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日本是战术国家而不是战略国家?
▍为什么说日本是战术国家而不是战略国家?
日本军队令行禁止,执行力强!这是典型的战术力强!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需要大格局大魄力!日本岛国上千年下来,统治阶层基本没出现过,在日本教科书里的那些牛人,放在世界全局看,平淡无奇,无甚大才,最牛逼的时候,占领朝鲜韩国,但依旧被中国吊打!
二战算日本的巅峰,一根筋死战到底的执着,确实震撼了世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拉美国人下水,开始走下坡路,几十艘航母舰队,与美国血战太平洋,以命搏命的打发,当时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也打的很费劲,所以美国轰炸日本,甚至点燃东京,最后直至原子弹投放,日本都没打算投降,这是典型的一根筋,战略角度看一点也不可取。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连他的盟友希特勒知道后都大骂蠢猪,莫名其妙突然拉了一个超级强大对手下水!日本人的战略眼光可见一般!
▍为什么说日本是战术国家而不是战略国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问题不是日本没有战略,而是做主的人太多,内讧太多。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战略是没问题的。
日本奉行的是步步推进的计划,对手就是东亚最大的国家满清。
他们首先吞掉已经吃掉大半的琉球,然后积蓄力量染指不远处的朝鲜,并全力吞掉台湾。
朝鲜也好,台湾也罢,当时都是满清控制很弱的地区。
甲午战争中,日本打垮满清,吃掉了台湾和朝鲜,领土面积扩大一倍,确定了东亚霸主的地位。
随后日本又通过八国联军侵华,将势力渗透进入平津地区的中国心脏,获得了长江航行权,还狠狠搞了一笔赔款。
稍后的日俄战争,就是日本大陆战略的延续。
通过激战,日本打垮了沙俄,占据了中国东北南部,也就是南满的地盘。
一战中,日本将势力渗透进入山东和上海。
由此整个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日本的势力。
随后,在918期间,日本打垮了张学良,还驱赶了北满的苏联。由此,东北成为日本的地盘,日本领土再次扩大一倍,还得到丰富的资源。
然而,日本就出现了巨大的战略问题。
日本分为海军和陆军两派,各有各的主张。
海军要求南下,也就是进入太平洋和东南亚,横扫英美荷比法的势力。一旦占领这些地区,获得包括石油在内的重要资源。然而,此举主要是海军发动作用,陆军只是配合。
陆军则要求北上,打垮苏联,占领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以及控制外蒙古。
有了如此辽阔的地区和丰富的资源,日本未来会是世界一流超级大国。
然而,海军一派指出苏联这些地区没有石油。
一旦苏联和英美法结盟,日本就失去石油来源,军队无法作战。
所以,北上不切合实际,南下才是正确的。
日本陆军应该停止北上以及在中国的进攻,继续力量准备南下。
一旦打垮了英美荷比法,中国孤掌难鸣,再侵略它也不迟。
这边,陆军明明知道海军的话有道理,也不愿意做配角。
他们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甚至在诺门罕和苏联交战,试探苏军实力。
只是,当时因为百万大军陷入中国战场泥潭,陆军实在无法再去攻打强大的苏联,只能被迫沦为南下的辅助力量。
然而,即便珍珠港事变以后陆军大举南下,却仍然拒绝海军一方要求从中国关内撤军的计划。
由此,日本攻占南洋的南方军才75万,而在中国的军队高达120万。
说日本是战术国家而不是战略国家,主要是海军和陆军的内讧。
而天皇是个虚的,无法平衡两者的关系。
如果是海军或者陆军一派单独掌权,日本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选择,不太可能全面侵华,也不太可能莫名其妙的偷袭珍珠港。
▍为什么说日本是战术国家而不是战略国家?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全对。日本在许多战争和战役中确实展现了非一般的战术素养,有时候确实也显得缺少战略眼光。但是并不能否定日本的战略眼光。战略是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大目标的规划,战术是实现战略的一种手段。战略眼光并不仅仅战争方面,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规划等都可以算在战略中。如果超出军事范畴讲日本的话,就不能说日本不是一个战略国家。如果从军事层面考虑问题的话,日本在战术上绝对是一把好手,但是战略上就不那么突出了。
日本被西方列强侵略之后,实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实行脱亚入欧的策略,实行全面西化,但是又注意培养“和魂洋才式的人才。日本在西化的基础上又注意发展本民族的特色。这样的日本不能说他没有战略眼光。最终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得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向了强盛。但是日本在军事上明显想的太简单。日本强大之后,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这个大战略明显超出了其能力范畴。
有人说日本人的脑袋是方的,做事情不懂得变通。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日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确实比较简单,甚至有点异想天开。日本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从正面解决,而是引起一个更大的麻烦以解决一个小麻烦。如果冒险成功,不仅能取得想要的结果,还会有额外的收获。比如日本为了控制朝鲜,先后挑起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虽然日本两次战争都取得了胜利,但是无疑都是冒险,如果日本战败的话,日本将会损失惨重。虽然日本挑战中国和日本,在战略上失去了先招。但是日本在战争中战术运用得当,最终不仅战胜了中国,也战胜了俄国。
抗日战争时期,其实日本更体现了战术上的长处,和战略上的短处。日本为了侵占我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以极小的代价和较短的时间就占领了我国的东北。这不得不说是战术上的成功。日本为了转移视线,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日本在战术上取得了相应的效果,战略上却将自己置于侵略国的地位。日本由于一次又一次战术的成功,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结果深陷中国战场难以自拔。最后也被我国军民活活拖死。但从战术上看,日本许多战役打得确实不错,各种战术运用得当,造成我国军民损失惨重。但是日本侵华很明显没有做好充足的战略部署。本来准备从北向南侵略我国,结果被轻而易举得引诱到从东向西打。我国则站在更高的战略位置,实行全民族抗战,用空间换取时间,实行持久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人。
最能体现日本是战术国而不是战略国的事件当属偷袭珍珠港。为了偷袭珍珠港日本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做了非常周密的计划。整个计划可以说天衣无缝。日本仅以极小的代价就重创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日本取得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日本打通了南下太平洋的道路,日本的战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二战中没有一次偷袭,可以和偷袭珍珠港媲美。日本的战术非常出色,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日本在战略上彻底输了。
德国的实力远远强过日本,德国发动二战后都一直避免招惹美国,生怕美国加入二战。美国早就有加入二战的想法,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但是日本却给了美国人一个绝佳的借口加入二战。美国加入二战后,迅速展现了强大的战争活力。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大量美国援助,美国海军几乎全歼了日本的海军。日本所取得的制海权仅仅维持了半年。日本不仅要对付中国,还要对抗美国和英国。日本在战略上完全失败。所以当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出以后,高兴坏了丘吉尔和蒋介石,他们终于等到美国参战;日本的行为却引得希特勒破口大骂。
如果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的话,日本在战术上的优势确实大于战略,日本可以称为战术国家,而称不上战略国家。
▍为什么说日本是战术国家而不是战略国家?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从太平洋战争的结果来反推,认为日本缺乏战略。但实际上,日本的战略性失败有它自己的特性,也有历史上的共性。正如保罗肯尼迪在他名著《大国的兴衰》当中所描述的那样,大国在扩张当中,往往都会出现能力透支的现象,当时盛极一时的日本也没能逃脱这一命运。
第一,你是狐狸还是刺猬?这其实就要回到战略学的本身去思考,冷战史的大家加迪斯最近出版了一本书《论大战略》,他用狐狸和刺猬来比喻人的战略思维。刺猬就是一根筋,不知变通;狐狸就是非常灵活,勇于变化,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最好的战略思维,但在现实当中,各国都会倾向于其中的一种思维。日本最终就是陷入了刺猬式思维的窠臼当中,一味追求实现所谓东亚共荣的理想目标,而忽略了对现实情况和力量对比的把握。
但在现实当中,犯下类似错误的只有日本吗?当然不是。远了说有伯利克里,亚历山大,近了说有拿破仑等等,这些国家在扩展过程中都没能抑制住自己的欲望。毕竟,国家是一台巨大的机器,一旦启动之后就很难关闭,这一点上有很大共性,而不是用所谓“民族性”可以解释的。
第二,日本的战略失败是怎么开始的?其实在整个30年代,国际形势朝着对日本有利的方向发展。包括美国在内的强国,基本上默许了日本对东北的占领,甚至和日本瓜分东北的利益。但1937年日本对华的全面战争,彻底触及到了英美在亚洲的利益;特别是对海南岛的占领,更是引发了英美对日本深入南洋的忧虑。
从这一时间开始,日本与英美在战略上的对抗态势日益显现,但日本内心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英美的对手,其核心战略还是与美国“平分亚洲”,并非独吞亚洲。其实在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的核心考虑还是通过“速胜”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前,共同瓜分亚洲。但问题是,日本早期赢的太轻松太快,使它发现了“似乎”可以独占亚洲的可能性。这可以说是日本战略失败的开始,也使得日本与英美的矛盾彻底不可调和。
第三,为什么说日本是“战术国家”?因为我的博士论文是从事日本殖民史研究的,所以对这一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当时,日本对各个国家的情报搜集和基础研究非常的扎实,细节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比如,关于近代泰国货币史和货币改革的内容,直到目前也很难找到可用的中文专著,但30年代以来日本就进行了非常持续且专业的研究,史料价值非常高,对历次改革的文本都有记录。再比如,沈阳1920年代的一次货币改革,日本方面用了一本四百页的书来解说,包括成员的个人信息,业务内容等等。
所以对我来说,所谓的战术国家就是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虽然对日本的战略动机持批判的态度,但日本扎实的研究准备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这也是任何希望走出去的国家,所必须要做的知识准备。
战争往往就是这样,它是一个知识和思想爆发的时期,也是不同国家战略大碰撞的时期。我并不完全同意日本是战术国家而不是战略国家的说法,日本整个的国家崛起和它30年代与西方的纵横捭阖,本身就有很强的战略性,但40年代后的大东亚计划完全走偏。作为第一个与西方全面对抗的亚洲大国,日本的经验需要扬弃,排除非理性的,找到可用的。
▍为什么说日本是战术国家而不是战略国家?
日本近代史上,一直师从大英帝国。确实,日本人从英国人那里学习到了富国强兵的制度,但是英国人身上有一样东西日本人没有学到,致使其在二战中将“明治维新”后辛苦攒的家业,输了的底儿掉。
日本人没学来的那样东西,叫国家战略。
近代日本错误的国家战略
日本是个后发展国家,它崛起之后,世界的重要资源基本上已经被西方列强瓜分的所剩无几,所以日本人心里极其憋屈。
日本又是个孤立在东亚大陆之外的岛国,它崛起时的地缘政治的形势,跟其“师傅”英国,其实高度相似。两国都是孤悬于大陆外的岛国,英国面对的是,欧洲大陆上德、法、俄三个强大的势力;日本面对的是中、俄两大势力。
英国人惯用的大陆政策是“制衡”,就是面对欧洲大陆上的国家,谁冒尖我就打谁。如果日本人也搞大陆均衡政策的话,应该是帮助中国对付俄国(因为俄国一直有向东亚扩张,寻找不冻港建立海军基地的野心),然后日本利用自己的地理条件去发展海军,学习英国人那一套,建立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洋贸易国家。
可是,日本人偏偏不选择这套适合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他们企图实现一个“大东亚共荣”的大陆政策。
翻开日本人的历史,贯穿历史主线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仰慕中国。从盛唐开始,日本人建立了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以致于,看到剃发易服的大清,保留了汉唐文化传统的日本人,充满了文化上的优越感。部分日本人甚至还宣称,自己才是中国文化的正统。
文化上的优越感,很快体现在了政治上。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成为了暴发户,国家逐渐走向了富强。眼看着西方列强在亚洲瓜分利益的蛋糕,日本人难免眼红。去东南亚跟英法强地盘儿,日本人还没有那个胆子,所以,它两眼往亚洲地图上一扫,马上眼露凶光。因为,它看到了东亚的穷哥们儿——中国和朝鲜。
日本人先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吞并了朝鲜半岛,还得到了包括中国的台湾在内的太平洋诸岛。然后,又凭借着满清的赔款和英美的支持,在中国东北给了老迈昏庸的沙俄一记重拳。通过日俄战争,日本打退了俄国向东亚扩张的企图,自己在中国东北也站稳了脚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以威逼利诱的方式,本想与国民党政府签订协议,让其承认伪满洲国独立。但是,蒋介石就是不搭你日本这一茬,拖延时间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基础建设。
正是因为日本近代史太顺了,使得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狂热分子气焰嚣张,你蒋介石不认,我就将你打趴下。于是,日本人动起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妄想。
第二步臭棋,侵略中国
“要想征服世界,必须先征服中国;要想征服中国,必须先征服满洲”,这是当时日本政界的主流观点。选择侵略中国东北,将自己变成一个大陆国家,实际上是将自己陷入了一个“南下还是北上”的两难困境。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向南要面对的是中华民国,向北却要面对苏维埃政权,日本人知道苏联红军的厉害,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南下。日本人妄想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将中国搞定,然后集中兵力去对付苏联。
所以,七七事变时,日本人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何等狂妄自大的人才能说出如此言论。
日本人南下全面侵华的战略,是建立在速战速决的基础上。可以说,从卢沟桥枪声打响那一刻,日本人在战略上就已经处于下风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有句老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日本人越着急,对战争之事考虑的就越不周全,最后势必是手忙脚乱。中国这边,只要看出你的这一破绽,先不用考虑把你打趴下,只要跟你耗时间,最后你小日本就会被自己拖垮。
七七事变后,日本势如破竹,先攻陷了中国的北平和天津,然后掉头直扑太原。日本人对中国研究的很透彻,知道山西的地理位置之余中国的战略意义。
山西就像中原腹地的北方高悬起一把利剑,日本人可以学赵匡胤从山西过河南,南下取湖北,一记窝心拳,切割东西,直取南京;也可以学蒙古人灭南宋,从山西进关中,南下取四川、云南,抄了国民政府的大后方;还可以学满清灭南明,过太行山,从河北、下山东,直取南京。
所以,当日本人攻下太原的时候,国民党真的慌了。还好,偌大的中国,还是有军事战略家存在的。
国民党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他的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在1937年初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里面有一句话,“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和敌人讲和"。意思就是跟敌人进行全民的持久战争。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
中国共产党也有高人看出了日本人的破绽: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毛泽东在总结国际形势以及在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我们将注意力转回到1937年8月,国民党军政部政务次长陈诚,面对抗日的战略困局建议,“与其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并提出牵制日军主力,使敌自东而西,不使其由北而南的战略。
蒋介石接受了陈诚的建议,于是,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史称“淞沪会战”。
国民政府虽然在淞沪会战中败了,但是却赢得了战略上的重大转机:
日本人原来的进攻方向是由北向南,中国北方多为平原,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可以说是一马平川。但是经过淞沪会战,日本人的主力部队都到了上海,这样日本人的进攻方向就变成了由东向西。这样,即使上海守不住,只要保住大后方,国民党就可以一路向西退,江南遍地是江河沟渠,日本人的机械化部队就发挥不出机动性优势了。
再有,上海有东方巴黎的国际地位,这一仗使得日本人侵华的恶性在国际社会的曝光率也非常高。
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统计死伤30万人。
中国军人用鲜血与生命,成功地扭转了战略困局,拖住了日本人三个月时间,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牛皮鬼话。这就像面对恶霸的侮辱,即使被打的满身是血,让我服软,门都没有,中国人从鸦片战争后逐渐丢失的民族气节被找回来了,抗战的士气与决心在淞沪会战被点燃了。所以说,八一三淞沪会战,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
日本人呢,从淞沪会战开始也揭开了建立大东亚共荣那虚伪面纱,暴露出了侵略者那丑陋獠牙。攻陷上海后,日本人马不停蹄北上,下苏州,于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对三十万中国人犯下滔天罪行。
攻陷国民政府首都,日本人以为就可以逼迫蒋介石接受谈判了,谁成想蒋介石根本不买账,就是要继续打。这下日本人傻眼了,心里难免有点儿骑虎难下的滋味儿。
这时候,日本人想全面占领偌大的中国,它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退回东北,很可能抵挡不住中国军队的反攻。日本心里后悔,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
日本人先是在台儿庄栽了个跟头,然后发现这战争越来越难打,武汉会战虽然胜了,但也是损失惨重。
武汉会战后,中国的抗战进入到了战略上的相持。中国虽然丢了半壁江山,但就是不投降,跟你耗着。日本人因为的占线拉的太长,也无力西进。
就这样,在消耗的过程中,细心的中国人发现,日本军人的装备越来越差,飞机起飞的频率越来越低,士兵配备的子弹也是越来越少。其实,到了1939年,日本的黄金储备已经都到了美国人的腰包,换取钢铁、石油、枪炮。甚至,日本人的学校教学用枪都被收回,投放到中国。
第三步臭棋,太平洋战争
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像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都依赖进口。当日本人看到德国在欧洲战场将英法联军打的狼狈不堪时,脑袋里灵光一闪,既然英法被打得快不行了,我何不去东南亚将他们的殖民地占为己有?因为东南亚有日本人急需的石油,橡胶。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正式宣布结成轴心国同盟。德国与日本商定了一个计划,就是进驻印度支那北部。日军先派遣第五师团的一个大队,擅自从镇南关提前进入印度支那领土。法国维希政府强烈抵制日本的入侵,日本的高层假惺惺地处罚了肇事者,然后接着谈判,再次商量进驻时间。这边刚刚商量妥当,日本在前线指挥战斗的两位参谋长,就擅自作主从陆海两路向印度支那进攻。
这个消息传到国际社会后引起一片哗然,考虑到日本这个行为直接威胁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地,于是美国和英国联手,开始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这下可把日本人急坏了。以当前的日本的石油储备计算,只能维持三个月的战争开销。如果没有石油,三个月后所有的飞机大炮都会变成废铁。
这时候摆在日本面前的就两条路,一条是放弃“七七事变”后吞并的中国土地,退回到以前的状态。第二个选择就是投入所有的资源,与美国来一场速战速决的战斗,打通石油的供应渠道,解决石油的供给问题。
又是速战速决,这次的敌人是比中国更强大的美国。陷入了两难的日本人,他们自然不愿意将吃进去的中国领土吐出来。日本人决定豪赌一场,压上日本的国家命运,跟美国人决一死战。
这就是“珍珠港事件”的前因后果。要么倾尽所有资源将山姆大叔迅速揍趴下,在美国人反应过来前逼迫他签字,日本独占太平洋;要么在失去战略物资供应的情况下,所有战争机械趴下,去和中国人拼刺刀。
故事的结局我们都知道:1941年12月7日清晨,山本五十六指挥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日本人没计算清楚,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日本人虽然在珍珠港,赢得战术上的一是胜利,但并没有伤到美国的国家根基。在国家的体量上日本和美国相差太悬殊了,美国的战争机器一旦运作起来,太平洋战争最后的结局就没有悬念了。
这不,随着中途岛海战美国全歼日本海军主力,以及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的爆炸,日本人上下的精神完全被摧毁。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结语
同样作为岛国,英国采取的是“非正式帝国”的路线,主要是以控制金融、原材料和国际贸易条件,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制定规则的平台型帝国。英国对大陆国家采取的是协调与孤立政策,用自己的智慧使欧洲大陆各国保持平衡,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而日本通过学习英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但是它从没有学到英国人的国家战略。日本人像暴发户一样目光短浅,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通过一次次战术上的胜利,忘乎所以,最后反倒把自己一步步陷入一个走向死亡的战略深渊。
------------------
推荐阅读:
水电站发电时下泄的水流仍含有巨大的动能为什么不能再次用于发电?
现在很多学生都上初中了依然不知道学习,没有责任没有担当,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醒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