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底层逻辑?
▍什么是底层逻辑?
丫底层逻辑就商层的上层建筑,来源于经济基础!
▍什么是底层逻辑?
唉!
本以为不想再写答案,因为发现脑残提问后浪推前浪,操练得也快趋脑残了?
但这底层逻辑问题值得纠正,不然残同胞脑遗害不浅!
问题中的底层逻辑,又是汉语带来的模糊忽悠!因为逻辑不存在最底层,最高层。
这里的底层逻辑实指支持逻辑关系成立的下一层前提概念,学术上汉语没有边界清晰的名词特指这逻辑的下一层前提,拉郎配用了“底层逻辑”。
拿道德这概念解破,其逻辑前提是习俗,要硬要把不道德的事说成是有道德,那就说习俗里发生过这不道德之事曾被接纳,就破解了不道德指控。
这即是说:辩论,吵架中,一方能立即察觉对方立论成立的逻辑前提概念,找出此概念曾发生过的不合立论的事例,就赢得了辩论。
这过程就是问题中指代的“底层逻辑”,字面理解就会出错,讽刺的是,理解都起始于字面理解,汉语就是一种为直接理解设置障碍的语言。被绊倒次数多了后,明白也更彻底。
▍什么是底层逻辑?
万物皆有底层逻辑,那万物共同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是哲学吗?不是。我的理解,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有某物,必有某物之所以为某物者”,就是万物皆有的底层逻辑,讲的是众因之因,讲的是生命体的基因,讲的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古人所说的“道”,就是生命体的内因与外因协同的生化过程,是生命体的生殖遗传信息与生存环境的协同,是基因与环境的协同,是文化,是运化,道化,自然之化。
庄子讲:“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合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文以载道。自然造化万物的能量广大悉被,它的能量潜藏在万物之中,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它的造化中,一意真诚就在人身之内。文而化是天地之间,森罗万象、芸芸众生,生息运动变化的一种动机、反应及成就。文与化是一切道与德的根本及灵魂。文从质上来看,由性情之中达道之理而生就,是得,是德。它的道之德是宇宙之间运化万物的能量,物质与性、理是元精的生长生殖遗传信息,情是性与理、虚、实相合的表达即命。
苏轼讲“传神与相一道。欲得其人之天,法当于众中阴察之。”每个人的相貌,其实都暗藏玄机,与你个人的性理、命运相关。这里所说的相貌是包括了五官、身形、气色、骨肉、皮肤润泽等方面在内,人体的所有细节组合成的整体。这些细节就像密码一样,能够帮助我们解读人的性理、命运。
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据《大戴礼记》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此四代五王之取人以治天下如此。”由此可以看出尧、舜、禹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已经开始通过观察人的面貌、气色、语言、声音、身形来选拔人才。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的神相鬼谷子。
道生万物,形现、质成而有器物,其介质是物性。“天命之谓性”就是说,万物包括人类起源是天之所造,物各有其性,其性是天的一部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有瓜性,豆有豆性。人、物立于天地之间,而操有各自必化之形器。人得天德、地德、祖德之阴,受五行气全,则形器完整,身形匀称,气色与形相宜,骨肉相适,声商音清。这就是所谓坤元合德机缄通,器物有形、有质成而现象。
道是万物万事的本源,是万物在世界和宇宙萌发生长衰亡的第一法则,是孔子认为的形而上的存在,是道家认为的先天一炁之化,是命理家认为天髓所滴者,是佛家的因缘,是神功所能妙者,是玄之又玄所能眇者,是天地之根。能够兼容花草林木,鸟兽鱼虫,庄稼牲畜;能够兼容自然,地理,天象,气象,物候;能够兼容农耕,医药,音乐,礼仪,人文,教化;能够兼容伏羲的八卦,连山,归藏,黄帝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文王的周易。
楚简《老子》对“道”的表述是:
有壮虫成,先天地生,对呀,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虞强为之名。
曰大,大曰寰,寰曰德,德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在老子看来,“道”是虫的最初本源,能够壮虫之成,古人把动物包括人分为五虫,虫是古人对动物的总称,虫具有的能够“壮虫成”的内在部分,一旦出现,一旦有,一旦形成就独立不改。生命体均为“道”的这部分所生。“道”创生万物,为万物之母,从古人的视角,它自己却无形无象。古人的技术条件下,对普通人来说“道”无形无象,在古代也许只有能够达观内视的修行者才能够体“道”。
“道”不是什么规律,不是什么抽象的“理”,而是“具体的存在”。并且,“道”也不是什么“生命体存在”之外的另外存在。“道”是生命体的存在,是所有生命体无所不在的。“道”的存在与具体生物的存在并非二体,并非有异,又并非无异。但是道不是永恒的存在于生命体之中,当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完结,成就生命体的这个道就离他而去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既不是抽象的“规律”,也不是生命体之外的“另在”,“道”确实是生命体最真实的、具体的存在,是不离生命体存在的。我们所说的生命体,是有生命现象的存在,是活的存在,必须能够现象,象必须是变化不断的,诸行无恒。生命体的现象必有有限对立的突破,是人可以体察的。所以生命体必有变化,否则不能成为生命体明了的现象,不能成为圣人可以辨识的现象。所以,中国古代的群经之首“易”,讲的就是生命体的“变化”,卦爻表达的是生命体的真情、真象。
”道”造就了万物,是生命源泉的存在。任何生命体都是有限的存在,都是因果条件的存在,都是符合性、理的存在,“道可道”。因而“道”是自在的,道化又是有限的存在,受环境制约,“道法自然”而“非恒道”。
张伯端在《悟真篇》里说“道是虚无生一炁,便是一炁产阴阳,阴(卵子)阳(精子)再合成三体(受精卵),三体重生(结胎出生)万物昌”。滴天髓讲的三元,道藏讲的三元,道家的三清,应该是精子、卵子、受精卵。它们都有生殖遗传信息,是造就生命体的性状根本原因。
天之所赋者,性元,应该包含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基因,生殖遗传信息。性元即植物的籽粒,成实,种子,动物的受精卵。当性元中具有生殖遗传功能的精微物质,没有外部环境力的作用,力的引动时,精微物质的能量和形体相等,不发生变化,保持原有状态,阴阳平衡,道家称之为无极。
新疆吐鲁番考古队,在阿斯塔那发现一幅《伏羲女娲图》。伏羲女娲交尾图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形象。图中男女二人,均微侧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对方腰部,另一手扬起,男手执矩而女执规;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互相交绕,男女头之间上部绘日形,日中有三足鸟,蛇尾之下绘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像,也显示了天文的化与天象的运相关,即现代研究发现的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
天地的大的功德便是“化”。“化”体现为生命体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对地载万物而言,宇宙能主要是太阳能转化成植物的生物能,植物的生物能成通过动物的摄入消化吸收转化成动物的生物能,植物的生物能、动物的生物能通过人的摄入消化吸收的转化成人的生物能(精、血、气,人之用),生万物含蕴万物。 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成也)万物谓之德,易之道,生也(生阳、生阴)。唯生生不息,然后能得宇宙之平,得见宇宙之常。不有生,则天道尽矣。所以说,天地间之至德莫若生。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生不可以无宰,俟有道以存之。圣人之大宝曰位。位不可以无寄,有德以尊之。
伏羲手里拿的是“矩”,是 法度 。矩法(规矩法则),矩则(规章法则),矩设(按规矩设置),矩诲(以规矩法度教诲),矩鑊(规矩法度),矩杀(谓秋季万物凋落)。女娲手里拿的是规,“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说文》。规度,规则法度。规矩相合是万物,是生命体生化必须遵守的法度,是生物体生殖繁衍的法度,也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基因,是决定生命体性状的生殖遗传信息,是天文,也是人文。原始天文的含义应该就是生殖遗传信息,是化的规定者,万物都是按照文而化,按照运而化,按照道而化,按照自然而化。
从古人对道的表述中,我个人理解“道”应该是“文”化与“运”化的协同,“道”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而这其中的“文”和现代科学对基因的认识,基因造就生物体的性状,可能就是古人所表述的道化中的文的部分,是虚无一炁的炁,是伏羲女娲交尾图手中的规与矩所定者,是命理家滴天髓的天髓,是孔子讲的黄裳元吉文在中的文,是元亨利贞中的性元,是因缘中的因,是机缘中的生机,是天命,天元,天赋,秉受,是来自父体母体的生殖遗传信息。
现代生物科学告诉我们,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也后天的生存环境的息息相关。它们是共同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而后天的运化就是个体的生存环境,是生命体承受的五运六气,山川地理,光照水热,地力水肥,是风物特产,是生活习性,是母体或环境供给能力的强弱,是运,是缘,是遇。儒、释、道讲的都是这个理。
精子和卵子各自携带生殖遗传基因。精子和卵子染色体分裂,精子与卵子染色体各一半相结合的一霎那,新生成的个体的染色体就已经定了。这个后面的因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就是遗传规律,个体的文就确定了,形而上就确定了,天命确定了,禀赋就确定了,天髓滴的多少就确定了,天元就确定了,祖德的多少就确定了,造就个体的蓝图就确定了。就是老子讲的“夺揫独立,不孩(改)后矣”
生命体一物一元的文,基因,确定了生命体的先天因素,文化确定了生命体的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豆的化育程度能不能够率性,文化的完不完全,性元的优良正性能不能够完全表达出来,就取决后天的运化了,后天的成长环境,得到的光照、水、肥,人的赞育适时的种植时间,间苗、除草、施肥、灌溉、排涝,灭虫等田间管理。就是老子在楚简中的这个
字,代表宇宙与万物,表达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命体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道的“非恒道”,“三元八会”。生命体类不同必定状不同,则名不同,即使父母相同,也是性类而状不同,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九子各有其性状,也各有其名,大概“名可名,非常名”吧。
上德不德的无为,是生命体包括人性状的完美表达,是“运”化的最高标准,是治人事天的终极目标,是大道的率性之化,这就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中华应该是万物、生命体,生民自性中的“文”完美表达,英华毕现的环境。
以古人的技术条件,生命体的基因,文,天命,天元,天赋,秉受是不能改变的。既然道的“文”化不能改变,那就着力于其“运”化的部分,因为运化也可以制约道化,所以道是“非恒道”的,也是人的赞育可以发挥生命体性的地方,人行道行善的有为。“道可道,非恒道”,古人的山、医、命、相、卜五术都是关于生命体“运化”的技术。伏羲的八卦,连山,归藏,黄帝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文王的周易,以及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吕氏春秋,管子都是关于生命体运化和运用“运化”的经典。
▍什么是底层逻辑?
道。
▍什么是底层逻辑?
什么是底层逻辑?就是事物间的共同点,是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
学会底层逻辑,能够让我们迅速理清一件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能偶让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项能力极为重要,因为只要与人打交道,我们就需要拥有这个能力。对于底层逻辑对我们的帮助,下面这个公式显得更为直接: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
简而言之,拥有底层逻辑,能够让我们迅速适应新环境,从环境变化中产生新的方法论,是一种可迁移的技能。
那都有哪些底层逻辑呢?
1、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在是非对错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观点。重要的不是能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说服对方,而是能不能够理解对方。当我们能够与别人站在同样的角度看问题,不断反驳自己的观点时,我们才真得拥有了这个观点。
2、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一个人的表述可以分为四种: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大多数人在做表述的时候,其实没有仔细去分清自己说说的是哪一种,这就让人与人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阻碍,问题也随之产生。
而在工作中,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就要先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质,具体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客观地看待问题:
一是抛弃经验,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怀着空杯心态去看问题;二是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是论事;
看看问题具体发生在哪一步,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这一步就能看出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
3、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能力是你获得一切的前提,效率可以通过选择、方法和工具来实现,而杠杆则包括团队杠杆、产品杠杆、资本杠杆和影响力杠杆。
把每个变量单独拆开来看,就可以看到个体成长需要在哪些方面去努力。
第一,能力。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你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太对,你所能创造的价值。
第二,效率。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时间管理是最不可忽略的一个工具。
第三,杠杆。杠杆是三个变量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个因素。关于产品杠杆,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最好找到那些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这样它才有可能实现指数增长。
4、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
要理解别人,我们可以看他有什么烦恼,提出哪些问题。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已搞定要搞清楚,对方想听的是What、Why还是How,而你自己表达的是What、Why还是How。当你所表达的和对方想听的相匹配,沟通才是有效的。
除了说对方想听的话以外,还有其他的技能能让对方更愿意听、且听得懂,那就是幽默和打比方。幽默是一种溢出的智慧,在对话时给人制造出优越感、错愕感或是释放感。打比方则是只有真正洞察本质的人,才能成为打比方的高手。
当然,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沟通很重要,边界感也很重要。“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他也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
5、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对于个人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成年人懂得如何用这些法则来和对方协作,并且保护自己。关于财富,勤劳可以创造财富,但分配财务是偶掌握稀缺资源的人决定的。
对于创业者来说,产品的价格取决于消费者所能感知到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功能价值、体验价值和个性化价值;要想获得利润,就要走向没有竞争的道路,不是靠趋势红利,而是靠真正的护城河。
对于管理者来说,没有KPI,也能管理好员工,就像奈飞“只招成年人”,樊登“让员工的动力来自他内在的自驱力和创造性,而非奖金。对于优秀的员工,把他变成事业合伙人等。
这些底层逻辑,都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可以用到的逻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