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秦朝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国家政策的制订,主要取决于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商鞅变法使秦国短期内迅速崛起,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大争之世,唯有集中全国之力才能崛起。秦国的失策在于,统一之后应该调整国策,施恩与民,宽容法济民,休养生息。
▍秦朝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秦朝老百姓生活是很不好的。
第一,法律太严酷。
秦朝法律严酷到夸张的地步,“弃灰于道者黥”。
啥意思,就是乱丢垃圾都要在脸上刺字,以示羞辱。
另外,就是无所不在的连坐制度。
比如丈夫犯罪了,妻子知道情况但没有举报,就是同罪,一同完蛋。
这个连坐是全家连坐,而不是某一个人连坐。
相反妻子如果举报了,她就没事。这种表面上似乎是大义灭亲,其实是为了国家违背基本人性。
因言获罪可能性极大。
秦代有一种“非所宜言”罪,类似于流氓罪或者寻衅滋事罪,是一种口袋罪。
也就是,皇帝可以用这个“非所宜言”罪,处决任何自己看不顺眼的人。
这是早期的文字狱,也是皇上要你命的法律借口而已。
第二,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秦代的赋税和徭役都很重。
由于秦代有着很多重要的大工程,还有随军出征的任务,老百姓几乎家家都要服徭役。
比如30万人筑长城,70万人给修建陵墓和阿房宫,修理公路、河道的更是不计其数。
当时一个五口之家,肯定要有1个青壮年男人出徭役,可能是远距离修筑长城、骊山王陵、阿房宫之类。
另外还有1个人,需要隔三差五服徭役,主要在当地做工。
而那个年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低,完全依靠壮劳力进行农业种植。
现在五口之家一般也就两个男性劳动力,其余是妇女孩子。现在少了1个劳动力的全部,又少了1个劳动力的一部分,农业生产的难度可想而知。
甚至可以说,基本的农业种植都无法维持了。
即便没有遇到荒年,老百姓也难以得到足够粮食。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者战争,老百姓必然大量死亡。
第三,持久的战争。
秦代仅仅攻打百越就有两次,使用高达50万人,死亡了一半左右。
对付匈奴,长期有30万人驻扎边境。
两者相加,这就是80万人。
而经过长期的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国人口锐减到1000多万人。
根据人口比例来说,即便是敌人全面入侵的举国之战,秦朝也只能拿出80万人。
而现在单单对付百越和匈奴,就有80万,再加上其他地方的战争和驻军。
可以说,秦朝几乎全国能够使用的军人,全部都用上了。
说来说去,秦朝老百姓非常苦。尤其是成年青壮年男性,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做工,留在家里的寥寥无几。而即便在家劳作的,因劳动力极度匮乏,也对如何维持全家生计一筹莫展,感觉活不下去。
▍秦朝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商鞅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弱民,在商鞅看来,集中全国所有百姓的力量,来发展国家综合实力,至于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其实商鞅并不在乎。
他的目的是为了让秦国变得强大,而不是让老百姓过得舒服。因此战国时期的秦国百姓,在商鞅变法之后,除了给国家交税,就是给国家服劳役,这帮人是没有私生活可言的。
但是这指的只是最基层的老百姓,通过军功或者给国家做贡献,你可以获得爵位。有了爵位以后,你在国内的待遇就不一样了。因此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宁可去战场上搏杀,也不愿意在田地里受到剥削压迫。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在秦国生活。《大秦赋》里说六国百姓逃亡到秦国过好日子,那简直就是非常可怕的颠倒黑白。《史记》和出土的《秦简》中,都详细记载了秦国百姓不堪负重,逃亡到六国的情景。
为了针对秦国百姓的逃亡问题,秦国还专门制定了《亡律》,逃跑的犯人一般都会施加重刑,让你失去逃跑能力,比如说鞭挞100,或者砍掉一只腿。严重者还会被处死,甚至还要被车裂,以此断绝逃跑的情况。可就算是这样,依旧还是有人逃跑。
一、秦人逃亡到六国,几乎是普遍现象。
说到底普通人还是占大多数,真正能获得爵位的又有多少人呢?换句话说,如果每个人都获得了爵位,那这个爵位还吃香吗?
因此大多数秦人的日子都是不怎么好过的。因此这帮老百姓就想着逃跑,不过逃跑的下场的确令人瘆得慌。岳麓秦简中,就记载了很多秦人逃跑到六国的故事。
有个叫学的少年,他老爹因居赀服劳役期间,被秦吏鞭挞受了气。回到家以后,老爹把学胖揍了一顿,学心里就很窝火啊,于是他就打算逃到楚国去。因此学伪造将军冯毋择的私信,打算从胡阳少内官那儿借点钱跑路。逃跑的秦人一般都是混得不好的,有个隶臣本来在官寺劳作,可是他不想再过这种没有远方的日子了。于是这哥们买了把大砍刀,打算抢点财货做路费,逃到魏国去。结果被抓住以后,判处了磔刑。除了个人逃跑需要受到处罚,帮助逃跑的人也未能幸免于难。如果给逃跑的人传递小道消息的,那需要在脸上刺字服劳役。由于秦法过于严苛,因此齐国人鲁仲连曾经感叹,如果自己是秦国的老百姓,那么他宁可选择跳海自尽。现在我们大概就能明白,那个时候的秦国普通民众,过着怎样的生活了。
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让能者充满希望,安贫乐道者充满绝望。
秦国那个时候就是个战争机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以德能服人能统一六国的话,那么复国后的齐国,完全可以统一天下了,因为这哥们就是个以德服人的典型例子。
齐国之所以无法一统天下,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那个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战争机器,为一统天下服务,这就是秦国。
秦国的老百姓,你想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对不起,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活着,就是要给统治者和贵族阶层所组成的国家执政体系服务。
只有在榨干你的所有作用以后,他们才会告诉你,你可以养老去了。可是基本上那个时候你也走不动路了。
不会打仗的普通百姓,年轻的时候需要在田里努力干活,农闲的时候,需要给国家服劳役,每年除了吃喝以外所有的成果都要上缴。
反正你的所有时间都被剥夺了,那么你想要改变命运,除了逃跑以外,就只有参军了!只有参了军,才有很大机会立功获得爵位。一旦你有了爵位,那就算是咸鱼翻身了。
商鞅变法的时候,建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从公士一直到彻侯,一共有20个等级的爵位,按照你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勋,给予你相应的爵位。
简单说一下公士这个最低爵位的待遇吧,这种爵位含金量其实并不高,只比普通人高了那么一丁点,但是他可以享受每年50石的俸禄,还有1顷良田,另外国家还给你配一座房子(不用还房贷的那种),以及一个仆人。
贵族可能对此不屑一顾,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毕竟从一个没有生活的奴隶,变成了还有奴隶服侍自己的主人。当然了,你需要承担的,就是在战场上捡人头的风险。
如果你是秦国人,是选择逃跑还是选择当兵呢?很显然,当然是去当兵更加划算。万一去了战场捡了几个人头,万一你还活着回来了,那你就能得到爵位,从而与普通人区分开。不过这种机会,只留给年轻力壮的男子,普通老人小孩和女人,只能是为奴为婢的命。
三、秦国法令之严格,连制定者都叫苦连天。
我们比较熟悉的故事,就是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犯了杀人罪,结果商鞅居然把身为太傅的嬴虔鼻子给割了。
此外还有就是商鞅逃难的时候,想要找家店住宿,结果人老板说,没带身份证是绝对不给住旅店的!商鞅只能苦叹一声,为啥自己要制定这么严格的法令呢?
连坐法是秦国法令中,最可怕的一种法令。因为一家犯罪,周围邻居都要受到处罚。这就比较难办了啊,平时你要管着自己,还要观察着邻居的一举一动。
你以为就针对老百姓的法令严苛吗?其实对公务员的法令,秦国照样非常严格。在秦国做公务员,你出了家门,就必须到办公室,出了办公室,就必须要回家。完全没有个人生活,要想出去串个门,那就打申请呗,等领导批下来,估计已经到第二天上班了。
别以为公务员日子就那么好过,秦国对公务员的伙食,都有严格的限制。要是你体格健壮,吃不饱,那么对不起,朝廷食堂是不会给你加碗饭的,自己想办法好了。
由此可见,秦国的法令,从上到下,那都是非常严格的,在这种高压之下,使得秦国百姓的私生活,基本不存在幸福可言。你幸福吗?这种问题要放到秦国,估计你能被打残废了。
总结: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法令制度,才使得秦国强大。
秦国的法令制度较为严格,也因此造成了秦国百姓的幸福感急剧下降。不过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的法令是战国七雄中最严格的一个,所以才由秦国完成一统六国的使命。
因为法令严格,所以国家机器强大。这是其他六国都无法做到的,其他六国的百姓小日子虽然过得舒服,可是不利于国家实力的增强。
这么说吧,秦国几百万人,全部都为战争机器服务,而六国的百姓们,没事儿还在家养养花,逗逗鸟,溜溜弯,这综合实力的差距一日千里,六国自然会被秦国吞并。
参考资料:《史记》、《秦简》
▍秦朝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毛泽东曾言:秦始皇是个薄古厚今的专家,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秦朝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并不好!
(秦始皇)
秦法过于严苛
秦朝之所以,能从西垂边远之地崛起,靠的是法家的思想,然,秦法过于过于严苛,百姓那怕是随地吐痰,都会被脸上刺字,街上砍棵树,都会被判鼻刑,而这种处罚,对于受刑者而言,不仅是体现在身体上的痛苦,而对于精神上的折磨尤为严重。
这且不言,秦朝还有连坐制度,一人犯法全家遭殃,邻居都要受到牵连,所以百姓畏秦法如虎,有暴秦一说。
(古代被执行鼻刑者)
赋税沉重,徭役无尽
秦灭六国后,百姓历经战乱,生活已然困苦不堪,秦始皇本应就此积蓄国力,与民休养,以弥补战乱,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然而,秦始皇却好大喜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连年征战,不仅如此,他还大兴土木,修建万里长城,修建阿房宫,把国家税收多半,都用以此上,而百姓除了服兵役徭役外,还要负担沉重的赋税,可以说,百姓的生活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古代修建万里长城图)
结语: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秦朝普通人的生活并不好,而且法制严苛残忍,没有自由,所以如果有穿越意向者,还是另去它处吧!
▍秦朝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一贫如洗,苦不堪言。先是数百年的战乱争霸,导致人们流离失所,民生凋敝,不知生活是何滋味。后是秦王朝高压统治,严刑峻法盛行,使得老百姓猪狗不如,有家不能回,全都为统治者驱使去了。正所谓“天下苦秦久矣”,无外乎如此,接着斩木为兵,揭竿为起,吹响了推翻暴秦的伟大序幕,可谓大快人心,都不足道哉!!!
其中,有两人最具发言权,感受也最为深刻,完全深恶痛绝,罄竹难书。那他们是谁呢?答案不言而喻,便是陈胜和孟姜女这二位了,大概都生活于秦代,更遭罪于秦代,妥妥地一时代缩影,不应为后世所忽略,甚至遗忘了。陈胜者,率先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戳穿了秦始皇的骗人把戏,真以为能“大秦万万世”吗?纯粹一笑话耳,自我安慰罢了。又孟姜女,一哭长城倒,威力十足,揭开了秦朝必然灭亡的命运。从此,大泽乡起义,浩浩荡荡,一往而无前,彻底拉开了秦之灭亡的步伐,实乃自作孽不可活,人力岂能回天,更恍惚都何年何月了,还是洗洗睡吧!至于吃瓜群众,更不必受人蛊惑,极尽吹嘘之能,妄图翻天不成?
当然了,不乏混淆视听之人,在某些地方大放厥词,一本正经说教呢?譬如,认为陈胜不是农民,起义有私心,甚至倘若秦始皇不死,陈胜有可能怂了等等。又孟姜女哭长城,压根就没有,即使有,也哭不倒云云,进而推出了那都是用来黑秦朝的,也是没谁了。对此,只想反问一句,秦朝有没有修长城?难道都是自愿的吗?
总之,秦之暴政,众所周知,想洗怎能不掂量掂量?而老百姓又何其无辜呀,天天在那遭罪呢,数不清的保甲连坐,数不清的徭役赋税,通通成了人民身上最大的枷锁,不亡焉有道理,可有希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