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打了多久?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战胜美军?
▍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打了多久?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战胜美军?
“同志们,我们的右翼是12军,是我们当年在二野时的老大哥部队。左翼则是声名赫赫的38军,我们要认真向38军学习,他们首批入朝参战,作战经验丰富,又是'万岁军’。此次作战,我们一定要打出刘邓大军的威风,力争打出个九千岁的威名。”
这是负责防守五圣山(上甘岭只是五圣山防御前沿的重要支撑点)的15军军长秦基伟(1988年,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授予上将军衔),在对他下面的指挥员提出作战要求后,专门打气一番。
经过上甘岭一战,可以说15军确实是打出了刘邓大军的威风,打出了九千岁的威名。15军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回到谈判桌前,并最终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
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打了多久?
首先,打了多久,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在事先做好准备,搞了一出“声东击西”后,通过美联社驻汉城的记者向全世界宣布:“一年来联合国军向中国军队所发动的一次最猛烈的进攻——金化攻势正式开始了!”
美国人说的“金化攻势”,就是我们所说的“上甘岭战役”。
所以,上甘岭战役是从10月14日开始,打到11月25日,“联合国军”已无力做营以上规模进攻,上甘岭前线随着敌人进攻的松弛而渐渐平静下来,举世瞩目的上甘岭这场大战也就此落下帷幕,以时间算是打了43天!
上甘岭战役的惨烈,个人认为主要在于敌人炮火的猛烈,以及敌人的封锁。
1,敌人的炮火。
范弗利特发明了一个词,叫“范弗利特弹药量”,简单而言就是不停地打炮,不停地轰炸,以巨大的炮火轰炸力求消灭对手,然后才会派出士兵。
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
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打了190多万枚炮弹,还有5000多枚航空炸弹。其中第一天几十万枚炮弹,达到了每秒6发。
10月14日四时美军开打,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我志愿军15军30公里防御正面开始火力准备,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上甘岭)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
这样的炮火,不说在当时在表面阵地的志愿军战士,即使有十几米厚覆盖层的坑道,在坑道中的志愿军守备部队也还是觉得像是乘坐着一叶小舟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颠簸,强烈的冲击波激荡着坑道,不少人牙齿都磕掉了,嘴唇和舌头也被磕破了,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
后来,上甘岭战役的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大家不约而同都用地狱来形容,敌人炮火恐怖由此可见。
上甘岭阵地,才3.7平方千米大小,敌人密集的炮火一遍遍犁过,石头被炸得粉碎,以至于把上甘岭都削低了2米!
11月5日傍晚,为了巩固拿下的597.9高地和夺回537.7高地,志愿军45师全员撤出战场,换上来的是12军31师3 个团。
换防的31师将士一上阵地就被震撼到了。
随手抓一把泥土,就能有33个弹片屑。
随手捡一截焦黑的树干,就能有100 多个弹头。
阵地上一面焦糊的军旗,居然布满了281 个弹洞。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这面军旗也成了中国军事博物馆的珍品,铭记这特殊的战役。
2,敌人的封锁。
敌人发现志愿军在上甘岭坚持的秘密武器,坑道后,打不过我们,就只有用封锁这招。不得不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后勤一直是志愿军的弱项,美军一直想方设法绞杀我们的后勤线。
美军的后勤供应充足,这点是举世闻名,二战的时候,他们的士兵就不仅有充足的粮食、罐头,甚至巧克力、冰淇淋这些都有得供应。
美军在吃鸡腿
之前,在抗日战场、解放战场上,人民军队往往可以让敌人充当运输大队长,在朝鲜战场上,却做不到,因为“联合国军”战败撤退前会炸掉烧毁物资。
在上甘岭阵地,敌人在夺取我表面阵地后,会用爆破、施放毒气、火力封锁等手段,竭力破坏我坑道和坑道口。
针对敌人的破坏,志愿军及时调整战术,对敌人展开坚决斗争。
可是,相对于敌人以前别的攻击方式,他们对坑道的长久封锁,用心歹毒,更能让我们的战士丧失战斗力。敌人封锁造成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几何倍数增长。
不说子弹、手榴弹等武器,以及医治伤员要用到的医药,一个人起码的生存,吃的东西,喝的水是必须的。几天不吃饭,还可以支撑着,但是,几天不喝水,人就不行了。
因为敌人对坑道严密封锁,坑道内派出去抢水的战士是几乎无一生还;后来,改成后勤部门派人送水,因为敌人炮火封锁,能送到坑道里的水是微乎其微。水喝光了,战士只有趴在湿的土地上,用舌尖去舔,想吸取一些微微的湿气(这纯粹是心理作用了)。后来只有喝自己的尿来维持生命,尿液也是从黄色到褐色到红色,到后来,尿都越来越少。(没有水分补充,何来尿液!)
《一个苹果》这个真实的故事,当年读过的感动,还记得吗?!
缺水断粮,在一个小坑道里,我军十w几个战士在坚持了近十天后,全部饿死。打扫战场时发现,勇士们临死时都手端着冲锋枪,保持着向敌人射击的姿势,保持着战斗姿态。
敌人如此凶残,战斗如此惨烈,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战胜美军?
上甘岭战役,美国人用计算机模拟来,模拟去,结果都是占尽武器装备优势的“联合国军”要赢。可以,事实胜于雄辩,上甘岭一战后,“上甘岭防线,为什么突破不了”成了美国西点军校在研究中国军队时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内容。
战后,我15军发布了上甘岭战役的战绩公告:
“在43天的战斗中,我军打退敌人排以上的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以11529人的伤亡代价,毙、伤、俘敌25498人。其中全部歼灭敌建制1个营、18个连、218个排,击落击伤敌机 300架,击毁敌坦克40辆,大口径火炮 61门,消耗敌 100多个建制连的器材装备,使敌所谓一年来最大的攻势,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
来之不易的胜利,首先靠的是志愿军的钢铁意志。
上甘岭战役40年后,任职国防部长的秦将军,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上甘岭战役动情的说:
在上甘岭战役的日子里,有时敌人占了山顶的表面阵地,我们退守坑道;有时我们部队冲出坑道,把表面阵地上的敌人肃清。阵地上的情况往往一天之内多次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的人始终没有离开上甘岭。
不管敌人的炮火多么猛烈,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上甘岭。美军打到上甘岭的炮火密度可以打到每秒6发,志愿军反击的时候,对美军的打击也达到每秒1发。以至于后来美军把自己在上甘岭上的失败归咎于志愿军炮火的猛烈,是不是很好笑?!
志愿军中,立特等功、获得特级英雄称号的有两位——杨根思和黄继光。杨根思于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牺牲,黄继光则是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牺牲于上甘岭597.9高地,时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中,最为人所知的战斗英雄有黄继光和邱少云,这两位我们在小学课本里都有读到相应的文章。
此外,还有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
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伤亡的情况下,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守住了阵地,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十五军在战役中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以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在四十三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
坑道斗争。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中美两军在三八线上相持不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针对敌我双方形势,我军接下来要采取的对策做了分析:
“'联合国军’已经在三八线以南建立起了三道坚固的战略性防线。我们的兵力优于敌人,但技术装备处于劣势,一切供应都要从国内运来。加之朝鲜地形狭长,敌人兵力集中,因此,要想在大踏步的机动战中消灭敌人是困难的。同样,敌人由于遭受了多次的惨败,也不敢大胆冒进。志愿军已完全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迫使敌人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样,今后的作战要以阵地战,即阵地攻击和阵地防御为主了。”
伟人则根据战局的变化和志愿军总部的报告,清醒地作出了敌我双方将“长期相持于三八线”的判断,指出我们的作战方针是持久战,他还用自己家乡的小吃“牛皮糖”做比喻,我们的战术原则是“零敲牛皮糖”,即采用袭击、伏击、反击相结合的战法,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
打了这么多年仗,人民军队对运动战、攻坚战、防御战样样在行,更是游击战的高手。但是,阵地攻防作战,可是头一回啊。
好在,这也难不倒志愿军官兵,大家集思广益,在三八线蜿蜒500里的战线上,构筑起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经过志愿军半年多时间艰苦奋斗,加上极富创造性的努力,我军防线形成了大小坑道纵横交错,坑道与表面阵地相结合,既利于屯兵又利于用兵的坚固防御体系。
美国空军通过空中侦察发现,“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好像出现了一个长220公里,宽20~30公里的巨大蜂巢,中朝军队阵地的坚固程度足以让任何具有进攻欲望的人望而生畏。”
因为志愿军的科学判断,到了上甘岭战役,坑道果然起了很大的防护作用。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军威,而15军也因此战成了志愿军中的王牌军!
▍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打了多久?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战胜美军?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人想要过几天听不到子弹呼啸,听不到炮弹爆炸声音的日子,白面馍馍能够一顿吃个饱的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我们的要求过分吗?小编觉得一点都不过分。
您要知道解放战争中,咱将蒋介石的国民党赶到小弯弯的时候,我们有些部队已经马放南山,准备扔掉手里头枪,抗起锄头,就种地了。
中国人想打仗吗?不!我们压根就不喜欢打仗!是美国人逼的,是美国人要逼的中国人出手。
你问问那些个咱还没有入朝之前,就被美国人丢到中国边界的炸弹,他是怎么跑到中国的土地上?
你问问,那个头一个带着南朝鲜部队到达鸭绿江边的美国顾问,他为什么到达鸭绿江边那么兴奋。
当然兴奋是你的权利,咱也不能说他什么,但他为什么要命令南朝鲜部队,抬起机枪,架起火炮,朝着中国的土地,打枪,开炮。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土匪,这是强盗,看到别人的家门,就要恶心的想要进去瞅一瞅的邪恶心里。
我们能让他们得逞吗?不能够啊!美国人要是爬在咱家门口,你用脚指头都能想象出来这帮子家伙要干嘛?他绝对不会让你吃上白面窝窝,他绝对不会让咱过上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他绝对不会让你安安静静的去耕作,去生活。
你别和小编说,美国人二战咋样咋样?他可没那么高尚,你问问他二战初期,日本人的炮弹是咋回事,日本人的炸药是咋回事?
在美国人的眼里只有利益,他可不会和你讲什么道理。
所以和他们美国人打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想过上安心的日子,你美国人不让,可不就要打你吗?你这是在断中国人的生活,想要闯入中国的家里,做强盗。
我们能答应吗?不能够啊!我们赶走了英法联军,赶走了八国联军,赶走了戴着屁帘帽子到现在还死不承认侵略的日本人,那就不在乎再来一个搅和中国人过日子的美国人,哪怕他带着十六个国家,一百万的部队。
怕就不做中国人了。
在志愿军看来,他们这辈子人已经打了半辈子了,不在乎再用半辈子在打下去,用一辈子去打仗,至少能给家人,能给民族,能给国家带来安宁,这就足够了。毕竟以后的中国人不用在听炮弹和子弹的声音了,他们在这种声音中活的已经够累的了。
因为打鸦片战争开始,咱被人打了一百多年,我们中国人已经活成一个人了,不分彼此。
来呀!你要战争,那就给你好了。你可以兴奋的喊战争开始,但战争结束要我们中国人说了算。
这么说似乎有点空洞,咱就搁到具体的事,具体的人当中来说说。
有多惨烈。
其实现在有些人都快忘记了那个年代,朝鲜战争是咱的立国之战,他不应该被遗忘。
当年美国人被咱打怂了,打蔫了。但他从心底里头还不服,他还要捞点面子回去,也好在世界上说上一说,瞧!我们美国人不是因为打不过才停战的。
为了这个面子,美国人瞄准了上甘岭,他们原打算用二百人伤亡的代价拿下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阵地。
这个不足四平方千米的土地,你搁到世界地图都找不到他的位置,放在朝鲜半岛上,拿一放大镜还得找半天的地方。
美国人动用了十八个炮兵营,一百七十辆坦克,三千多架次的飞机,兵力都有六万人。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上甘岭遭受了超过二百三十万发炮弹的攻击,投掷出去的炸弹就有五千多枚。
整个高地的土石都被炸松了一到两米。
小编想象不出,在这样的阵地中,呆在坑道里头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据说像坐小船一样,像坐着小船在大海中遇到风浪,脚下的大地在翻腾,轰击的声音就像锤在了心口上,让你坐卧不宁。
咱有一个战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活活的震死的。
这样的描述有很多,小编就不浪费时间,在这里做过多的笔墨,咱就从一个当年坚守坑道的老兵的回忆里头,来说说这事吧!
那么这位老兵是谁呢?小编想大家伙应该都看过《上甘岭》这部电影吧!
里面有一个连长叫张忠发,在他的带领下,咱和敌人浴血奋战。
而张忠发的原型是一个叫张计发老战士,老爷子今年九十多岁的人了,现在在河南省信阳军分区干休所颐养天年,精神倍好。
但老爷子一说起上甘岭的事就说,自己不是英雄,仅仅是一个幸存者,真正的英雄都牺牲在了那场战役中了。
《上甘岭》这部电影老爷子看了很多次,但每次都看不完,想起的东西太多了,而且现实比电影里头更加的残酷。
2008年的三月份,老爷子去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和丹东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看着老搭档孙占元的墓碑,他就爬在上头,放声大哭。1950年的时候,俩人参加解放贵州的战役,他是排长,孙占元是班长。
那会俩人就想站一块照一张相片,但无奈口袋里头没有钱,这一个愿望却成了遗憾,再也没有办法弥补了。
上甘岭战役的时候,老搭档孙占元已经是排长了,张计发是连长。
孙占元在坚守阵地的时候,被炮弹击中,两条腿被炸断,其中一条已经和身体分离开了,但就算是这样,孙占元抱着机枪还在射击,实在是顶不住了,面对二百多个敌人的围堵,孙占元拉响了手榴弹。
七个敌人就被孙占元留了下来,而他的周围还躺着八十多个敌人的尸体。
这样的事太多了,为了夺得二号阵地,李忠光抱着爆破筒冲入二号阵地和二十多个美国人同归于尽了。
面对敌人的蜂拥堵截,七班长连续五次负伤,最后实在是顶不住敌人的进攻,抱起俩爆破筒就滚入了敌人的队伍里头,战士周太书紧随其后也抱着俩爆破筒滚入敌人的队伍里头。
四根爆破筒终于顶住了敌人的进攻,但我们的两位战士再也回不来了。
老爷子说道这里,总是说的断断续续的。
四十三天没有水,没有米,没有药品,连子弹都用光的坑道里头,硬是撑了下来。
还有哪颗转了一圈依然完整的苹果,这颗苹果是四连的一个小战士扛着两箱手榴弹进入到坑道,从怀里掏出来的,说是在路上捡的。
张计发让小战士吃,小战士笑了笑:“我可以在路上喝!而且我不渴!”
张计发知道,路上压根就没有水,但张计发没有说什么,而是让八个人传着吃,一人一口。
八个人转了一圈,连个皮都没破,是张计发象征性的咬了一口,大家伙这才开始吃的,但转了三圈才把这颗小苹果吃干净。
上甘岭最让人难受的是,没有水,严重的缺水。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舔一下岩壁上渗透出来的小水珠,到了最后尿液成了唯一的水源。
而这水源也是不容易的,开头是白的,然后是黄的,接着是褐色的,最后是血色的,可就算是这样,这些水战士们还要留给伤员,而伤员又要留给有战斗力的战士。
小编想象不出来这会是一个啥样的场景,真的想不出来,小编也只是原话复述一下而已。
心里憋的不行,没法给大家伙描述,对不起!
一个连队先后补存了好几次,但走下阵地的时候,也就十九个人了。
二十四天,剩下十九个人,活着的只是幸存者,牺牲了的才是英雄。
也许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这话的分量吧!能活下来在他们看起来是侥幸,但更多的是战友们舍生忘死的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张计发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在这些日子里头立下了四次特等功,两次一等功,这次又是朝鲜战场上。
很多姑娘都喜欢他,但张计发选择了一个农村姑娘。当然不是说农村姑娘怎么样,而是在张计发看来,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将来回到家里还可以一块种地。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他们很朴实。如果有可能,没人愿意去打仗,我们只想好好的过自己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地虽然很辛苦,但我们过的很开心。
毕竟这就是我们一开始的想法,一开始的初衷而已。
但美国人就是不愿意让我们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能咋样?
现在眼看着战争要结束了,美国人要安分的坐在谈判桌前了,可他为了自己的面子,还要来一波。
咋的?打下面子,这给以后做准备呀?想做啥准备?咱能让他们吗?
不能够啊!打他!狠狠的打!几个字说的轻巧,但重达千斤,这是要用血和肉才能够履行的诺言。
而且要打的话,就一定要打赢,一定要把对手打疼,让他们知道对中国人发起战端之前,最好掂量掂量,自己行不行。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打了多久?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战胜美军?
毛泽东思想,爱国信仰,为国为人民幸福,为中华民族不受侵犯,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打了多久?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战胜美军?
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很多文献上都有详细记载,这里不多说,只提供几组数据,在43天激战中,联合国军向两个小山头共倾斜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一天达到30万发炮弹,平均每秒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要承受76枚弹药,山头的岩石都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志愿军方面,也动用了超过500多门轻重火炮(联合国军为1600多门),倾斜了40多万发炮弹,以至于参与作战的美军哀嚎:“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1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
上甘岭战役中打掉的弹壳,图中只是冰山一角
那么,志愿军为何能够战胜美韩军队呢?
战后,上甘岭战役的总指挥秦基伟将军写了一部回忆录,在书中,他讲述了志愿军获胜的7个原因。
一、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主席英明的战略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愿军司令部,各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胜利。
第五次战役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毛主席分析前几次战况后,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方针:集中我军优势兵力,采取突然袭击,对成排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予全部或大部歼灭打击,然后在敌军进行反扑的时候,利用反复作战杀伤敌人,如此耗下去,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迫使敌人采取妥协。
毛主席的这个方针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零敲牛皮糖”,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认真贯彻了这个方针,同时,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部也全力支援了上甘岭战役。
影视剧中的上甘岭战役
二、一切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特殊的英勇顽强与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造成了为国慷慨赴死的气氛。
回忆录中,秦基伟写了许多战士的遭遇,尤其在坑道作战中,志愿军战士不仅要面临敌军的爆破,堵塞和毒气,还要面临缺氧,缺水,缺药等煎熬,一些战士因为伤口糜烂,剧烈疼痛,但为了不影响其他战士,硬是用嘴咬住床单。还有很多战士,在作战中看淡生死,用胸膛堵枪眼,用身体当枪架,用身体当电话线,弹尽粮绝时,端着爆破筒与冲上来的敌军同归于尽……
秦基伟感慨道:“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壮举,不仅使敌魂惊魄动,就是在我军战史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多见,他们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伟大气魄,在战斗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发扬了勇敢和智慧相结合的作风,作战技巧出神入化,奉献精神一往无前,有如此奋不顾身浴血死战的将士,敌人岂有不败之理。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油画),这在当时是个缩影
三、大量炮兵的参战,炮火准确猛烈,为战役胜利起到了重要保障。
秦基伟在回忆录中高度赞扬了志愿军炮兵的贡献和价值,当时,志愿军炮兵为了弥补数量不足,还特意制定了使用炮火的二十三个办法,比如炮火假转移等等。
在整场战役中,志愿军炮兵的战果赫然,炮兵共击毙敌军12800人,占歼敌数一半以上,炮兵还击毁了28辆坦克,33辆汽车,112门火炮,此外,高射炮部队的表现亦是优秀,击毁击伤敌机201架。
秦基伟说:“参战部队炮兵均组织较好,快、准、狠,不仅本身战术俏皮,同步兵的协调也十分默契,步兵部队上下都感到满意。”
志愿军炮兵在夜间开火
四、坚固和完善的坑道体系,是上甘岭战役胜利的重要条件。
第五次战役后,在漫长的防线上,志愿军开始挖坑道,进行坑道作战,到战争结束,志愿军共挖了1250多公里的坑道,此外还有6250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比万里长城还长,而开发的土石方,达到了6000万立方米。
这些坑道不仅可以有效的让自己藏身,抵消美军炮火轰炸,还可以利用它主动出击,打击占领表面阵地的敌军,因此,往往敌军在白天占领表面阵地,晚上志愿军就出击,将阵地夺回,这些在电影《上甘岭》中是有表现的。
志愿军战士挖坑道
以至于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志愿军坑道作战,一个美国战史专家说:“无论是从空中或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将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战壕里的敌人消灭,这场战争的优势在防守一方。”
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上甘岭地区作战持续了43天,战斗是敌人挑起的,但发展成战役规模,还打不打,怎么打,就不是他们说了算的,到了最后,敌人几乎是被迫硬着头皮往无底洞里填,我军的坑道筑城则显示了坚韧的持续力。”
坑道作战
五、上甘岭的胜利是以十五军的第四十五,二十九师为主体,各兄弟部队配合参战的结果。
秦基伟在回忆录中不仅高度赞扬了第四十五师和第二十九师,还赞扬了兄弟部队第十二军。
六、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仰仗于后勤保障有力。
和前线部队一样,上甘岭战役中,后勤部队的表现同样出色,当然,他们遇到的困难也并不比前线部队难,尤其是火线运输员,要闯过敌人数道火力封锁线,将物资送到坑道,有时候为了送一筐萝卜或者一桶水,都要付出多人伤亡,整场战役中,志愿军运输人员伤亡超过1700人,占志愿军伤亡人数的14%。他们把大量物资弹药送到了坑道,还将许多受伤的战士转移到了后方。
志愿军战场火线运输员
战役过后,秦基伟对后勤部长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
七、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巨大支援和鼓励。
在回忆录中,秦基伟讲述了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对战役的支持,特别肯定了许多朝鲜支援前线的人民,这些人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他们冒着敌人炮火抬担架,抢运伤员,付出了巨大牺牲,有许多人在敌军空袭时,为了保护伤员都牺牲了。
以上七点,就是秦基伟认为志愿军能够战胜“联合国军”的原因,志愿军在意志、智慧、胆略方面均完胜“联合国军”。
当然,作为战场指挥员的秦基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过,他并没有揽功。
▍上甘岭战役有多惨烈?打了多久?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战胜美军?
通过一个志愿军战士的一生的经历,就知道为什么从红军,到八路军,到解放军,志愿军官兵能如此忠诚,视死如归了,这个战士叫——赵毛臣
1924年,河南一户贫民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孩,叫赵毛臣。添丁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他的父亲在灾荒中去世,母亲带着赵毛臣的姐姐、妹妹,一家四口人靠讨饭度日。为了活命,妹妹和姐姐先后被卖掉,只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1944年,苦了20年的赵毛臣迎来了社会地位的第一次改变。蒋家王朝为了和日本鬼子争夺对中国人民的抢劫权,把他抓了壮丁。
在国军部队里,他被军阀当作畜生一样驱使。1945年冬天,他趁机逃出魔掌,回到家乡。
才出虎口,又入狼窝。保长知道赵毛臣回来了,再次把他抓了壮丁。幸运的是保长没把他扔给蒋匪当畜生,而是把他押在自己手中当骡马。
1947年,又是一个冬天。刘邓大军解放了赵毛臣的家乡,他第二次迎来了社会地位的改变,从保长的骡马,变成了人民的战士。拿起人民军队交给他的枪,告别了母亲,一走就是6年。
6年间,他在部队里学文化,练技能,一个讨饭娃就这样两战洛阳,解放郑州,决战淮海,跟着百万雄师下江南,跨过了中国最长的大江;又跟着部队北进朝鲜,登上了世界瞩目的高峰。1953年元旦,又一次打退联合国军的进攻后,赵毛臣终于有机会,给分别6年的母亲写了一封家信,向母亲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一个月过去了,家信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6年不见,母亲还好吗?二个月过去了,家乡来信了!是母亲的信!
孩子,你寄回来的信娘看到了。你在前线立了特等功,娘居然成了特等功臣的母亲,娘真是高兴极啦。县里在咱家门口给你开了庆功会,给家里盖了新门楼,垒了新院墙,省里领导、区委书记和县长都来了,亲自给我披红花,一群孩子们拿着花,把娘扮成了一个花人。
这些光荣,娘做梦也想不到。你想想咱以前受的啥罪?民国21年,咱讨饭,没办法把小妹和姐姐卖了,你姐整天被人打,受不了跑了,娘去讨饭讨了三年都没找到她,20多年了没音信。可就在给你庆功还不上10天,你姐找回来啦,这是双喜临门,咱家从地狱跳上天堂啦。
咱家分了4亩地,村里给咱包种,柴草也给送到家,娘一点难处没有。你要记住,为啥你能立功,为啥你姐能和娘团圆。咱可不能大意,敌人要是再捣乱,你就给娘狠狠地打,争取再立功。娘在家也会积极生产,多打粮食支援你,你要守好大门,让咱们好好生产。
赵毛臣没有辜负母亲的嘱托,因为给母亲写信之前,他参加了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3.7平方公里战场上,敌军投入兵力6万人,仅炮弹就打了190万余枚,飞机轰炸3000余次。因敌人轰炸,战场表面已变成了一米厚的岩石粉末,赵毛臣身为15军45师134团2营4连指导员,带领战士坚守597.9高地,他们的阵地被炸低了两米,但是依然坚定如钢,像钉子一样把敌人钉死在祖国门外。
1954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年的讨饭娃赵毛臣,代表志愿军在大会上向全中国汇报战役过程,期间教员两次为他鼓掌。
赵毛臣说:老人家两次为我鼓掌,表面上看这是为我的发言带头鼓掌,实际上这掌声是他送给全体志愿军的。说心里话,要说功劳,牺牲的功劳最大。再残酷的战争,也不会打得一个人不剩,我们只是有幸剩下来的活人,他们连尸首都没有,还有什么待遇啊。我们活下来的什么都有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1956年,新中国第一部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开拍,赵毛臣带上自己的文化课本,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在一个新的战场上开始了新的战斗。
与现在某些用军事顾问当羊头的狗肉电影不同,在拍摄过程中,整个剧组的文化人对讨饭娃出身的赵毛臣非常尊敬,连镜头都要他亲自把关,他说这个镜头不行,导演就带着大家重拍;他说这个镜头没问题,导演才会继续下一组拍摄。就这样,还在学中学课本的赵毛臣,用他当年的讨饭手,指导着导演和演员们,为新中国电影史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上就是一个旧中国壮丁到新中国英雄的简史。
其实,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路势如破竹的胜利,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过去的旧社会,像赵毛臣这样的人就像畜生一样活着,自从加入了解放军,赵毛臣就真正的体会到了做人的味道,就坚决不能回到过去当畜生的日子。
解放军和旧军队不一样之处在于,解放军部队,一直在对官兵进行教育,从文化,理论,政治思想,生活技能····
这也是志愿军视死如归,用心打仗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