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闽南地区无法出现像台湾省叶启田,陈雷,翁立友,陈小云等顶级闽南语歌王?
▍为何闽南地区无法出现像台湾省叶启田,陈雷,翁立友,陈小云等顶级闽南语歌王?
这跟政府的关系很大。因为所有电视台都是官方的。官方不支持就没有发展的土壤。如果厦漳泉三市的电视台愿意开发主办闽南语原创歌曲及演唱比赛(类似台湾的五灯奖)那不出几年福建闽南地区的闽南语歌曲 歌星就会层出不穷 生根发芽。
▍为何闽南地区无法出现像台湾省叶启田,陈雷,翁立友,陈小云等顶级闽南语歌王?
有必要用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80初的人,我出生在漳州的一个山村里的农村,在我读小学时,大概1990年时,那时的农村人,太阳落山后,就从田里回来,在老院子里,吃着很稀的稀饭,配着很咸很咸的菜补,那时父母老是在八点后禁止我喝水,因为一喝就喜欢尿,有时还尿在床上啊,母亲老是很生气,不让我喝,所以一到晚上,我就跑到婶婶家去偷喝水,有时井水也喝....
吃完饭,就躺在院子里仰头看星空满满的星星,
有时到表哥家,他们还有一台破收音机,有时会传来台湾那边的歌曲,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大人也听不了几曲,也去睡了。
以上的事例,在说明,那时的岁月很艰苦,种田的生活,日出而耕,日落而回,没有时间去歌唱,去作曲,倒是生产出了很多农村谚语,比如:《好人不做,偏去牵猪高》意思是:闲人不去当,偏偏去牵着一头猪到处跑。这是形容这个人有休息的条件,却不去休息,偏偏去惹事端,造成鸡犬不宁。
这样的谚语说明那时,只要一有空,还是去休息,永远太累了,永远是休息挂嘴边。
所以那时农村是没有什么有趣的农外事,都是围绕着这个农字在生活,这就是农民。
虽然台湾很多都是闽南一样的农家性格,但是他们明显发展好多了,
台剧《厦门新娘》里的摩托车,随时可以停靠,女人也会骑,真是很羡慕,那时要是有一辆,那可能就成为村里的首富了,那时的自行车只有大架的,载木柴用,那种小架子的自行车就很少了。
台湾人也是很艰苦,但他们有那种歌唱的土壤,
录制设备,还有比较广的商业市场,至少电视比我们发达,什么《五灯奖》等电视,激励了多少民间歌手转为专业歌手,那时,台湾版的“朱之文”太多了,很多能造成轰动的人物,如邓丽君,江蕙,阿吉.....你看,某某人又上电视了,这些条件都比大陆好,有这个温床。
如今风水轮流转,像我们有自媒体,
有抖音,大家都在争当自媒体人,百家争鸣,很多文化在台湾很流行,所以一个时代,一个样,主要是看时机,抓住时机去发展,才能成为历史的典范,你们认为呢?
▍为何闽南地区无法出现像台湾省叶启田,陈雷,翁立友,陈小云等顶级闽南语歌王?
身为泉州人,深知闽南语在闽南地区逐渐过时,现在00后有些孩子开始喜欢用普通话交流。推广闽南语歌曲,也只有泉州四套《唱歌拼输赢》在苦苦撑住,而且那些歌星几乎都是以中年为主。可见闽南语歌王超越宝岛歌王完全是不可能的。只能祝愿泉州《唱歌拼输赢》越办越红火,希望年轻一代会喜爱自己家乡的歌词歌曲。
▍为何闽南地区无法出现像台湾省叶启田,陈雷,翁立友,陈小云等顶级闽南语歌王?
因为台湾的闽南语音乐是从日本音乐歌曲演变过来的,台湾音乐创作人把日本的歌曲改写成闽南语歌曲,解放前台湾被日本统治五十年,有日本遗留的风格,还有六七八十年代台湾电视电影比较早发展宣传,八九十年代闽南地区都是看台湾电视,听台湾电台讲故事听闽南歌,福建闽南语创作人比较少,又没有宣传,这样一来就少了,这是我的经历,哈哈哈
▍为何闽南地区无法出现像台湾省叶启田,陈雷,翁立友,陈小云等顶级闽南语歌王?
并不是说无法出现,是我们祖国大陆的曲调不是台湾作曲的那个日本调调,也可以说,台湾之前在各方面都比大陆开放,很多东西都走在大陆前面,跟世界接轨,大家也就提前听惯了台湾腔调的台语歌,提到闽南歌基本也都听那些比较古老的成名曲,还有现在普及普通话,流行歌曲基本用普通话最多,适合大众,闽南新的歌曲新歌曲新歌手也只能在本闽南区域比较有影响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