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中,别人一拳向你头打过来,你是选择头后仰,还是低下头闪躲?为什么?
▍格斗中,别人一拳向你头打过来,你是选择头后仰,还是低下头闪躲?为什么?
我会更习惯于后仰,因为视线更广。
格斗是追求有效性,当处于战机来临时,时机恰好时,只要能避开对手的攻击无论什么样的动作都是可以的,只要成功达到目的,就没有所谓的对错,这就是为什么格斗技术动作千差万别,因为每一个人的理解,身体素质,战机的出现都是不一样的。
就我自己的习惯而言,后仰的动作更好些,后仰从视线上可以看到对手的后续动作,以及把对手的全部肢体放在眼前,如果他下次的第二进攻能全部纳入视线范围。
当然也会存在重心的稳定性没有蹲下防守稳固。
在拳击或是散打里,不是低头躲,是身体下潜或是稍蹲下,这种动作的稳定性更高,但是视线会更窄,反击会更慢些,因为重要稳定之后,要脱离稳定,需要一个起动的过程。
技术上没有好坏之分,取决你的习惯,应用的能力,例如腰力好,反弹之后进攻就快,相反如果腿部力量好,下蹲起立也会很快。
▍格斗中,别人一拳向你头打过来,你是选择头后仰,还是低下头闪躲?为什么?
谢邀,作为一个不那么出名的拳击教练,很负责的告诉你,真实格斗中,大概率低头躲闪是最合适的,说一个简单的概率,出拳的手几何图形为长方形,向下躲闪就是一个三维矩阵,出拳的方向可以看做二维的前后击打。三维对二维就是降维,所以答案就是很自然,如果从单分场景来说,低头躲闪可能是最优解,
但是,拳击运动是快节奏、连续性的运动,一拳打过来,是接着一拳的。我们的防守和策略应该动态去看,比如别人一拳过来,另外一拳是否接一个下勾拳?所以这样的问题感觉不是太有准确性答案。
▍格斗中,别人一拳向你头打过来,你是选择头后仰,还是低下头闪躲?为什么?
实战的格斗当中,有一个原则是头不动。
看到过不少影视镜头当中,有人一拳打向面门,主角潇洒的一偏头或者一后仰还有一低头,把拳锋躲过,往往这时候还来个慢镜特写什么的,显得那么自如写意,然而这都是最找死的办法。
很简单,对于直拳来说,偏头可以让头躲过拳锋,但是脖子呢?随便一个变化已经让自己的脖子处在最危险的位置上面。
如果是搏击擂台之上,一个这样的动作,很可能就是被对手顺势来个夹颈锁喉,也就是俗称的裸绞或者断头台。这就是胜负的转折点。
再假如是街头死斗呢?情况可能更危险,万一对手拳变指掐脖子怎么办?万一对手拳头里面藏暗器刀片什么的怎么办?
摆拳也是一样,后仰等于暴露咽喉,即便对手没有变化,由于你的后仰,也给对手带不来威胁。你还是没有先手主动权。
低头更不可取。首先你低头等于放弃了正面观察对手下一步动作的机会,最多只能看到对手是否起脚。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低头动作,等于把后脑后背等重要部位让给对方。就连不会打架得人也知道本能的要把对手使劲按下去占据主动。如果说是对手很有经验的。或打或摔或捆技或压倒进行下一步压制,全是选择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你主动交给对手的。
所以俗话叫低头哈腰功夫不高。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这只是原则而言。实际上无论后仰还是低头,实战当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但是要清楚,这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之一而已。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呢?
首先是进行有效的格挡。什么叫做有效的格挡?这是区别于被动的防守性质格挡而言的。比如说对手的出击很快,实际上身体无法做出更好的应对,那么只有下意识的去挡了一下。这其实就不能叫做有效的格挡,只能说是一种被动抵挡而已。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很常见的。比如擂台上八成以上的动做都是这样。一方上去进攻两拳,防守的人只是护住了头部,用手臂扛了两下子,也造不成有效的反击威胁,然后继续相持。显而易见的是这不是防守者期望的情况,但起码要比头部妄动陷入被动要好的多,因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但有效性的格挡自然是最愿意看到的。也就是说通过主动有意识的格挡,在抵抗对手攻击的同时给自己反击的机会。这才是叫做有效。举例而言,咏春拳当中的摊打,所追求的就是这种状况。
如果说对手水平比较高,原地上面不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就一定要加上步法。也就是永远不要让自己处在对手惯用手的有效攻击范围上面。即使在范围内不容易脱身,起码也不能是处在对方正面攻击最容易最舒服的位置。这也就是在搏击比赛上面,往往看起来瘦弱的一方总是好像绕着对手兜圈子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对手攻击完成的伤害。
如果说有效格挡也不太好应付,那么拳击和散打比赛当中更常见的就是埋身进前的战术。这时候是要埋身闪躲前进的。但是埋身是通过身体重心的降低而让头部降低,切记不是靠低头。这里可以参考泰森通过埋身闪躲对方攻击的很多精彩镜头。很明显看到泰森即便身体低到十分低的位置,依然是抬着头始终盯着对手的。因为永远要清楚对手下一步的动向。
通过埋身向前,一是可以主动缩短对方的攻击距离,让原本某个距离击中才有最大效果的攻击打了折扣,并且通过距离的变化扰乱对方原来得攻击节奏。只有让对手的节奏通过自己的变化而被动的调整,才是自己反击的机会。至于近身之后怎么样,那就又是另外一种局势了。
当然这些都仅仅是在纸上谈兵的理论分析层面上面。实战当中,只要不是悬殊实力的碾压,八成的时间实际上都是互相试探。一成的半的时间是在尝试自己的战术策略实施,而最后决胜的核心,也只是最后那半成时间之内就决定了的。但是只有最后这半成,那是萃取了平时训练真正的精华加上那么一点点的运气而已。
▍格斗中,别人一拳向你头打过来,你是选择头后仰,还是低下头闪躲?为什么?
这个很简单。一个后坐步解决所有的问题。很多人以为后坐步没用。其实,后坐步就是卸力的。大概就是“敌进我退”之意。最正确的做法就是,90度侧身后坐。你一后坐,他就落空了,顺着他的拳头一引,立马让他落空,甚至拽到地上,如果对方力气大,可以加上腰胯之旋转力;如果对方及时收力回撤,就势给他一个反身别肘的擒拿动作控制住他的身体不能上前,然后上步击打他的檀中或者锁喉。刚好是个玉女穿梭。
▍格斗中,别人一拳向你头打过来,你是选择头后仰,还是低下头闪躲?为什么?
张安邦聊聊武林中的事——
问题中提到的我们只能做一些探讨,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一个没有练习过功夫的人,可能本能反应是后仰、甚至闭眼都有可能,面对来拳,可以主动低头躲闪,这个对没过的人也有可能,但是大多数可能要受过训练才可以。低下头实际上涵盖了收下巴、团身、下潜,主动前迎的动作,我们看运动员做轻而易举、轻描淡写,但是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老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是在习拳的人,虽然师傅一直在鼓励他:进去、进去,不要退,却还需要一些时间让他适应。
我们谈谈专业选手,对专业运动员来说,不管是后仰还是低头闪过,都可以接很多的后续动作:包括继续防御或反击,这些都跟他平时训练习惯有关,以及这场比赛的技战术安排相关,如果面对身高臂长的选手,低头闪进去是不错的选择,近距离是身高臂长拳手的劣势。如果对方身高臂长都不如我方,后仰躲闪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不产生位移的前提下直接进入我方的击打距离。张安邦讲的都是标准化的答案,武术实战没有标准模式,只有更好的模式,这个大家要注意,法无定法。
不同项目的运动员的应对是不一样的,比如拳击,就像我们上一段聊的,那如果是散打,有可能低头进去的面大,为啥?摔法得分比较明显啊。搏击运动员也是低头前压的可能性大,因为自由搏击不鼓励散打游走式的打点得分,提倡对攻,观众喜欢看到的是击倒、是KO,这是比赛属性决定的,跟运动员技术高低没有关系,不是谁厉害谁不厉害的问题,请不要混为一谈,我很多次发言都被别有用心者单章取义,网上惹来非议一片!
关注张安邦,聊聊武林中的事!也欢迎南京我的工作室喝茶聊天,教拳养家之余,把武馆开成了茶馆,多交些朋友呗!
------------------
推荐阅读:
唐朝因藩镇而亡,宋朝因文弱而灭,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文武之间的平衡这么难把控?
金庸为什么要把《笑傲江湖》中曲非烟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草草了事地写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