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随侯珠最终去了哪里?
▍和氏璧、随侯珠最终去了哪里?
与和氏璧齐名的宝贝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被奉为绝世之珍的有两件宝贝:一件是和氏之璧,为了得到它,秦国甚至表示要拿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才有了“完璧归赵”的故事;而另一件宝贝,是随侯之珠。二者经常相提并论,合称“随和”,《淮南子》中言:
“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由此可知,随侯珠的贵重不亚于和氏璧。
关于随侯珠的由来,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随国是江汉间的的一个小国。有一回,随侯出行至郊外,见到路边有一条大蛇,不知为何被被打成两断,奄奄一息。随侯见这大蛇似乎有灵性,动了恻隐之心,便命随行者用药救治。蛇得救后,便游走了。
过了一年,一天夜深人静时,随侯又见到了那条蛇,它衔着一颗巨大的明珠,来献给随侯,作为报恩。从此,随侯有明珠的事不胫而走,这宝珠也被称为“灵蛇珠”或“明月珠”。
像和氏璧一样,随侯珠也引起了大国君主的觊觎。随国灭亡后,随侯珠就落到了楚王的手中。而秦国强大后,也对随侯珠有了染指之心。有一回,秦国派使者来楚国,想要看楚国的国宝,楚宣王很紧张,叫来令尹子西询问:“秦国想参观我国的国宝,和氏璧、随侯珠,可以给他看吗?”
虽然这一回,秦国使者没弄到楚国的宝贝,但后来,和氏璧、随侯珠都入于秦王的宝藏,所以李斯才会在《谏逐客书》中写道: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秦统一后,和氏璧被制成传国玉玺,还在《三国演义》中客串了一把。但是随侯珠自秦始皇后便不见踪迹了,有人猜测,这稀世之宝恐怕是伴秦始皇长眠于地下了,江湖上只留下它的传说。
时光久远后,人们已不知道随侯珠是什么了。在晋代干宝《搜神记》的想象中,它是一颗直约径寸余,纯白色,能在夜里大放光明,仿佛一个小月亮般照亮内室的明珠。再到后世,关于随侯珠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珍珠,有人认为是金刚石,还有人觉得是会发光的萤石。
那么,神秘的随侯珠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神秘随侯珠露出眉目
直到两千多年后,随侯珠的身世之谜才露出些眉目。
1978年,在湖北随州,一座战国时期王侯级别的大墓被打开,出土编钟、编磬等一万余件文物震惊世界。据文物铭文,人们认识了墓主人“曾侯乙”。
但是,曾国这个国家却在史书中了无痕迹。后来,经过学者考证,原来这个曾国就是史书中的随国,而曾侯乙便是随国的一位国君。
在曾侯乙丰厚的陪葬品中,真的出现了大量漂亮的珠子,总共有174颗。这些珠子是玻璃珠,珠子上布满了眼睛状的圆圈纹,仿佛万千之眼,从幽深的远古投来目光,神秘莫测。考古学家把珠子称为“蜻蜓眼”玻璃珠。
曾侯乙墓出土蜻蜓眼玻璃珠串
这玻璃珠充满了异域风格,它夸张的蜻蜓眼图案,似乎隐含着什么未言说的秘密。它就是传说中的“随侯珠”么?
无独有偶,在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又发现了不少蜻蜓眼玻璃珠,如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南、云南等地,而最集中的则是湖南、湖北等原属楚国的地界。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战国蜻蜓眼玻璃珠
湖南衡阳公行山5号墓出土蜻蜓眼玻璃珠(湖南省博物馆藏)
湖南益阳桃花仑出土玻璃珠(益阳市博物馆藏)
新疆洛浦普拉墓葬出土东汉蜻蜓眼玻璃珠
这些玻璃珠,有的晶莹、有的则较浑浊,它们都出现在贵族墓葬中,可见是一种尊贵地位的象征。而这些玻璃珠,又将说明什么呢?
如果将视野放宽的话,更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蜻蜓眼玻璃珠在各古老文明中也有同伴。最早的蜻蜓眼玻璃珠出现在古埃及十八王朝,距今已有约3500年。
然后,这种珠子在地中海地区广泛流行,叙利亚、巴勒斯坦、意大利都有发现。接着,它的踪迹又出现在波斯、印度等古文明区域。原来,它是流行于古代世界的爆款啊!
为什么玻璃珠上有眼睛?
玻璃珠上的眼睛可能来自于“恶眼意识”,在西亚、北非、南欧一带,人们认为某些人的眼睛中拥有邪恶力量,会给被注视者造成伤害,因此佩戴一些眼状的护身符,能吸收恶眼的力量,避免恶眼注视的伤害。故蜻蜓眼玻璃珠在这些地区很流行。
蜻蜓眼玻璃珠来自何方
那么,一个问题油然而生,中国的蜻蜓眼玻璃珠和其他地区的玻璃珠有联系么?
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中国早期的蜻蜓眼玻璃珠属于西方系统的钠钙玻璃,其纹样也和西方蜻蜓眼更为接近,而年代稍晚的玻璃珠中,许多属于中国系统的铅钡玻璃,纹样也与西方有所区别。
因此,可以推测,蜻蜓眼玻璃珠来自于遥远的埃及等地中海地区,在中国受到了贵族们的喜爱。因此,中国工匠参考了西方样式,创制出本土的蜻蜓眼玻璃珠。
玻璃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玻璃最初被人们发现可能是出于偶然。古代人们在沙洲上烧火做饭时,恰好沙土中含有一些物质在高温下产生了玻璃小颗粒。在约四五千年前,玻璃器已经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文明中出现了。而在中国,商代至西周早期也独立创制出玻璃。由于原料不同,西方的玻璃为钠钙玻璃,而中国玻璃为铅钡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
但是,在丝绸之路尚未开辟的先秦时代,蜻蜓眼玻璃珠又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飞”到了中国的呢?
原来,在欧亚大陆北部的茫茫草原上,从远古起就有一条草原之路,骑马民族在草原上疾驰,将文明从一处传播到另一处,这条路可谓是一条“草原快速路”,而沿途陆陆续续发现的蜻蜓眼玻璃珠可以给我们勾勒出这条草原快速路的路径:玻璃珠从地中海地区来到了黑海沿岸,这里是草原路的起点,然后一路东行,经过中亚,到达阿尔泰山一带,一条道进入新疆,另一条道继续东行到蒙古高原,再南下,进入内蒙古、山西,再进入中原王侯的宫中。
而江汉地区的随国,很有可能是一个蜻蜓眼玻璃珠的著名产地,曾侯乙墓中的玻璃珠为各墓葬中数量最多,可为一证。这里的工匠根据西方蜻蜓眼玻璃珠的特征,创制出本土的玻璃珠,传说中的“随侯珠”,或许便是其中最耀眼、最美丽的一颗。
▍和氏璧、随侯珠最终去了哪里?
这么多人已经把和氏璧分析的很透彻了,但是我没看到关于随侯珠的内容,那我就试着说一下。
和氏璧我们都听说过,也知道它是什么。随侯珠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各方面也鲜有随侯珠的信息。
随侯珠,别称随珠,在先秦时期与和氏璧合称为“春秋二宝”、“随珠和壁”或“随和”。是春秋时期隋国的珍宝。史书上最早见记载于《庄子·让王》。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庄子用随侯珠举例,以随侯珠弹鸟雀,肯定会被人耻笑来说明随侯珠的珍贵,后人称为隋珠弹雀。后期在《淮南子》记载:“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充分说明了随侯珠的价值不在和氏璧之下。
既然它与和氏璧同为世间珍宝,为何在以后的历史中随侯珠的出镜率远远低于和氏璧呢?
笔者以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和氏璧被秦始皇拿去打造成了玉玺,使得每一次王朝更替都有它的身影,被历代帝王视为无上珍宝,所以和氏璧除了本身的珠宝价值之外,又有了神奇的历史价值,故而和氏璧的综合价值要远远大于随侯珠。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为珍宝,而和氏璧人人追逐,随侯珠却少有人提起了。
史书记载的随侯珠的内容多是讲述它珍贵价值的内容,
而关于它本身的下落却无从查起。只有在秦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有过随口一提,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随侯珠最后落在了秦始皇的手里,但是也仅限于此。关于随侯珠的处置方式、作用及放置地点只字未提。包括后期的史书也只是记载随侯珠如何珍贵,但是却没有任何关于它的下落的记载。
仅仅有坊间传说随侯珠最后随秦始皇葬于骊山,代替长明灯,做照明用。因为《搜神记》曾记载:“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
张衡《西京赋》:“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看来随侯珠确实有照明的功效。
但是当年与和氏璧齐名的珍宝竟然落得个蜡烛替代品的结局,不得不让人唏嘘。
▍和氏璧、随侯珠最终去了哪里?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可是出现了不少的奇珍异宝,但要说最为奇珍的就是中国三大宝物:和氏璧、随候珠、龙凤石,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和氏璧与随候珠。
一 .和氏璧
完壁璧归赵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个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琢玉能手叫汴和,他看见有一只凤凰落在了荆山,他前去看,便找到了一块璞玉,便把这块璞玉献给了楚文王,可是楚文王说这个明明就是一块石头,连看相玉的师傅也是说这个是一块石头,随后楚文王便以欺君之罪把汴和处罚了。最后楚文王去逝,汴和在荆山下哭了三天三夜,这个令武王很是感动,就叫玉师把璞玉打开一看,果然是绝世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后面和氏璧到了赵国手里才有了完璧归赵,最后到了秦始皇手里,被秦始皇打造成传国玉玺。然后关于和氏璧的到下落有两个说法,一是陪葬于秦始皇陵,没有做为传国玉玺流传于后世。二是秦朝亡国后做为传国玉玺流入了刘邦的手里,代代相传,等到西汉末年,王莽想篡位,逼其姑母汉孝元太后交出玉玺,太后气愤把玉玺摔了,玉玺就缺了一角,后来用黄金镶补,之后王莽败,玉玺就到了刘秀手上。东汉末年,太守孙坚攻入落阳,在一宫妃尸体的锦囊里发现了经过黄金镶嵌的传国玉玺,上面刻有篆文“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后被袁术抢去,袁术死后,被夺去献给曹操了,后三国归于晋国,玉玺落入了司马炎。
再后来就传到了唐高祖手里,就这样传国玉玺传了五代就不见了。从发现和氏璧到和氏璧失踪过去了两千六百年,我相信迟早有一天和氏璧和在出现我们的眼前。
二 .随候珠
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是与和氏璧并称“春秋二宝”。
在《搜神记》里有说“随候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传说随国国君有一次出游,看见了受伤的大蛇,随国国君心有不忍,就叫人给大蛇包扎伤口后就放大蛇离去,许多天后,大蛇痊愈后衔了一颗明珠前来报恩,这就是随候珠。
后来随着随朝衰亡,楚武王伐随,随候珠就落入了楚武王手里。楚被秦灭后,秦始皇就拥有了和氏璧和随候珠,到了秦始皇手里随候珠就不见了,可以猜测,随候珠陪着秦始皇下葬了。
喜欢的请点击下方,点个赞或是关注吧!
▍和氏璧、随侯珠最终去了哪里?
目前有两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后世。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
第二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玺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垓下(今安徽固镇)。
这颗玉玺经北周、隋、唐,一直传到五代的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石敬瑭围困自焚后,这颗玉玺也下落不明了。北宋赵匡胤开国后,就未见有传国玉玺的记载。北宋哲宗时,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诸大学士一局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是始皇帝所致的传国玉玺。等到了金兵破汴梁,玉玺又失踪了。
▍和氏璧、随侯珠最终去了哪里?
此物一出,谁与争峰,随候珠。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哪个品牌的凉鞋最好?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