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鲁智深的提辖官,谁的官职高?
▍水浒中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鲁智深的提辖官,谁的官职高?
《水浒传》中的都头、教头、提辖都不是官,也不能以此比较武松、林冲、鲁智深谁的官职高,谁的官职低。但是,若是从这些“官职”的历史沿革来看,武松的官最大,其次是鲁达鲁提辖,林冲的官最小。
都头相当于刑警队长吗
《水浒传》中有很多都头,最先出场的是华阴县的两个都头,他们在县尉的带领下,“带着三四百士兵”来捉史进、朱武等人。史大郎大闹史家村,这两个都头被陈达、杨春斩杀。后文书中,郓城县“新参”了两个都头,是赵能赵得兄弟,带着一百多士兵到宋家村把宋江捉拿归案。
从这两个情节中看“都头”,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这四个都头都是县里的都头,书中没有写州府有都头。其二,在都头之上有县尉。宋代职官分九品十八阶,“诸县县尉”为从九品,其品位是官员系列中最低的。在县尉之下的都头,那就不是“官”而是“吏”。其三,都头带的都是“士兵”,假如都头相当于刑警队长,他们哪来的士兵呢?
梁山好汉中有四大都头,按照出场先后,分别是朱仝、雷横、武松、李云。郓城县的都头“专管擒拿贼盗”,巡逻、捕盗,带的也是士兵。去东溪村捉拿晁盖时,县令时文彬唤尉司并两个都头,点起马步弓手并土兵一百余人,也是由县尉带队,配合何涛完成捕盗任务。
阳谷县令欣赏武松,就地任命武松为阳谷县都头。书中没有写武松捕盗的故事,但武松在阳谷县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有士兵跟随。
县尉是县里掌管军事的武官,从《水浒传》的描述来看,这些武官的主要职责就是捕盗,因而,说县尉大致相当于现在县里的公安局长,似乎很有道理。而且,县尉从九品,比从八品的“诸县县令”低一个品阶,恐怕就相当于副县长了,否则,县尉是入不了职官品阶的。更准确地讲,县尉相当于副县令兼主管军事的地方长官。
都头在县尉之下,那就没有品阶,不是官。《水浒传》中的都头的主要职责也是捕盗,说他们相当于刑警队长似乎也说得通。但是,沂水县都头李云故事中的一个细节,恐怕会否定这样的推断,都头绝不止刑警队长的身份,他们都是军官。
李逵沂岭杀四虎,在曹家庄被李鬼的老婆出卖,曹太公灌醉了黑旋风,把他绑缚起来报官。沂水县县令命都头李云前往押解黑旋风,李云领命,“点起三十个老郎土兵,各带了器械,便奔沂岭村中来”。
原来,都头率领的士兵是“老郎士兵”,什么意思呢?北宋军制,军队共分四种:禁军、厢军、乡兵、番兵。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禁军是北宋正规部队,国防主要力量。祝家庄的几千人马是乡兵,曾头市的老子曾弄是金国人,他所统领的就相当于番兵。而都头所带领的捕盗士兵,就相当于厢军。
禁军不都是集中在朝廷,也分散于各地,主要担负防务职责。战时,厢军、乡兵、番兵也配合禁军作战,担负防御任务。而且,禁军、厢军相互调剂,禁军淘汰老弱,部分划归厢军,厢军精壮有武功者,也选拔入禁军。李云所率领的“老郎士兵”,应当就是厢军。因而,都头是厢军军官,不是刑警队长。
既然是军官,那么,都头到底是多大的官呢?与教头、提辖比,谁的官大?
教头是临聘人员,各级都是临时征调
《水浒传》中,高俅曾经大骂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这厮,你爷是街市上使花棒卖药的,你省的甚么武艺?前官没眼,参你做个教头,如何敢小觑我,不伏俺点视”。教头必须是武艺高强者才能得到聘用,李忠使花棒卖膏药者流,只能行走江湖,做个乡村教头都不合格。
《宋史·兵志》记载,宋神宗元丰年间,推行《府界集教大保长法》,其中就有“教头”制度:“凡禁军教头二百七十,都教头三十”。这个时期的禁军有二百七十个教头,林冲只是这两百多教头中,专门教枪棒的教头。
《宋史》中说,教头不是固定的常设职务,而是“当教时,月给钱三千,日给食,官予戎械、战袍,又具银楪、酒醪以为赏犒”。所以,高俅骂王进是“前官没眼,参你做个教头”。
武松打虎后,阳谷县令十分爱惜武壮士,在县衙中说:“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参,不是参奏之参,参奏是弹劾。阳谷县令可以做主,任命武松为都头,与高俅所说的“参”是一回事,都是主官聘任,不需要向上呈报,有“参拜”之意。书中写杨志行贿枢密院,得到任命文书后,才去殿帅府报到,武松做阳谷县都头就没有这个流程。
教头不仅是聘任制,而且还是个打零工的,“当教”时才给月钱三千,也就是三贯银子。林冲是高俅“大请大受”的教头,“当教时”恐怕就不止三贯月钱了。要不,林冲哪里来的一千贯钱买宝刀?
教头是聘任的临时工,都头也是聘任制,但都头不是临时工,是有升职空间的,朱仝就“参做本县当牢节级”。而且,都头是地方部队的军制,这个官名是大有来头的。都头是个什么来头,咱们下文再说。
除了禁军有教头外,厢军、乡兵、番兵也是有教头的。柴大官人庄上的教头是洪教头,祝家庄是栾廷玉栾老师,曾头市则配备了一正一副两个教师,教授曾家五虎武艺,那就是史文恭、苏定。这些描述,都符合《宋史·兵志》的说法:元丰三年,北宋开始教习大保长,大保长学会武艺就作为“教头”,教保丁习武。孙立、栾廷玉大概就是这样成为师兄弟的,一个入了军职,另一个做了祝家庄的教师,教保丁习武。
元丰四年,狄谘、刘定所部领的澶州集中培训了四百八十二大保长,并在崇政殿阅武。这次阅武,“补三班借职、差使、借差凡三十六人”。借职、借差,都属于虚衔,不是实际任职当差。而且,这一次也没有选拔教头,教头依旧是临时聘任,有训练任务时才“当教”。
教头是临时工,与都头比就有差距了。那么,提辖是官吗?提辖比都头大还是小呢?
北宋没有提辖官,南宋提辖是管杂卖场的
宋徽宗崇宁年间,“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这条举措实际上是针对“杯酒释兵权”的,宋徽宗下放军队控制权,守臣,也就是有防御外寇任务的地方主官有调兵遣将的职权。可以行使“提举兵马,提辖兵甲”,《水浒传》中的“提辖”大概出自这里。
但是,这样的“提辖”并非官职,而是地方守臣的一项职责和职权。比如老种、小种经略相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就掌管了本地的军马,他们不仅掌管禁军,还统管厢军等,“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北宋时期,缉捕盗贼是由军旅完成的,如此,这些守臣手下就会有教头、都头。《水浒传》中的都头的主要职责就是缉捕盗贼,是军官而不是刑警队长。若是以这样的“提辖”来打比,鲁智深,也就是鲁提辖就比武松、林冲的官要大得多了。
但是,从《水浒传》中梁山四大提辖鲁达、索超、杨志、孙立的故事来看,他们根本就不是“提辖官”。鲁达出场时,书中说他时“军官模样”,这四个字说的时鲁达像军官,这就是史料中所说的“借职”。渭州属于大宋边境,守臣是小种经略相公,他才是货真价实的“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的提辖。
杨志在大名府比武,首先赢了索超的徒弟周瑾,按照梁中书的意思,杨志就可以替代周瑾的“职役”,做副牌军。留守司正牌军索超不服,与杨志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梁中书“便参了他两个”,都入班做了提辖。职役、参,也说明提辖不是官,大名府的“提辖”是梁中书。
梁中书在后堂与蔡夫人商议派谁去押运生辰纲,是因为“蔡夫人指着阶下”的杨志提醒梁中书,这才有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杨志哪里是带兵的“提辖”,分明就是梁中书的警卫员。
登州提辖孙立仿佛有带兵提辖,但是,孙立只能带“十数个军汉”,这样的“提辖”是不是太寒酸了?登州的治所在蓬莱县,是北宋海上防务前沿,这里的“提辖”也是登州守臣,哪里轮得着孙立?
《水浒传》中的提辖没有一个是“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的主官守臣,也只是孙立貌似有“督捕盗贼,以清境内”的职责,所以,祝家庄有盗寇犯境,孙立带着几十个人去,也是去“督捕盗贼”的。以孙提辖来看《水浒传》的提辖,大概与都头差不多,只是在州府以上的衙门当差、借职罢了。
施耐庵为何只写四个提辖呢?从文本寓意来解读,是因为“提辖”是南宋时期才有的官职。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在榷货务都茶场添置“提辖官一员,京朝官充”。所谓榷场,就是绍兴和议后,南宋与金国开设边境贸易所建立的杂卖场。提辖官,就是管杂卖场的市场管理员。
《宋史·职官》中说:“右提辖官与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东西库提辖,并称四辖”,这就是《水浒传》中的“四提辖”,是借用南宋的官名写的职役名。这些提辖也不在宋朝职官品阶之列,因而,他们的薪酬及相关开支“不系户部经费”。也就是说,“提辖官”也是借职,不在“体制内”。
《水浒传》的提辖是施耐庵从南宋那里“借职”而来,所以,书中隐藏着一个真正的提辖,这个真提辖不是别人,就是曾头市的曾长官。市,就是市场之“市”,曾头市就是金国在宋境中的杂卖场。
都头、教头、提辖都是体制之外的借职、职役、差使,都不是官。但即便是借职,也有虚衔,那就能比大小了。武松、林冲、鲁达的“官职”究竟谁更高呢?
都头的官职最高,提辖次之,教头摆不上台面
武松是厢军,厢军与禁军不同,属于地方部队配合厢军“以清境内”,都头反倒是《水浒传》中真正能带兵的人。所以,无论哪个都头,手上都有士兵。索超虽然是员猛将,也是打仗时梁中书拨给的军马,孙立的手上也只有十几个士兵,何况,北宋时期根本就没有“提辖”这个官职。
即便提辖是借职,但也有捕盗的职能与职责,与都头差不多。提辖是州府中的“都头”,应当比武松之类的县级衙门都头高一格。但是,从“都头”的历史沿革来看,武松、朱仝、雷横、李云的官职就大得吓人了。
《文献通考·职官》中记载,唐代置神策军,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特置句当左、右神策军。唐僖宗时,建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五十四都各有都将。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都将归都指挥使节制,都将亦曰"都头"。也就是说,“都头”是神策军都指挥使的部下,比都指挥使低一级。
神策军,顾其名而知其义,是皇帝的“亲卫”,他们的“廪赐”也就是军饷,超过镇边部队的三倍。神策军,大概就是五代至宋朝的禁军原型。都头在神策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都指挥使,那就是相当大的官了。
唐朝有都头,而且是职位很高的武官,宋朝时还有这样的“都头”吗?《宋史·职官》中说:“御龙诸直,有四直都虞候,本直各有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御龙诸直,隶属殿前司,其实就是于神策军相似的禁军。本直,是殿前司御龙诸直之一,皇帝的亲卫。都头在都虞侯、指挥使、副指挥使之后,副都头、十将、将虞侯之前,其品阶也是非常高的。
宋朝职官九品十八阶中没有把都头列入,但以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都是从五品的职位来看,都头最低也应当是从六品的武职。
宋朝的职官制度比较特别,大致类似于现在的职务与职级并行,高品阶的官员可以出任低等职务,低品阶的官员又可以出任高于品阶的职务。尤其是对低品阶低职务的官员实行“加恩”制,职务职位不动,但推恩升格品阶。即便是不再做官,或者是做到了最高品阶的官,若遇恩例,也能加阶、封爵、授予功臣等荣誉。
就厢军而言,“都指挥使止于司徒,军都指挥使、忠佐马步都头止于司空,亲军都虞候、忠佐副都头以上止于仆射,诸军指挥使止于吏部尚书。”副都头以上,加恩官阶可以达到“仆射”的品级。司徒等“三公”以及仆射,宋朝时已废其名,仆射大概相当于尚书的副手,尚书不在其职,由仆射代理。宋朝的六部尚书是从二品,“权六曹尚书”是正三品,“权”就是代理的意思。也就是说,“都头”混好了,可以得到正三品的官阶。当然,这个品阶也属于“借职”,不是实际授予尚书仆射的官职。
武松是厢军中的都头,假如以这样的职官制继续在阳谷县做下去,是不是可以升级为“仆射”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提辖就远远不及都头了,教头不过是个摆不上台面的临时工,也就更难望其项背了。
其实,《水浒传》中的官职都是“借职”,是仿宋代职官虚拟的人物职务,不是真写的都头、教头、提辖。而且,这些虚拟的官职都是有寓意的,比如“教头”。“教头”是以拆字法借用的一个名称,拆开来讲便是“反文孝”之头——“反文孝”是何寓意,敬请从我其他解读《水浒传》的文章中找答案,此处按下不表。
▍水浒中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鲁智深的提辖官,谁的官职高?
老施来回答。
都头,武松的职务。他景阳冈打虎成功之后,被阳谷县知县任命为都头。
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知县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
所谓“都头:其实是尊称。因为都头是属于军队编制,起始于晚唐五代,中唐时,都头乃是统帅的俗称,如唐宪宗时,刘悟任都知兵马使,人称“刘都头”(《资治通鉴》卷241),这与后来仅作一都的统兵官差别颇大。王建后与韩建等投奔宦官田令孜,“皆录为假子”,“分其兵为五都”,“因号曰随驾五都”(《旧日五代史》卷136《王建传》)。王建后来成为前蜀开国之君。田令孜除拥有随驾五部外,“在蜀募新军五十四都,每都千人,分隶两神策,为十军以统之”(《资治通鉴》卷256)。其中包括天武都、天威都、捧日都、登封都,勇胜都、扈跸部、耀德都,宣威都、清远都等等番号(《资治通鉴》卷258,卷259,卷262)。
可见,都头是个相当大的官,宋代承袭五代官制,都一级统兵官,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在副兵马使和副都头之下,尚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按照规定,一都应有一百人,这与实际编制人数不可能有太大的出入。宋仁宗时,尹洙说:“诸处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河南先生文集》卷20《奏阅习短兵状》)可见当时不论是马兵还是步兵,一都实际上也就是近百人。
南宋之后,都头的军事职能逐渐降低,到了元代,演变成了村以下的一级组织,如孙村一都,刘村二都等等,都有都头,负责都内治安等等,成了治保主任之流了。
古代政府公务人员,分为官吏两种,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都必须是经过国家正式任命;吏,又称胥吏,实际上不是属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不是国家财政供养的临时员工。武松既然是被知县任命的,就不可能是官,只能是胥吏,加了个“头”子,说明他是胥吏的小头目,也叫“班头”。从上下文得知,这就是一个相当于县刑警大队大队长或民兵大队长的职位。
提辖,鲁达鲁智深的职位。他自称是小种经略相公府的提辖。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为“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简称。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职务。宋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辖兵甲,简称提辖,掌军旅训练教阅,督捕盗贼,镇压民众反抗。
提辖的品级并不太高,从鲁达开口闭口的自称,相当自豪,主要原因是他所在的小种经略相公府是北宋名将种师道儿子的司令部,种师道是北宋政府倚之为长城的对付西夏的名将。可见,鲁达大概是北宋陕西边防军司令部的中下级军官。宋朝知州当时是五品,提辖比知州级别要低,应当是六品至七品,不会小于从七品,相当于当今的正处级正团级。
南宋时有四提辖的官制,四者分别掌管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库。提辖变身成了经理人了。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职位。乍听之下,是个来头很大的官衔。实际上是被八十万的数字骗到了,在宋代,禁军指朝廷的正规军。其士兵是从各地招募选拔上来的。当时东京(今河南开封)号称禁军有八十万。禁军教头指北宋正规军即禁军内专门训练士兵武艺的教练,其顶头上司是都教练,也称”都教头“,《水浒》开篇中的王进就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北宋禁军内有各式各样的训练士兵武艺的教练,有的专门训练士兵枪棒,其教练就会被称为禁军枪棒教练,有的综合性武艺教练,也即林冲那样的,就称为教练。教练虽然也正式属于禁军编制内的军官,但属于低级士官阶层。
从林冲的自身本领和在东京的生活比较优裕来分析,应该在单位的职级还行,可能是专业职称较高。后来误入白虎堂的桥段,他在北宋最高军事机关来去自如,更说明他的职级属于中层。
综上,武松、鲁智深、林冲其实并不在同一个行政系统,武松是地方政府的胥吏头目,鲁智深是边防军的下级军官,林冲是最高军事机构的主管训练的下属机构中级工作人员,三人的职级并不好比较。总体来说,武松不是官,不能参与比较,鲁智深和林冲其实差不多,林冲较高。但若论实权,说不定反过来武松高于鲁智深高于林冲。
▍水浒中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鲁智深的提辖官,谁的官职高?
答:武松的都头官职高。
▍水浒中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鲁智深的提辖官,谁的官职高?
水浒中的都头应该是县级公安局刑警队长。在县一级,负责抓捕罪犯的称“衙役”。衙役人数不多,大概有十几人,分两个班,每个班的班长称“班头”。都头是县役的通称,即凡是县里的衙役,都可以称为都头。这是借用禁军中的“都头”一词,以对县役们表示尊重。武松、李云、朱仝、雷横等都头的职能相当于县公安局的刑警队长(股、连)级。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也就是国防部士兵训练局中校教官。禁军是北宋正规军的统称,所谓“八十万禁军”是指仁宗时全国八十万战斗部队,并无特别,徽宗时只有四五十万。禁军教头即军中的武术教练,由武艺出众的军吏充任。林冲不过是个普通教头(东京禁军教头有270人之多),教头与上面的都教头,均为无品的军吏,“教头”乃最低一级的教练,无非是旧军制都以下十将、将虞侯,新军制队之引战、旗头一类的节级。但从林冲同高衙内相互认识,以及高俅派人骗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可以看出,其职位也不会太过低微, 相当于现在的正营级或副团级。
鲁智深是提辖,相当于少校营长。宋史并未提及, 按小说里的描写来看,提辖显然属于中下级军官。索超原本为正牌军,后因与杨志比武显露过人武艺,得闻达、李成(均为都监)二人举荐,升为提辖。因梁中书喜欢,同时将杨志也升为提辖。正牌军似乎是连级的位置,提一级应该是营级。所以说鲁智深是这样的职务。
这样看来,林冲职务大于鲁智深,鲁智深职务大于武松。
▍水浒中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鲁智深的提辖官,谁的官职高?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尼山布衣前来捧场。我是尼山布衣,我来回答。
宋朝的都头、教头和提辖官与现在的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先看看现在实行的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度,所谓职级是指职务、职级与级别,现在的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对应关系是:(一)国家正职:一级;(二)国家副职:四级至二级;(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八)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
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宋史·职官志二》说:宋初,循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掌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北宋初年,仍然沿袭后周的制度,由殿前司和侍卫司统领全部禁军。后来禁军不设统帅,将领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看见,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职务、级别最高,相当于北京军区负责军事训练的教官,应当是省部级。
在宋朝,提辖官就是负责基层的民兵管理和训练的人员,当然也参与督办一些案件,但是不直接参与抓捕,也就是说,他们只有监督权,没有审核审判权。相当于现在的县级武装部长,如果兼任县委常委,就是副县级实职待遇。
都头在宋朝就是负责一个县的社会治安,缉拿强盗的,是衙役的头头,相当于现在县级公安局刑警大队长,为科级干部,但由于宋朝县衙存在两个或多个都头,这让都头的权力有所分化,所以都头的实际权力比不上现在的刑警大队长,所以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干部。
综上所述,应该是林冲的禁军教头官职最大,鲁智深的提辖官次之,武松的都头官职最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