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人定胜天!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今年10月4日将正式迎来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和九九重阳等等。
重阳节的起源主要来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天象崇拜和丰收祭天。所谓的祭祀活动,就是祭祀“大火星”,它是东方苍龙七宿中心宿的第二颗星,称为心宿二。因为,它在天空中非常亮,被古人称为“大火”。
由于“大火”每年春天从东面升起,秋分以后从西面落下,非常有规律。因此,古人用它来判断季节,用于播种和收获。
《诗经》中:“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里面的“火”指的就是“大火星”心宿二。
在《西京杂记》中记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这里的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就是以“大火”的出没为依据。
九九重阳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和踏秋。不过,时过境迁,现代的人们对这些习俗已经淡化了,由于平时比较劳累,好不容易放几天假都宅在家里了。
重阳节的锋芒完全盖过了和它一样有着赏秋、赏菊、登高等习俗的寒露节气。其实,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寒露节气更为重要。因为,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代表着变化。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有“寒”字的节气,是温度由凉爽转为寒冷的过渡。
寒露节气正是南方晚稻抽穗灌浆的时期,农民朋友还要加强水肥管理。这时候我们浇水要浅水勤灌,不能过早的把田间水抽干,要湿为主,干干湿湿最好。
北方地区要忙于收获玉米以及播种冬小麦,老话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说法。当然,农谚是有地域性的,华北地区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相差大约半个月左右。
关于寒露的农谚还有“留种地瓜早收藏,着霜瓜块受冻伤”,“收瓜被雨冲,窖如烂泥坑”,“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九月不刨十月空”等等。
寒露在公历是国定的,每年相差不超过三天,但是在农历上有的年份在九九重阳节之前,有的年份在九九重阳节之后。古人按它们之间的先后出现顺序,总结了很多农谚,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怎么理解呢?
这句农谚在字面上是很容易理解的,意思是说,重阳节出现在寒露节气之前的年份,年景不是太好,庄稼可能会出现减产的情况。
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都是干支历的重要内容。干支历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配对组成的记时法。我们现在用的是阳历计时法,是在民国时期启用的,由于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所以,也叫西历计时法。而在清朝以前,我们的祖先是用干支历来计时的。
你看,我们自从引进了西方计时法后,就把我们国家自己的计时法给忘了,相信90%的人已经不知道天干和地支是啥了!
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着“1、2、3、4、5、6、7、8、9、10”的十个数字;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着十二个月。但要注意,“子”可不是一月份,是十一月份,一月份是“寅”。
古人也把干支历和五行联系在一起,其中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从干支历上看,重阳节是戌月的戌日,就像端午节是午月的午日一样。但是,农历九月份和戌月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戌月是以节气划分的,戌月对应的二十四节气是寒露和霜降,并且以寒露为起始。寒露之后金气开始隐藏,水气开始显现,火气耗尽。所以,在寒露之前冬水之气还处于隐藏状态。
而重阳节是九九重阳,阳极生阴,生的阴气就为冬季的寒水之气。所以,重阳节在寒露节气之前就意味着重阳节在戌月之前,寒水之气出现在阳气还没有耗尽的时候,水火相对寒气不强。也就是说,该冷的时候没冷,还比较热,天气比较反常,古人把这样的异于常年的年份称为灾年。
看到这可能有些人已经糊涂了,这个没办法,如果你不懂干支历确实很难理解。不过,也没关系,现在已经不用干支历了,简单了解一下就行。
今年重阳节是在寒露节气之前吗?
今年九九重阳节是在10月4日,寒露节气交节时间是公历2022年10月8日,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三号,具体时间是15点22分16秒,很显然重阳节在寒露节气之前了。
其实,农谚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并且有地域性,已经不是那么准确了,简单作为了解就可以。并且,我们现在的农业技术水平要比过去强太多,一般的恶劣天气基本不会造成大面积减产。当然,在大的旱灾和涝灾面前,无论是古时候还是现在都是没有太多办法的。
农谚总结的时期和地域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关于寒露节气还有一句农谚可以参考,是这样说的“八月寒露是灾年,九月寒露兆丰年”。这里的八月和九月指的是农历月份,意思是说,寒露节气在农历月份交节的年份年景不是很好,在农历九月交节的年份,庄稼往往会获得丰收。
因为,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如果,寒露节气在农历八月份交节了,说明冷空气提前了。此时,作物还没有完全成熟,正是需要光照和温度的时候,积温不够,作物不能成熟,千粒重下降,产量下降。并且,还会导致一些还没到收获蔬菜出现冻害,给农民带来损失,有了“八月寒露是灾年的说法”。
农历九月大致和干支历戊月时间相同,而寒露是干支戊月的起始。说明节气正常到来了,并且,这时候北方部分地区玉米已经收获完,冬小麦也播种完了。所以,有了“九月寒露兆丰年”的说法。
关于寒露节气的农谚还有“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寒露怕晴天,晴天冬不冷”,“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等等。
写到最后:
农谚只是古人对以往情况的总结,不同地区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并且,我们现在气候条件和以前大不同了,很多都已经不准了,简单了解古人是如何和自然相处的就行。
您还知道哪些关于重阳节和寒露节气的农谚呢?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这是古人留下来的一则农事谚语,它的意思是在提醒人们:每逢重阳节(九月初九)出现在寒露前的年景,这一年里出现极端天气的概率较大,比如像大旱、大涝或冰雹等等。这就使得庄稼很容易因自然灾害而导致减产或欠收,从而造成灾年。
那么,今年的重阳节是在寒露之前,还是在寒露以后呢?
今年的10月4日,也就是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的地方也叫老年节。而10月8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十三,这天才是寒露节。
所以,今年的重阳节是在寒露以前。
谚语“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虽然这都是老黄历了,但不可信。
可是,从今年遭遇的自然灾害来看,像南方的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以及长期的干旱导致江河干枯,庄稼受灾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也说明了谚语里存有一定的前瞻性。
由此说明,农事谚言里的含义,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一定的(提醒)预防和指导作用,让人们做到有备无患,避免灾害面前措手不及。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今年的“寒露”是十月八号,阴历九月十三。重阳节是阴历九月九日,是在重阳节以后!
古老农谚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是对于古训我们只能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去研究,而不能拘泥于一方面。时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今年重阳是公历十月四日,而寒露是十月八日,重阳节在寒露节气的前面。
古人认为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今年肯定是个灾年,因为这属于天生异象,最早的重阳节来自于古人对于大火星的崇拜祭祀,这里的大火星,并不是八大行星当中的火星。
所谓的大火星,指的是青龙七宿当中的主宿,北斗七星的斗柄一直指着大火星。
当大火星从东方升起,春天也就开始了,降水逐渐增加,而等到后期大火星在西方落下,昼夜更替春去秋来[澹奕],因此古人认为,大火星能够准确表现四季轮回。
因为大火星的东升西落,古人还以此制定了“大火历”,而大火星落下的过程当中,夜晚的时间逐渐增加,白天的时间逐渐减少,不仅如此,阴气也开始慢慢上升。
通常,在秋分节气之后,大火星就开始落下,到了寒露的时候,大火星基本就完全落下。
而大火星落下之后,也就代表着阳气衰弱,阴气会慢慢增强,而从白露节气到立冬节气的前一天[澹奕],这段时间被称作是“戌月”,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
在戌月,夏季的火气消散,金气隐藏,而水气逐渐旺盛起来,另外就是阴盛阳衰,人们之所以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就是要避开盛行的阴气,以免生病。
不过,古人认为重阳节属于“老阳见老阳”,阳极而生阴,而大地之上的火气,要到寒露之后才会真正耗尽,在此之前仍旧还是有的。
如果重阳节出现在寒露这个节气的前面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重阳的水气与寒露之前尚未消散殆尽的火气相遇,这么一来[澹奕],水气就很难真的强势起来。
水气受到火气的压制,也就导致大地之上的温度无法真正降低下去,而且降水会减少。
因此古人觉得,重阳的时候要是不下雨,那么接下来就都不会下雨,重阳要是在寒露这个节气的前面,那么今年会相当干旱,也会出现各种比较极端的灾害天气。
作为季风气候区的国家,咱们一直都是春种秋收,夏耕冬藏,四季轮回都有秩序,一旦其中出了什么差错,那整体就全都乱套了。
重阳要在寒露之前,也就意味着秋天温度无法下降,夏天实际延长,这一年都很干旱。
其实说起来,古人很多的俗谚都没啥科学道理,只是从日常活动中总结的规律,而且中国这么大并非适用于所有气候地区[澹奕],季风气候区,出现极端天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今年的重阳的确是在寒露的前面,而且巧合的是今年夏天极其炎热干旱,洞庭湖与鄱阳湖直到现在都还是极其缺水,不过如今这个时代,即便如此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没粮食。
今年夏天出现了大范围持续的高温天气,嘉陵江水位大幅下降,太湖水位创二十年新低,而洞庭湖与鄱阳湖的水体锐减了七成以上,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
但即便如此,我国夏粮依旧出现了丰收,达到1.4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受到季风的影响,完全没有天象灾害的年份基本上是不可能有的,所以古时候的人非常害怕天象出现变动,觉得任何不同寻常的变动都要带来灾年。
然而如今完全不同了,现在的农业生产能力与抗灾能力,都不是古代能够相比,此外我国手里还有大量的存粮,即便是出现了“重阳寒露前”,也根本不需要去害怕什么。
------------------
推荐阅读: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明朝万历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现在有些很火的史书有涉及?
上一篇:你觉得有关中小学英语课程之争是什么一种性质?争论会终止吗?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