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兵力有多少?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兵力有多少?
史书上说有两三万兵力吧,但是现在无法考证,小日本自己有没有对外公布。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兵力有多少?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在我国东北的兵力有: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二师团,6个独立独立守备队,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多人。共计,约3万余人。
其中,战斗力最强的就是第二师团的10400人,这是日军甲种师团,又叫“仙台师团”。就是这个师团攻击了东北军在奉天的北大营。
当时,在北大营驻守的是东北军的第七旅8000人。日军进攻北大营的时候,旅长不在大营。值班的士兵向“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请示。在这个危急时刻,荣臻马上打电话给在北平的少帅。可惜,少帅陪英国公使看戏去了,找不到人。于是,荣臻根据以往少帅“避免与日军冲突”的严令,下令北大营的士兵:
“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领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训练中的东北军)
于是,8000东北军被几百(300余人)日军击溃了。第七旅第六二零团因为没有接到“不抵抗”命令,与日军展开自卫还击。不过,于事无补。北大营士兵在伤亡300余人后,营房全部被日军占领。
(东北军装备)
而此时,东北军在东北有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共20万人。而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后,从朝鲜向东北增援了一个师团(第二十师团,2万人),这才达到了5万多人。
可惜,东北军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被日军以少量兵力追着打。
那么,当时的东北军到底能不能打赢日军呢?或者说,能不能遏制住日军侵略势头?
有朋友拿全面抗战以后的数据对比,国军在与日军兵力对比达到4比1时,依然战败而且,伤亡更是达到了8比1。所以,有朋友得出结论,当时的东北军靠16万正规军,是打不过5万日军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拿1932年的淞沪抗战对比下,而不是拿5年之后的战役做对比。因为,日军在淞沪抗战失利后,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军队,重新布局军队了。只有1932年的淞沪抗战,才能最准确反映中日军队的差距。
在淞沪抗战中,我国的参战总兵力是5万人:(蒋光鼐和蔡廷锴)19路军的三个师,共计3万余人;(张治中)第5军的两个师,共计2万余人。
日军参战兵力是7万人:混成第二十四旅团、第九、第十一、第十四师团。另外,日军还有舰队:各型军舰80艘(包括航空母舰2艘),飞机300架,。
当时,19路军已经欠饷8个多月,物资弹药短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路军顶住了日军二十余天。直到2月16日,第五军在张治中将军率领下,才前来支援19路军。最终,在两军的配合下,国军士兵用长枪、机关枪和手榴弹等武器,愣是把装备了飞机、军舰、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的日军给打懵了。日军被打的四次换帅,最终也没有占领上海!
“一·二八”淞沪抗战打了三十三天,我军兵力五万多人,日军七万多人(还有军舰飞机配合),最终,日军的嚣张气焰被我军打下去了。就此一战,让日军了解到中国军队的真是战斗力!也是因此,日军将全面侵华推迟到了5年后。
(蒋光鼐)
所以,按照1932年“淞沪抗战”中,我军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军都能打的日军四次更换主帅。更别说“九一八”时,东北军有16万人,日军只有3-5万人!
现在越来越觉得郝梦龄将军非常伟大。在此,借用郝梦龄将军的一句话,缅怀抗日英雄:“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抗战有此决心,日寇怎敢嚣张!
(文|勇战王聊历史)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兵力有多少?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事先收买石友三发动兵变,迫使东北军主力增援关内,继而调集优势兵力挑起事变。
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下属有第二师团、独立守备队的6个大队、旅顺重炮兵大队和关东宪兵队,总兵力大约1.8万人,此外事变前日本还动员了武装在乡军人数千人,总兵力有所增加。
在九一八事变时,日军以第二师团下属的步兵第四联队和骑兵第二联队负责警戒长春,以独立守备步兵第三大队进攻营口,独立守备步兵第四大队进攻凤凰城外,其他部队都向沈阳集中。其中在九一八爆发前,日军已经部署在沈阳是第二十九联队和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加上在乡军人,总数大约在5、6千左右,其他的万余人是后来陆续抵达沈阳的。为了预防万一,关东军还向朝鲜军林铣十郎中将提出了增援要求。
日本的这一部署应该说在沈阳及其周围,日军形成了绝对优势。东北军虽然号称有30万大军,但是为了平定石友三的叛乱,从关外大量调集部队入关,到九一八前夕,东北军有12万大军滞留关内,而且大部分是装备好、训练好的正规军。在辽宁东北军只有5个国防步兵旅和1个国防骑兵旅,其中两个步兵旅部署在山海关和锦州,另外两个国防旅1个在兴城,1个在洮南,骑兵第3旅则部署在通辽,只有第七旅在沈阳,总兵力不过6800人,和事变前在沈阳的日军数量相当,加上在沈阳城的几千警察部队的话,东北军兵力占据优势,不过战斗力就差的大了。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日军以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进攻北大营,而第二十九联队则进攻沈阳城。虽然有不抵抗的命令,不过按照日方记载,在北大营双方还是爆发了战斗,在战斗过程中,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赶到,日军两面夹攻,在战斗6个多小时以后攻占北大营。
第二十九联队在沈阳遇到了黄显声将军的警察部队的抵抗,经过4个小时战斗后,日军攻占沈阳城部分地区。19日凌晨4时45分,日本第二师团主力抵达沈阳,日军以第十六联队协助攻城,到8点以后,沈阳大部沦陷。到19日夜间,沈阳周围东北军大多被击败,日本控制了沈阳城。
所以在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在沈阳的日军前期大约有6000人,后来陆续增加到1.5万人,加上东北其他日军,大约在2万人左右。如果算上朝鲜军等后续抵达的部队,那么日军就更多了。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兵力有多少?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九一八就这三个字,放咱大华夏子民的心口上秤上一秤上,重达千斤,就一个字压的哪叫个“痛”。临了,大家伙还得拍着桌子送上一句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哎!咱说张学良小六子人是不错,但就因为“不抵抗”被人戳着脊梁骨的骂。一说这事老梁的嘴就搂不住,算了小六子的话题,老梁不想多说了,今天咱先聊聊题主的问题。
矮地瓜的兵力有多少?这问题也简单,老梁觉得他分两个方向来回答更合适。从大的方面讲,矮地瓜在东北有正规军1.5万人,加上一小撮啥还乡军人,啥冒充警察的辅助部队一万多人,这杂七杂八的加起来有2.7万人,还都集中在南满铁路沿线。
另一个方向是从小的方面来讲,小鬼子参与到九一八事变攻打北大营的人数仅有三百个矮地瓜。
说道这里,有些朋友也许会好奇,咱东北军有多少?大的方面讲,说出来吓死你,光正规军就有16.5万人,非正规军有四万多人,加起来就有二十多万人。小的方面讲,北大营这嘎达蹲了八千号人。
光人数对比,咱东北军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把小鬼子给淹了,但这结局说起来就心酸。
那么题主的问题老梁回答完了,但老梁还想接着说说,这九一八事变中的焦点北大营,这帮人吃饱了都干嘛去了,咋就被三百个矮地瓜撵着跑?真没有人抵抗吗?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又称柳条湖事变。1931年九月十八号大晚上,矮地瓜小鬼子兴奋的睡不着觉。在关东军的安排下,一帮子矮地瓜在一个矬子的带领下扛着比自己都高的三八大盖,腰里揣着俩炸药包,到了地头就开始表演了。
将炸药包塞到自己承包的铁路线上(南满铁路——离北大营也就八百米的距离)。为了不影响第二天通车,这帮人还精心的计算了一下,在保证爆炸的前提的下,第二天还能通车。
顶着寒风往炸药包上甩俩大鼻涕,跟着就拉响了,一声巨响结束后,三具穿着东北军服装的尸体,就被这帮矮地瓜丢到了道路上。
这个时候,蹲在爆炸点四公里处喝西北风的川岛听到爆炸声,高兴的跳了起来,接着挥舞着手中的小破刀,一脚就把爬在地上的小鬼子踹了起来,这就南下开始进攻北大营。
九一八事变正式被小鬼子启东了。
北大营
你说也赶巧了,九月十八号的当天晚上东北边防军中将参谋长荣臻同学接到了小六子的命令,并且还认真的传达了下去,这命令就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家伙事塞库房里,顺带关上保险,躺地上等死,大家伙一起成仁,为国家去死”
三百多蹦起来还没有桌子高的小鬼子,窜到北大营和八千多人东北军这就怼上了。
北大营,很多人躺营房里被小鬼子拿着刺刀挨个挑,有心抵抗但双拳难敌刺刀,还是被戳死了。有人躲到床底下被小鬼子的歪把子捎带着就突突了。小鬼子哪叫个开心,没啥可操心的,根本就不用担心有啥冷枪放出来,只要端着三八大盖放心大胆的放枪,拿着刺刀咬着牙玩命的往前戳往前推进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有一人蹲在团部里坐不住了,这人是第七旅六二零团的团长王铁汉。
这人老梁得给大家伙介绍介绍。这人堪称是一个儒将,平时没事就喜欢研究军事和政治,还出过书啥《战争论》,啥《东北军事略》,那笔杆子也是杠杠的。
有人要问,这人打仗是不是也有两把大刷子?
何值啊!人家那两把大刷子可大了,长城抗战,凇泸会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咱大华夏地头上有名的抗日战争,人家都参与过,凭着过硬的本事,还当上了少将参谋,当上了第四十九军105师的师长。
牛掰吧!但他也是个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主,到了内战开始,就没有打赢过一次。
这话扯的有点远了,咱拉回来继续聊这北大营。
王铁汉收到命令之后,俩小眼睛愣生生的就瞪成了一双大眼睛:“你个瘪犊子玩意!找家伙,小鬼子来了,没啥好说的,弄死这帮憋犊子!”
家伙事就只有几颗手榴弹。
“怕啥!咬也能咬死个它几个!”王铁汉怒了。
就这个时候,东北军瘪犊子参谋长又来电话,还叮嘱不要抵抗,让小鬼子随便戳!
王铁汉怒火中烧,摔了帽子砸了电话:“老子不配你们玩了,弟兄们小鬼子只要赶靠近,没啥说的,能拿出啥家伙,一股脑往死了锤这帮矮地瓜!”
好吧矮地瓜没有打进王铁汉的团部,反而被打死了二十五个人。至此抗日第一枪的名号就落在了王铁汉的身上。咱大华夏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咱大华夏的军队也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写到这里,老梁的心情似乎还好了一点。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九一八事变中,日本的兵力有多少?
1931年9月18日,日本的关东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占领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叫“九·一八事变”。说起来能把人羞死,不到五百人的日军打下八千多人的北大营,不废一枪一弹占领偌大的沈阳;满打满算1.5万日军加一点伪军、警察,不到五个月打跑了20万东北军,占领了我们的大东北。
为什么“不抵抗”?说是蒋介石命令“不准抵抗”,实际我觉得是那位年轻不气盛的花花公子要负全责:首先,说蒋某严令“不准抵抗〞就十分可疑,在不了解真实详情而发如此明确严令,不太可能;其次,将在外,当临机独断,君命有所不受。所以,作为统帅东北军的张少帅要负责。最起码,在战事迫在眉睫之时,统帅跑到千里之外听戏跳舞,这是确凿的,荒唐!
九一八事变时的东北军有多猛
东北军的前身是张作霖所统率的奉军。张作霖是土匪出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大清朝没了,全国乱糟糟的,土匪做大了的张作霖兼并了许多东北绺子和地方保安部队,成了独霸东北的大军阀,即“奉系军阀”,军队就是“奉军”。
1924年是奉军的高光时刻,他们打败了吴佩孚的直系军阀,取得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控制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组建了北洋军阀最后一届内阁。但是好景不长,1928年,第二次北伐的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把他打回了东北;紧接着在皇姑屯他又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成为奉军统帅,他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称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管辖,奉军也就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军”,“东北军”之名由此而来。
喜出望外的蒋介石立刻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陆军总司令是何应钦。可见,当时张学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蒋介石和张学良的默契是:黄河以北张学良说了算。蒋介石之所以这样待张学良,是因为张学良统帅的东北军太厉害了,在当时全国各地的军阀中实力最强,他们正规军共有步兵旅二十五个、骑兵旅六个、炮兵团十个,总人数二十七万;另外还有地方警备部队、保安团十七万人。
在装备上,东北军也是当时最强的,他们有自己的兵工厂,可年产步枪五万支、重机枪一千多挺,子弹不计其数;他们能自己设计制造75mm、100mm、105mm、150mm各种火炮;他们还可以设计制造轻型坦克。当然,因为财大气粗,他们从国外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德国造、捷克造武器为主。东北军还有三百多架飞机和27艘舰艇,真正的陆海空齐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东北军能够自己制造简单的飞机。
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就是搞海军的,他还成了我国第一个海军院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第一任校长,后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东北军的军工企业包括: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奉天粮秣厂、奉天被服厂、东北航空工厂、奉天迫击炮厂等,这些后来都成为东北工业的基础。当时,日本人称:东三省兵工厂为“东方第一”,这不是在瞎说,可惜最后都成了鬼子的工厂。
九一八事变时的中国形势有多糟
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中国乱得不能再乱,也许日本人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悍然挑起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全中国的行动。
清朝灭亡以后,中国就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状态,北洋政府实际也想有所作为,但是历史的惯性和外国殖民势力在中国的争夺,让这种混乱变得更加不堪。两次北伐,北洋政府倒台,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的割据、互斗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为了争权夺利抢地盘,甚至有加剧的情况。最大的几个军阀势力当属独占山西的阎锡山、坐镇武汉控制南国的贵系李宗仁、西北军冯玉祥、东北军张学良。
1930年,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军阀之间开打,“中原大战”爆发,好在张学良刚接班,根基不稳,早早表示中立。蒋介石最后惨胜,维持住了四处漏风的南京政府,但本就疲弱不堪的中国更加羸弱。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好这几年中国连续三年大旱,爆发了大饥荒,这就是有名的“民国十八年年馑”,饥民塞道、饿殍遍野。书载:“国力之疲,已如风前之烛奢”。即使这样,蒋介石集团还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军事“围剿” ,愚昧顽固地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然不顾第一次国内战争时的国共合作成果,全然不顾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生命。
东北的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去。张作霖在东北经营多年,虽然是土匪出生,实话实说,大节不亏,日本人没在他身上占多少便宜。在日本人看来,是张作霖在占日本便宜。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重伤不治,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称:"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张作霖被炸身亡,日本上层是不同意的,他们怕的就是东北倒向国民政府;但胆大妄为的关东军干下了这事,赖是赖不掉的。现在张学良通电全国,改旗易帜,日本人也只有默默认了。更为严重的是,张学良认定了不和日本合作,他要把日本的产业打压下去,比如日本人经营的南满铁路就在张学良新建铁路的竞争下陷入了经营危机。
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有什么用,这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难不成在中国土地上还不准中国人做生意?知道没办法改变东北局面了,丧心病狂的关东军以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为首的激进派极力主张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九一八事变时的日本鬼子胆有多大
日本垂涎东北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丰臣秀吉时期就有这个念头,当时他们想的更猛,还没有打下朝鲜半岛,就有建都北京的计划。被明朝暴揍一顿以后,表面老实多了,但在那些掌权阶层心里,这个迷思一直缠绕着、撩拨着他们的神经。终于,甲午战争,他们打败了清王朝,逮着机会说了算,可怜的清政府被人予取予求。没想到,日本步子迈得太大,刺激了其他列强,被这些国家强按着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日本得不到,他也不能让别人抢去,为了护住东北,在1905年,日本和俄国狠狠地打了一仗,取得了控制满洲的权利。不久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又使日本的经济和军事上升一个台阶,怎么吞下东北成了当务之急。1927年6月,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方针。田中义一把这个方针写在给天皇的秘密奏折里,他写道: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就是有名的“田中奏折”。
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日本政府、军界都积极行动起来,急先锋就是有名的坂垣征四郎。他认为,无论将来怎样,东北都是必须拿下的,这是日本的防线,也是日本的资源宝库,更是日本的未来所在。1931年春,他策划制造了“万宝山事件”;紧接着,又策划了“中村事件”,目的只有一个:尽快动武,拿下东北。实际上,日军动手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他们知道东北军实力强悍。开始,他们自己炸掉一小截柳条湖的铁路(所以又叫“柳条湖事变”),然后以此为借口,派出三百个兵去试探性攻打有八千人的北大营。拿下围棋来说,这就是在“试应手”。
九一八事变时的仗打得有多窝囊
日军攻打北大营是一步一步的。先是演习,这个东北军知道,日军也通知了他们。到了九月十八日夜里,东北军的司令部里,军官们都听着日本人的枪炮声在叽叽喳喳地讨论:小日本的演习今天该结束了吧,那么天亮就可以回家了。东北军的统帅张学良则在北京,和赵四小姐一起听戏,听的是梅兰芳先生唱的《宇宙锋》。没想到日本人说当天下午,东北军把柳条湖的铁路炸了,所以他们要报复,接着就炮轰北大营。
东北军怎么可能在这个时间惹事,为了防止意外,他们早早就把士兵的枪都收缴起来,锁在库房里。这些都不重要,“莫须有”就是解释。日军知道东北军的实力,打了几炮看看反应,结果没动静;就接着打,还没动静;就攻进北大营,占领了西南角;还没动静,那就放开胆干吧。结果把日本吓了一跳的事情发生了,这八千多人连枪都不带就跑了,他们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占领了北大营。接着当晚占领了沈阳,顺利得令人发指。
既然如此,那就再接再厉。日本人迈着小短腿,居然也玩了一把“闪电战”。19日,进占长春;21日,吉林沦陷……1932年1月3日,日军第20师团第38混成旅占领锦州;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所有东北军不是且战且退,而是不战就退,一直退到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东北彻底沦陷。
东北军为什么不抵抗呢?现在许多人说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我觉得这个不抵抗的责任就是张学良的。两个原因我开篇就讲了,实际上,公子哥就不是帅才。要是张作霖,日本人也不敢这样;如果日本人昏了头敢这样,张胡子早打回去了,这点血性和判断他还是有的。张学良后来还到“国联”告状,说自己没动手,自己把兵的武器都锁起来了,自己一直没有抵抗,不希望发生战事······巴拉巴拉一堆。可是,谁理你呀?被人家打了,到处卖惨,话说的越多,脸丢的越大。从这一点看,年轻的公子太幼稚。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军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和东北军都跑到关内,他们失去了根基,在蒋介石眼里也就变得不是很重要。但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北方乱晃荡也不是个事,老蒋就要他们去驻守新疆,这时张学良戴着顶“不抵抗将军”的大帽子,也没有更多的讨价还价的本钱,只能以要考察新疆情况为由拖着。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又在西安设立西北“剿总”,自己任司令,张学良为副司令,他要张学良的十六万东北军去“剿共”。
实际这时的东北军内部已经乱象丛生,一来因为政府给他们的补给、军饷都不及时;二来老百姓也看不起他们,家乡因为他们不抵抗丢了,他们即想家,又惭愧。于是,“西安事变”发生,共产党从大局出发,积极斡旋,圆满解决了危机。张学良可能戏听多了,来了曲“表忠心护送老蒋回南京”,从此,他就被软禁起来,一直到死。也许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张学良被软禁以后,东北军基本就散了。一部分在东北加入抗联,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运动;一部分渐渐脱离军队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也有小部分重操旧业当土匪去了;还有小部分成了汉奸伪军。主力大部队被国民党改造,由大变小、由强变弱,最后剩下六个军:第49军,军长刘多荃;第51军,军长于学忠;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57军,军长缪徵流;第67军,军长吴克仁;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
第49军:在1937年10月被调到淞沪战场,伤亡惨重,基本打光,蒋介石借机调整体系,安插嫡系控制;1939年在南昌作战失利,军长刘多荃由中将军长降为上校军长,其他高级军官皆撤职。后来,这个军渐渐就被排除在主力之外。
第51军:1938年在津浦线铁路打了许多漂亮的战斗,日军的伤亡达九千人以上。1938年6月武汉沦陷后,军长于学忠率部在大别山打游击到1943年,部队伤亡惨重。1949年后,军长于学忠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留在重庆。建国后,于学忠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
第53军:一直活跃在抗日一线,1943年,曾被编入远征军第20集团军赴缅甸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在辽沈战役中53军官兵投诚。原军长万福麟逃往台湾;原副军长黄显声于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需要指出的是,1937年10月10日,53军的691团与大部队失联,在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的带领下坚持抗日打游击,后来这支部队正式编为八路军序列;建国后,吕正操也成为了我国重要领导。53军其他部队几经编改,多次差点被解决掉,1945年11月派赴越南帮助越南人民抗击法国,后再也没有回国,他们许多人在越南娶妻生子。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中国北方的情人》讲述的就是自己和东北军军官的爱情故事。
第57军:于1937年11月在南京打得非常惨烈,师级干部死亡较多;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他们面对日军的精锐坂垣师团,浴血奋战,有的营团成建制打完,但日军也伤亡惨重。他们打出了东北军的气节。后来57军大部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38军,在朝鲜战场松骨峰战役中痛歼美军,“万岁军”的名声由此而来。事实证明,我们的军队是敢于打击一切侵略者的。
第67军:是一支英勇的部队,他们满怀报国之志,一直顽强的打击日本侵略者;他们在作战中全部把生死置之度外,1937年10月,淞沪战场上他们死守松江,掩护主力撤退,军长吴克仁光荣牺牲,这是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年仅43岁的中将军长;67军战死的还有军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322旅旅长刘启文、321旅旅长朱之荣和王熙瑞等八名团长,其他不计其数。战后,国民党居然取消了67军番号,余部划归国民党的第25军。
骑兵第2军:从1937年8月开始,一直在军长何柱国率领下,在河北、山西一带抗日;几经辗转,划归王耀武指挥,骑兵第2军的番号被除,东北军骑兵军名实全亡;何柱国在抗战胜利后双目失明,退役养病。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东北军的空军和海军:基本在九一八后就没有了,张学良的胞弟为新中国海军做出了巨大贡献,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第一任院长。张学思要求海军学员们献身新中国海军,热爱海军,提出海军官兵要做到:以海为家、上岸做客。一直鼓舞着海军学院的学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将衔的原东北军将领有25名:上将吕正操;中将万毅;少将23人,分别是解方、陈锐霆、贾陶、沙克、封永顺、赵东寰、于权伸、赵承金、高存信、李觉、徐明、宋学飞、金振钟、张志毅、杨有山、张加洛、罗文、纪亭榭、管松涛、郭维城、王振乾、江潮、张学思。
总结一下
九一八事变是个巨大的耻辱。八千人的北大营被三百日军一夜拿下、几十万的东北军被几万小鬼子赶出东北。但是这不能怪基层官兵,他们想打,他们能打,尤其后面的战场表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怪谁呢?无能的、并且处处算计的国民党,党派利益第一,国家大义不顾;某少帅,即无帅才,又无眼光,下令不抵抗,以致一泻千里,丢失大好河山。
一个不团结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团结的国家必定是苦难的。滚滚长江,奔腾不息,淘尽了千古风尘,俱往矣;堂堂正气,永远流传,鼓舞着华夏复兴。
------------------
推荐阅读:
老婆没经济来源,房贷在我名下,一直是我在还贷,现在她闹离婚,要孩子和房子,怎么办?
上一篇:心肌梗塞是什么病?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