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开始变革,而上层建筑必定要重新洗牌。
五代十国是大庄园地主经济与庶族地主经济的分水岭。
大庄园地主经济是由汉代世家豪族以坞壁形式的封建庄园发展而来,各级士族和地方豪强,凭恃先世所分割的土地和劳动力,一身兼庄园主、军政统治者和封建大族长,庄园之内,奴役着注家籍的成千上万的农奴家庭,这些人就是私人军队。
而黄巢起义就是直接葬送大庄园地主经济,“朱门甲第无一半”, “天街尽踏公卿骨”,使得庶族地主经济占主导地位。
真正登上政治舞台的可不再是世家大族,而是最下等的百姓,比如朱温(全 忠)、王建出身流氓,李存勖出身沙陀贵族,而李嗣源、石敬瑭、刘知 远都是出身卑下、连姓氏都没有的沙陀军人,郭威是黥面皇帝,高季昌是家奴封王,钱缪是私盐贩子,杨行密出身走卒,李昇是流浪孤儿,王潮兄弟出身农家,南汉刘氏是波斯商人后裔。
也就是在这种底层变动中,新的秩序才能由此诞生。
这才是五代十国动乱的根本原因。或者可以说历史这双大手,向着更公平更高效的目的地前进。
▍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们高中时期,政治课本当中有这么一句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其实咱们回过头看历史的时候,如果将这句话放进去做一番比对的话,就一下子能够明朗许多。
挑个比较乱的时期——五代十国。
咱们平时看五代十国,乍一看,好家伙,五个朝代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台,周边还有好几个小政权此起彼伏地打酱油,让谁看着都闹心。
那么五代十国这段时期,离乱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用咱们上面的话一卡对,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出现了问题。
那么,晚唐这个时期的经济,到底怎么了呢?
南方的崛起
自打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经营南方,在海运、农桑的大力发展之下,南方经济,一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后来,随着晋室东渡,衣冠南下,离乱的北方,使得北面的民众不断向南迁徙,而南方则成为了那段乱世之下,一块相对平稳的宁土。
在东吴、晋室、南朝的相继经营之下,凭借着自身气候优势的南方经济,开始成为了后面的大统一王朝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
而此时的北方,频繁的战乱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
河北、河东游牧、农耕的混合化,降低了耕种的比重;
而关中昔日沃野千里的土地,也随着千余年来,驻足在此的王朝百姓们不断地耕种,变得日益贫瘠。
北方农耕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王朝的霸业,南方的输血,则成为了一条日夜不能断绝的生命线。
而自打隋朝开始,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们便开始了在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之间来回摇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注定了王朝立足北方的重要。
王朝的顾虑
经济重心的南移,却使得钱粮赋税成为了王朝之中,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就曾选择了一步到位的方法,带领朝臣们前往江都,他的做法很大胆,但结果却很惨,落得个身死陨灭的下场。
可以说,他的死,给整个唐朝的皇帝们上了一课,即便大家都知道,南面比关中好,南面适合,但谁都不敢踏出向南的一步。
顶多跑到东面的洛阳,意思意思。
关中土地的日渐贫瘠,运河粮道的艰涩不便,使得定都关中,成为了一个非常鸡肋的事情。
如果古代也有钉子户的话,恐怕唐朝是最牛的钉子户了,拿一个王朝的国运来固守关中,最终却不得不愿赌服输。
唐朝的崩析,五代十国的离乱,从根本上讲是经济南移所造成的种种不利,最终引发的分崩动荡。
晚唐的危机
当一个王朝的存续,离不开那一条蜿蜒的漕运之时,保不定哪一天,就有人给他掐断了。
而这个人就是黄巢。
在盛世,通过漕运的政策完善,修浚河道来保障生命线的畅通,多少可以遮盖一下弊端,然而在农民起义的暴击之下。
遮羞布立即被撕开。
在黄巢南北游击的战斗方式之下,南方各藩镇最终脱离朝廷的管束,形成了一个个依靠自身经济发展的个体政权。
南方的崩析,小规模地实现了政治与经济重心的重合,而北方,在失去了南方的输血之后,使得短时期内,每一个立足中原的王朝,都很难聚合出统一天下的实力。
五代十国的分裂自此形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北方政权的需求,也最终决定了统一势不可挡。
因此,在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积累之后,北宋随后拉开了统一的序幕。
而北宋的定都汴梁,便是皇权从根本上承认了经济南移的现实,选择了妥协。
▍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文|涛说乱世史|
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确实是“节度使制度”。即中晚唐出现的节度使权力太大,同时掌握军、政、财权,成了不可一世的地方王国。
如果有怀疑,可以参看“涛说乱世史”率先制作的【25史正史词云】。
【涛说乱世史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我哦】
(【25史正史词云】——五代十国篇,基于《旧五代史》▲ )
(《旧五代史》的词频统计明细▲)
五代十国词云解读:
1、出现前二位正是“节度”、”节度使””。尤其“节度”的频次,出现700多次,等于3、4、5名的总和。
其实,《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的词云频率,节度出现的也是第一,这充分说明,节度使制度,充分地影响了唐朝、五代十国的历史。
2、第三名、第四名是“都指挥史”和“检校”。
“都”意为主要,都指挥使,多指五代军队军司的首长(侍卫司+后期的殿前司),这充分说明了五代十国战争频繁,军事占绝对主角。
检校,是指一种“荣誉职位”、“虚职”。如“检校太师”。五代十国军阀乱战,改朝频繁,前朝的官员不杀,留下来给一些虚职和荣誉性职位;另外武人当政,会被加检校,体现尊贵。
【涛说乱世史原创文章,欢迎点赞关注哦】
3、世宗、太祖、明宗。世宗专指周世宗柴荣(郭荣),五代第一明君。明宗指“粗为小康”的唐明宗。太祖就很多了,当然最出名的还是梁太祖朱温。
4、“元年”。五代改朝太过频繁,所以动不动新朝建立,元年出现了200多次……
结论:使用正史词频,可以让结论更加可靠。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应是节度使制度,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放权平乱之后的节度使制度。
【涛说乱世史原创文章,欢迎点赞关注哦】
▍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五代十国是继承唐朝藩镇的乱事,唐朝皇帝下台,朱梁篡位又不合法。天下不服共击之。晋王李存勖为首,后来打败梁自立皇帝,继承唐的法统。驸马石敬瑭看得天下容易,勾结辽人自立为晋。由于分赃不均辽又灭了晋后,退回北方。刘知远看机会来了改国号为汉,不过两年死了。国家又归了部将郭威,又变成了周。
一系列事只发生在短短的五十年。中间又夹杂着十多个小国。理不清头绪自然乱。和他相似的乱世只有民国了。
▍五代十国之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最根本的原因是唐朝末期的节度使制度,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导致了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众多割据的藩镇国家,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林立。
藩镇在自我发展之后个个都拥有了兵壮势雄的军队,当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的时候,谁也消灭不了谁,就导致了五代十国长达54年的大混乱。
当然这个时间也是有争议,我说的这段时间是从唐朝灭亡后到宋朝建立的时间,还有另一个看法,就是从黄巢起义到宋朝将其他十国真正灭亡算起,在此暂且不提。
可能有很多朋友因为历史书不怎么提的原因,不太了解五代的情况,下面就简单跟大家讲一下,五代十国就是唐朝灭亡之后,出现的众多大大小小的藩镇国家,其中坐落在中原、势力最大的藩镇被称一个朝代,在当时中原是皇位的象征,所以招致了很多人的争夺,中原藩镇每一次更换势力都是一次朝代的更迭,当时总共经历了五次的朝代更迭,所以被称为五代。
五代国家是是当时那片大地上最强大的势力,除此之外,它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藩镇,这些藩镇都是因为唐朝末期因节度使制度而产生的国家,我们将其中十个最有影响力的称为十国,十国国家或以五代国家为宗主国进贡,或自立为帝而不受史家的承认,这就是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之所以一直分裂是因为始终没有出现一个有作为、而且国力又强盛的势力,导致大家一直相安无事,无法实行统一大业。
直到最后后周的出现,后周皇帝柴荣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在接手了从姑父手上接来的皇位后,将后周打理得井井有条,每次出征十国都会收获惊人的战绩,在他的带领下当时分裂的众多国家被灭了大半,使得国家渐趋统一,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出征后意外得病了,从此之后一病不起。
在他死后,赵匡胤黄袍加身以宋代周,接过了柴荣的果实之后,他四处征战最终结束了混乱的五代十国,造就了一统,不过此时的宋朝,已经没有唐朝时候那么大的领土了,因为在中原的北方,出现了一个更强大的王朝,那就是辽朝,因为缺少骑兵,以及缺少了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所以宋朝一真奈何不了辽朝,这些暂且先不提。
上面说了很多,但是我们究其根本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唐朝末期的节度使制度,在唐朝势衰之后使得很多节度使拥有了除军权之外很重要的民政之权,拥有了完全的自主性,可以培养自己的军队,收取自己的赋税,俨然成了一个小国家,最后发展着,成了尾大不掉的藩镇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