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神,这枚开元通宝是真的么?
▍请教大神,这枚开元通宝是真的么?
会昌开元是正解
▍请教大神,这枚开元通宝是真的么?
你好题主朋友,先了解一下这种开元通宝的来历,这种开元通宝不是我们常说的开元钱,而叫会昌开元,是唐代末期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一869)铸币,背面铸有地名,在穿上下,穿左右不等,很不规则,铸造不精,是毁全国寺庙及民间佛像来铸钱,解决了在此之前闹了六七十年的货币大回缩局面。
铸地名的有:
昌(杨州)京,洛,益,蓝(蓝田)荆(江陵)襄(襄阳)越,宣,兖,洪(江西)润(浙西)潭(湖南)鄂,平,兴(兴元)梁,广,梓(东川)福,丹,桂(桂阳)永,计二十三处。
你的问题是这枚开元通宝是不是真币?这种会昌开元通宝钱文沿续初唐开钱文,书体是隶书,看这枚钱文通宝的通字书写不正确,通字应该是开口通,而这枚钱币的通字是三角闭口通,宝字下两点应该是人足,而这个宝下呈八字形,元字应瘦长,背永字最后一笔过长,以上提的这几点,我个人观点,这枚会昌开元背穿上永字钱币,不是会昌年间铸币,何时所铸,就不得而知了,回答有误望见谅,谢谢邀请。
▍请教大神,这枚开元通宝是真的么?
钱币收藏屋为您解答。这是一枚开元通宝仿品,判断依据有以下两点:
字体版式无力且不规整
“开元通宝”四个字体笔画杂乱不规整,而真正的唐代“开元通宝”四个字是有是由欧阳询题写,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有力。
锈色生硬且不够自然
这枚仿品上的绿绣较为粗糙,是人为的通过化学方式产生的绿绣,这种人为的锈色浮于表面,用锐器可轻松使其脱落。真币经过流通和自然氧化,会产生较为自然均匀的锈色包浆,附着力强。
通过以上两点可得出这是一枚经过制作粗糙、人为做旧的仿品。
▍请教大神,这枚开元通宝是真的么?
题主这枚开元通宝背上“永”是枚赝品,尤其是从制式和字体看,属于低仿品。
而问题来了,开元通宝属于常见的铜钱,在整个唐代,其铸量相当巨大,到现在留存量也是相当惊人。前些年,在北方挖掘出来的开元钱都是以吨计的,有必要去仿造吗?
那么我们从这枚开元背“永”说起。首先这是一枚唐朝晚期的开元通宝,是唐武宗会昌年间所铸,按开元泉谱所载,一般称这类开元通宝为“会昌开元”。会昌开元有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背面纪地,它不同于初唐和盛唐的开元通宝一般光背和背纹居多。武周开元也有背字,但不纪地,而是多铸特殊含义的文字,比如“应天”、“淮海”等。所以会昌开元背后的单字一般代表当时钱监所处的州名。而只有扬州所在钱监首铸背“昌”开元不是代表地名,而是为了纪念会昌年号而铸的。
会昌开元背字一共有23个,除“昌”外,其他22个都是纪地所用。而这个“永”字代表的是永州,这其实是一个小地方,归属于潭州(现湖南长沙)。潭州有自己的钱监,铸背“潭”开元通宝,但其下属的一个永州又为何再开了一个永州钱监来铸造背“永”开元通宝,况且两个钱监距离非常近?这原因始于唐武宗毁佛铸钱!
历史上有四个帝王先后毁佛,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其中两个帝王是毁佛后用来铸钱,这就是唐武帝铸的会昌开元和周世宗铸的周元通宝。而唐武宗毁佛后就地开钱监铸钱,有些钱监就在寺庙边上,这里说的这个永州钱监就是如此。所以永州监铸期很短,铸量也极其稀少,后裁撤并入潭州钱监,以至于后来人们争论到底有没有铸造过背“永”的会昌开元。留存下来的背永开元通宝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背永开元是开元中的珍品。
既然是珍品,价值自然不菲,所以才有后人去仿制造假。像题主这枚就是一个后仿的案例。其实,会昌开元铸造时,唐朝已经处于战乱频繁的后期,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各地节度使大权在握,雄据一方,有些甚至握有铸币权,而中央政府又无力挽危局于狂澜,所以才会毁佛铸钱,所铸钱币普遍粗糙,跟初唐开元没法比。而民间私铸、盗铸盛行,以至于恶钱泛滥。从钱币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这也是收藏钱币带来的价值。
▍请教大神,这枚开元通宝是真的么?
关注继古阁收藏不迷路,天天更新钱币市场最新行情,分享实战经验。
楼主这枚开元背永是赝品。开元是唐代铸币铸造量巨大,中后期铸造带背字系列,背永铸造稀少,属于开元钱中的珍惜品种,2021年好品价格在万元左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