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斯大林因为知道了日本不会派军才敢把西伯利亚师调回前线。那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
▍二战中,斯大林因为知道了日本不会派军才敢把西伯利亚师调回前线。那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
二战日本不是不想不帮德国而是无能为力,因为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无法抽调兵力北上进攻苏联,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力配合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二战中,斯大林因为知道了日本不会派军才敢把西伯利亚师调回前线。那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
斯大林根本就不知道,而日本人更不会不帮德国。
如果斯大林如此神明,那苏联也不会被德国顶到莫斯科狂揍了。实际上,斯大林不仅不知道,而且根本没有这种自信,更不敢有这种自信。苏联的远东军团,一直维持对关东军的碾压态势。甚至,兵力规模,一度超过苏德战争爆发之前。
日本人不仅没那么愚蠢,而且也不会那么善良。实际上,盯着苏联的关东军,一直是日本陆军中的最强军团。只要有机会,关东军就不会对苏联手软。只要时机允许,日本人即便不帮德国,也会直接把苏联揍趴下。
01.一直蒙圈的日本决策层
1938年的时候,日本决策层在战略上,有上中下三策可选。上策,全面撤出中国,然后重新回到国际社会;中策,北上进攻苏联,然后争取美英谅解;下策,南下东南亚,然后全面开战。
最后,日本选择了下下之策,发动太平洋战争,把美国拖进二战。
日本之所以选了下下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决策层已经彻底蒙圈。
1938年的时候,日本手中已经没啥好牌可打了。正面陷入了侵华战争的泥淖,北面遭遇苏联远东红军的强大压力。关键是国际社会,英法这两个列强,也露出了獠牙。慕尼黑协定以后,欧洲摁住了希特勒,于是腾出手来开始收拾日本。而美国也终于站队中国,向蒋介石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援助。关键是,美国朝野已经吵吵着要对日本实施禁运了,只不过罗斯福还在犹豫。
此时的日本,已经孤单到没朋友。但希特勒伸出了橄榄枝,寻求与日本结盟。日本简直是他乡遇故知,立即脑补了一副神奇画面,即:德日意三国同盟,一起猛揍苏联。按照这个画面操作,日本自然就选了中策,北上进攻苏联,然后争取到欧洲和美国的谅解。
但是,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在欧洲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德国还跟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变化就相当于一次暴击。日本决策层一下就被打蒙圈了。然后,平沼内阁立即辞职,理由竟是“欧洲发生了难以理解的事情”。
随即,日本再一次把内心戏发挥到了极致,又脑补了一个画面,即:德意日苏的四国同盟,一起对付美英法。1939年7月26日,罗斯福政府也照会日本,声称六个月后对日禁运。所以,日本这个画面只能越来越强烈。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日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随后,1941年4月13日,日苏代表在东京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个画面马上就要画好了。但是,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全面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然后,日本决策层再一次被打得蒙圈。蒙圈了就换内阁,1941年10月,老陆军出身的东条英机组阁。但是,之前两个内阁都蒙圈了,东条这个军头内阁,也别想好到哪里去。
02.日本到底打不打苏联
1941年7月2日,日本天皇组织了一次御前会议。但是,此次会议仍旧没有拿出一个明确的主张。结论只是继续进攻中国,同时做好南下和北上的准备。但是,到底是南下还是北上,甚至是先南下还是先北上,根本就没说。之所以定不下来,是因为日本决策层还要观望,就是看欧洲怎么发展。但决策层已经连续蒙圈,执行层的军方只能更蒙圈。军方对此次御前会议的解读竟是全面开战,于是海军开始制定太平洋战争的方案,陆军则直接发布作战命令,出兵印度支那。
那么苏联呢?日本人是不是不准备打苏联了?
军方的解读是全面开战,所以不可能不打苏联。要打苏联,一定是关东军打头阵。但是,关东军在整个二战期间,却基本没动。直到欧战结束,苏联对日作战,关东军才有了动作,而这个动作却是挨打。从这个结果来看,日本是彻底放弃北上进攻苏联了。
但是,从结果看,就等于打完靶再说自己能打几环。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视角。所以,不能看结果,需要看行动,具体是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军力部署。
日本陆军一以贯之的假想敌就是俄国和苏联,所以从路径依赖上说,日本也不会放过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关东军的兵力规模迅速膨胀,从14个平时编制的师团,每个师团约在15000人,增加为16个战时编制的师团(包括了两个驻朝鲜的师团),每个师团24000到28000人。整个关东军的总兵力立即扩编到85万人,被编成6个军,不仅包括海军和航空兵,甚至还有15万匹军马。
兵力增加的同时,武器装备也得到强化。关东军下辖三个坦克群,每个坦克群包括三个联队,也就是9个坦克联队,坦克414辆。而日本陆军总共才多少个坦克群?15个联队、690辆坦克。这是坦克,关东军已经雄冠整个日本陆军。同时,还有航空部队,关东军拥有日本陆军航空兵三分之二左右的第一线航空单位,各种作战飞机1025架,加上联络机、运输机和空中摄影队,达到1112架。
兵力规模膨胀、装备水准夺魁,但这还不算完。关东军司令部的第2、第5课以及哈尔滨特务机关,大量招募流亡中国东北的白俄人员。同时,对苏作战计划也被制定出来。为了能够歼灭远东苏军,关东军准备与海军联手,一起拿下海参崴。在扫除苏联东部障碍后,关东军将直接进兵外蒙。而为了解决补给困难,关东军甚至打算为作战部队配备大量的牛,既可以搞运输有可以充当军粮。
从这个兵力部署和精细筹备来看,日本已经剑拔弩张,就是要对苏联动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仅被抽调走一个师团,飞机和坦克数量也被削弱。但是,整个二战期间,关东军始终是日本陆军中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重兵集团。兵力规模长期维持在77万人左右,占比日本陆军的三分一;坦克联队6个、飞机552架,占比坦克航空兵的二分之一。
本文数据来自于《二战东线史:斯拉夫民族的冰与火之歌》。而从这些数据看,日本到底要不要北上进攻苏联?当然要。但是,苏联人始终不给机会。
03.苏联始终盯着关东军
德国人宣称:仅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远东就调来了25个师和9个坦克旅。但是,这只是德国人的宣称,苏联人始终没有放弃远东,而远东地区一直重兵集结。
从苏德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4月到莫斯科反攻前,苏联从远东调走了23个师、2个旅和2两团。
整个苏德战争期间,从远东地区总共抽调了39个师、21个旅和10个团,总兵力在40万人左右。
上述数字的确不小。但是,跟远东地区的总兵力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而更关键的是,远东红军还一直得到兵力补充。
1941年12月,远东红军有2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4个坦克师、23个航空师、11个步兵旅、7个坦克旅、4个航空旅、15个筑垒地域。总兵力为1343307人,火炮迫击炮8777门、坦克2124辆、作战飞机3193架。
于是,远东和东北亚地区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苏联134万人VS日本77万人;苏联3193架飞机VS日本552架飞机;苏联2121辆坦克VS日本约300辆坦克。
就是这个兵力碾压,你让日本情何以堪?日本就是举国疯狂、关东军就是全军梦魇,也没法进攻苏联了。
日本可以搞偷袭啊,太平洋战争就是偷袭得手,直接干废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陆战跟海战,就是两种作战模式。在大海上,你一支舰队搞个无线电沉默,然后就消失了。在陆地上,你几十万大军,又是坦克、又是飞机、又是车辆的,怎么可能消失?
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彻底把苏联人打成了惊弓之鸟。即便是这种碾压级的兵力对比,远东红军也是长期一级战备,就担心鬼子也学希特勒。二战期间,日本比德国还疯狂,所以苏联必须防。苏军已经戒备到什么程度?在严冬的凛冽寒风中,红军的飞行员们硬是站在飞机旁进行战备值班。许多苏联军人长期全副武装地睡在办公室中。甚至,苏联已经决定在可能被占领的地区组建游击队和地下党组织,以配合主力红军。
在这种戒备面前,关东军连一丝偷袭的机会都没有,来了就等于找死。所以,关东军只能等。他们在等什么?
当时的日本参谋本部对于进攻苏联的时机定了一个标准:一是苏军远东的30个步兵师要减少一半,即剩下15个师;二是坦克从2700辆减少到900辆;三是飞机从2800架减少到1000架。
只有达到这三个标准,关东军才能在兵力上占到优势,也就是自己比苏联人多。在武器装备上,将劣势降到最低,但反超肯定没指望。然而,苏联远东红军的规模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兵力上越来越庞大。
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日本就没有机会进攻苏联,因为远东红军始终碾压。在这种情势之下,日本只能继续观望。具体就是观望苏德战争的发展,不仅关东军要等,而且侵华日军、南下的日军以及海军都要等。但是,神操作的日本内阁和鬼操作的日本军部,根本就不等。他们干了一个比让关东军搞自杀更扯淡的招式:直接进攻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不仅无力进攻苏联,反而要留下整个关东军来防着苏联的远东部队。于是,整个二战期间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情况:世界各地打得你死我活,但东北亚地区却有200万大军一直在搞对峙。苏联不敢调走远东红军,而日本也不敢调走关东军。
▍二战中,斯大林因为知道了日本不会派军才敢把西伯利亚师调回前线。那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
文字有点多,希望您能静心看完,愿您心宽似海,心平似水。如果觉得回答得在理,请多多交流和分享。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战中,斯大林因为知道了日本不会派军才敢把西伯利亚师调回前线。那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二战中日本一直在帮助德国作战,比意大利有用多了,是二战中轴心国第二能打能抗的国家,可惜日本遇到了我们中国军民,我们中国军民更厉害。
我们知道国际上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1939年9月入侵波兰为开始。在这之前的国际形势波云诡谲。英法想着把希特勒引荐给斯大林,让他们两败俱伤,美国利用苏联恢复生产的机会大力发展美苏贸易以及中国抗日战争,偷偷支持日本,两边大发横财,隔岸观火。德日两国可以说这个时候都雄心勃勃、跃跃欲试,这个时候苏联最难做。它和德日都很可能发生战争,美国远水不解近渴。苏联开始了神操作。
所以第一时间,在西线,苏联把目光投向了英法,可是英法只做表面应付,并不给苏联承诺。苏联想活命,在1939年8月23日,斯大林只有暗中与希特勒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日本事前不知情。在东线的亚洲,苏联暗中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提供武器、物资帮助,甚至派出空军支持作战,用以拖住日本北进的势力。在1938年7月29日—8月11日,爆发了张鼓峰战役,在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爆发了诺门坎战役。由于苏德条约的缔结使得日本北进计划搁浅,日本陆军单挑不过苏联。这时候苏联的西伯利亚军团一直在东方边境上。可以说正是日本的两次进攻,有效地牵制了苏联,让苏联有腹背受敌的担忧,使得苏联迫不得已与希特勒签订了条约。日本帮助了希特勒。
1940年5月英法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取得空前胜利,美国如坐针毡。1941年美国开始了租借法案,开始支持英法的战争,同时暗暗收紧了对日本的战略物资出口,因为苏德签订条约,而日本事实上在暗中与苏联也达成了默契不会进攻苏联,换取苏联不再支持中国抗战。美国想引日本北进苏联的计划落空。而日本开始把战略重心向南进转移,配合德国的对英法荷等的战争,从东北抽调大批精锐,在亚洲牵制英法,目标东南亚,进而印度,与德国会师西亚。美国必须直面日本的进攻,所以开始压制日本。
1941年4月13日日本和苏联公开签订中立条约,解决后顾之忧,开始全力准备南进作战计划。因为美国的严厉制裁,使得日本丧失战争潜力,必须与美、英、法等国在西太平洋开战,夺取战略资源,用来支持它的侵略战争,同时为希特勒分担压力,把美英法的力量牵制在亚太一部分。日本把东北的主力部队调走,留守的都是二线部队。可是情况没有变化快,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对苏联展开了进攻。这个时候日本刚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并且苏联在边境上还保留大量的精锐。而且德国开局太好了,日本以为德国可以独自成功拿下苏联,所以日本没办法实行北进了,这时候日本打了鸡血,全力要帮德国:日本要跟美国翻脸。然后就发生了偷袭珍珠港和太平洋战争。希望拖住美国,等待德国胜利后支援它一起打美国。
美国这个时候开始成为了同盟国的奶牛和斗牛,全方位支持英、苏、中、法的抗战,并且自己也参与进来,不再隔岸观火。美国两次世界大战参加的时机都绝对恰到好处,一边大发战争财,一边攫取胜利果实,正是两次世界大战,使得美国占据了世界霸主的位置。这个时候日本,绝对是帮德国分担了很多压力的,因为在大西洋上,其实美国早就等于参加了对德作战,美国的战舰故意去挑衅德国的潜艇。
我们中国最伟大,作为一个农业国从1931年起就独自抗击着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并且美国在日本后面输送资源,比如钢铁、石油、粮食,在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在日美开战后,美国转而支持中国的抗战。这里就不赘述。继续说日本,这个时候日本已经开动机器,在太平洋把西方的势力打得满地找牙,但是日本已经无法回到东北地区实行北进计划了,因为他的战争资源都用在了太平洋战争了。而这个时候苏德战场开始渐渐出现了僵持,苏联在美国等国的支持下,渐渐稳住了阵脚,并且从西伯利亚调回了大部分精锐兵团,再由于气候、德国指挥不力、苏联军民顽强抵抗等等因素,德国连续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保卫战失败,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日本只能干着急没办法,因为留守在东北的力量还是不如苏联留守西伯利亚的实力。
如果日本能夹击苏联,苏联必败,苏联败了,那么美、英、法就也败了。那么为什么日本不能夹击苏联呢?因为中国的誓死抵抗和永不投降,把几百万日本的有生力量牵制在了中国。中国战场就是日本的无底洞,它一直在流血,日本终归入不敷出,所以我们中国人民伟大!日本帝国主义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坚韧,所以它最后失败了,如果日本能一开始就摆正姿态,平等、友好地对待中国而不是妄图侵略和吞并中国,那么日本不会输得那么惨,甚至可能随着德国占便宜。日本的愚蠢和狂妄最终让他们吞食两个原子弹。
作为中国人,一定要认清我们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前期苏联支持我们,后期美国支持我们,说明什么?就说明我们重要,就是怕我们顶不住投降了。我们中国是决定性力量,在战胜法西斯的战争中,我们作用和苏联一样大,二战是中苏为主要牺牲打下来的,中苏军民死伤最多,这是事实,不容人抹黑。我们中国任五大国常任理事国实至名归。那是我们中国军民用血和泪换来的。我们中国军民就是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原创不易,期待大家的完阅、关注、转发、评论,谢谢!想看作者更多的文章请点击@晨曦小荷
▍二战中,斯大林因为知道了日本不会派军才敢把西伯利亚师调回前线。那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
我是青岩,起来回答。
二战中的苏德战场开始阶段,斯大林迟迟不将东线的西伯利亚师调往东线。的确是因为要警戒日本关东军与德军一起夹击苏联。直到"红色谍星"理查德·佐尔格向斯大林传回日军“不会进攻西伯利亚的绝密情报”,西伯利亚师才被调往苏德东部战场。那作为德国盟友的日本为什么不选择帮盟友呢?且听青岩慢慢道来。
我们从日本的视角来分析一下原因:
夺取石油
一战中,美国同英法等国一直保持着“同盟关系”。但美国一直窥视着英法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美国不能直接占领自己盟友的土地。所以在东南亚的战场上,美国对日本采取了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日本战争中的石油多数是从美国进口的。当日本驱逐了英法在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马来亚部分和新加坡)的势力后。美国马上改变了立场,企图通过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让日本将印度支那给美国“吐”出来。美国的“石油禁运”极大的延缓了日本对华作战的进攻脚步,引起了日本政府对美国的强烈不满。侵华战争所产生的巨大消耗,耗空了日本的石油储备。“诺门坎战役”的失败使得日本对苏联军队,产生了忌惮。而攻占“印度支那”的战役却异常顺利,日本随将“夺取石油”的目标从远东转向了东南亚地区。
地缘政治
日本列岛孤悬海外,中国丰富的资源,稠密的人口使的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三尺。反观苏联的远东地区(都处于高纬度严寒地区)虽然资源也十分丰富但严酷的气候条件,使的资源的开采运输都十分不便。就算日本与德国一起夹击苏联能够取的胜利。强大的德国也将分走苏联富饶的东欧平原和高加索油田,而日本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将只能得到犹如“鸡肋”的远东地区。相对于富饶的中国,日本对于苏联的远东地区兴趣缺缺。
军事视角
纵观日本在二战中所有的战略构想,都是以占领中国全境为中心。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起始,日本已然占领了中国沿海的所有地区。如果日本想要帮助德国全力进攻苏联的远东地区,就必须集中自己所有的优势兵力。侵华战场势必要向北,将战线收缩在山海关一带,才能取得稳固的后方基地。这将意味着日本将要放弃卢沟桥事变以后,对华作战的所有“战果。”这是日本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日本决策层内部
作为日本作战的实际指挥者,日本参谋本部分裂成了互相对立的陆军派和海军派。1939年5月4日更加倾向于对苏作战的陆军派,派遣日本陆军第23师团对苏联远东驻军发动了试探性攻击“诺门坎战役”爆发。苏联远东司令朱可夫沉着应战挫败了日本陆军进攻,取得了“诺门坎战役"的胜利。陆军派在诺门坎的惨败,使得海军派在参谋本部的决策中取得了上风。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日本参谋本部没有出兵远东而是预谋袭击了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其中的决策者就是参谋本部的海军派。
日本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是不会出兵远东帮助德国的。日本和德国既是盟友又是竞争者。谁也不愿意为别人徒做嫁衣。
原创不易,喜欢的给点个赞
如有不详,还请留言指教
▍二战中,斯大林因为知道了日本不会派军才敢把西伯利亚师调回前线。那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帮?国家之间不会因为同盟,就会失去判断力,为别人火中取栗。
其实这件事也好理解,第一,日军经历了诺门坎一战,真正了解到了苏联的实力,被苏联给打怕了,不敢有太多的非分之想;
第二,日军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也没闲着,时刻注意着交战双方的动向,这种动向也让日军认清楚了,他们还真就没有实力和苏联动武了;
第三,长期以来日军和苏联在远东地区形成长期对峙,而且苏联为了防止日军参与到苏德战争,动用了大量的兵力。
比如1941年的六月二十二号,苏德战争爆发了,苏联在远东地区驻扎了七十多万的常备军,火炮就有一万门,三千多辆坦克,四百多架飞机。
那么接下来,依据着三条,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诺门坎一战日军被苏联打怕了。
怎么说呢?诺门坎战役之前,日军还真就瞧不上苏联的实力。
至于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双方在1904年的二月八号较量过一次,史称日俄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日军首先对当时的沙皇俄国发动了偷袭,就此日俄战争爆发了。
战争的结果,以沙皇俄国的败北作为终结的。
毕竟当时沙皇俄国不仅要面对日军这个敌人,还要应对国内的革命,所以在美国的调停之下,于1905年的八月十号签署了《朴次茅斯和约》。
在这场战争中,日军并不是孤立的,他和英国相互勾连在一起,并在1902年的时候,就已经结成了同盟,矛头直指沙皇俄国。
而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就成为了英日联盟的背后支柱,对日军的扩军备战进行输血。
所以沙皇俄国的败北是必然的。
第二个原因。
日军和苏联之间也有过一次较量,这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沙皇俄国被推翻,建立了苏联。
苏联主动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同盟国和协约国并没有打算放过,苏联这个由无产阶级组建的国家。
先后都对苏联进行了进攻,尤其是协约国还不断地派兵入侵了苏联。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也参与其中,派兵进入到了远东地区,甚至在赤塔地区留下了石碑,用来纪念他们走到这里。
所以这两次的作战,让日军感觉自己是有能力和苏军一战,并将其一举击溃。
这是当时日军发动诺门坎战役之前的信心。
那么日军为什么要发动诺门坎战役呢?
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最终将战争推到武汉。
日军已经无力再战。
毕竟战争不仅仅是双方兵力和实力的较量,还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并不多,发动战争所要消耗的物资大多需要进口,比如钢铁,石油,甚至是因为招兵招得太多,都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维持粮食的生产,粮食都需要进口。
事实上,武汉战役之后,日本国内,老百姓的餐桌上已经看不到他们本国的稻米了。
面对这种情况,日军要是有足够多的外汇,还是能撑下去的,但问题是当时日军的外汇储备只剩下两万马克了。
于是和日军做生意的美国,就开始掐断战争物资的供应链了。
面对这种情况,日军做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在我们的抗日战场上寻求突破,完全占领中国。
另一个,就是开辟新的战场,以战养战,获得战争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
于是在1939年的五月到八月之间,日军发动了诺门坎战役,以期击败苏联,获得远东地区的各种战略资源。
但这一战,日军显然想错了。
苏联是有所准备的,毕竟这个时候的欧洲战云密布,苏联也要为即将到来的来自西方的威胁做准备。
毕竟一旦开战,陷入两线作战是最为糟糕的局面。
所以面对日军这次挑衅,苏联当然会用全力,将日军的这个念头打掉。
在诺门坎战役中,苏联不仅派去了朱可夫作为主帅,还对朱可夫提出的要求,都予以了满足。
那么日军的败北就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
而日军在败给苏联之后。
又想在抗日战场上寻求机会,于是就有了三次长沙会战,但这三次长沙会战,日军都以失败告终,被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法打得一败涂地。
其实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时候,日军已经知道了,他们不可能在抗日战场上有所突破了。
所以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前十四天,日军就发动了偷袭珍珠港,正式的将美军拉入了二战战场。
那么日军被打怕了,被迫转移目标,是不是日军就放弃了进攻苏联的想法呢?
没有放弃。
接下来看看,在诺门坎战役之后,历史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德国开始进攻苏联的时候,日本其实已经动了心,想要联合德国两面夹击苏联的。
最先提出这个想法的是,和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
这个人面见了日本天皇,想要极力说服日本天皇,放弃南进计划,转头进攻苏联,然后再考虑南进。
在1941年的七月七号,日军一个叫山下的将军(这个人刚从欧洲回来),向当时的日本陆相报告。
说德军的实力超过了苏军,比如一个德军师的战斗力是苏联师的一倍,不仅如此因为准备充足,德军目前的兵力要比苏军大多了。
空军的实力更是超过了苏联空军的一倍。
而且这一次德军的偷袭是非常的成功,以这位山下将军的判断,苏德战争将会很快结束。
再有就是德军有着向西伯利亚方向推进的可能。
其实日军在诺门坎战役被苏军打败之后,日军就酝酿出了一个叫做熟透柿子的理论。
当苏联和德军交战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双方兵力不断耗损的情况下,苏联一定会将部署在远东地区的兵力,调往西边用来和德军战斗,随着这种调动增多,远东地区部署的苏军会严重消弱。
到时候远东地区就像一枚熟透的柿子,根本就不需要日军做多么大的努力,轻松地拿到远东地区。
所以当时日军对于远东地区有两种看法,一种就是等着苏联将远东地区的兵力不断往西方调动,用以和德军作战,然后趁着远东地区的苏军兵力空虚,一举拿下他们梦寐以求的远东地区。
第二种,就是配合德军夹击苏联,让苏联陷入两线作战,从而拿下远东地区。
关于这两个问题,日本在1941年的六月二十二号,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就有过相关的讨论。
比如日军的副总参谋长垅田,就认为,条件特别有利的时候,就发动对苏联的进攻,条件没有利的时候,就不发动。
这典型的就是想走中间路线,看碟下菜。
还有就是日本的一个保密委员会主席,却认为,苏德战争是日本的一个机会,应该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在他的论调中,对于苏联的进攻可以用迫不及待来形容。
当然也有不赞成的,比如日军的总参谋长杉山认为展缓进攻是合适的,理由就是熟柿子理论,以及苏联和日本签署的协议。
不过这位日军的总参谋长,也认为,当战事有利于日军的时候,不妨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是合适的。
关于是否进攻苏联的议题上,日本在1941年的七月二号的会议上,还是做出了决定,这个决定形成了一个叫《帝国国民政策纲领》。
这个纲领的内容,就是在不进攻苏联,判断苏德战争事态发展的前提下,开始对苏联加强备战。
如果事情发展有利于日军的话,日本就会使用武力来夺取远东地区。
所以从这个会议讨论出的结果来看,日军在当时并没有放弃对苏联的进攻。
而且这次会议结束,日军还预定要在八月十号,做出作战计划。
于是日军在七月份的十号,就进行了一次动员,想要将关东军和驻扎在朝鲜的部队进行扩充,兵力至少增加到八十五万人。
加上其他地方的作战部队,预计用于这次战争的部队达到了一百万。
与此同时,日军就开始密切注意起了苏德战争。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苏联确实不是德军的对手,又加上德军进行了偷袭,苏联可以说一溃千里。
德军势如破竹,持续不断地向苏联的腹地进行推进,每一天推进的速度达到了三十公里左右,可以说是神速。
但随后日军就发现了一个现象,等到德军和苏联在经过了斯摩棱斯克战役之后。
德军的推进速度开始下降了,下降到一天一夜只能推进六到七公里的样子。
虽然斯摩棱斯克战役以苏军失败告终,甚至还被德军俘虏了四十五万人。
但这场战役苏联军队打得依然的坚决,为后来莫斯科防御战打出了一个宝贵的时间。
随着莫斯科保卫战的打响,双方就陷入了不断消耗的交战中。
那么日军预想的熟柿子理论,看起来就要实现了。
分析第三个原因。
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和德国双方厮杀的难解难分的时候,远东地区的苏联军力,不仅没有被消减,还进行了大量的增加,达到了一百三十四万。
此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兵力保有量最低都维持在一百一十万,比如说火炮始终保持在一万门以上,坦克两千辆以上,飞机四千架。
如此庞大的兵力,日军根本就不敢有所举动。
这种状况是日军没有预料到的。
要知道在日军大本营的想法是,随着苏德战争的推进,苏联驻扎在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的步兵至少要消减一半,空军,坦克,炮兵也应该消减三分之二。
但事实上,从1941年夏天开始,苏联军队确实有从这里调往西线进行作战,但数量却远远没有达到日军想要的结果。
比如在七月份的一份资料中,苏联调走的步兵只有14%,机械化部队有三分之一。
但同时苏联还在招募当地的老百姓,加入到部队,所以一调一增之间,在远东地区的苏联军队,并没有减少多,还增加了不少。
怎么说呢?在苏德战争时期,远东地区苏联的兵力一直都维持在一百一十万左右。
更加重要的一点,苏联就算是调动了西伯利亚的军队,也尽可能地从后贝加尔军区调部队,至于东边和北边的部队就没怎么动用过。
日军最害怕的苏联空军战斗机,保有量还是相当大的。
比如在1941年远东地区的重型轰炸机就有六十架,歼击机四百五十架,远程主机八十架,轻型轰炸机三百三十架,海军使用的飞机也有二百架等等。
这就意味着,当日军真要和苏联打起来,不仅要面对庞大的步兵,苏联甚至可以做到,每天用三十到四十的轰炸机,对日本实施轰炸。
这个数据,显然是日军不可能接受的。
他们想要发动战争,但能力是不够的。
再加上诺门坎战役的惨败,日军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的实力和苏联一百多万的军队比起来,还是差一大截的。
其实不仅仅是双方的实力,日军对于在远东地区的作战准备根本就是不充分的。
比如苏联在二战后期,进攻日军,并且俘虏了六十万的日军,把这人抓走。
那么根据这些俘虏的回忆,他们穿的过冬鞋根本就不适应哪里的环境,保暖能力不够。
当然,这些对于日军来说是问题,但他们还是希望会发生点什么。
直到莫斯科保卫战结束之后,日军就彻底的放弃了进攻苏联的想法,将所有的预案搁置,一心一意的开始了太平洋战争。
毕竟,莫斯科保卫战已经向所有人说明了,苏军不仅有能力粉碎德军的进攻,还撕碎了德军战无不胜的闪电战。
苏联的战争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在随后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又一次的粉碎了德军的进攻。
一次可以说是偶然,两次显然就不是了。
所以最终日军还是放弃了之前的预案了。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