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
▍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
乾隆皇帝。历史应该是同时代对比。欧州开始工业革命,制度创新
▍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
清朝是从乾隆皇帝时期开始走向衰败的!
乾隆时期,可以说是清朝由盛转衰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清朝的国势一直在走上坡路,尤其是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内部实现“由乱及治”,开创了繁荣的康雍盛世。尽管此后的乾隆时期也被后世称之为盛世,然这不过是清朝衰败过程中的“落日余晖”罢了。
当“太平天子”乾隆沉浸还在文武百官为他渲染的“虚假盛世”中时,清朝实际上已经在衰败的快车道不断加速前行。
从顺治到雍正,“由乱及治”的清朝走向了强盛;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努尔哈赤,但清朝作为全国性政权则是从顺治时期开始。顺治在位的十八年,清朝一直处于与南方汉族各势力的战争中,加上伴随期间的圈地、剃发、投充、逃人、禁关及屠城等清初“六大弊政”,使得满汉矛盾异常尖锐,清朝对内统治并不牢固。
但清朝正是在顺治时期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而这也算是为之后的康熙打下了一定的统治基础。
顺治病逝后,年少即位的康熙开始了他对清朝长达60年的统治。康熙年间是清朝走向强盛的关键时期。康熙的一生,开创了许多文治武功。
武功上,康熙先后铲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灭葛尔丹,击败沙俄,有效的巩固了清朝的领土完整。文治上,康熙遵奉孔孟之道,大兴儒学,重用汉臣治理天下,并革除了清初的一系列弊政,从而极大的缓和满汉矛盾,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根基,最终使清朝逐步迈向强盛。
不过“人无完人”,康熙也有他的不足之处。康熙晚年为政过宽,加上在立储问题上一错再错,最终引发九子夺嫡,至使朝中派系斗争不断,百姓贫苦,天下疲惫。
但幸运的是,康熙最后选对了接班人,他就是“冷面皇帝”——雍正。素以“勤为天下先”著称的雍正虽然在位短短的十三年,但却通过钢铁般的意志推动社会改革,通过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和开豁贱籍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从而扭转了康熙末年以来所积累的种种弊病,进一步促进了清朝的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释放清朝的生产力,将清朝的国力推向鼎峰。
“成由勤俭 败由奢”,好大喜功的乾隆开启了清朝的衰败。
不得不说,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他拥有一个好爷爷和好父亲,凭借祖父两代七十余年的励精图治,为清朝积攒下丰厚的财富与国力。而他那位“霸道总裁”父亲雍正,更是通过建立军机处,一举将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推向了巅峰。而这一系列“政治红利”,都让乾隆享受到无与伦比的“统治快感”。
所以,乾隆是天生的太平天子,过了六十多年奢华的皇帝生活。他在位之初尚有明君之风,可越往后便越发骄奢淫逸,好大喜功。乾隆不断大修离宫别苑,七下江南游玩,极大的耗费了清朝的国库。晚年的乾隆,甚至将自己的武功夸大,自号“十全老人”。
正是在乾隆的骄奢淫逸下,清朝国力开始不断衰退,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及至乾隆末年,当英国使臣马格尔尼踏上古老的中华大地时,所能看到的早已不是盛世之景象,而是沿途百姓食不果腹,清朝官僚腐败不堪的破败之象。
等到嘉庆接手时,清朝内部矛盾就接踵而至,动乱起义不断。清朝也正是在日益衰退中迎来了西方列强的入侵,被迫打开了国门,迎接耻辱的近代历史。而清朝这一切的源头,归根到底都是那位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
导语
乾隆后期,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都躲不过“盛极而衰”的结果。虽然乾隆盛世那美妙的风铃声犹存,国势昌运达到顶峰,而顶峰之后不能再高,于是西风残照,东西陵阙。这是为什么呢?请您老往下看:
(嘉庆皇帝)
挥霍无度的乾隆皇帝嘉庆皇帝坐上帝位后,乾隆皇帝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乾隆皇帝的超级大排场游玩,高端大气的滿汉全席宴会。
摘录二句乾隆皇帝的御制诗:
······
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
祖孙两举千叟宴,史册饶他莫并肩。
诗中透露所谓的“千叟宴”是康熙首创,乾隆跟进的再创。但是,康熙的业绩你乾隆皇帝是无法企及的。虽然统称“康乾盛世”,却是有根本的区别。康熙皇帝曾经在中枢工作会议上强调:“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彩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
乾隆皇帝却是一个好大喜功,行事张扬。特别在乾隆后期,愈演愈烈,其奢华程度,中外惊叹!
他的首次巡游耗费国库五十万两白银,加上对地方的摊派,真实数字远不及此。耍起瘾了,于是又来了五场说走就走的远游,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费用一次比一次增加,极大的助长了奢靡之风,而各地官员也趁机勒索百姓,加重了百姓负担。
由于国库存货充足,乾隆任意刷卡,他的崇庆皇太后去世,为了保存皇太后掉落的头发,不惜花费三千两黄金,打造一座金发塔,通高1.47M,上下六层,重107.5Kg。精致的工艺,通体嵌进大量的绿松石、珊瑚等贵重珠宝。这种无度的奢华,大清囯祚已呈颓势的阴影。他挥霍掉了康雍两朝的积累,真是“存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浪推沙!”摘自(《哈儿师长》)乾隆有幸的是没有在有生之年看到繁华下的深渊......
束手无策的嘉庆皇帝其实嘉庆皇帝早就冷眼旁观所谓乾隆盛世的神话在极度膨胀中,濒临暴裂,而更可怕的是遍佈民间“夜聚晓散”之徒的崛起,这就是令历史都闻之变色的白莲教。
白莲教的历史和原因,本文不过多涉猎。但是又不能一笔代过,所以简单谈谈。
白莲教的主要成员都是一些无法活下去的农民、流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在白莲教头目的鼓动下,开始哄抢农村城镇的土老肥,豪绅富户。
从乾隆58年开始,清政府对白莲教、进行了严厉的镇压,以后的几十年,从来没有消停过。白莲教凶焰刚刚压下一点,东南沿海的海盗、广东的天地会、京津地区的天理教开始活跃,帝国主义列强也开始蠢蠢欲动。
其实,嘉庆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是腐败。尽管嘉庆杀了和珅,撤換六个总督,但都是治表不治本,各地贪官仍然不收手,贪污日甚一日。
更为棘手的问题是军队,八旗军官兵中,军官贪污,士兵懒怠。连个基本的持枪正步都走不好。内务府一个厨子叫陈德,由于生活已经绝望,于1803年,嘉庆八年闰二月二十日那天,持刀冲向嘉庆皇帝,吓得一百多名大内高手作壁上观,只有六人趋前护卫,还是嘉庆的姐夫,七额驸拉旺多尔济以一招“乾坤大挪移”拿下凶手。所以军队也是一个大问题。
嘉庆皇帝意识到“守成”的重要他在《遇变罪已诏》中称:“.....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言念及此,不忍再言。予惟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
(嘉庆皇帝的书法还是不错)
自清军入关,从康熙起的四位皇帝在二百多年间,共十次东巡清王朝的发祥地:盛京(沈阳)、吉林、黑龙江等地。祭祖谒陵。嘉庆利用东巡机会,教育、训诫大臣们,大清江山来之不易,各位臣工,八旗子弟应该继承祖先“十三副甲胄”起事的传统,强调对大清江山的“守成”!
后记
竭尽全力抓住大清帝国夕阳余晖的嘉庆皇帝,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然而,盛世非一日之功,危机可以随时出现。1820年,嘉庆25年年逾七旬的嘉庆于7月25日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当夜,承德避暑山庄电闪雷呜,大雨滂沱。嘉庆在一声震天焦雷中惊悸去世。这位想力挽狂澜的皇帝自继位后,大刀阔斧,厉行节约,颇有雍正遗风。能够唯一拖住下坠尾巴的人一旦故去,大清逐渐江河日下,内忧外患、积重难返;自道光开始,以后的几位皇帝,都是清一色的4X100米短跑名将,大清帝国时代即将结束。
▍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
乾隆皇帝
乾隆将乾隆六十一年改为嘉庆元年,但是重要的权利还是握在自己手中,生怕嘉庆皇帝对自己不好,但是事实证明乾隆错了,到了乾隆归政的时候才真正认可嘉庆。
乾隆让位之后就有了空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吟诗作画,收藏物件。乾隆时期的瓷器特点是大红大绿锦上添花,体现盛世绚烂和热闹。
嘉庆元年第六天,爆发了白莲教起义,乾隆并没有把白莲教当一回事。三年后却成了清朝的最大隐患,其中官员把战争当做捞钱的工具,和珅报喜不报忧,谎报军情导致战争一直拖延,最后共花掉了两亿两白银。这场战争,撕破了乾隆王朝的盛世帷幕,乾隆朝自此一蹶不振,没了往日的荣光。
乾隆的一生既有辉煌的功绩,也有惊人的失误,亲自创造的盛世,临走的时候有亲自带走。而他留下的一系列隐患,在嘉庆朝不断发生爆炸性反应。
嘉庆四年第二天,正月初四,免除和珅的职务,守在乾隆的灵前不准出入。隔了几天又发了关于白莲教的爆发是因为皇帝身边有奸臣,于是刘墉等大臣弹劾和珅,嘉庆皇帝于是就赐了和珅一条白绫,仅用了十来天就处理了和珅。嘉庆处理和珅,既有公仇又有私恨。说我在继位之前,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当了太子,而和珅就来告诉我我要当太子是以为和珅给乾隆提建议。这是私仇,公恨,就是白莲教战争期间和珅大肆敛财贪污,称为清朝贪污的根源。
▍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
白莲教起义
乾隆尸骨未寒,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白莲教起义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是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拐点。
这场起义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一直持续到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历时九年,波及四川湖北陕西等地,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
白莲教,由来已久,大概元朝统治的时候,就有白莲教了。起于元朝时候,有人说他们是秘密宗教组织。就他们暴露给外界的行为看起来,应该算是一种邪教。从元到清,白莲教的影子绵延不绝。
白莲教之乱仿佛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先声,拖了九年,大清耗费了两亿两白银对其进行镇压。在乾隆末年,国库还有存银七千多万两,这次运动几乎将乾隆积累的国库耗空。因此,清政府不得不另谋出路,加征特别税,通过捐纳制度等获得了三千万两的收入。这相当于为进一步深化社会矛盾,添油加醋,火上浇油,也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败。
大清开始了祸不单行的动荡之旅
嘉庆皇帝还算是一个有想法的青年,他觉得父亲把江山折腾到荒唐不堪的地步了,他决心要做中兴之主,重振大清的雄风。
但他心中有一个无法说出的秘密,大清子民的冤头债主,其实是他的父皇,大清王朝的“十全老人”乾隆。然而,他自己拨乱反正,却决不允许别人说破父皇的“过失”。
1851年,真正让清政府受到重创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这场席卷了中国最富庶地区的运动将清政府的粮仓击毁,使得清政府国库彻底空虚,再无重振雄风的可能。清政府被迫四处调兵遣将,横征暴敛,花了十四年时间才将其镇压。整个社会环境矛盾进一步加深,至此,清政府已经无药可救了。
祸不单行,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大清的北方也不安稳,北方捻军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到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的运动的破坏力虽然不如太平天国,却将混乱的局面扩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
嘉庆帝死后,他的儿子旻宁(旻音mín)即位,就是清宣宗道光皇帝。道光帝时,清王朝已经越来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到了公元1840年,即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打这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统治,前仆后继,开展了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近代史时期。
盛极而衰,文字狱可能是罪魁祸首
康雍乾三朝盛世,实际上在乾隆统治的中期就已经终结。随着社会矛盾的尖锐,乾隆三十九年,山东临清爆发了由王伦组织的清水教反清起义,算是白莲教起义的先声,为白莲教起义打了个头阵。
沉醉于“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美誉的乾隆帝,在社会矛盾越积越多的情况下,居然毫不知情地将皇帝大权委权于和珅。
此后,随着和珅的专权,“盛世”急转直下。到乾隆晚年,中小规模的反抗和起义已经遍布全国。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的大爆发,标志着清朝进入了衰败时期。
回顾清朝的盛世,实际上从清初的文字狱,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文字狱是康雍乾盛世的一大污点。按理说,一个朝代想要发展,需要长盛不衰,必须重视知识分子的巨大作用,尤其是盛世更需要重视知识分子。然而,在康雍乾时期,所谓的文治,是以保证绝对的君权为前提的,绝对的君权导致绝对的独裁。在独裁统治的高压下,官员大夫有话不敢说,有事不敢做,朝廷上下萎靡不振,社会治理严重混乱,官场贪污腐败严重,民间人民生活艰难。
真正的盛世是人民安居乐业
大凡盛世,都有一些共同点,大概即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人丁滋生,社会安定。另外,盛世都注重发展民生发展经济。
不过,历史上也不乏有经济高度发展,而民生实在艰难的事例。极端一点如秦朝,表面上盛极一时,但民众生活水深火热,根本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盛世。再如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生产力亦相当发达,但大明王朝肆意搜刮百姓,官吏暴富,国库充盈,但是社会上却流民遍地,反抗蜂起。
因此,真正的盛世,必定要以民为本,让人民安居乐业,藏富于民,以换取民心的支持,只有人民生活水平好了,盛世才能长盛不衰。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坡很高,手动挡如何上去?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