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
▍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
一个干事一个说事!一个动手治病救人一个作试验写论之!
▍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
这里就涉及到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了。一般来说,经过五年的医学本科教育后,毕业生仍然不能直接参加工作,还需要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面简称规培)。目前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有两条路,一是毕业后参加三年的规培,规培结束后正式参加工作。一是继续学习深造,考取医学硕士。一般来说,我国的医学硕士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顾名思义,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一般不在临床学习。且,目前已经规定学硕学习期间,不允许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所以三年的研究生教育结束后,学硕还需要参加三年的规培。而专硕,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临床,可以一边进行研究生学习,一边进行规培。两者相比较得话,学硕需要多花三年时间才能获得规培证。而规培证目前已经成为医学生不可缺少的一个证件,大部分的医院招聘都要求有规培证,且考取中级职称也需要规培证。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情况中专硕比学硕吃香的情况。
▍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
01
我身边好像不是这种情况,恰恰相反,往往是学硕比专硕更招人喜欢,也许是被现实逼的。
学硕就是科研人员,整天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发文章,临床看病的事情不管不顾;
专硕就是临床上的小医生,天天待在临床,收病人,管病人,给教授打下手。
专硕的好处就在于研究生学习和规培是同步的,毕业的时候“四证合一”(毕业时拿到《规培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四个证书,既读了硕士,也完成了规培)。学硕毕业后还要再参加3年规培,然后才有资格正式上班。
专硕让你尽快步入职场,开始养家糊口挣钱。但是,但是,但是,现在大的三甲医院要求高的吓人,医生不仅仅是个医生,更要是个医学科学家,简而言之就是你科研一定要强。
没有科研,你只能度日如年艰难的熬下去;科研厉害,你可以平步青云快速的冲上来。
02
我们医院研究生的宣讲会我去听了,整场下来两句话被不同科室的不同教授反复强调:
你们现在还年轻,先搞几年科研,做出些成果,不要急着上临床;我们没有歧视,非常喜欢女生选我们科室,但是我们科室太辛苦,不建议女孩子选,太累。医院里存在着两个极端:
有很多医生是“万年主治”。因为没有科研,没有文章,职称升不上去,评不上教授还有副教授。哪怕医院内部心疼,让他享受着副教授待遇,但退休时依旧是个主治。相反,又有很多青年才俊被从国外引进回来,他们早早评上了副教授或者教授或者享受着相应的待遇。空降回来当了某个科室的主任也不是少见的事情。这就存在一个博弈与取舍。你是想早入职晋升慢,很快就到达了平台期。还是想晚入职,晋升快,存在一路向上的可能。
你肯定会想问为什么不能工作几年后再去搞科研?其实也行,只是难度很大。
临床工作很繁琐,工作后很难脱身,很难有大块的时间让你去学习和做实验。要不然只能脱产搞科研,几个月或者好几年不上班,重头学起,医院也不一定批。年纪越大越好面子,大部分人很难拉下脸面去向二十多岁的研究生学技术。不耻下问和不耻上问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没有前期的科研经历,基础和成果,你很难申请到国自然,没有资金的支持,做实验就是天方夜谭。一般来说申请国自然的青年基金,男性需要35岁以下。完成青年基金才更有资格申请国自然的面上项目。所以,你搞了好几年临床,时间就会耽误一些,越来越难。所以搞科研有一个窗口期,上学的时候搞科研是最好的,然后小有成就,留院任职,有自己的实验室,学生陆陆续续到来,你指导他们搞实验,就不需要亲力亲为,指导提供方向就好。
03
为什么国家和大型顶尖医院如此重视科研。很简单的道理,医生是根据课本和指南来看病的。课本上的知识还有指南是怎么来的?是靠科研来的。人们不断研究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然后使用某种药物或者手段打破这个链条;对于某种不同类型的肿瘤是用手术还是放化疗?使用多长时间?使用多少剂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要靠基础还有临床科研进行研究的。医学课本或者指南上的每一条建议,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此外,现在的医生不仅要搞临床,还要搞科研,为什么要搞科研呢?看好病不就行了吗?科学研究全部交给专职搞科研的基础医学院的教授们多好(微生物,免疫,病生,生化,神经生物,那么多专业),为什么不行呢?基础研究就像是从起点走向终点,发现一个新的东西,看能不能用于临床。而医生搞科研有时候更像从终点到起点:从临床现象出发,然后不断回归到分子机制加以解释,最终阐明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独特的优势造成了临床医生科研的重要性。
▍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
感谢你的提问。
下面我就分析分析为何医学学生专硕士比学硕更受欢迎的原因:
1.医学专业硕士是直接在医院“上班”,轮流到各个科室学习,临床能力更强
根据要求,医学专业硕士是直接在医院用临床的方式学习,虽然他们身份是“学生”,但实际上他们做得与医院的正式医生差别不大。当然,由于还是以学习为主,他们的岗位不是固定的,主要是用轮流科室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等上完三年毕业后,他们已经拥有了丰富的临床技能和临床经验。
2.学硕则是在院校里学习,用做实验的方式进行理论研究,临床能力弱一些
而医学学术硕士则主要是在学院就读,他们的学习方式与大学本科相差不大。假期也随着院校走,时间上相对比较宽松,他们主要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进行理论研究,实际临床的时间要比专业硕士少很多。因而,毕业后其临床能力要弱一些。
3.医学专业硕士在医院岗位上学习的三年算做是规培,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
当前,国家对医学院的毕业生有着明确的要求:毕业到医院工作后,必须规培三年。可以外出规培,但不享受正式在编职工待遇。但是专业硕士在校学习的三年,属于规培,毕业后发规培证书,所以他们一就业就是正式的医院编制;但是由于学术硕士学习的方向主要是理论研究,临床相对要少,所以他们到医院就业,按要求必须要规培三年才可以正式上岗。
总之,专业医学硕士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习期间就已拥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就业时会更受欢迎。
▍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
首先,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但并不绝对,如果你在北京,上海的三甲区别就不大了,甚至说知名的大医院,或者说Top50,30的医院更爱学硕,也可以这么说,实际上目前长三角,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等一些医疗资源较为发达的城市,他们的三甲医院几乎是很少招聘硕士的,因为人才过剩,有的博士都要挑挑捡捡。
一般情况下,专硕在应聘时确实要比学硕优势,但一些大医院还是更爱有文章的硕士。
另外,这个个人意愿不同,并没有谁好谁坏。
读学硕的一般是想培养系统性科研方法和科研思维,通俗点说,就是学会写SCI,这点让你受益终身。
最重要的是,学硕更容易读博,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医学一线四校:协北复交。规模最小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他的招生规模最小,附院最少,协和也是唯一个专博名额比科博多的。
规模最大的是上交,也是各大榜单排名第一的医学院,他的科博名额是专博名额的三倍多,同样复旦,北医的比例都是三倍左右。另外,学硕在研二研三时拥有硕博连读的机会,假如你的老板是博导,且只有你一个学生,那么几乎100%直接转博了。
但如果你不能硕博连读,考博也没考上,那就要规培三年。
另外,在上海是专注于培养学硕的,所以很多大老板,院士,院长,副院长,科主任他们根本不带专硕,他们宁愿带好几个直博八年制推免统招,因为他们不需要人给他们打工,但每个人都需要文章。有些王牌科室根本不招专硕,像整外第一的九院整外,内分泌第一的瑞金内分泌,好几个院士的瑞金血研所每年很少有专硕名额,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所在海医大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肝胆外科也是。
最后,关于录取分数线这个没有意义,因为除了协和,华科,复旦,南大等等少数几个学校,大部分学硕是自命题,难度不同。还有很多名校专硕名额少,考专硕的又多,自然分数就高。
举个例子,华西的学硕专业课考内,外,妇产,儿科,生理,生化,病理,诊断等多达八门课,别说考多高,你敢考就说明基础不错了,光考纲几十页看着都让你怀疑人生。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不接受学硕,只是自命题需要自己找资料,自己获取信息,过于孤军奋战了。而专硕统考西综,可以听各大考研机构的专业课,可以与同学交流,不需要考虑信息,所以人们就顺从大众。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彝族分白彝和黑彝吗?为什么?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