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是崇祯,杀不杀袁崇焕?
▍你若是崇祯,杀不杀袁崇焕?
智商欠费。袁崇焕是唯一可以对抗蒙古的将领。他杀了毛文龙,确实不应该,但把袁崇焕也杀了不就亡国了么。那么想一想,霍去病射杀大将,汉武帝是怎么处理的?是杀了霍去病么?汉朝并没有灭亡之危,也不愿意杀自己的重要将领。明朝危如悬卵,却把唯一大将杀了,还说人家通敌,不亡国都不正常。如果你抗日战争时把日本天皇杀了,结果说你是汉奸,抓你去千刀万剐,你可服气?网上总有些人别有用心,抹黑民族英雄,目的是阻止人们为国出力,希望国家衰败,是汉奸的行为。
▍你若是崇祯,杀不杀袁崇焕?
袁崇焕必死。原因有五。一,擅权,诛杀一品大员毛文龙。二,兵权,搞的关宁铁骑,只认袁崇焕,不知皇帝,也就是皇帝指挥不动,调动不了,山海关部队。三,擅自作主开榷场,资敌。四,擅自议和,什么叫议和,国与国之间才能叫议和,皇帝给你的任务是剿匪,剿辽东之匪,你把匪给升国了。五,欺君,在皇帝面前信誓旦旦,五年平辽,实际上,啥也没干,有养匪自重的意图。你袁崇焕不死,谁死?
▍你若是崇祯,杀不杀袁崇焕?
我不会杀他,因为我根本不会启用他!
天启已经把他下课了,先是奏对时空话一堆,天启批复奏折有六问,条理清楚问袁,袁不能答。
然后袁就因为宁锦之战前后的恶劣表现,被弹劾,本应治罪,天启给他面子让他告老!
宁锦前几个月皇太极上位,第一件事就是集合全力攻入朝鲜打击东江镇,这就是丁卯之战。后方空虚只有地方保安部队,袁前面多次抗旨不出兵扰袭,号称修堡要修的固若金汤。最后拖了两个月,派一部号称要出兵扰袭,结果过河修浮桥修了一个多月后金师都没有过河!
后金略做修整就出兵辽西,两日渡河,几天内袁号称的固若金汤的堡垒不战而降二三十个!只有锦州赵率教坚守不降!后金抢掠大量人口粮食军器后,后方又被东江军登陆扰袭而撤走,满桂要出城追击救被劫掠百姓,袁不准。后满桂私自带家丁出击,斩首200余,结果军功被袁私分,结果满桂不服要弹劾袁,内阁评袁,暮气,畏敌不战!要治袁的罪,最后是天启给面子让袁告老下野!
以上均可查到,包括袁自己的奏折,天启批复,熹宗实录,都察院案卷等!
▍你若是崇祯,杀不杀袁崇焕?
1:擅杀毛文龙,让满清没有后顾之忧,死罪。
2:私卖粮草给蒙古各部,死罪。
3:让你镇守辽东,你竟然让黄太极大军溜到北京城下了?难免会让崇祯有些想法啊。
4:夸下海口5年可保朝廷无忧,结果转头就对别人说只是在匡崇祯,说这只是权宜之计。
最后崇祯失望了,好家伙,你要钱给钱,要兵给兵,要权给权,结果一件正事没干,还帮满清剪了尾刺(毛文龙),还顺便给给满清输了血,这凌迟你都算轻的了,换成朱元璋不得给你来个诛九族啊
▍你若是崇祯,杀不杀袁崇焕?
我是崇祯,我最终也会杀袁崇焕,不为别的什么诸如清朝修史说的反间计,只为调查后的事实证明:他深深辜负了大明王朝的信任。
杀他有理有据:在明朝中央政府后来提到袁的过错时,一丝一毫没有所谓“反间计”的内容,而是客观提到了袁某诸如“以粮资敌“、“擅杀大将”以及“背着朝廷议和”等铁证,这些事情都是就事论事,证据充分。这些事情,袁也确实事前没有请示中央。
现在结果来了,你当着中央的面许诺五年平辽,才一年多你不搞好团结,损兵折将不说还让对手冲到首都城下。换任何人作为国君,这事能忍吗?还要不要有人负责?!
现在,让我们复盘一下最后崇祯决心杀袁的最后时刻的来龙去脉。
1
后金从长城入关后,袁崇焕一路无心也无力阻拦,再加上没有毛文龙的牵制,后金大部队一路冲到北京城下。
就这样,后金军就在京城北面的德胜门跟蒙古人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带领的宣府大同援军展开激战,京营在城墙上负责放炮放箭提供支持,互有杀伤。
袁崇焕带兵来到以后,驻扎在京城东边的广渠门。皇太极没有派兵去打他。
但三贝勒莽古尔泰一看,哟,关宁军来了!欢迎欢迎!就只带了两千人冲了过去。想着用这两千人就顺手把关宁军给灭了算了。
关宁军居然一触即溃。根据当事人的记载,袁崇焕自己还差点被后金兵砍中,身上也都中了后金军好几箭,幸亏袁的盔甲比较精厚,才没有大碍。
2
而且,袁崇焕带领的一支部队竟然“徙阵南避”——也就是连总司令袁崇焕被围攻,关宁军的一部分竟然还开始逃跑,而不是前去救援!这种一碰到后金兵就开跑的风格,我也是服了后人称之为“关宁铁骑”。
在城楼上观战的京营实在看不下去了,副总兵施弘谟、袁信带了两营兵马从左安门出城,从南面突袭后金兵。莽古尔泰区区两千人,想不到侧翼会突然出现一支援军,措手不及,金兵被击溃,死伤近千人,京营也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
广渠门之战是后金入关开战后明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崇祯皇帝很高兴,拿出内帑两万两银子奖励了京营的诸位将士,施弘谟、袁信一人得了五十两。但这次奖励却完全没有给袁崇焕的关宁军一毫银子,侧面已经隐约反映出皇帝对袁崇焕的不满了。
3
但让笔者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广渠门之战的当天晚上,袁崇焕居然还要求带兵入城,这样犯忌的要求当然被拒绝,袁崇焕所部不得不在城门下扎营。
但是袁崇焕本人和主要将领还是被允许入城。进城的时候,袁崇焕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袁崇焕想带一个喇嘛随同他一块进去,而且态度坚决。
这件事是袁崇焕的历史污点。那个喇嘛是干什么的?跟袁崇焕什么关系不知道?朝廷最后也拒绝了袁崇焕的请求。
从之前的历史记载来看,袁崇焕派人去给努尔哈赤吊丧就派了一个姓李的喇嘛去,皇太极跟袁崇焕秘密议和,皇太极又派了一个姓白的喇嘛充当使者。那个时候藏传佛教已经大规模传入蒙古,后金的王公贵族们也受了影响。喇嘛往往成为后金王公贵族们使者和说客的角色。
4
第二天皇帝正式召见袁崇焕、满桂等人,主要还是加以勉励,并没有说什么别的事情。
袁崇焕在见皇帝前,在大臣们面前大谈后金兵如何厉害,声称除非议和否则无法退敌,但是见了皇帝,却绝口不提。
看起来他仍然是希望文官们先达成议和的共识,再去逼着皇帝接受。大臣们对他表现的十分冷淡。他不知道的是,京城里面关于他通敌的传闻早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文官集团也不是吃素的,当然不愿意替袁某人背锅,内部也出现了对袁崇焕怀疑猜忌的声音。
决定性的时刻在十一月三十日到来。
这一天,满桂仍然带兵在城下与后金交锋。打着打着,打到了关宁军驻防的城门附近。混战之中,飞来几支箭正中满桂。
满桂当时还以为是金兵所射,等战斗结束以后,拿下箭头来检查,发现竟然是关宁军射的。因为去年崇祯接见袁崇焕的时候,曾经吩咐所有供应关宁军的武器都要有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名字,因此十分容易辨别。
5
满桂大惊失色,因为他之前一直跟袁崇焕有过节,而且对袁崇焕通敌的传言也有所耳闻,不知袁崇焕是想报复自己,还是真的通敌。
不管哪一种,作为满桂都没有隐忍而不报朝廷的理由。再联想到袁曾擅杀毛文龙的恐怖手段,满桂更加不敢怠慢,连夜进城向皇帝禀报。
看到满桂带着关宁军字样的箭头和身上的伤势,崇祯皇帝终于彻底对袁崇焕失望了,自从毛文龙被杀以来的所有疑惑积累起来,压垮了他对袁崇焕的全部信任!
“袁崇焕辜负了我。”崇祯皇帝对自己说。
6
不久满桂就战死了!袁崇焕面对崇祯当面的诘问,竟然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于是袁崇焕被关了起来。
后金军主力退走后,孙承宗和祖大寿收复了关内的遵化,立下了功劳。崇祯非常高兴。孙承宗和祖大寿二人于是趁机上疏为袁崇焕说情。
崇祯见了,对袁崇焕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觉得关宁军还是能打仗的。而且经过调查满桂被箭伤的事情至少应该不是袁崇焕故意的,按《明实录》的说法,崇祯说:“袁崇焕鞠问明白,即着前去边塞立功,另议攫用。”
这就是准备放袁崇焕一马了。
但是真正“鞠问明白”之后,崇祯的态度再次发生了改变。
7
袁崇焕私自与皇太极互相遣使议和资粮的事情被揭露了出来。袁崇焕上疏说杀毛文龙的事情也暴露了,袁崇焕跟兵部尚书王洽长期秘密通信要杀不服管的毛,是反复协商密谋的,岂止是毛个人飞扬跋扈那么简单?
崇祯皇帝愤怒了:边将与敌国元首谋款议和,使者往来如梭,辅臣与边将协商斩帅,信件传递不绝,他竟一无所知;杀毛文龙哪里是什么逼不得已,完全是精心谋划!他下明旨禁止资粮于后金,袁崇焕竟然阴奉阳违!
说什么“五年平辽”,结果一年时间金兵就打到了北京城下!
说什么喀喇沁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结果给后金带路攻打喜峰口入关的就是喀喇沁部!
说什么“必不令越蓟西一步”,结果后金未损一兵一卒就越过了蓟州防线,以至京城被围、生灵涂炭!
8
这样的罪行要是不杀,天下再无可杀之罪!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经过长达八个多月的审问,在取得了袁崇焕等人的口供以及各种往来书信等相关证据的情况下,朝廷最终给袁崇焕定罪:
“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上面的这些罪行,全都证据确凿。至于叛国、射伤满桂等缺乏证据的罪名,都是实事求是没有写。至于《明史》里面编造的太监告密之类的故事,更是全无影子。这是一个严谨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结论。
-----
最后,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
京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居住在北京周边地区的亲人,在这一次战火中惨遭后金屠杀或是被掳掠出塞,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对袁崇焕可谓恨之入骨。
明末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描述了袁崇焕被凌迟的惨状: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数万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
推荐阅读:
上一篇:银元究竟为何疯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