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平凡的世界》里孙玉亭这一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平凡的世界》里孙玉亭这一人物形象?
一个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把这种能力转化成利益的人。
▍如何分析《平凡的世界》里孙玉亭这一人物形象?
孙玉亭是平凡的世界里的真正的无产者,双水村的大队支委,他是党的好儿子,口头禅是“感谢党”!他和王满银是整部作品里面的特殊人物,也是滑稽搞笑担当。
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一下孙玉亭这个人吧!他是双水村孙家老二,他哥孙玉厚把他送到山西拜把兄弟那里读书,本想让他光宗耀祖的。没想到他放弃了铁饭碗的工作,跑回家要搞农业生产。由于他回家的时候就已经25,6岁了,这在当时算是大龄青年了,于是就嚷嚷着要他哥哥给他娶媳妇。他哥孙玉厚好不容易帮他把媳妇儿娶了,却被他媳妇儿把他哥一家人和他老娘一起赶出了老窑洞!这让他哥孙玉厚心里很不舒服,直骂他这个弟弟没出息。
孙玉亭虽然在他们孙家里面地位不怎么高,不受孙家人喜欢。但是他特别热衷于大队集体的事情,也是一个积极分子。他特别喜欢开会,可能只有开会才能显示出他这个双水村村干部的威严吧!他对物质方面欲求不高,但是他对追求思想进步的要求很高。他的侄女婿犯了错误,他马上划清界限,大公无私地开会批判。在这里面他闹出了很多笑话,他为了完成批判任务把他们村的傻子田二拉上去批判。不过像他这样的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每个村子里都有的,我们村里也有,他们热心于集体的事情,对自己家里的就没有那么多热情了。以至于后来改革开放了,他们还很不适应,对改革开放及其抵触。孙玉亭也是一样,在改革开放好一段时间没法适应,觉得这世事变得太快了。他出去干过包工头,挣不到钱不说,差点回不了家,在家里干农活,又吃不了这个苦。最后他在少安的砖窑里面才找到了自己当年当村干部的感觉,帮他管理砖窑的工人,接待领导干部。
孙玉亭也有他人性温暖的一面,比如孙少安跟润叶的事情,润叶他爸要他帮把他们拆散,孙玉亭没有答应。后面还孙少安跟润叶的事情吹了,他还帮着介绍了他媳妇娘家亲戚的闺女给他做婆姨。孙少安第一次带他婆姨到他们家,他还想要请他们俩到他家吃一顿饭。
总之路遥先生对孙玉亭这个人物有批判也赞赏,写得很真实有血有肉。他告诉我们人都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而孙玉亭也算是向着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何分析《平凡的世界》里孙玉亭这一人物形象?
孙玉亭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是一个悲剧和喜剧交织融合的人物形象。品味孙玉亭的人物形象,我们在为其无知、愚昧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发笑的同时,也会为其无法摆脱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无奈现实感到深深的悲悯和同情。这个让人产生复杂审美感受的人物形象,可谓路遥小说人物画廊中闪亮的一笔。
孙玉亭的父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贫困的兄嫂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为了让他更有出息,兄长孙玉厚尽全力把他送到外地上学。毕业后他当上了工人,脱离了农民的身份,这对整个孙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但不到几年的功夫,他却从工厂里跑了回来,蛮横地要求兄长给他娶个媳妇。他再次成为农民。已经在困苦中麻木的孙玉厚咬牙借钱给他娶了老婆,但他在嫂嫂被自己老婆欺负时却不敢插手劝解。他的兄嫂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而他再婚后还要靠哥哥的接济生活,他的烟草一年四季都是由哥哥供给的。就这样,孙玉亭窝窝囊囊地活着。
他终于等到了“文革”,他所有的才华、精力、时间都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为了革命,他和媳妇都不顾家,不种田,不照顾孩子。他冬天的棉衣依然单薄,鞋子破得会时常从脚上飞出去,窑洞漆黑污秽。而随着“文革”的结束,“左倾”错误的纠正,人民开始多种经营,发展生产,提高收入。而现实经济条件困顿的孙玉亭不得不作出选择,跟着侄儿孙少安走“资本主义”路线,并为他出谋划策、张罗仪式扩大影响,有时又怀念集体生活,渴望并企图“复辟”。
如果说孙玉亭的“自私、好吃懒做、贪图小便宜、虚荣”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性格悲剧的话,那么,社会极左思潮的泛滥,则是他人生悲剧中的社会悲剧。
处在极左思潮下的孙玉亭,其人格内涵表现为对极左思潮的偏执和狂热。为了实现目标,孙玉亭处处以革命和政治为“第一生命”,甚至不惜以牺牲亲情换得政治上的荣誉与忠诚。当王满银因贩卖老鼠药被劳教时,由于怕有人说他划不清界线,一向吃完饭有事没事都要到孙玉厚家坐一会儿的孙玉亭,再也不去哥家了,有事竟是隔着公路喊“哥”;怕政治影响不好,他又推让别人宣布释放王满银。
可以看出,孙玉亭在关心自身政治名誉时,连同胞兄弟的情意也可以忽略。其次,作风浮夸。为了完成揪斗阶级敌人的“光荣使命”,他竟将傻子田二推上审判台。
可以说他是只靠思想上的积极,而投机钻营到干部队伍中的文化盲。他谈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活来一窍不通,做群众工作只靠空洞的说教,并不懂得靠自身的表率来引导。
好逸恶劳。孙玉亭“虽说整天喊叫批判资本主义,但对实惠也从不拒绝”,实质上是一种骗吃骗喝的流氓恶习。孙玉亭在公社大队吃喝不说,还死皮赖脸地到哥哥和侄儿处白吃;也忍不住追求“浪漫的资产阶级情调”,和王彩娥这样的风流女人“麻糊”在一起;他坚决反对刘玉升的迷信活动,立场却是“文革中砸烂一切牛鬼蛇神”的破坏主义和虚无主义。由此可见,孙玉亭的积极革命是他性格中的恶习、封建奴性和极左思想相结合的扭曲。这种结合造成了他人生中的悲剧,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
所谓精神家园,就是精神栖息、情感皈依之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是不同的,就像他们在自己责任田里种上不同的庄稼。健康的精神家园是丰厚、和谐、充实的,是不会让杂草蔓生的。
孙玉亭的精神家园一片贫瘠,压根就没种上几棵好草好苗。当“革命”的种子洒向大地时,其就会在孙玉亭的精神家园迅速生根发芽,并最终奴役他的灵魂。虽然“革命”结束了,但他心灵上的阴影不会消失,并将在新的现实中上演意识形态与行为高度脱轨的可笑闹剧。
▍如何分析《平凡的世界》里孙玉亭这一人物形象?
谢谢邀请。
相信很多读者都对孙玉亭非常厌恶,但孙玉亭害人了吗?孙玉亭打人了吗?
都没有。如果非要让我找到孙玉亭做了什么坏事,我想只有一件,那便是与王彩娥通奸。
路遥在写孙玉亭的时候,所用的篇幅与主角孙少平不相上下,而他整个作品中的份量也是非常重的,难道路遥只是单纯的想写一个让大家恨的人吗?当然不是。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我个人觉得孙玉亭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放在当下社会,他才是一个让群众最放心的干部。
1、他集体制度的拥护者,而当别人在利用集体制度中饱私囊时,他没有这样做
现下“纯粹”二字十分流行,为什么?因为我们太多时候“不纯粹”了。而孙玉亭便是那样一个难得一见的“纯粹者”,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的老婆贺凤英也是一样。
那么孙玉亭的纯粹在哪?
双书村村委主事的有四人:书记田福堂、副书记金俊山、孙玉亭、民兵队长田海民,在这里孙玉亭相当于文书角色,担有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一职。 在集体经济之前,这四人的家庭经济如何?之后又如何?
田福堂在解放前与孙玉厚给地主家打长工,光景与孙玉厚家不相上下,烂包。但是田福堂当上双水村书记之后呢,他不出山劳动,儿子、女儿都在上学,老婆也不出山,而他家的光景越来越好,最后他对孙少安的看法是一个“泥狗腿”,我说明什么?他在集体经济下赚的是盆满钵满,他一个因集体经济而富裕的贫穷农民却看不起贫穷的农民了。
金俊山书中有说,姓金的在双水村原本就是富裕的,而俊山能当上副书记,那是因为他立过战功,在抗战前线挨过子弹,所以他的家庭没有受这波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故而富裕犹在。
田海民文中介绍比较少,但是生活肯定比一般老百姓好。
而我们的孙玉亭,他一心身身革命,最后却落的家徒四壁,衣不蔽体。要知道,孙玉亭上过学,并且在工厂当工人,在身份让他哥孙玉厚开心了一段时间,工人吃公家饭,这代表着身份。但是他放弃了这个身份,投身革命热潮,生活一落千丈。
要知道,孙玉亭当时在村里的身份是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一职,而总指挥是石圪节公社徐治功(相当于现在镇长),这身份也是不简单,但是他为何如此落魄,我也不用分析,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是因为孙玉亭在这革命的热潮中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家人包括他哥孙玉厚。唯一一次的帮忙是让孙少平去村中教书,而这个忙他原本是帮田福堂的,只能算是意外之喜。
所以我说他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如在当下,定是老百姓最放心的村干部。
2、如此“纯粹”的村干部,为什么书中的老百姓恨他,看不起他,那他们的恨从哪里来?
我们现在提倡的“纯粹”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正能量的贡献。而孙玉亭的“纯粹”是纯粹的服务田福堂,他认为听田福堂的话就是为革命作贡献。
换句话说,他不聪明,得罪人的事都被他给做了,如果孙玉亭遇到田福军那样的好领导,那么他便会是一个正面人物,但是他遇到的是田福堂。
而我们应该更多的恨田福堂,但是却都被田福堂巧妙的转嫁给了孙玉亭身上,而孙玉亭的格局太小,他简单的认为只要给村书记献计献策、做了村书记安排的工作、替村书记排忧解难这便是为革命贡献力量,其实他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将革命视为田福堂的革命,这也是他最终受人耻笑的根本原因,也是大家恨他最根本的原因。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正确的领导下这样的革命者,是不可多得的。
▍如何分析《平凡的世界》里孙玉亭这一人物形象?
这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
他有基本的善恶观,有基本的是非观念,有基本的道德底线。本文总结了一下孙玉亭,他除了孙家一贯的善良之外,还有以下具体特点:
一,喜欢出风头。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孙家扬眉吐气,不再受其他大姓人家的欺负。
二,为人不踏实。不想通过勤劳致富,而是想通过捞政治资本让孙家翻身。
三,爱占小便宜。经常蹭饭,说些没头没脑的事情,没有根据的分析当前形式,说些还没有实现的重大新闻等等,分散大哥孙玉厚一家人的注意力,端起饭碗,一边吃,一边忽悠。老实敦厚的大哥一家人,对他的言行也是装糊涂,假装不在意,一切都在行云流水中进行着。
四,耍小聪明。在各大姓氏家族之间,左右逢源,苦苦钻营。
这也是现实中大多数人的特点集合,这就是作家把生活文学化、艺术化的基本形式。现实生活总是让我们感觉是散漫的,繁乱的,无序的,而经过文学加工提炼,抛开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人物性格特点就会鲜明突出,故事的经过就会更加跌宕起伏。
生活中的“孙玉亭”当然没有小说或是影视剧中那么性格鲜明的赤裸裸的招摇过市,现实中的“孙玉亭”,隐藏会很深,也分散好多,但是他绝对存在于形形色色的你、我、他中间。
聊以自慰的是:老实敦厚,胆小怕事的孙玉厚;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的孙少平;耿直敢闯,勇于拼搏的孙少安;他们都在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和身边,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大家就是生活中的平凡的世界。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