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麻雀养不活”的说法?
▍为什么会有“麻雀养不活”的说法?
能养活,我上小学二年级就养了一个,养了半年多,最后放了
▍为什么会有“麻雀养不活”的说法?
麻雀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之一,曾经一度麻雀被列入“四害”之中,被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捕杀,直到后来我国的鸟类学家郑作新将麻雀的习性公诸于世后,它才从“四害”之中被除名。即使到了现在,许多人还认为麻雀是种“害鸟”。其实,根据鸟类学家的研究发现,麻雀的主要食物以昆虫、草籽为主,比起它在食物匮乏时偶尔吃点粮食,明显的是“功大于过”的。这一点已经从当年的“灭麻雀热”中吸取了教训(当年数十亿只麻雀被屠杀,造成了严重的农业虫害,粮食大面积减产)。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有许多人说“麻雀是养不活的”,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麻雀真的养不活吗?
麻雀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它们通常都是成群结队的出没在人居住地的范围内,于是,我们就有许多机会去近距离观察麻雀,尤其是在农村生活的小伙伴,麻雀飞进屋内更是常有的事。
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小时候没少抓麻雀。有的是自己不小心闯进屋内被抓住的,有的是从屋檐下自己掏出来的。因此,我对麻雀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首先,麻雀养不活确有其事,不过,并不绝对。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麻雀养不活主要分为两个情况:第一是刚孵化不久的麻雀,拿来自己养,养死了;第二是成年的麻雀拿来几天之后也养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种,刚孵化不久的小麻雀
我们常见的麻雀主要有三种:家麻雀、树麻雀和山麻雀。虽然从名字上看,家麻雀应该是最常见的,但是我们最常见的其实是树麻雀了。这两种麻雀最大的不同之处有两个:一个是家麻雀要比树麻雀大;一个是家麻雀头部的羽毛以灰色为主,而树麻雀的头部羽毛是铜色和白色结合的。
▲上图为树麻雀
▲上图为家麻雀
树麻雀主要栖息在人类居住地附近,它们有着群居的习性,通常在每年的4-8月份是树麻雀的繁殖期,树麻雀之所以有如此长的繁殖期是因为它们一年至少可以繁育2代。一般情况下,树麻雀一窝可以产下5-6枚卵,此时雌雄麻雀开始轮流孵化自己的卵,大约在12天左右,卵孵化成功。一只只全身红色(皮肤透明,颜色是肉和血液呈现的)无毛的小鸟就诞生了。
麻雀幼鸟的生长期有大约半个月都是在巢里,如果此时,意外掉落或者是被人掏走,它们很难存活。首先,如果是意外掉落,它们的内脏可能会被摔伤,导致死亡。其次,即便是被掏走,你也很难养活它,因为,我们养小鸟大都是用谷类,而在整个麻雀幼鸟能够起飞之前,它靠的完全是昆虫,并且在育雏期间,雌雄麻雀每天要喂养上百次(少食多餐)。但是,我们在喂养它们时,无法保证一直用昆虫喂养(大多数人不知道),也无法保证每次的量,这样小麻雀就很难存活。
第二种,成年的麻雀
成年的麻雀虽然已经成为了杂食性鸟类,没有了食物的挑剔,但是它们依然很难被我们养活,原因很简单,它胆小。麻雀虽然经常在人附近活动,但是实际上它们非常的胆小。如果它们误入我们的屋内,它们会横冲直撞,即便是前面是窗户,它也会一直撞。这是因为它们已经被突然的“囚禁”吓破了胆,看到有光亮的地方就以为是出口,所以才会这样。我观察过大部分进入房间的麻雀,它们除了累极了会抓住屋里的一些高的家具简单的休息一下外,几乎不会停止对窗户的撞击,甚至于撞晕了摔在地上,一会爬起来还是会去撞。如果持续的撞击,即使抓住了它,想要养它,它大概率也会因为撞击伤到了脑或者是内部器官,最终死路一条。
如果你在屋里发现了它,并且第一时间抓住了它,也养不活,因为无论把它放到哪里,它也不会停止“越狱”的行为(横冲直撞),并且它会拒绝人提供的任何食物,最终饿死。
而这一切的行为都是源于恐惧。
不过,我小的时候确实养大过一只麻雀,那是一只已经长了一些羽毛的雏鸟,每天放学就去田野里给它抓虫子,过了十几天它就长齐了羽毛,最后被我放生了。我也没有继续养它,也不知道成年后的它还能不能待在满是小孔的纸箱子里。
总结
无论是雏鸟还是成鸟,麻雀都是极难养活的,因为雏鸟的习性以及食量我们不会像麻雀妈妈那样了解,而成年的麻雀则因为恐惧总是试图逃走,搞得自己遍体鳞伤最后死亡,并且它也拒绝吃人提供的食物。
▍为什么会有“麻雀养不活”的说法?
说麻雀养不活那都是外行话,只要掌握了正确饲养方法是可以养活的。
养麻雀我是有经验的,小的时候经常上房掏麻雀窝,拿回家当宠物养,起初不懂得饲养方法,养一只死一只,而且死的非常快。
老人们也常说,麻雀气性大,是养不活的,都是被气死的,后来经验告诉我,麻雀被抓到后,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麻雀胆小,是被活活吓死的!
当然,未成年的小麻雀还是很好养活的,不存在气死或吓死一说。
有一年邻居家修房盖,一窝不会飞的小麻雀被丢弃在了地上,大麻雀落在电线上急的直叫唤,最终无能为力救助自己的孩子,只能盘旋几圈恋恋不舍的飞走了。
我走过去查看时,那几只小麻雀已经有死亡的了,我挑了一只体型稍大羽毛相对丰满些的小麻雀带回了家。
那个年代还没有鸟类专用食,小麻雀还太小,小米和大米它都吃不了,只能把馒头用手搓成适中的长条状喂它,刚开始它不吃,只能掰开它的嘴。
习惯之后,把馒头放它嘴边逗弄几下它就会自己张开嘴,喂几口馒头后再喂点水,就这样反反复复,几天后脸混熟了,每当小麻雀饿了,见到人就边叫唤边张着大嘴要吃的。
后来羽毛渐渐长全了,它自己也会吃食了,每天都投喂小米,这只小麻雀长大后和我很亲,会主动跳到我身上来,叽叽喳喳的要好吃的,不给的话甚至会跟着我,小麻雀是非常喜欢叫唤的,叫声非常难听,吵的我都感觉它有点讨厌了。
几个月后,我外出试着带它一起出去,骑着自行车把小麻雀放在了车筐里,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它已经长大了,愿意飞走就由它去了,起初多次带它出去都会跟着我一起回来,本以为这只麻雀彻底失去了野性,不会再回归自然了,可我想法太天真了。
最后那次带它外出,半路上有只麻雀在电线上叽叽喳喳的,明显在招呼我这只麻雀,这个没良心的,居然毫不犹豫地飞到那只麻雀身边,心里当时一紧,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它真的要离我而去时又有些舍不得了。
放下自行车后,又是招呼,又是抓蜻蜓逗引它,可这货居然不再搭理我,最终还是和那只勾引它的麻雀一起飞走了。
看着它们飞的没了踪影,站在自行车旁的我,气的心里直骂,这个臭不要脸的,重色轻友的玩意儿,要是你再回来,一口好吃的都不给你。
发泄完不满,只能悻悻的回到家中,心里很失落,也很矛盾,养了半年多了有点舍不得,真希望它能飞回来,但想到它有时叽叽喳喳的吵闹声确实也很讨厌,又希望它滚的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
从那以后这货就真的彻底无影无踪了,再也没见过那个没良心的小麻雀,也好,走就走吧,大自然才是它该去的地方。
麻雀是野生鸟类,从小饲养会减小它的敌意,甚至会和主人很亲近,但它毕竟遗传基因中还带有野性,是很难养熟的,遇到特定的环境,它依然还是会离主人而去的。
成年麻雀我养过很多次,每次都养不活,直到有一次才意外发现了饲养成年麻雀的方法。
有一天在外面玩,顺手掏了一个麻雀窝,窝中两只黑嘴丫子的成年麻雀只逮到一只,因为麻雀咬人又急着出去玩,就把麻雀塞进衣兜里,快速的冲回家中,顺手把这只麻雀扔进了窗户的夹层中(我们这边冬季寒冷,窗户是双层的,中间有二十多公分的夹层,夹层中有以前留下的水和小米),然后转身就离开了。
在外面疯玩早把麻雀的事忘干净了,等晚上回到家才想起这只麻雀来,走到窗户近前才出乎意料地发现,它并没有死,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正在休息,见到生人后又开始乱飞乱撞,并且身体乱抖。
既然知道它还活着,当然不希望再发生意外,担心乱飞会撞坏它,赶紧离开了这只麻雀的视线。
第二天早上起床又离远去看了看麻雀,发现它躲在角落里,正惊恐的看着我,身体依旧有些颤抖,又看了眼小米没有动过的迹象。
就这样大概三天后,当我再次查看时,奇迹般地发现小米明显有动过的痕迹,但吃掉的并不多,毫无疑问这只麻雀开始吃食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饿极了还是抵不住食物的诱惑。
从那以后,除了添食加水外,我很少靠近它,只会远距离偷偷观察它,当它发现周围没人时,就会迅速的到食盒中吃上几口,然后跳到一边乱飞想要逃走,跳累了就躲在角落里休息,过一阵子又会重新跳到食盒上继续吃食,但警惕性非常高,只要有动静就会迅速躲到角落里。
可以肯定地说,这只成年麻雀我是养活了,定期加水添食,大概养了一个来月,虽然不象刚来时那么惊恐了,但生人到近前,依旧会拼命乱飞,飞累了就躲在角落里半靠着墙壁喘粗气。
经常添食加水对贪玩的我来说太麻烦了,又不能近距离的逗着玩,因此对养麻雀彻底失去了兴趣,然后就被我放掉了。
成年麻雀胆小,越是用心照料越养不活,保持环境安静,最好幽暗一些,提前供应好足够几天的食物和饮用水,不要长时间用手抓麻雀,需要时可以用不透明的袋子装,放入饲养的麻雀后尽可能地别去惊扰它们,三四天适应期一过基本就不会发生死亡的问题了。
▍为什么会有“麻雀养不活”的说法?
尽管卑微,却永远不会在笼中,向权贵发出谄媚的鸣唱;
尽管弱小,也有靠自己有限的能力,向生存发出挑战的勇气;
与这种动物比起来,我们作为高级动物,某些时候,某种做法,是应该感到脸红的![红脸]
▍为什么会有“麻雀养不活”的说法?
麻雀是我们常见的鸟类,遍布城市和乡村。
我从小生活在草原,冬天的初雪后,经常在山上看到冻死的麻雀,有时候把冻懵的麻雀拿回家里养;在麻雀繁殖的季节,也曾经跟随哥哥,去村北面的灌木丛里,抓刚会飞的黄嘴丫子(小麻雀)放鸟笼里养。
那时候总觉得小动物被人类饲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多好,也不用在野外风餐露宿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麻雀总是没几天就死了,然后在园子里挖个小小的坑,把它们葬在里面,看着小小的土堆,心里很难受,有不舍,也有遗憾。
那么为什么我们很难养活麻雀呢?
长大后才明白,其实人们养不活麻雀,是有多种原因的。
1、麻雀到了一个新环境的时候,由于对新环境陌生,加之失去了自由,因此它们就会很想逃跑,一次又一次的往笼子上撞,经过多次的尝试之后,麻雀就有可能因为反复撞击受伤,或者是体力不支等原因而死去。
2、麻雀往往是成群结队的,它们已经适应了群居生活,人们往往出于好奇,或者是好心想饲养一只麻雀,但是它们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想回到群体里面去,于是拒绝喝水和吃东西,而且它们很倔犟,绝不妥协,时间长了就活活饿死了。
3、就和在家里养的猫出门会发生应激反应一样,麻雀被人类抓到后的应激反应也很强烈,它可能会因为惊吓而导致肾上腺激增,而出现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的反应,如果这种反应达到了极限,麻雀就会死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麻雀气性大,被气死了。
我没有学过鸟类知识,但是觉得鸟类的生活不只是“吃和住”这么简单,它们的思维比我们人类单纯而且执着,不懂得变通,行动也更激烈。麻雀的心是属于天空的,没有自由宁可放弃生命,所以人类还是不要养野生麻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