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曾经爆满的客运车,为啥现在都没什么人坐了?
▍农村曾经爆满的客运车,为啥现在都没什么人坐了?
其实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农村人口在减少,大多数人要么是在外面打工,要么是在外面买了房子,甚至小孩都带到外面去了,很多资源本身就集中的城市,看看农村还有多少小孩读书和村里有多少人在外面买房就知道了。
2)交通方便了,物流发达了,现在人除了一些大病什么的有几个人常去城里?几乎所有的想要的都可以在乡里买到或者通过网上购物,直接送你家,各种快递服务不是几十年前能比的,可以说现在几乎可以做到不出门。
3)生活水平提高,短途没什么钱的都用摩托了,远一点的都有自己的小车,没必要再去等那公交车了,太麻烦,看看现在的小车数量和路上停的车和十几年前比一比就知道了。现在那个身边没亲人朋友有小车的,因此去过远一点的地方大多数叫人送一下或者拼个车。
想一想我们那时座车随便要等好几个小时,有时等了大半天还可能没有,这放在现在是不可想像的事情,现在公交车等久了没有就直接叫网约车了,就算多出点钱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总不可能去等几个小时。
▍农村曾经爆满的客运车,为啥现在都没什么人坐了?
我的表姐在公交公司工作,据她所说,现在城乡客运车几乎每天都是亏损的状态,发一班车亏一次钱,发得越多亏得越多,但又不得不咬牙维持下去。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我们这儿的农村逐步通了公路,一些比较大的农村场镇有了客运线路,大巴车开始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往返载客。
刚开始的时候,这种城乡客运车都是公家运营,多数农村场镇每天只有两班车,上午下午各一个来回,错过了只有自己想办法。
每到早上,乘车点的附近就挤满了人,农民们或者用背篓装着蔬菜,或者用编织袋装着鸡鸭,或者带着到城里打工用的工具,等着大巴车到站,就直接一拥而上。
每辆大巴车都有售票员,他(她)可不管农民们的急迫心理,拿着车票堵在车门跟前,一边大声吆喝着不要拥挤,一边慢条斯理地收取车费。
表姐说,当时公交公司管理并不严格,如果一辆客运车有三十个座位,那么每个班次单边最多只用上交三十个乘客的车费。
也正因为此,每次到了客运车启动的时候,车里简直可以用爆满来形容,不但座位上坐满了人,甚至连过道上都挤得水泄不通。
这些超载的乘客自然都交了车费,这一部分的收入不用上交,便由驾驶员和售票员自己分配了事。
当时没有这些方面的禁令,并不能说驾驶员和售票员违规,但即便他们已经超载了很多乘客,仍然有很多人无法登车——没有办法,实在挤不进去。
因为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城乡客运渐渐放开了私人运营,城市和农村间通行的车辆和班次大幅增加,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和公家运营的客运车相比,私人客运车更加追求利益,不但会在行驶的途中拉客,农民们要是背的东西太多,挤占了车上的空间,还会额外收取一些费用。
但即便如此,无论公家还是私人的客运车,运营的时候仍然非常火爆,爆满超载是常见现象,那时可没有什么亏损的说法,发一班车就挣一次钱,收入十分可观。
然而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对交通安全越来越重视,城乡客运普遍存在的超载现象逐步受限,客运车爆满的现象渐渐消失。
当然,这里所说的爆满仅仅是指超载,每个班次的客运车仍然可以满座,依旧有不少的盈利空间,只是挣得比以前要少一些而已。
因为表姐就在公交公司,所以我听到过不少抱怨,这种严厉制止客运超载的行为,影响了很多人的利益。
但是随着时代继续前行,这种抱怨的声音渐渐变少,后来更是直接消失,而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城乡客运车的上座率大幅下降。
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的道路条件日新月异,城乡公交线路越开越多,就拿我所在的城市来说,大概在十年前就实现了城乡客运“村村通”。
然而与越来越多的公交线路和客运车班次相比,客运车上座率可谓触目惊心,不但满座现象一去不返,偶尔还会出现零上座率跑空趟的现象。
客运车启动要油,驾驶员和售票员要收入,客运车上座率太低的话,收取的车费甚至不够油费,更别说给驾驶员和售票员发工资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私人运营的城乡客运车早已成为历史,只剩下隶属公交公司的客运车勉强维持。
在此回到最初的问题:“农村曾经爆满的客运车,为啥现在都没什么人坐了?”
其实在我上述的回忆之中,已经可以大致看出一些梗概,如果要从根本上进行分析的话,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最根本的原因,农村的人口持续减少。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也随之改变,为了谋求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很多农民朋友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回乡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不再回来。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个根本转变,就是农村的常住人口持续减少,而人变得少了,需要乘车的自然随之减少。
2.另一个主要原因,出行变得越来越容易。
以前的村镇公路大多线路长、路况差,加上多数农民都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选择客运车出行,才能尽可能地省时省力,况且客运车的车费也不算贵,坐的人自然不少。
发展到了现在,很多农民都有了摩托、电动车甚至小汽车,加上村镇公路的线路和路况都有了大幅提升,自己出行的话非常方便,选择客运车的自然不多。
3.还有个次要原因,出行的必要性大幅降低。
以前农民朋友们搭乘城乡公交,不是去城里贩卖农产品,就是去城里采购必需品,大多都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去。
然而到了现在,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改变,到城里贩卖农产品的情况越来越少,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不断发展,很多必需品不出村都能买到,自然不必专门跑到城里。
写在最后:
由于以上几点原因的影响,曾经辉煌一时的城乡客运车,慢慢变得冷清了下来,乘客变得越来越少。
但无论怎样,终究还是有一些农民朋友需要乘坐客运车出行,如果一刀切直接取消城乡客运车的话,将给这部分人带来很大不便。
也正因为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公交公司仍然保留了城乡客运车的运营,哪怕跑一趟亏一趟,也始终咬牙维持。
这种情况让人赞许,但从理性上进行分析,也确实觉得有些不太划算,然而从现目前的情况而言,似乎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针对这种现象,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进行讨论。
▍农村曾经爆满的客运车,为啥现在都没什么人坐了?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县城,坐的就是这种客运车。
从我们镇上到县城,直线距离应该只有三十五公里路,车费是12块钱。
在我们当地,习惯地将这种客运车叫“班车”。意思是坐车要排班次,并且规定一天只有几班。
八九十年代,一天只有两班车,上午一班,下午一班。坐车去县城要赶上这个时间,叫赶班车。
现在又叫线路车,就是专门只跑我们这个乡到县城的,规定了线路,中途不能到绕到别的乡停靠,别乡的人想搭你的车,你也不能“捡”。
最开始,公家经营的时候,坐客运车要先买票再乘车,那时候坐车的人很多,去晚了没买到票就坐不上车。
到了世纪初,客运车放开了,让私人经营。班次增加了不少,但是要坐车的人仍然很多。坐车是灵活多了,可以随到随坐,可以先上车后买票。
这期间,班车上配备有两个人,一个人是司机,还有一个人是卖票收钱的。
还有,在通往县城的三十多公里的路上还配备有两个检查点,到了这个检查点,你就要停车,让检查人员上车检查,看你车上有没有搭乘外乡人员,如果搭了就要罚款。
从八九十年代叫班车,到两千年后叫线路车,从先买票乘车到可以先上车再买票,那年代坐车,都像是“抢”,去迟了就没得车坐,或者去迟了就没得正位子坐,只能坐在走廊上的小板凳上。
可见,车车都是满载,生意真是火爆的很。
事隔多年,到了这次坐车,我是8点多钟去的,车子好象专门为我一个人准备的,我一坐上车,车子就发动了,说是到点了,就是没有我坐车,空车也要发。
车子跑了一二十公里,到一个村庄好不容易才“捡”到一个人,后来一直到县城终点站就再没“捡到”第二个人,所以,这一趟车差不多成了我们俩的专车。
车上的配备也发生了些变化,过去是两个人,现在是司机一个人,上车交钱也只要交到司机一个人手上,在路上也没了过去搞检查的人,不再管你车上有没有搭乘别的线路客人。
我问了司机,说是这几年生意都是这样冷清,逢年过节生意稍好些,平时连油钱都保不到,要不是国家每年给点补贴,这个生意早就干不下去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过去爆满的客运车,而今就成了空车没什么人坐了呢?
我以为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个,过去交通不便,到县城本来就只有三四十公里的直线距离,因为要翻山越岭,道路弯弯,却成了七八十公里,甚至要跑上大半天的路程才到县城,这就无形中拉长了进县城的路程,减少了客运车的班次。
现在交通便利了,逢山打洞、逢水架桥,一下子缩短了进城的距离,由原先的七八十公里缩短到现在的三十公里。
第二个,农村的经济比以往好很多了,家家户户有摩托车,很多家里有小车。过去进城做事坐班车,现在自己有摩托车,早出晚归很方便,根本不需要再坐班车。
第三个,农村的市场宽了,信息也通。农村人想买个什么,镇上样样有卖的,农村人想卖个什么,镇上有集市,五天一赶集,赶集卖东西换成钱也不需要进城。
第四个,县城到乡下交通一方便,距离一缩短,最近两年有的乡下还通了公交车,硬是要去县城,还可以有几种交通工具选择。
只要不赶时间,我们这儿的老人,多半是岀了门先坐一截三轮载客车到有公交车的村上转坐公交车到城里,坐公交车不要钱,坐个三轮车才两块钱,坐班车要12块,算起来就便宜了10块钱,如何不划算呢?
因此,这交通一方便,农村人买车的一多,这坐客运车的人就少了,加上共交车、三轮载客车、搭別人便车各种各样的出行方式一增多,这势必坐班车的人就少之又少,这客运车哪有不冷清的?还哪里有什么人坐?
你说,是不是这回事?
▍农村曾经爆满的客运车,为啥现在都没什么人坐了?
确实是的,现在农村的客运车几乎没有人坐了,很多路线要多停车,要么减少了发车的次数,在惨淡维持着。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我所了解的有下面几个原因:
1.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出门都是坐自己家里的车。现在农村基本每家每户至少有辆电动车,出门并不是非得坐客车,再加上客车频次少,更加让人等得不耐烦,于是进入入人少,车少的恶性循环。
2.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务工,留下的是老弱病残人员,这些人员出门的次数少,没有坐车的需求。现在农村70%的青壮年在外发展,一年回家几次,留在家里的老人小孩生活半径基本不超过本乡,人员流动减少了,当然没有客源了。
3.基本本乡本镇就能满足人民有生活需求,不是非得上县城。现在商品流通发达,基本在乡镇就可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所以大家的流动性就差了,客车也就没有多少客源了吧。
总之,农村客运车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生活富裕的一个体现吧。
▍农村曾经爆满的客运车,为啥现在都没什么人坐了?
20多年以前,曾经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个体客运业蓬勃发展。在城乡之间和城市之间,基本上都是以个体运输车辆为主。甚至原来一些国营的车辆也承包给了个人。那时候买辆中巴车或者大巴车跑运输还是很赚钱的。
当时大约学毕业不久,经常从工作单位回家,要坐客运汽车,个体客运车主是以最大限度的盈利为目的,所以经常会遇到车上坐的满满当当,还有很多的小马扎,车的发动机盖上也要坐满人。有时候拉不满客人的时候就会在城市里面一圈一圈的转圈。或者中途拉的人少的话,就会将自己车上的客人“卖”给另外一辆车,而自己重新返回始发地拉人。更为极端的一次是有一年的除夕从北京出差回来,火车票根本难以买上,好不容易买到了一张长途汽车票,那时候是那种双层卧铺客车,本来非常庆幸喜滋滋的,感觉到终于一块大石头落地,可以非常舒服轻松的回家了,结果汽车驶出北京莲花池长途汽车站在门口就停下了,车主自己的老客户又安排了比车上的人还多。
结果一个卧铺上要坐三个人,卧铺根本没法卧了,而我当时是在二层离车顶很近,坐在那里腰都直不起来。更可恨的是车主为了省钱,竟然借着春节前没人查车私自改变路线没有走高速,比原定计划多走了三四个小时,这一次的旅程真的是刻骨铭心。当然,那时候客运车辆也带来方便,招手即停,只要是能够塞上去,肯定不会将你丢下不管。但一个是超载,第二个就是车辆的安全状况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安全隐患很大。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仅是农村的客运车辆消失了,就是城市的公交车也已经主要是老年人坐,因为政府已经对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了免费乘车。
近些年来,国家从安全考虑,对车辆超载进行了严格控制,营运车辆都要安装摄像头,所以想超载已经不可能了,按额定载客量载客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就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个体运输户已经失去了跑运输的积极性。
很多的城市为了提高城市形象,取缔的原来的个体运输户,全部由国营的运输公司承接了运客运业务,像我们这里的市县间已经开通了城际公交,县乡间覆盖了公交车。而且车票非常便宜,过去,个体运营的时候要十元的票价,现在只需要四元,亏损的部分由政府予以补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保有量在大幅的提升,即便是农村也有大量的家庭购买了家用车,所以很多的出行已经是自驾取代了乘坐客运车辆。
而一些年轻人,即便自己没没有车,也可以采取租车或者是拼车等方式。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不愿为省几块钱而去挤公交车,或者是长途客运车。而对于农村到县城之间十几公里、几十公里的路程,有些会骑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代步。
以上这些现象正是反映了目前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升级的社会现实,所以过去非常繁荣的客运车反而逐渐冷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推荐阅读:
老人没有子女,由侄子办理后事,这种情况老人的房产该由谁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