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你说的对吗?李渊,乾隆这都两个了!
▍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在中国历史上,父亲活着的时候见到儿子称帝,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有些哪些呢?下面峰子哥就和各位亲爱看官朋友,说说以下这几位大神。(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1、刘太公——汉高祖刘邦的父亲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父曰太公”,即刘邦的父亲叫刘太公(太公非名字,只是一种叫法,意思跟刘大爷差不多。据说,真名为刘煓(tuān),也作刘湍,名昂,字执嘉,即太上皇刘太公)。
(刘太公行乐图)
刘邦在跟项羽争天下时,老父亲刘太公曾被项羽捉了去,两军阵前威胁刘邦,说要烹了你爹。刘邦却不受要挟,说:“你项羽和我刘邦曾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杀咱爹的时候,煮好了记得也分我一杯肉羹!”项羽一听,好你个无耻刘季!
若换了别的父亲,估计这一辈子都不愿进儿子的门。但事后,刘太公似乎并未太在意这回事,想来也可能是理解儿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活着的刘太公看着儿子刘邦当上了皇帝。之后,刘邦封父亲为太上皇,安享富贵。于是,刘太公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世太上皇。
2、柴守礼——周世宗柴荣的生父柴守礼的儿子柴荣,早年过继给后周太祖郭威当养子,郭威驾崩后,养子柴荣继位,成为后周世宗皇帝。
柴荣当上皇帝后,但其生父柴守礼一直活着,遂封生父柴守礼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这样的荣誉高衔。当然,柴荣并没有封他亲爹当太上皇,原因有很多方面。
柴荣的帝位来自其养父兼姑父周太祖郭威,礼法上只能以郭家的继承人自居,只能认开国皇帝郭威为父。柴荣称帝时,柴守礼已经退休,在洛阳安享晚年,“终世宗(柴荣)之世,未尝至京师。”
从君臣礼仪方面讲,柴守礼见皇帝柴荣必须要下跪,不跪于礼不合。但从宗亲人伦孝道方面讲,柴守礼又是皇帝生父,亲爹给儿子下跪,于礼也不和。想来可能也是颇为尴尬,所以自儿子当上皇上,一直到死,父子俩再未见过面。(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后来,后周江山被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取后,柴守礼一直活到北宋年间,还在北宋做了官(太子少傅),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还命人为其办理丧事。
可见柴守礼活着的时候,不仅见到了儿子柴荣当上皇帝,还见到了孙子柴宗训当上皇帝,而且也见到了孙子失去皇帝。
3、赵与芮——宋度宗父亲,宋恭帝赵昰、末帝赵昺的祖父
赵与芮,宋理宗赵与莒的亲弟弟,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燕王赵德昭九世孙。
赵与莒、赵与芮兄弟虽是赵宋宗室,但已属远支,其父赵希瓐不过是一个九品县尉。
在赵与莒7岁、赵与芮4岁时其父便已过世,母亲全氏无力抚养这对兄弟,不得不寄居在娘家。由此可见,赵与莒、赵与芮兄弟作为宋太祖的后人,到了他们这一辈,已经与一般平民无异。
公元1222年,赵与莒因时势造化被立为宋宁宗的弟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有了宋宁宗皇侄身份。公元122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宁宗赵扩驾崩,权臣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竑,立皇侄赵与莒为太子,改名赵昀,便是后来的宋理宗。
陆秀夫抱幼帝跳海(雕像)
宋理宗赵与莒无子,遂立亲弟弟赵与芮的儿子赵孟启为太子。公元1264年,宋理宗崩,赵孟启继位,是为宋度宗。于是,赵与芮活着的时候便看到了亲生儿子赵孟启做了皇帝。
公元1274年,宋度宗崩,宋恭帝继位。公元1276年,元军破临安。宋恭帝与其祖父赵与芮一同被迁往大都(今北京)。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被蒙古势力逼入绝境,大臣陆秀夫抱着幼帝赵昺大义跳海,赵宋(南宋)灭亡。
对于赵与芮来说,亲哥赵与莒是皇帝,亲儿子赵孟启是皇帝,俩孙子赵昰、赵昺也是皇帝,而赵与芮自己却不是皇帝。赵与芮亲见子孙三人当上皇帝,亡国后以高龄得以善终,享年80岁。
4、晚清父子两代醇亲王两代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爱新觉罗·载沣,是父子关系。
奕譞,是道光帝旻宁的第七子,咸丰帝的弟弟,爵封醇亲王。咸丰帝驾崩,他唯一存活的儿子(慈禧所生)同治皇帝继位,不久同治帝英年早逝,慈禧的亲儿子没了。
醇亲王奕譞(左,光绪帝生父),光绪帝(右)
为了继续掌权,慈禧太后就选了醇亲王奕譞的第二子载湉继位,成为光绪帝。因此,醇亲王奕譞看到了亲儿子载湉当上了皇帝,作为臣子,父亲必须见儿子必须要给儿子下跪,山呼万岁。
醇亲王奕譞的大福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奕譞与大福晋所生的第二子载湉,就是光绪帝。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第五子载沣,则继承醇亲王封号,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
醇亲王载沣(左,监国摄政王,溥仪生父)、溥仪(右)
第一代醇亲王奕譞的二儿子当了光绪帝,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大儿子当了宣统帝(溥仪),于是这父子两代醇亲王,都是看着各自儿子当上皇帝,而二人却都不是皇帝。
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大清亡。同时,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从此也画上句号。
历史无常也有常,古今都付谈笑中,也欢迎各位亲爱看官补充、留言!
【撰文:峰子哥;点关注更多有趣历史!欢迎点赞、转发、评论交流!】
▍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约公元前271年--前197年)是历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即皇帝位,刘太公活着见到儿子称帝而自己却不是皇帝,在汉朝建立后,刘太公生活了5年。
太公,就是老大爷的意思,有文献记载刘太公本名为刘煓,字执嘉;或记载其本名即为刘执嘉,但是这些都是出于谶纬或野史,不足为据,他本人比较大的可能是一个没有大名的老百姓。
(刘太公行乐图)
题主提到的周世宗柴荣的父亲柴守礼也是这样一种情况,显德元年(954),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以郭威养子的身份继位为帝,此时柴守礼还活着,柴荣当皇帝后,封生父柴守礼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这样的高官厚禄,但是因为从法统和宗法上柴荣是郭威的儿子,所以柴荣是以舅舅来对待柴守礼的,而且,因为两人关系特殊,见面礼节难以安排,所以柴守礼“终世宗之世,未尝至京师”,父子两人在柴荣当上皇帝之后没有见过面。
有意思的是,柴守礼寿至73岁,活到了公元967年,去世时候,他的身份已经是北宋致仕的太子少傅,这么说来,柴守礼不但看到儿子当皇帝,还看到孙子当皇帝,甚至在孙子的皇位被宋太祖赵匡胤夺取之后还活了7年。
宋理宗赵昀之弟荣王赵与芮,和柴守礼的某些方面有一点像,他是宋太祖十世孙,燕王赵德昭九世孙,他本是宋朝宗室远支,但其兄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赵昀)被立为宁宗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理宗。
宋理宗曾经有过的两个儿子永王赵缉和昭王赵先后夭折,景定五年(1264),赵与芮的儿子赵禥在理宗病逝后继位,是为宋度宗。德佑二年(1276),临安城被元军攻破,赵与芮和皇嫂、太皇太后谢道清、孙子宋恭帝被元军带到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授予赵与芮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大司农、平原郡公的官职和爵位。元至元二十五年(1287),赵与芮以80高龄在大都去世。
他和柴守礼一样,不但看到儿子当皇帝,也看到孙子当皇帝,也看到了孙子失去皇位。
还有两个这样情况的人,是清末的两个醇亲王,他们是父子。
父亲就是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醇贤亲王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他儿子就是光绪帝载湉。所以奕譞是又一个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醇贤亲王奕譞)
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袭封他的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就是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所以载沣也是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曾任监国摄政王的载沣)
▍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历史上一共有9位父亲,自己没有当过一天皇帝,却看着儿子登上皇位。
其中,只有一个人,当上了太上皇。其他人,和皇帝只有血缘上的关系,名义上,却不再是皇帝的父亲。
而他们的儿子,也大多数年纪尚幼,或者是傀儡皇帝。
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一个来看看。
一、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之父:刘太公
刘太公,是历史上第二个太上皇,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当过国君或皇帝,却能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这自然是因为,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刘邦。
刘太公的4个儿子里,早年,就数刘邦最不争气。
刘邦是个无赖,不事生产,不挣钱,还成天带着狐朋狗友到兄弟家里蹭吃蹭喝。刘太公经训斥他,说他比他的哥哥差远了。
《史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后来,刘邦当了逃犯,没过多久,又起兵反秦。刘太公一把年纪了,胡子花白,还成天在家里担心受怕。
再后来,刘邦打了败仗,刘太公和儿媳妇一起,被项羽抓去当了人质。直到2年后,楚汉议和,刘太公才被放回去。
这期间,刘太公还差点被项羽炖成肉羹。
儿子刘邦非但不救他,还对项羽说:我们是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你把咱们的父亲炖了,记得分给我一杯羹。
《史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登基称帝,创建西汉。颠沛流离多年的刘太公,也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不愁吃,不愁穿,出入有人伺候。晋代的《西京杂记》里,还记载了一段轶事:
刘太公住进长安的皇宫里之后,闷闷不乐。刘邦一问,才知道,父亲不喜欢深宫生活,而是怀念当年在丰邑做平头百姓,斗鸡蹴鞠、身边全是亲友的日子。
于是,刘邦营建了一座新丰城,把故乡的景致和故人都迁移了过来,讨刘太公欢心。
但是,他们之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刘邦登基6年来,刘太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刘邦本人,也从来没有想过。
刘邦当了皇帝,每隔5天,就去朝见一次刘太公,按照寻常人家父子之间的规矩,向刘太公行礼。
有一天,刘太公的家令指出了这其中的不对之处:刘邦是皇帝,刘太公是臣子。哪有皇帝向臣子行礼的道理?
可是刘太公是父亲,刘邦是儿子,难道要父亲给儿子行礼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把刘太公封为太上皇,和刘邦没了君臣的名义,只有父子的关系。
刘邦向刘太公行礼,就合乎礼仪了。
刘太公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当过一国之君,却当上了太上皇的人。
二、东汉安帝刘祜之父:刘庆
刘庆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被封为了皇太子。
他的母亲,是汉章帝的宋贵人。宋贵人出生高门,才貌双全,和妹妹一起被太后接入宫中,亲自教导。长大之后,成为了汉章帝的妃子。
宋贵人姐妹二人都很受宠,儿子又是太子。汉章帝的皇后窦氏,把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宋贵人在宫里最大的靠山,是太后。太后去世之后,窦皇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对付他们母子。
她诬陷宋贵人搞巫蛊,汉章帝引以为真,囚禁了宋贵人姐妹,并废黜了太子刘庆。
没过多久,被囚禁的宋贵人姐妹,双双自尽。
那时候的刘庆,还不到4岁。
《后汉书》:太后崩后,窦皇后宠盛,以贵人姊妹并幸,庆为太子,心内恶之,与母比阳主谋陷宋氏。
接替刘庆成为太子的,是他的四弟,后来的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10岁继位,朝政大权,掌握在养母窦氏手里,窦氏家族,权倾朝野。
汉和帝长大之后,诛杀窦氏。其中,刘庆出了很大的力气。
兄弟俩年纪相仿,都被窦氏迫害,又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本来就很好。经过这件事,汉和帝更加信任和敬重刘庆了。
刘庆本人,由于是废太子,也从小就谨小慎微,步步谨慎,就连自己的部下,也要被他约束,不要和诸王的车骑并驾齐驱。
直到窦氏灭了,他才敢请求汉和帝,让自己祭祀被窦氏害死的母亲。
《后汉书》:庆垂涕曰:“生虽不获供养,终得奉祭祀,私愿足矣。”
106年,汉和帝英年早逝,年仅27岁。伤心的刘庆,哭到呕血数升。原本就体弱多病的他,从那以后,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汉和帝一去世,邓太后就让刘庆到封地就藩。但是,却没让他把13岁的儿子一起带走。
原来,汉和帝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患有重病,不能当皇帝。另一个只有1岁,有夭折的风险。
邓太后要留着刘庆的儿子,以防万一。
果然,不到1年,小皇帝就夭折了。刘庆这个被留在洛阳的孩子,登基为帝,也就是汉安帝。
但是,年少的汉安帝,和刚登基时的汉和帝一样,手上没什么权力,没法尊父亲为太上皇。
刘庆也没能回洛阳看自己的儿子。仅仅过了半年,29岁的刘庆,就因病去世了。
14年后,汉安帝亲政,才追封刘庆为孝德皇。
《后汉书》:至秋,帝崩,立祐为嗣,是为安帝……遂薨,年二十九。
三、东汉质帝刘缵之父:刘鸿
刘鸿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
他的儿子,汉质帝刘缵,是东汉那群小皇帝之一。
东汉的前一任皇帝,是汉冲帝刘炳,2岁夭折,没有兄弟。当时掌权的外戚梁冀,选了9岁的刘缵做新皇帝。
刘缵年纪虽小,却很聪慧,看到梁冀专权跋扈,非常不满,在朝堂之上,当着群臣的面叫梁冀为“跋扈将军”,惹恼了梁冀。
梁冀一怒之下,派人毒杀了刘缵。
史书上没有记载,刘缵之死,作为父亲的刘鸿,是什么反应。
第二年,刘鸿也去世了。
《后汉书》:闰月甲申,大将军梁冀潜行鸩弑,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九岁。
四、曹魏元帝曹奂之父:曹宇
曹宇本人名不经传,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兄弟:称象的曹冲。
他不像曹冲一般,天资聪颖。史书没有记载他的能力如何,而是说,他是个老实厚道的人。
父亲曹操在世的时候,他年纪还小,安心做着无忧无虑的侯爷,哥哥们夺嫡,也轮不到他。
哥哥曹丕在世的时候,他像所有的宗室一样,不被重用,也不做什么挑战哥哥的事,安安稳稳过日子。
等到他那年纪和他差不多、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的侄子曹叡登基,他一下子成了皇帝最恩宠的诸侯王,一路晋升,还入朝做了官。
《三国志》:明帝少与宇同止,常爱异之。及即位,宠赐与诸王殊。
238年,曹叡病重,不久于人世。他的儿子全部早夭,养子曹芳只有7岁。于是,曹叡把曹宇封为大将军,想让他做辅政。
但是,曹叡的几个重臣之间不合,几人明争暗斗,牵扯到了曹宇,曹宇最终,也没能当上辅政大臣,只好郁闷地回了封地。
原本不在辅政大臣名单里的司马懿,就此上位。
之后,曹宇就远离了政治斗争。
《三国志》:明帝疾笃,拜宇为大将军,属以后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让;帝意亦变,遂免宇官。
在洛阳,皇帝年少,司马氏掌权。曹魏的政权,几经更迭。第4任皇帝曹髦忍无可忍,亲自带人讨伐司马昭,被当街刺杀。
曹髦没有儿子。司马昭选中了曹宇的儿子曹奂,把他接进洛阳,立为皇帝。
曹奂只是个傀儡,自然不能把曹宇立为太上皇。并且,没过多久,司马炎就篡夺了曹魏政权,曹奂成为曹魏的末代皇帝。
虽然本人是曹家宗室,儿子是曹魏的末代皇帝,但是,曹宇依然受到司马炎的优待,只是爵位从燕王,降为了燕公。
他又活了13年,直到70多岁高龄,才去世,是曹操的儿子里,去世最晚、寿命最长的。
五、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之父:元亶
元亶的儿子元善见,是史上年纪最小的开国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11岁。
可惜,是个傀儡。就连东魏的建立,也不是由他说了算。他是由权臣高欢拥立的。
高欢,原本是北魏的重臣。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之后,逃离洛阳,去投奔宇文泰。随后,宇文泰立王宝炬为皇帝。
洛阳这边,高欢也决定另立一个皇帝。原本,他看上的是元亶本人,并让元亶当了大司马,处理政务。
元亶也觉得,自己一定会成为新任皇帝,出入的排场,都向皇帝看齐,而且处处和高欢做对。
高欢觉得,元亶不好控制,就以辈分混乱为借口,立了元亶的嫡长子,11岁的元善见,为新皇帝。
《资治通鉴》:时清河王出入已称警跸,欢丑之……遂立清河世子善见为帝。
此时,在宇文泰的控制下,有一个皇帝,在高欢的控制下,也有一个皇帝。北魏就此分裂成西魏和东魏。
元善见,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东魏的开国皇帝。
但他一直是一个傀儡。直到17年后东魏灭亡,也没真正掌权过哪怕一天。
元亶自然也是当不上太上皇的。他看到这样混乱的形势,觉得很不安,想逃离高欢的控制,却被高欢追了回来。
3年后,他就去世了。
六、后周世宗柴荣之父:柴守礼
虽然后人都把后周世宗叫做柴荣,但他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做“郭荣”。
他的生父,名叫柴守礼,但是他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了姑父郭威,并改姓郭,后来,一直没再改回来。
郭荣一直跟着郭威打天下,郭威称帝之后,他也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晋王。
郭威去世之后,把皇位传给了这个和自己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养子。
这时候,柴守礼的身份,就尴尬了。
郭荣继承的,是养父郭威的皇位,因此,不可能再改回柴姓,更不可能重新认回自己的亲生父亲。
为了避嫌,虽然郭荣给父亲加了不少官位,但柴守礼始终居住在洛阳,从来没去京师看过儿子。
身边的人,以天子舅舅的身份,对待柴守礼。毕竟郭荣的养母柴皇后,是柴守礼的亲妹妹。
柴守礼行事相当嚣张跋扈,甚至曾经当街杀人。郭荣对此,不管不问,谁也不能奈他何。
《新五代史》:致仕,居于洛阳,终世宗之世,未尝至京师,而左右亦莫敢言,第以元舅礼之,而守礼亦颇恣横,尝杀人于市,有司有闻,世宗不问。
七、南宋度宗赵禥之父:赵与芮
赵与芮虽然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但是离皇室的关系远到,几乎等同于普通百姓了。在他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甚至养不起他和他的哥哥。
当时的皇帝,是宋宁宗赵扩。
宋宁宗的9个儿子,全部夭折。他收养的太子赵询,也英年早逝。于是,宋宁宗只好又收养了沂靖惠王后嗣赵竑为皇子。
这么一来,沂靖惠王就没有了后嗣。宋宁宗又派人从宗室里找人,继承沂王的王位。
这一找,就找到了赵与芮兄弟二人。经过一番挑选,赵与芮的哥哥赵昀,被封为沂王。
宋宁宗去世之后,权相史弥远不想让仇恨自己的皇子赵竑当皇帝,就假传宋宁宗遗诏,废了赵竑,立赵昀为新任皇帝,这就是宋理宗。
就这样,一度生活与普通人无异的赵与芮,成为了当今天子的亲弟弟,享尽荣华富贵。
《宋史》:是时,宁宗弟沂靖惠王薨,无嗣,以宗室希瞿子赐名均为沂王后,寻改赐名贵和……称遗旨以皇子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判宁国府,命子昀嗣皇帝位。
宋理宗的3个儿子,全部夭折。宋理宗只好从宗室里选择孩子来做皇太子。他选中的,自然是唯一的弟弟,赵与芮的儿子。
赵与芮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赵禥,从小体弱多病,智力低下。大臣原本不同意这个孩子做宋朝的继承人,但是,来自民间的宋理宗,和当时的大宋宗室没什么关系,唯一的亲人,就是自己的亲弟弟,自然不愿意退让。
于是,赵与芮的儿子赵禥,成为了宋理宗的皇太子。宋理宗去世之后,赵禥登基为帝,赵与芮这个来自民间的宗室,一跃成为皇帝的父亲。
赵禥名义上是宋理宗的后代,不能封赵与芮为太上皇。但是各种超凡的待遇,自然是少不了的。
《宋史》:父嗣荣王与芮,理宗母弟也……及在位岁久,无子,乃属意托神器焉。
赵与芮不仅看到儿子当上皇帝,还看到了孙子登基。
赵与芮的儿子赵禥,只活了35岁就去世。赵与芮的3个孙子,先后登上皇位,就是著名的宋末三帝。
宋末三帝,命运各不相同。
宋恭帝赵㬎,4岁登基,6岁被太皇太后抱着投降元军,长大后出家,52岁那年,因文字狱被赐死。
宋端宗赵昰,8岁登基,第二年,在逃亡过程中落水染病,不久夭折。
宋末帝赵昺,7岁登基,第二年,在崖山海战失败后,被陆秀夫抱着,跳海殉国,宋朝灭亡。
赵与芮本人,则跟着孙子赵㬎当了元军的俘虏,被带去元大都。由于他年事已高,加上散尽家财为宋朝宗室求平安,元朝人并没有为难他。
他在大都生活了11年后去世,享年80岁。
八、清光绪帝载湉之父:奕譞
醇亲王奕譞,是咸丰帝的弟弟。他的嫡福晋,是慈禧太后的同母妹妹。
咸丰帝唯一长成的儿子同治帝19岁就去世了,没有留下继承人。
慈禧为了名正言顺地继续把持保证朝政,也出于血脉关系的私心,选择了妹妹的儿子当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光绪帝。
那一年,光绪帝才4岁。
听到这个消息,奕譞非但不高兴,还当场痛哭,晕倒在地,扶都扶不起来。
从此以后,为了自保,他更加小心谨慎,事事退让,唯恐自己成为慈禧的眼中钉。
最终,得以善终。
九、清宣统帝溥仪之父:载沣
奕譞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载沣,成为新一任醇亲王。
虽然载沣不是慈禧的妹妹所生,但毕竟是光绪帝的亲弟弟。慈禧一直很关照他,还把养女嫁给他。
1908年,光绪帝病重,没有儿子,慈禧就下令,把载沣的儿子溥仪抱进宫里抚养。
这是醇亲王府第二个被慈禧太后抱进宫的孩子。消息传到王府,府内乱成一团,溥仪的祖母当场晕倒,溥仪也又哭又闹,不肯离开家。
但是,再怎么反抗,也是没有用的。溥仪就这样进了宫。
没过多久,光绪帝就去世了。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不到3岁的溥仪,成为清朝的新皇帝。
25岁的载沣,成为摄政王,为儿子代理朝政,是当时清朝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
清朝灭亡之后,载沣既没有参加复辟活动,也没有向日本投降,平静地活到了1951年。
写在最后
这9个父亲,有6个,见证了自己朝代的灭亡。
或许,这和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容易绝嗣有关。
皇帝去世的时候,没有继承人,便只能从宗室里寻找合适的人选,过继给前一任皇帝。
此时,这个被选中的新皇帝,名义上,自然也不再是亲生父亲的儿子。
朝代的末期,通常各方各面都很混乱。于是,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你们觉得呢?
▍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然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清朝的醇亲王奕譞和载沣这俩父子就是活着见到自己儿子称帝,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其中奕譞是光绪帝的生父,载沣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
载沣更是神奇,他不仅是活着看见自己儿子称帝,而且还是三次看见自己儿子称帝,只是大清朝早就回不去了。
他们俩能够亲眼目睹自己儿子当上皇帝还得拜慈禧所赐。要不是慈禧一手将光绪和溥仪推上皇位,那论得着他们的儿子当皇帝。
1874年,十九岁的同治帝一命呜呼,清廷面临了新的难题,继任皇帝从那里来。因为同治帝没有儿子,这就意味着咸丰帝一系就绝后了,也意味着要从其他皇族中选择一个皇帝出来。
慈禧太后召开了御前会议商量这件事。当时有人提出应该从皇族中溥字辈的人中挑选,过继给同治帝一脉。不过慈禧并不同意这个意见。
一旦让皇族溥字辈的子弟中继任皇位,那么慈禧太后就从皇太后成为太皇太后,按照清朝祖制太皇太后是不能垂帘听政的,慈禧就会大权旁落,她当然不高兴了。
慈禧如果想继续垂帘听政,就必须从同治帝的堂兄弟中选择,而且还是年龄尚小的才符合条件。于是慈禧直接制定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继任皇位。
醇亲王奕譞是光绪帝载湉的生父,是道光皇帝旻宁的儿子,也是咸丰帝奕詝同父异母的兄弟。咸丰帝娶了慈禧,醇亲王奕譞娶了慈禧亲妹妹婉贞,所以这俩人既是兄弟,也是挑担。
光绪帝载湉不仅是慈禧的堂侄子,也是慈禧的亲外甥。慈禧选择载湉也是出于这层关系,载湉被过继给咸丰帝之后,慈禧又成了光绪帝立法上的母亲。
只是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是个平庸之辈,可是官运亨通,光绪帝登基后,他成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甲申易枢后又成为军机处的领头人。
不过他为人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一辈子唯慈禧之命是从。在军机处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情来,反而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就是他干的。
奕譞: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此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光绪二十一岁,也是他当皇帝的第十七年,醇亲王奕譞一命呜呼。奕譞去世后,慈禧就听了谗言砍了他坟前的一颗白果树。
戊戌变法中,光绪帝听从维新派的意见要搞“围园杀后”干掉慈禧。慈禧听到风声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再次垂帘听政。光绪和慈禧这对“母子”的感情彻底破裂。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都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光绪帝还是没有子嗣继承大统,有大臣以“国赖长君”为由提出选择年长的皇族成员继承大统。
慈禧太后还是亲自指定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大统。因为慈禧害怕年龄大的继任皇位,恐怕会对她进行清算。只有选择年龄小的,权力基础不稳固,等到亲政时,自己的事情也就过去了。
溥仪被过继给同治帝和光绪帝,一人祧两房,所以从礼法上来说,溥仪有两个父亲同治帝和光绪帝,从血亲上来说,只有载沣一个父亲。慈禧又从溥仪的堂奶奶和姨奶奶成了亲奶奶了。
载沣从此成为监国摄政王,清朝又回到了入关前的原点孤儿寡母摄政王。不过此时的摄政王载沣远远比不上多尔衮。清朝旗人子弟也不如入关时的八旗。
载沣和奕譞一样平庸无能,遇到大事毫无主张。溥仪的登基大典上,溥仪年龄小每见过大场面,一时被吓哭了,载沣却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
袁世凯和载沣政见不和,载沣掌权后就要对袁世凯下手,不过他拿不定主意,去请教张之洞,张之洞却说:主少国疑不可轻戮大臣。载沣只好作罢,袁世凯被革职开缺回家养病去了。
之后,载沣加紧了在中枢排除异己的过程,大量重用满族权贵,不过他还是去请教张之洞。此时的张之洞已经奄奄一息,张之洞认为这样做民间舆论会议论纷纷,恐怕会激起民变。临终前反对载沣的做法,要载沣善抚民众。
载沣却说了一句:“不怕,有兵在。”就走了。载沣走后,张之洞说:不意听闻亡国之音,就撒手人寰了。
载沣这次没有听张之洞的意见,大量任用满族权贵,搞出了臭名昭著的“皇族内阁”,结果人心尽失。后来又出卖铁路权益给列强,引发了四川民众的保路运动,载沣调兵弹压。
不料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局势超出了载沣的掌握中。此时的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竭力主张起用在家养病的袁世凯,载沣竟然同意了奕劻的建议,启用了袁世凯。
袁世凯出山后,成为内阁总理大臣,利用形势逼迫载沣卸任。之后袁世凯逼迫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清帝退位,清朝灭亡。
之后,载沣又亲眼目睹了溥仪两次“继位称帝”,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搞“府院之争”,张勋以调停为名率领辫子军进入京城,拥立溥仪为皇帝搞复辟,只是这场复辟闹剧持续了12天就失败了。后来冯玉祥进入北京,将溥仪赶出了皇宫紫禁城。
溥仪只好来到天津,跟日本人勾搭上了。九一八事变后,土肥原贤二来游说溥仪,溥仪一直做复辟大梦,觉得日本人才是他最好的援手,于是在土肥原贤二的安排下秘密前往东北。
1934年,溥仪在东北举行登基典礼,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改元“康德”。载沣还亲自来东北参加典礼,只是溥仪这个皇帝不过是日本人手中的傀儡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