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有许多武将箭术精湛却不以箭术赢得胜利?
▍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有许多武将箭术精湛却不以箭术赢得胜利?
三国演义中对武将武力值的设定有一个明显的规则,当总体武力值达到准一流时,箭术都能达到百步穿杨的水平;哪怕二流武将,也能百发百中。
三国中的箭术只是一种偏门武器,不能用来作为主流进攻手段。不像《水浒传》中,花荣凭借一手神箭就能大杀四方,bug一样的存在。三国高手人人都是神箭手,你会的别人也会,占不到任何便宜(关羽除外),箭术高超不值得高调夸耀。
不信看看一流武将的水平:
1、吕布辕门射戟,一箭吓退纪灵十万雄兵。
2、赵云一箭射断东吴战船的帆索,喝退丁奉徐盛。
3、太史慈白虎突围,箭射八方,无不应弦落马!还曾把辱骂自己的小将右手箭钉在城楼上。
4、黄忠神箭闻名,精准微操放水,还关羽人情。
5、庞德和曹仁分别在襄樊之战中射中关羽左右臂。
6、文丑两箭分别射中张辽战马和头盔,要不是徐晃提醒得早,就没有后来威震逍遥津了。
7、魏延一箭射曹操两颗门牙,再用点力给曹操做个核酸,三国历史就彻底改写了。
8、马超渭水射箭,例无虚发,射不死曹贼是因为虎侯许诸在挡着。
9、姜维使用“惊弓之鸟”计谋,无箭射死郭淮。
10、小辈的关兴、张苞比箭,一个三箭“皆中红心”,一个射中天空大雁,都很厉害。
7、在“铜雀台锦袍射箭大赛”中,曹洪、张郃、曹休、文聘、夏侯渊、曹彰、徐晃各自显示了自己精妙的神射术,充分证明达到准一流高手的水平,射术就不会差了,只是必备技能之一,不必单独拿出来夸耀。就连狂战士典韦,也使得一手精准的飞戟,暴躁的张飞也会张弓搭箭射马超。
原著中名将百发百中、神奇躲箭的例子数不胜数,真正超一流武将以狙击的形式被射中的,只有关羽这个人形箭靶,大概是脸太红,又总是穿一身绿,大红大绿太容易瞄准了,本身又爱眯着眼睛,轻飘飘的箭看不清。但关羽本身也是马弓手出身,射术也不会太差,在襄樊之战中还射死过庞德的手下成何,他只是躲箭能力比较差;一流武将中张辽和徐晃中箭间接死去;二流武将被狙中的,只有东吴的甘宁,也是在兵势已颓、心神不宁的情况下。
至于像张郃那样虽然身为一流武将,但“膝盖中了一箭”的,是被流箭所伤,铺天盖地的流箭是大面积无差别攻击,谈不上射术问题;典韦被乱箭射死同理。
如果将花荣放在三国中,最多洛阳太守韩福、吕布部将曹性的水平,能放冷箭给一流武将造成伤害但不致命,却很可能导致对方暴怒惨遭反杀。
▍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有许多武将箭术精湛却不以箭术赢得胜利?
古代武将精通箭术,绝对是一大优势。而且在古代战争中,多数都离不开弓弩的身影。很多战斗能够取胜,弓弩可以说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防守作战时。
我们因为受到《三国演义》等传统小说、评书的影响,在印象中形成了古代打仗都是武将单挑的印象。实际上,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作战都要讲究谋略、部署和勇气,两军对垒,士兵也是要上阵厮杀的。武将作为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领导者,很少会有单挑的情况发生。
如果将领善射,那么在作战中肯定是占优势的,三国时期就有很多例子。
第一个例子,曹彰破敌
曹操的儿子曹彰,“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是三国时期,箭术高超的武将之一。曹操虽然不喜曹彰不爱读书,却深以曹彰为傲。在对阵刘备时,刘备让义子刘封挑战,曹操则大骂:“卖履舍兒(刘备曾经织席贩履为生),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黄须儿即曹彰)来,令击之。”这曹操绝对是曹彰的亲爹呀,骂人都不忘炫耀自己的儿子。
曹彰也不负曹操所望,曾作为主帅领军平定乌丸叛乱。进军途中,偶遇乌桓数千骑,“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曹彰骑射,杀死了很多乌丸骑兵,首战大胜。古代骑兵,习练骑射之术,多数时候都是必修课。
第二个例子,庞德射关羽
关羽北伐之时,久攻襄樊二城不下。庞德当时跟随曹仁共守樊城,大战关羽。庞德“射羽中额”,一箭射中了关羽的额头。因为庞德经常骑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关羽的军队从此很怕庞德。推测,关羽之所以非要斩了庞德,应该也有一雪前耻的想法。而庞德虽然最后输给了大雨,矢尽船翻被擒,却还是曾经以弓箭胜过关羽的。
襄樊之战中,关羽还被曹仁的守城魏军射中过,曹仁本身的箭术应该也不差。让人唏嘘的是,关羽真的是不善于避箭呀。
第三个例子,郝昭拒诸葛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进攻陈仓。蜀军以数万之众对陈仓魏军千余人,诸葛亮原以为拿下陈仓轻而易举。于是,蜀军搬出云梯、冲车开始攻城。而郝昭则是临危不惧,从容应对,“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郝昭正是凭借弓箭克制了蜀军攻城的云梯。最终,诸葛亮粮尽退兵,郝昭仅凭千人守住了陈仓要塞。
其他还有很多战例
其他还有很多主将统军,以弓箭取胜的例子,也有很多主将死于箭下的例子。士兵都在射箭的时候,指挥作战的武将,肯定也会技痒,时不时射两箭。箭术越高超,射死的敌军就越多,就越容易取得胜利。
赵云的汉水之战,就先以空城计诈退了魏军,随后弓弩相向。魏军自相践踏、落水而亡者无数。
吕布辕门射戟,解了纪灵攻打刘备之困。后来曹操攻打吕布,久攻不下,吕布必定是在城楼之上射杀曹军无数。最后,为人出卖,才被曹操所擒。
吕布手下大将高顺,平定郝萌叛乱时,也是“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众”,平定了叛乱。
曹操攻打西凉马超、韩遂,自潼关北渡浦阪津。曹操刚要渡河,马超军杀到,“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曹军大败。马超也是骑射高手呀。
三国时期,武将以弓箭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自然,有以弓箭取胜的,也有因为弓箭失掉性命的。
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凤雏庞统,在进攻雒城时,被弓箭射死。而三国名将张郃,则是在追赶撤退的诸葛亮时,中箭而亡。
曹操最信任的将领夏侯惇,也曾左眼中箭,虽未失掉性命,却也成了有名的“盲夏侯”。
结论
看过了三国时期的实战战例,说“三国时期有许多武将箭术精湛却不以箭术赢得胜利”,这句话是不确切的。由于古代两军交战,并非只是武将单挑,所以,要取得胜利,还要有谋略、部署、士气等众多因素,而武将精湛的箭术只是取胜的有利条件之一罢了。
▍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有许多武将箭术精湛却不以箭术赢得胜利?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以三国演义为参考再根据三国志记载总共出场有名有姓人物有1191人。而箭术精湛者算比例其实不多,所以神射手创造的战果比较少,虽然不能直接赢得战争胜利但是影响却比较深远,一定程度上还是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一神射手数量比较少。能够称得上神射手的主要是吕布、黄忠、赵云、太史慈、曹仁、庞德、马忠、沙摩柯、黄祖。除此之外几乎就没有后世公认的神射手了,所以说神射手几乎是百里挑一。人少自然参与的战斗也就少了能够让弓箭大显神威的次数就变少了。但是只要被神射手抓住机会,肯定会影响战局的走向。比如刘表手下的大将黄祖就射杀了孙坚、凌操、徐琨,由于孙坚的陨落使东吴发展至少延后了十年,我甚至可以大胆断言如果孙坚在几乎就是孙坚和曹操的南北对抗就不会有三国也就和刘备没什么关系了。为了节约大家时间接下来就说案例不做详细阐述。曹仁射伤周瑜、庞德射伤关羽、沙摩柯射杀甘宁、马忠射杀黄忠,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这哪一件事不会影响三国的走向。
第二三国时期军队对于统帅的保护几乎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所以没有给神射手太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两军对垒,双方统帅至少相距一千米以上,并且四周有盾牌护卫,再加上本身所穿的甲胄。且不论弓箭的射程能否够得着高价值目标,就算够得着也会被盾牌阻挡和甲胄减伤。
第三弓箭的最大威力,除了神射手的狙击功能,最主要的还是以群攻远距离是杀伤士兵和射乱敌人方阵。说到底弓箭的威力主要是由群体性的小兵发挥,而不是让武将本身来发挥。武将主要还是以指挥战斗为主。
综上所述我认为三国时期的神射手其实不多,就直接影响了战果。但是精湛的箭术绝对可以对胜利产生影响。
淦珩读历史,读的是一种情怀。欢迎好友切磋指教点赞留言。
▍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有许多武将箭术精湛却不以箭术赢得胜利?
做为一个整天在沙场上东征西战的武将,除了本身擅长的兵器之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其它的基本功,就是所谓“骑射功夫”,一个骑马,一个射箭。骑术不良,在疆场上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而箭术不精,就丧失了远程威慑力,容易被敌人杀到近前,仅靠手中的兵器,可不足以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喜爱三国的朋友能够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在《三国演义》中确实有一些武将,他们的箭术非常高超,射艺绝伦,但他们从来不以箭术取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三国第一勇士吕布。吕布的箭术是非常厉害的,在神射手中绝对足以名列前茅。形容一个武将的箭法精妙,往往用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叫“百步穿杨”。而吕布有多厉害呢?在《三国演义》的16回中,“辕门射戟”这个桥段就展示了他超群的射术。“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吕布张弓搭箭,“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堪称是三分时代射程第一。
但吕布这个人比较奇葩另类,这么好的箭术,他从来没有射过人,大家可以检点一下吕布的战斗履历,他从未射死射伤任何一个敌将,全靠掌中一杆方天画戟硬干。
其实用心的朋友还能发现吕布另外一个特点:他从来都不诈败。上阵厮杀都是硬碰硬,绝不搞“诈败而走”,再来个回马一戟。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武艺高强就不诈败,诈败这个事情相当多的猛将都干过,比如蜀汉五虎全都搞过诈败,典韦、许禇也诈败,连夏侯惇、庞德、曹洪这些悍勇之辈也搞诈败,比较有意思的是袁绍麾下的猛将们“河北四庭一柱”中只有张郃搞诈败,其他人都是硬上。
除了吕布之外,曹魏军中的徐晃也是箭术非常高超的。铜雀台大宴上,徐晃露了一手,一袭锦袍挂于柳枝之上,“以百步为界”,徐晃张弓搭箭,“遥望柳条射去,恰好射断柳条”,趁着锦飘落而下,徐晃飞马过去,正好接住锦袍披在身上,这一箭射出了奇巧。但徐晃戎马一生,也从来没有用箭伤过人。
其他战将如夏侯渊、张郃、曹洪这些猛将箭法都相当不错,但他们也从来没有以箭术取胜过。另外如关兴、张苞也曾经表演过箭术,他们有从来没有用箭射杀过敌将。
细心的朋友还知道,其实许禇也是个暗器高手,他虽然箭术不行,但他有一项特殊的本领――飞石神技。在《三国演义》的第12回中,葛陂之战,许禇被曹操擒获收服,他曾经谈起过自己的这项本领,说是黄巾群寇来劫掠,许禇“亲自飞石击之,无不中者,寇乃退去”。这可厉害了,相当于水泊梁山上的“没羽箭”张清。如果许禇在战场上能施展出来,那该是多么的强悍!但奇怪的是,许禇从来没有在两军阵前使用过这项绝技。
这些武将们身负高超的箭术,却从来不在战场上有所施展,确实令人感到比较奇怪。
吕布的情况还好解释,吕布这个人一向狂傲,他武艺天下无敌,他胯下的赤兔火龙驹又是世间第一神骏,他不屑于用箭取胜,他的赤兔马就够快了,箭还未至,赤兔马都已经追到了,没有必要射箭。
徐晃是个斧将,他的兵器刃面比较宽大,如果射箭,大斧横担在铁过梁上,有一边偏沉,不平衡,就必须得先把斧挂上,再取出箭来,这样的话隐蔽性不强,容易暴露企图被敌人有所察觉,所以索性就不使用弓箭了。但曹营中其他战将如夏侯渊、曹洪、张郃等也不射人,就有点说不通了。
也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些武将射一些普通的目标,比如固定靶,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射高速移动靶的功夫还是有一定欠缺,不像黄忠、赵云、太史慈、甘宁这些人比较擅长于射击难度较大的高速移动靶。
咱们按照阵营来划分一下:吕布的麾下爱射人,张辽,曹性,甚至连陈宫都射人;江东阵营爱射人,孙策、太史慈、甘宁、丁奉都射人;原荆州刘表手下的将领爱射人;刘备手下比较爱射人;西凉那帮子马超、马岱、庞德都爱射人。
袁绍麾下除了文丑以外,都不爱射人;曹操本族夏侯家不爱射人,曹家爱射人。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为什么在三国时期有许多武将箭术精湛却不以箭术赢得胜利?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题主所说的“用箭术赢得胜利”,个人理解是武将通过精湛的箭术从而主导了战争的走向。这种事其实在三国时期是有的,但是需要合适的时机。因为弓箭毕竟不是洲际导弹,想打多远打多远。古代武将配备的骑兵弓箭一般射程大约在200步左右,而有效杀伤一般在100步,厉害的也难以超过150步。所以,古代军队在行军布阵时,都会很注意与敌阵的距离,规避的就是弓箭的射程。虽然,弓箭不可随心所欲地主导战争,但是三国时期还是有几个著名的与弓箭相关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吕布辕门射戟
吕布辕门射戟事件,此事在正史是有明确记载的。讲的是袁术攻刘备,吕布为了抑制袁术势力过大,便出面说和调停。他将画戟插在辕门外一百五十步的地方,然后向刘备和纪灵约定,只要他能一箭射中画戟上的枝尖,两方就要罢兵休战。结果吕布一箭中的,袁术一方不得不罢兵。吕布以箭术为引,劝退袁兵,虽说袁术忌惮的是吕布的势力,但是若无如此神妙箭术,也无法做到如此举重若轻。
太史慈神射退敌
太史慈在三国时期也是以善射著称的猛将。当初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围困,想要向平原相刘备求援。只是苦于没有能突围报信的勇士,这时恰好太史慈为报照顾母亲之恩,主动站出接受这个任务。太史慈趁着敌人松懈快马冲出包围圈,其间有大批贼兵在后面追击,太史慈一箭一个,将追击敌兵射翻在地,端的箭术无双,吓得贼军无人再赶追击。于是,太史慈成功报信刘备支援,北海之围及时告破。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记载
还有一些三国演义中的神射事件,也是非常能体现神射的威力,比如黄忠箭射关羽头盔、赵云箭断东吴战船绳索、姜维抓箭回射郭淮等等。虽然,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没有正史的权威性,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借鉴感受一下神箭手的魅力。在局部的战争中,武将们高超的射术还是能够起到力挽狂澜,震慑敌军的作用的。
结语
其实高超的箭术在战争中还是有用的,只是大多数时候只能发挥局部作用,个别时候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如果指望靠着武将的射术就能横扫一片,就过度抬高弓箭的作用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