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像腾讯,阿里这样大公司,没有一家去开发工业和设计软件的?
▍为啥像腾讯,阿里这样大公司,没有一家去开发工业和设计软件的?
这很好理解,他们不是高技术公司
不喷他们,他们没有错。
腾讯阿里巴巴又不是实业公司,用不到工业软件,设计软件又不用担心制裁。
工业软件真不是谁都能开发的,没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做不出来
▍为啥像腾讯,阿里这样大公司,没有一家去开发工业和设计软件的?
首先告诉你:像腾讯、阿里这样的大公司根本不会去,也不可能开发出工业设计软件的。
腾讯,阿里大吗?说实话,确实够大的。但你没发现大的只是体积。就好比一个十岁的两百斤胖男孩,和一个一百斤体重20岁精壮小伙,谁打的过谁?
可以说动手打起来胖男孩肯定不是对手,即使块头大也是被揍的份。
所以,此时你看腾讯阿里,块头很大。但他们基本都是上层应用服务方面的。用户多,体量大。核心的东西有多少?能拿的出手的利剑又有几把?能够让美帝害怕的东西有多少?
基于服务层面的东西,可以说有你58,没你40。只是有了你更方便了,但没你也不至于有很大影响。
比如,我们的手机卖的很多,用户多,体量很大,挣钱多。但是国产一直被吐槽组装机,没核心东西,充其量做个界面给人家的东西套个壳。
为什么我们造不出核心的东西,比如os,芯片,工业级设计软件类的东西?
大环境问题,一切只求快。恨不得今天投入,明天就要产出!所以,基本上心思都想怎么搞钱。
反观工业级软件这种,需要深入,研究,探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短期内还不一定看到效果。
持续的烧钱,国内的公司有多少愿意去做的?
总之,还是社会太浮躁了,人太过于功利了。
为什么腾讯阿里造不出工业级软件?
你先想想工业设计软件是怎么设计出来的?靠想吗?
所以,做这种必须有很深的行业背景。全面的专业类技术。
而且不仅仅是有钱,使劲投钱就能成的。
你在看腾讯阿里是什么行业背景?和工业设计有多少相关性?大家都懂。
所以,工业级软件不是说做就能做的。他需要持续的投入,研究,探索。各种天时地利人和。
而我们都要养家糊口,经验积累几年又到了35的转折点。又有多少人能够持续精进下去?
但是,不得不说成绩我们还是有的,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我们的5G相关不也是让美帝瑟瑟发抖吗?
▍为啥像腾讯,阿里这样大公司,没有一家去开发工业和设计软件的?
当年国内做工业和设计软件的只有两种结果:
1. 辛辛苦苦几年做的软件,发行的第二天就被盗版,没有收入最后破产。
2. 做了一批不错的软件后,在快要赶上国外同行的水平之前被发现,然后国外同行发挥聪明才智干掉了这批国内公司。典型的做法是立即把自己的产品免费给各大高校使用,且号称永久免费,然后国内做的软件没人用了,最后也黄了。
▍为啥像腾讯,阿里这样大公司,没有一家去开发工业和设计软件的?
工业软件,是工业的产物和积累。国内,经常错误的认为这是个“软件问题“。
而腾讯,阿里这种公司,对工业实际上一无所知。
▍为啥像腾讯,阿里这样大公司,没有一家去开发工业和设计软件的?
刚刚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意气风发。
感觉只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和人力还有时间,什么样的产品做不出来。
有一种只要能画出原形设计图就能等码农编码实现的错觉。
直到自己创业做了企业网盘这款产品。
看上去很简单吧,只要把文件存起来,然后可以分权限调用,支持各种使用场景.....
参考几个成熟产品,分分钟就能画出DEMO,而且看别人产品总有很多傻逼功能设计,改进空间极大,感觉有大量优化空间,只要实现,我们的产品一定很棒。
产品真正推出市场才明白,管理10万个文件和管理10亿个文件间的鸿沟,看似简单的同步后面复杂的逻辑问题和出错处理,各种环节的效率问题,解析文件遇到的各种技术壁垒,动不动就要掀翻重来的底层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是你不去做不去深入就不知道你不知道的问题。
从DEMO到算是个产品的路,我们走了5年....
然后,作为一个优秀的产品还需要有商业价值,要深入行业,开始进入行业时,你会发现很多在软件行业自以为是的用法和功能,在行业中完全不适用,从流程到具体需求都要变化,关键你还需要有耐心的行业伙伴陪你优化产品,调整参数,流程,实现方案以适配行业需求(行业里实际干活的人很忙的,谁有耐心一直搭理你,而真正的需求都在他们手上)....
从产品到一个商品的路,我们又走了5年.....
最终用了十年,烧了投资人N多钱,烧了团队N多成员的青春,才做出了巴别鸟企业网盘这款产品。而企业网盘在工业软件中,连入门级产品都算不上。因为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难度比特定行业的通用软件低得多。
而行业软件都是跑在生产环境里的,很多时候出问题意味着损失金钱或者生命,所以对软件的稳定性及高可用的要求不是互联网产品可以比的,而软件产品的稳定性健壮度又需要用户大量使用解决了各种不知道不知道的边界问题和效率问题才能慢慢积累起来,而刚推出不成熟的产品又没有用户愿意用(是的,关键软件免费也没人愿意用)这个矛盾对于刚推出的产品来说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换个角度,这倒是欧美的卡脖子的正面意义)。就是成熟的产品,在生产环境中做一次功能更新都需要慎之又慎,因为新的功能往往意味着新的不稳定因子。
一直记得一个医院的客户跟我说的一句话,别的系统崩了,损失的大概就是金钱,而医院里的系统崩了,损失的就有可能是生命了。
这个角度上,没有一个深入行业的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简单的。
做工业软件是一个要长期投入看不到短期收益的征途,而且是一个不仅仅是软件的系统工程(是一群互相联系的软件、接口、各种库、各种组件、标准、参数集、算法.....)。并且我国在很多底层技术积累上(图形图像技术、算法、知识产权)还有极大差距和不足,在行业经验、第三方支持、参数设置、数据模拟....上更是接近空白。
更可怕的是我们要追赶的是人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成熟商业产品,看上去是一款软件,其实后面是一整个工业体系和累积的经验。难度是相当巨大的。(不夸张的说,这些工业软件全部国产化,难度可能比造航母难)
并且如果产品出来前国际形势变化了,就很可能血本无归了。
腾讯、阿里这样的商业公司,一无行业经验,二无长期投入的耐心,三技术方向也不同(相当于没有技术积累)是没办法去做工业软件的(他们在云计算领域已经很成功了),就像你不能叫航空公司去造大飞机一样。这类软件还是需要国家出于战略考虑委托高校或行业内企业去推进(类似核高基),并且商业上的成功率并不高,但可能能解决卡脖子问题。
不过我也一直在想,在全球分工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把所有技术都集中并高速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大,被卡脖子很难受,但有没有可能先集中力量把某项技术提高到卡别人脖子的程度以避免别人卡脖子,而不是全面去避免卡脖子。如果要集中力量单点突破,工业软件并不是个好方向。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潮剧发源地是哪里?
下一篇: 练毛笔字的时候竖笔总是写不直,怎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