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感觉到奇怪,苏联为何士兵越打越多?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感觉到奇怪,苏联为何士兵越打越多?
二战期间,德国人算了一下被俘人数已达300万人又算了一下苏军的番号有二百多师,大喜过望。兴奋地宣布苏军已被消灭。莫斯科红场阅兵后直接开赴前线,德国人惊叹怎么这么多的部队。原因苏军投入统帅部战略预备队二百多个师。原因是苏军双番号,一个师二个番号或者三个番号。加上苏联大口二亿多的人口。军队人数不断补充壮大。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感觉到奇怪,苏联为何士兵越打越多?
事实上,德军在一天之内,就曾经俘虏苏联士兵28万9千多人,然而:“我却看到苏联的兵源不但不枯竭,而且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联邦德国的尼·冯·贝洛,希特勒副官就回忆过二战时期,苏联士兵越打越多的情况。
当年,希特勒成立了专门管辖俄国和巴尔干地区的新“东方部",委任党部书记罗森贝格为该部部长。这个决定曾经引起了轰动。有人因此已预见到会出现某些困难,后来这些困难,果然产生了。
事实上,就在希特勒为了鼓舞士兵,宣称苏联兵源已近枯竭,预备队已经用完时,源源不断的苏联军队,却出人意料地投入了反攻。
被严寒几乎冻僵了的德国士兵,看到越来越多的苏军,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认为自己被元首骗了,继而紧张,最后变成了莫名的恐惧。
后来,苏联由工人组成的部队,居然能够轻而易举地打败不可一世的德军,这在以前,比如两个月之前,这样的队伍毫无疑问地会被德军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后来的情况已完全反了过来,越来越多的冻伤了的德国士兵,扑倒在雪地上,歇斯底里地呜咽着,不是冻死就是饿死!
那么,为什么苏联的士兵会越打越多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鲜为人知的原因!
其一、苏联红军自身兵源的不断增加,西伯利亚的援军也不断赶到,苏联拥有一亿七千万人口,可以比德国征集更多的兵员,这样红军兵源就源源不断的被派送到战场
在苏联境内战斗的德军,遇到了很多阻碍,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几乎消灭了苏联红军一半的军队。
可是,随着冬季的到来,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渐渐高涨,德国人也发现了这一点。
由于苏联红军自身兵源的不断增加,西伯利亚的援军也不断赶到,再加上苏联冬季的寒冷气候,使得德国军队越来越难以适应,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于12月初就开始僵持起来。
由于恶劣的气候,德军国援军的不足,武器供给的短缺,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斯大林趁机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反击。
苏联有强大的实力和征兵计划1941年6月,德军比红军占有优势,这已是毫无疑问的了。苏联拥有一亿七千万人口,当然能够比德国征集更多的兵员,凭它的经济,也足以装备这些兵员。
但是在1941年,红军的武器现代化,虽然已在进行中,却远没有完成。
但是,它确实不缺少兵源!
事实上,德军入侵苏联后,苏联征兵的年龄标准降低了,服役期限延长了,这样,1941年它可以动员四百万人。
此外,包括六百万青年在内的近一千万人正在进行集中军事训练。
军官和军士的训练工作,在新任军事委员铁木辛哥主持下迅速进行,约有一千名军官在军事学校中已初步学习了现代军事知识。
其二,世界战争离不开人力动员,而苏联的动员能力非常强势,比美国和德国有更加强大的动员力量,特别是苏联征兵“招贴”也很有号召力!
二战时期,各主要交战国动员军队总人数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情况:
其中苏联兵员动员量为2,700万人,占本国总人口的14%,美国兵员动员量为1,400万人,占本国总人口10%左右。
德国兵员动员量为1,700万人,占本国总人口的21%,日本兵员动员量为11,000万人,占本国总人口的13%左右。
说白了!苏联有人有枪!甚至于比美国有更多的兵源!
马歇尔曾经坦白承认:美国的正规部队目前不过一百四十五万人,计划到明年增加到三百万,但征兵的业绩很差,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不肯报到,有百分之四十体格不合标准。
征召青年人还如此,要进一步征召中年人,其困难是一定会更多的,动员大量兵力在美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美国的兵源在事实上原本是非常有限的。
德国总人口不多,就算征兵能力很强,也不能超过苏联的军队人数!
事实上,中亚是苏联的兵源补给站,卫国战争时期,中亚各民族的优秀儿女,和苏联其他民族的战士一道加入苏军的行列,为捍卫苏维埃祖国而战。
在卫国战争期间,哈萨克共和国共组建了20多个步、骑兵师,以及数个炮团或空军团、几十个各兵种的营,他们先后有65万人参加了苏军!
苏联征兵招贴很有号召力!
苏联征兵招贴的由“人物与文字标语”构成。
海报字体直接表达出宣传海报的主题;人物统一采用食指直接指向受众的命令姿态,神色威严而凝重,视线直视且肯定,仔细查看这张“招贴”中的人物,苏联“招贴”都是采用手绘“虚拟”人物,来对苏联征兵受众进行召唤。
相对于美国的征兵海报山姆大叔,以及英国选取了陆军元帅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的照片作为召唤,来征兵,苏联的征兵海报也非常有特色!
苏联的《你参加红军了吗?》,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国家的征兵海报的构图,是很好的设计。
从背景中的工厂,可以猜测出前苏联征兵海报中的军人,应该是产业工人出身,他顶天立地,神情坚毅。
苏联招兵贴画都是采用手绘“虚拟”人物,来对受众进行召唤。苏联征兵招贴画都是普通士兵人物!
说白了!苏联的征兵海报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有冲击力和鼓动力,与此同时又非常接地气,所以兵源也就越来越多了!
其三、德国人感觉奇怪,事实上也确实有心理作用的存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良的感觉往往有“放大器”的作用,德军进攻受挫,顿兵于坚城之下,难免悲观失望
事实上,当年的冬天总是来得比预计的要早,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酷,而且主要是跟德国人作对。
其次是苏联的兵源似乎“用之不竭”,他们在美国援助的武器装备的支持下,逐步压倒了德军。
最后,苏联的经济和人民的落后性质,公路太少,使摩托化部队行动困难;以及那种“亚洲式”的不顾一切的顽强性,又使得他们哪怕是饿着肚子,即使是陷入重围,也仍然要打到底。
如此之类的解释,有一个方便之处,就是保护所谓德国国防军将领在战略上出类拔萃,以及他们的部下能征善战的神话不受损害。
因为,把他们击败了的原来是一系列无法克服的困难。
说白了,德军感觉苏军越打越多,还有德国军官为战争失败寻找借口的原因,苏军兵源确实在增加,但是没有德军感觉的那么严重,否则苏军也不会等到1945年才开始慢慢地攻入德国境内!
德军围攻莫斯科失败1941年冬季起,德军在苏联前线就一直处于寡不敌众的地位。多亏技术优越,训练又好,他们在接连几次大包围战中最后终于歼灭敌军,但是接着就陷入秋季的泥淖。
等到冬季地面冻硬时,德军又遇到生力军堵道,而他们已经疲惫不堪,根本无力挣扎到目的地了。
除了德军没有算准苏联的兵源之外,一个次要的致命因素是,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将领把整个8月,都浪费在争论下一步如何行动上面了!
德国统帅部的最高级将领头脑竟糊涂到惊人的地步!
下一级将领,特别是古德里安,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那就是要尽快向莫斯科进军,由步兵部队去肃清被围苏军。
后来,德军采取“焦土政策”的命令就是,为了阻止苏军的追击,德军把第聂伯河沿线25公里宽以内的一切工具、房屋和车辆全部毁坏,把这个地区内一切可供苏联生产利用的物资和设备也全部搬走了。
为了断绝苏联的兵源,曼施坦因还遵循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把居住在这一地区的60岁以下的男性居民也一同掠走。
到1943年9月30日,德军撤退行动才完成。
先后共动用了2500辆列车,将20万德军士兵和数十万苏联和平居民运走,同时运走了大量的德军装备、物资和掠夺来的苏联财产。
苏联人也很好地解决战时粮食困难问题。乌兹别克共和国在向前线输送粮食、棉花和牲畜的同时,还大量捐资,仅1943年,乌兹别克共和国的劳动人民,捐献给苏维埃军队的基金就达316000000卢布。
中亚各共和国人民的无私奉献,也为卫国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
综上所述,德国人感到奇怪,苏联的士兵越打越多,就在于苏联拥有一亿七千万人口,可以比德国征集更多的兵员,这样红军兵源就源源不断的被派送到战场。
再则,德军进攻受挫,顿兵于坚城之下,难免悲观失望,有由于苏联征兵“招贴”也很有号召力!后勤保障也非常到位,所以德军感觉苏军越打越多了!
我是@龚柳辉 朋友们!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感觉到奇怪,苏联为何士兵越打越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之所以觉得苏军会越打越多,这是因为德国人低估了苏军的动员能力。
德国人其实很清楚苏联的人员数量高达1.8亿,以苏联的人口可以组建1千万以上的部队。
德国人口要少得多,毕竟也有8000万。
更关键的是,苏联虽然高达1.8亿,但很多人不支持他。比如乌克兰人,波罗的海三国,高加索很多民族等等,都是反苏联的。
而比如中亚等很多国家,名义上和苏联一体,但实际上有很多问题。
所以,苏联人力虽有很大优势,但也在德国预料之中。
在德苏战争初始阶段,苏联就被德国打的一败涂地,损失惨重。5个月时间内苏联损失了63%煤、58%钢的生产能力和41%的铁路线,多达31850家工矿企业遭到破坏,还有60%的铝产地和80%的铜锰产地被德军占领。
战10天之内,苏联就征召530万人入伍。战时苏军兵员损失巨大,1941年6月至1944年4月德军共俘虏苏军575.4万人,其中322万人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联战死的军人达1360万人(含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军人数一直保持在1000万左右。苏联大部分壮年男子在前线战斗,连妇女都有80万上了战场。
希特勒最大失误,在于低估了苏联人军工生产的庞大能力。
人是很容易动员组织起来的。但是人要有武器才能打仗!二战中士兵不仅仅要有步枪和子弹,还需要有坦克,飞机大炮,军舰等重武器。但是希特勒低估了苏联人重武器的生产能力,认为他们只需要将现役的两三百万苏军在短时间内全部消灭,苏军是无法在一二年之内恢复实力的。事实证明,苏联军队恢复能力非常强大。
在莫斯科会战之前,得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苏军。然而在莫斯科会战后期,苏军兵力再次超过了德军。到了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苏军的兵力已经远远超过德军。尤其重要的是苏军的重武器质量虽然稍差,但数量上却有压倒性的优势。
就一场长期的持久战来说,无疑苏联才是最后胜利的一方。因为持久战拼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军队持久战能力!苏联人的坦克虽然没有虎式和豹式坦克那么先进,生产总量却是德军坦克的好几倍。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可以彻底压垮德军。可以说苏联人才是真正掌握战争实质的胜利者。
我们看看苏联在战争期间,武器生产数量。
步枪、自动步枪:1200万支
轻、重机枪:9.54万挺
火炮:83.4万门(含迫击炮34.8万门)
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
飞机:158218架
汽车:20.5万辆
其中,德军坦克制造总数为2万多辆,还不到苏军的三分之一。
这样打仗,哪里能赢呢。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感觉到奇怪,苏联为何士兵越打越多?
德军:打垮了苏联一个师,立马又来十个师,这仗没法打了!!!
二战苏军给人的感觉就是打不完,整个二战期间,苏联总共动员了几千万人参战。战争初期,1941年6月,苏联一个星期动员了530万人入伍,而到1942年5月,苏联总共动员了1800万人参战,兵力已经达到了非常恐怖的地步,虽说兵员素质一般,但是起码人多,可以进行消耗。
苏联将工厂里学校里面的青壮年都动员到了军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苏军那个村子中,仅仅瓦斯科夫一个壮年的男子,成了村里妇女们的抢手货。原因只有一个,青壮年都上战场打仗去了。
不光如此,很多苏联妇女也响应斯大林的号召走进军队,不光在苏军的机关中,有很多还在苏军的一线作战部队中冲锋陷阵。
还有很多监狱里的犯人被放出,送到前线冲锋陷阵,在古时候这叫充军。发一身就是军人,是军人就要冲锋陷阵。
缩短训练时间
正常情况下,士兵要上战场,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才能上战场。然而,1942年的苏军基本上就是学会开枪就要上战场。还有很多动员兵都是直接上战场的。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根本就是不行,和那些受专业训练的德军根本没法比。
对于苏军的坦克兵,只要会开拖拉机就能当坦克兵,还能当车长。不过也是T34确实好操作,而且还是拖拉机厂生产的。
苏军在战争中能够活下来的士兵,日后都成了主力,边打仗边训练。这点和当时的国军差不多,不过很多士兵也都是抓来的,简单训练之后就送上战场了。造成的结果就是水平参差不齐,战斗力低。换句话说,头一天还在家种地呢,第二天拿枪就上战场了,战斗力可想而知。
还有一点就是,往往在面对侵略者的时候,要保家卫国了,政府宣传动员一下,就有很多人报名参军。当年中国抗战是这样,苏联也是,到纳粹即将灭亡时,很多德国人也是组建了人民冲锋队,去保卫国家。
苏联这么做也是没办法,谁让德军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不赶鸭子上架根本就不行,就算赶鸭子上架,上去了也是送死。不过送死归送死,苏军还是有能打的部队,可以通过人数去消耗敌军。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感觉到奇怪,苏联为何士兵越打越多?
首先,苏联的人口比纳粹德国多。截止到二战爆发前,苏联的人口是德国的两倍。人口基数决定了苏军的暴兵基础。
第二,苏联的动员时间比德国早。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就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德国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才开始总动员。时间比苏联整整晚了一年半。
第三,苏联的动员效率比德国高。苏联连妇女和老人都被强行动员参战,德国呢?能看到妇女和老人参战么?
一、苏联的人口优势
根据苏联和纳粹德国的人口统计。纳粹德国在二战前的人口总数约八千万,此数字包含了奥地利、苏台德区、萨尔、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德意志人;苏联在二战前的人口约为1.7亿,是德国的两倍左右。
虽然在苏德战争之前,德国还吞并了西欧四国和北欧两国,但是苏联也吞并了半个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双方的人口都在上升,比例没有变化,依然是2:1。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大片国土沦丧。德国占领区的苏联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大约是8560万,其中一大半是农业人口,三百多万是产业工人。
这个损失数字如果放在德国身上,那么德国就铁定灭亡了,因为没人了嘛。但是苏联人的底子厚,人口多,损失了八千多万人,在未沦陷区还有一亿多人。这就是典型的底子厚,损失得起。
二、苏联动员时间早
苏德战争之前,苏军的正规部队是五百万人左右(480万),跟德军差不多。但是大战爆发后,苏军迅速进行全国总动员。从1941年至1945年期间,苏联总共动员了将近三千万人参战,而且都是作战人员。
相比之下,德国就差远了。打败法国后,希特勒还嫌兵太多了,主动裁了十几万人。虽然后来打苏联又重新征召入伍,但是德国一直都没有进行总动员。
一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面临兵源短缺和打大仗的需要(库尔斯克会战),希特勒才开始进行总动员。但是我们知道,任何国家推行新政策都要有一个准备期,不是说希特勒今天下命令,第二天立即就能蹦出几百万士兵出来的。
其实,苏联和纳粹德国的工业化程度是差不多的。既然都是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水平也差不多,那么动员能力也必然是差不多。苏联动员了三千万士兵参战,德国以八千万的人口也动员出了将近1500万的士兵。
但问题在于,德国进行动员的时间晚,当动员初见效果时,盟军也在诺曼底登陆了。德军被盟军两面夹击,东面要对付苏联,西面也要布置重兵防御英美盟军。这一下,兵力也就不够用了。
并且德国还到处分兵,挪威有二十多万德军一直搁在那里闲置,没起到什么用。
如果德国一开始就马力全开,直接动员一千万人砸死苏联,也就不会一步被动,步步被动的局面了。
第三、苏联的动员“效率”更高
这是苏军越打越多的直接原因。
苏德战争前期的大溃败后,苏军面临了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填坑,斯大林也是急眼了,下令疯狂搜刮兵员,征召了大量缺乏经验的新兵入伍。
在1941年6月22日—7月1日这9天时间里,苏军就征召了530万士兵与65万预备役军官,这种动员能力简直疯了。(这也是苏军在被德军突袭重创后,没有崩溃的原因)
后来,苏军每收复一块领土,苏军就在当地竭力得搜刮一切看上去能当兵的人参军,补充损失。包括把在当地坚持战斗的游击队也收编到正规军。打到德国本土时,苏军连之前被德国虏获奴役的苏联苦力、战俘都不放过,都要编入部队补充损失。
这些还都是男性壮丁,苏联连女人的价值也要榨干。当时苏联的女人不仅要劳动,工厂和田间地头处处都可以看到女性劳动力的影子。男人去打仗了,女人就得干活。并且苏联的女人还要参军,要负责后方的警戒任务。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讲的就是苏联女兵的故事。
因此可以说,苏军为了打赢战争,可谓是掘地三尺,疯狂抓壮丁。很多变态政策在西方国家看来,简直就是“反人类”。
反观德国呢?简直就是一团糟。德军的动员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于苏联来说,存在严重的体制问题。
德军的管理体制四分五裂,海军、空军在名义上归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管,但实际上是自己另搞一套。也就是说,德国的海军和空军跟陆军抢人,从陆军掠夺大量的兵员组建他们各自的海军岸防部队和高炮、探照灯防空部队、空军野战师等部队。浪费了大量的陆军兵员。
并且党卫队也要插一杠,在党卫队系统里建立武装党卫军,组建了好几个师。
另外纳粹党还有人民冲锋队,这是纳粹党搞起来的,不归德国国防军、陆军管理,全归纳粹党当地的首脑管。这些老弱病残既没有配备可用的武器,也没有接受良好的军事训练,更没有得到有效的指挥。一上战场就成炮灰。
所以别看德国也武装了1500万人,但实际上跟苏联前期一样,大部分都是炮灰。
当时的德国跟当时的日本神似,有力气拧不成一股劲。纳粹党政权在各个方面的管理效率都不如苏联。
总的来说,苏联的优势在于底子厚,态度很端正,动员能力变态。而德国的问题在于动员效率低,态度很不端正,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过于放松了。前期本来有机会一招掐死苏联,但是态度松懈,没把苏联放在眼里。待到形势不对了,认真起来的时候,又发现要面对的是两个敌手。
如果说苏联和德国是同样的两根蜡烛,谁先烧完谁先死。苏联虽然是先开始烧,但是苏联是从头烧到尾;而德国虽然是后烧,但德国是两头都一起烧。于是,德国这个后烧的蜡烛就先熄灭了。
------------------
推荐阅读:
母亲肺癌晚期,用尽了所有治疗方案,还是救不了她,只能看着她受罪,谁能明白我的心情?怎么办?
上一篇:战争能不能打破美元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