推翻腐朽政府,驱逐鞑虏,反清复明等等,这些很容易让人引起共鸣,感同身受,进而纷纷响应起义,群体运动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即便本身利益没有被损害也有可能去参与,进而导致一个政权的崩溃。
守江山难,不是单靠一腔热血就能完成
守江山难更好理解,打江山的时候只要考虑怎么击败统治者就行了,但是打下了江山,就得考虑怎么让政权稳定,怎么让统治长久持续下去。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扫荡了其他的军阀,这之后就要开始考虑让国家稳定,统治稳固了,这就需要先稳住自己的位置,功高震主的大臣该清理就得清理了,这还掌握好度,元朝残余势力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还得保证边疆稳定,国家基本稳定了,就得考虑培养接班人。
朱元璋
经历了战乱,国家百废待兴,还得开科取士,要恢复生产,不然百姓在新王朝无法生存,早晚又有人要起义了。国库没钱了,打仗要钱,建设要钱,又得推行经济政策,推行过程中,还不能让大多数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要适当的给予社会福利,最关键的是这是一个持续不断,没有尽头的过程,遇到贤明的君王还好,如果遇到昏君,暴君国家又悬了,守江山非常考验统治者的综合能力。
再比如清朝,至今都还不停的被黑,按当时的眼光来看,满清是入侵者,所以入关之后,为了让统治长久持续下去,统治者一边镇压叛乱,一边强调安抚汉人,顺治皇帝亲自去祭祀孔子,试图将满清塑造成为大明平定李自成叛乱的形象,表彰为大明殉国的大臣,为崇祯皇帝树碑,加封,称赞崇祯皇帝励精图治,开始尝试使用汉官,而在民生政策,巩固边疆统治上,清朝统治者和其他朝代要操心的问题是一样的。
顺治皇帝
所以“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是很有道理的,打江山只要环境合适,自身也具备一定的实力,实行过程中运气好一些,要成功并不困难,但是要守江山,这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推行政策就会涉及到军事,经济,外交等众多的领域,而即便一些很小的细节不注意,可能都会引发一场危机,因此,守江山不是靠一腔热血就足够的,更多考验的还是领导者的综合能力。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提升淘宝关键词排名?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