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鸿门宴上为什么没被杀死?
▍刘邦在鸿门宴上为什么没被杀死?
项羽太善良。
▍刘邦在鸿门宴上为什么没被杀死?
刘邦赴鸿门宴为啥没死成?
毛主席的一句诗作了解释:“宜将剩勇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刘邦鸿门宴之所以大难不死,全在于项羽“沽名钓誉”!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杀刘邦对天下人没法交待
当时,反秦是天下人的共同意愿。刘邦也是反秦义士,并且刘邦比那些跟随项羽的诸侯反秦功劳要大得多。
刘邦从黄河以南一路向西,由于张良、郦食其等谋士的相助,采取怀柔政策,一路上没有遇上什么大的抵抗,所以侥幸先入关中,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相当于刘邦亲手灭亡了秦朝,这功劳在天下人看来,就是首功。
加上刘邦进入关中,灭秦后,对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仅关中百姓感激刘邦,天下人也认为刘邦是个仁义的领袖。约法三章不仅关中百姓喜欢,苦秦已久的天下百姓也欢迎。
项羽要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这天下有声望的沛公给杀了,那天下的舆论就会淹死项羽。
而项羽又是极重视名誉的人,重视名誉强于重视性命,在反秦大业刚结束,杀死一个有大功无大过的人,对天下人无法交待。
2、 杀刘邦对楚怀王没法交待
毕竟楚怀王熊心是项梁、项羽找来的反秦旗帜,虽然在项羽心里是傀儡,但在楚人心中,是楚人的领袖。反秦胜利后,就是天下的领袖。楚怀王当皇帝号令天下,是楚人的心愿、也是天下人能接受的结果。
而当时项羽和刘邦,以及天下诸侯,名义上都是楚怀王的部下,都听楚怀王的号令。
项羽如果杀了灭秦的大功臣,对楚怀王没法交待。
因为天下刚定,还不是和楚怀王撕破脸的时候。
虽然前面救巨鹿之前,项羽杀了宋义,夺了宋义的上将军职务,自号上将军(杀宋义之前,项羽只是被楚怀王任命为中将军),那时楚怀王没怪他。
但那时没怪他,或者没法怪他,因为项羽在前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最主要的原因是巨鹿之战项羽打胜了,可以将功补过。
现在秦军都没了,秦朝也灭亡了,再杀功臣,用什么补过?
这也是项羽犹豫并最终不杀刘邦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杀刘邦对天下诸侯没法交待
当时天下诸侯大多数跟随项羽入关了,鸿门宴诸侯们也都参加了,没参加的也都在观看动静。在观看项羽到底如何对待灭秦的大功臣项羽。
实事求是讲,灭秦的第一功臣是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没有项羽,秦军有生力量不被消灭,刘邦即使先入咸阳,也要被赶出来。
刘邦是灭秦的第二功臣,毕竟河南一路上那么多城池是刘邦收服的,先入关中的是刘邦,先入咸阳的是刘邦,从子婴手里接过降表的是刘邦。
其它诸侯虽然在巨鹿之战时大多数作壁上观,但或多或少地牵制住部分的秦军力量,使秦朝军队分身乏力,功劳簿上都应该记上一笔的。
项羽对待刘邦的态度,就是对待天下诸侯的态度!
项羽虽然实力强横,但当时最需要的不是同室操戈,而是团结一致。
如果刚灭秦就同室操戈搞内斗,大家最后都斗得你死我活,拼光血本,秦朝完全可能反扑的。毕竟南越和长城那边还有秦军精锐没有出动呢。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保住胜利果实远比内斗重要。
项羽如果杀了刘邦,必然让天下诸侯胆寒,说不定会惹得天下诸侯和刘邦残余势力联手与项羽作对,项羽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
项羽不杀刘邦,让天下诸侯松了一口气,也让项羽自己松了一口气!
4、 杀刘邦对项羽自己无法交待
项羽准备杀刘邦,一是因为刘邦封了函谷关不让项羽进来,二是因为曹无伤告密。告密的内容是:刘邦要称关中王,用子婴为相,秦朝的珍宝都归刘邦。
《史记.项羽本纪》: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
项羽大怒的原因是曹无伤告密的三条正好戳中了项羽的软肋:
其一,“王关中”相当于抢了项羽灭秦的头功。项羽自己不想当关中王,但关中王是当初分兵时怀王当着天下诸侯约定的。谁封关中王,谁就是灭秦第一功臣。项羽率领楚军,全歼秦军主力,灭秦首功当然不能被别人抢去。所以,刘邦要“王关中”,项羽不能忍。项羽不当关中王,谁都不能当,所以后来分封时,项羽把关中一分为三,把秦朝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封为雍王、塞王、翟王。
其二,“子婴为相”相当于楚人不能彻底报仇。秦灭六国,楚人觉得最冤,所以楚人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楚人反秦,不仅要推翻秦朝,而且要尽灭秦皇室,这样才能报仇。特别是项羽爷爷项燕的大仇和他叔父项梁的大仇,一定是要报的。所以子婴等秦皇室成员,项羽一定要杀的,刘邦要任命子婴为相,项羽绝不答应。
其三,“珍宝尽有之”相当于割项羽的肉。项羽好财货,这是天下闻名的。他带领楚军一路浴血奋战,除了灭秦外,也需要分浮财的。项羽一路动不动就屠城,除了立威,抢财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秦朝宫室里那么多的珍宝财货,都归刘邦了,项羽对手下的楚军怎么交待?
所以曹无伤告密的三点,点点戳中了项羽的软肋,点点也击中了刘邦的要害。项羽让部下明天埋锅造饭,要去打刘邦。
但项伯私自去救张良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经过张良与刘邦密谋,并请项伯转告项羽,刘邦要亲自到鸿门谢罪。项羽马上取消军事行动,在鸿门大排酒宴,等刘邦来给个解释。
刘邦战战兢兢来到鸿门,大倒苦水,大演苦情戏。全盘否定了曹无伤告密的三点内容:
其一,“王关中”不是我的意思,那是怀王的约定,我只不过侥幸先入关中而已,您项将军是灭秦的第一功臣,要王关中也是您项将军,轮不到我刘三。
其二,子婴投降了我,我不敢处理,把他们关在秦宫并封锁起来了,就等项将军您来处理呢?我不是关中王,怎么会任用子婴为相?
其三,珍宝、府库都被我封了,一文钱我都没取,我的大军都驻扎在灞上,军粮都是自给的,不敢用秦宫的,秦王的一切,包括秦王、女人、珍宝、财货都等项将军您来处理。
这三点除了第一条,其它都是实情,史记有明确记载:
《史记.高祖本纪》: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刘邦澄清了这三点,项羽一下子没话说了,找不到理由杀刘邦了。又得给刘邦一个交待,于是就出卖了曹无伤。
刘邦说明原委,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一来是没有理由杀,二来是项羽的“妇人之仁”作怪。
项羽有“妇人之仁”,就是“吃软不吃硬”!刘邦如果强行和项羽作对,项羽会毫不犹豫地击杀刘邦。刘邦服软了,项羽心也就软了,刘邦才有机会活下来。
另外,项羽出身贵族,刘邦出身平民。项羽骨子里看不起刘邦,刘邦根本不配他项羽动手。
无缘无故杀了一个对自己服软、出身又低下的平民,会严重影响项羽的声誉,真那样做,项羽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另外,范境说刘邦“志不在小”,项羽根本不相信刘邦会称帝,即使称帝也打不过他。所以权衡再三,让刘邦活下去吧。
项羽相信,等刘邦惹事的时候,再名正言顺地杀刘邦也不迟,并且,以项家军的实力,杀死一群屠狗吹丧之辈,还不是易如反掌?
出乎项羽意料的是,放虎归山后,仅仅过了四五年,自己就落得个“四面楚歌”的下场。
而那时候,刘邦可没有半点“沽名钓誉”的意思,直接逼死项羽!
滚滚乌江水,流淌的是霸王不甘的泪水……
▍刘邦在鸿门宴上为什么没被杀死?
在那场著名的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主要是因为他实在是没有理由去杀刘邦!
如果他真的杀了刘邦,极有可能会引来其他诸侯王的敌视,继而导致所有诸侯王一起围攻他。要是那样的话,项羽就算再强,也会变得十分危险。
最关键的是,鸿门宴上的项羽,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有关鸿门宴的这些恩怨纠葛,我们还得从刘邦项羽起兵之后开始说起。话说当初陈胜吴广起兵之后,迅速席卷天下。在陈胜吴广起兵之后,远在沛县的刘邦,以及会稽郡的项梁项羽叔侄,也都开始起兵响应。
在刘邦和项家叔侄起兵的同时,各地的六国旧贵族后裔,也开始纷纷起兵。尤其是那些六国王族后人,他们在原本自己国家的地盘上,本来就有很高的声望。所以,他们起兵之后,很快就能得到当地百姓的响应,迅速壮大。
所以,一时之间,在六国故土区域,开始纷纷出现大规模的叛乱。
但是接下来,因为秦朝当时的军事力量还比较强,所以当秦朝集结了各地的兵力,并且赦免了几十万的骊山徒,将这些骊山徒又组成大军之后,同时又把那些在北方防备匈奴的长城军团,调回国内清理起义军的时候,起义军瞬间就扛不住了。
所以最终,陈胜战败而死,陈胜吴广率领的起义军主力,也被清剿殆尽。
随着陈胜吴广被杀,接下来秦军要清剿的,自然就是那些六国旧贵族率领的残余势力了。这些复国势力,虽然暂时没有陈胜吴广这么强,但是崛起的速度却很快。
所以接下来,由章邯统领的一支秦军主力,开始转移到楚国旧地这边。因为当时在楚国的众多复国势力当中,就数项家叔侄的势力最大,所以章邯当时直接就奔着项家叔侄去了。
然后,双方一场大战,作为叔叔的项梁战死,项家军也被重创。
在很多文艺作品当中,总会提到这样一件事:说项羽在自尽之前,有个老头在乌江旁边,想要用船把他带回江东,卷土重来。但是项羽因为羞愧,觉得当初和自己起兵的那些江东子弟,都已经战死了,自己无言对江东父老,所以就自尽了。
因为这个故事,导致很多人都下意识地觉得,当年和项羽一起自会稽郡起兵的那些老班底,都是刘邦干掉了。
其实还真不是。
这些追随项家叔侄起兵的老班底,很多人在项梁被杀的这一战当中,其实就已经被章邯干掉了,而且数量不少。
这场大战之后,章邯觉得,楚国旧地这边的反秦力量,应该已经被镇压得差不多了。所以接下来,自己就带着主力北上,去和王离统领的长城兵团,一起围剿北方的反秦势力了。当时章邯盯上的主要目标,就是刚刚复兴的赵国,这也就是那场巨鹿之战开始的原因。
因为章邯走了,所以接下来,项羽才有能力召集旧部,不至于被彻底打散。而刘邦这边,因为当时刘邦比较弱,所以章邯对他也没什么亲自出手的兴趣,只是派了一些小部队去清剿刘邦,但这些小部队,后来又被刘邦击败了。
如果严格来说,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邦和项羽才算是真正的起义军领袖。在此之前,项羽只是追随他的叔叔项梁,自己说了不算。而刘邦则是实力低微,甚至一度被人差点消灭,也称不上是什么领袖。
但是,因为当时起义军内部,个头最大的几个,都被消灭了,所以他们才有机会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巨头。
接下来,楚国复国势力这边,那位之前被项梁拥立起来的楚怀王,趁着项梁被杀,开始联系其他楚国旧臣,准备重掌大权。之前项梁活着的时候,这位被拥立起来的楚王,其实就是一个傀儡而已。
面对楚王这种近乎‘卸磨杀驴’的行为,项羽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无可奈何。因为当时他正忙着收拢余部,再加上章邯之前重创了项家军,他手下的军队,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再之后,就是巨鹿之战的剧情了。章邯北上之后,和王离统领的长城兵团,一起围攻赵国,赵国随即向其他国家求救。此后,各国纷纷派出援兵,这其中尤以楚国派出的援兵最多。
因为在这之前,各国几乎都被扫荡了一遍,楚国虽然也被重创,但是剩余的实力依然可观。所以,当时楚国这边派出了最多的援军,前去援救赵国。
但问题是,就算当时楚国派出的援军最多,据后世史学家推测,这个最多的援军,满打满算其实也就只有五万人而已。
在派出这支援军之前,楚王让宋义作为上将军,项羽作为副将。这里多说一句,这个宋义之前做过楚国令尹,也就是其他国家的丞相。虽然他起兵的速度慢了点,但是在楚国旧贵族群体的心里,地位却很高。
相比之下,项羽虽然有一些直辖军队,但声望远远不够。在很多老牌楚国亡国贵族眼里,他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而已。
所以,当时那位楚王,之所以要用项羽作为副将,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希望借着巨鹿之战,消耗掉项羽所有的兵力,让自己彻底掌权。二是因为当时在楚军内部,项羽直接控制的军队,数量依然有几万人。如果不派项羽过去,楚国援军的兵力不够。
总之,从楚王的角度来看,派项羽过去,其实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好计。
只是谁都没想到的是,开战之后,项羽后来直接刺杀了宋义,然后自己接管了整个楚军。接管楚军之后,项羽又破釜沉舟,率领不到五万人的楚国援军,击败了王离统领的长城军团,彻底解除了秦军对巨鹿地区的围困。
据后世史学家推测,当时王离统领的军队,总规模应该在二十万人左右。而王离被消灭之后,同时在巨鹿战场旁边,章邯统领的军队,依然也有二十万的规模。只不过,因为之前项羽打得太快,再加上秦国高层内斗,章邯当时没出手,暂时作壁上观而已。
所以,项羽破釜沉舟,干掉了王离之后,接下来联军就公推项羽为盟主。同时,因为章邯那边还有二十万大军,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章邯其实在和项羽对峙。
与此同时,楚王那边,又派出了刘邦,走另外一条路线,直接进攻秦朝首都咸阳。而秦朝这边,赵高干掉了秦二世胡亥,拥立了秦王子婴,然后自己又被子婴干掉。
咸阳那边的事情,直接导致章邯对秦国高层彻底失望,此后直接投降了项羽。而项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之后,一边带着联军向咸阳方向进攻,一边在路上找了个机会,将投降的二十万秦军降卒,全部坑杀了。
而刘邦这边出击之后,因为当时咸阳内乱,而且所有军队几乎都被派出去了。所以接下来,刘邦很快就打到了咸阳,并且迫使秦王子婴投降。子婴投降之后,刘邦以最快的速度,接管了整个咸阳,并且控制了函谷关。
所以,等到项羽带着联军,抵达函谷关的时候,项羽突然发现,函谷关已经被刘邦控制了。此时的项羽,担心刘邦先他一步,摘取胜利果实。而且项羽更隐隐担心,刘邦的背后是那位楚王。
他很担心真正要摘果子的,其实是楚王。一旦楚王摘取了胜利果实,那他就彻底白打了,而且回去之后,也肯定没什么好结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项羽才会下令,直接进攻函谷关,然后带着联军,气冲冲地杀向咸阳。
很多文学作品提到这件事的时候,总会说项羽莽撞。但实际上,项羽当时做的很多决定,其实背后都是有深意的。
以上这些,就是鸿门宴开始之前的所有前置剧情。
据史书记载,项羽抵达咸阳城外的时候,麾下统领了四十万大军。而刘邦这边,则是只有十万大军。因为刘邦自知兵力比不过项羽,所以才会主动低头,前去参加鸿门宴。
但这样一来,就存在一个问题了。
项羽哪来的四十万大军?
要知道,就在一年之前,项梁刚刚被杀,项家军被重创。项羽就算能收拢余部,手上最多也就两三万精锐而已。等到宋义和项羽前去增援巨鹿的时候,麾下也就只有五万人而已。
在那场巨鹿之战当中,项羽虽然以多胜少,打败了王离。但是用五万人打二十万人,项羽不可能没有损失!这也就意味着,巨鹿之战打完之后,楚国派来增援的这五万人,一定出现了很大的战损!
按照中国古代打仗的正常流程,王离被打败之后,项羽确实有可能会收编他的溃逃军队,重新收为己用。与此同时,项羽也会利用自己的威望,不断吸引各地的百姓前来参军。经过这样的折腾之后,项羽麾下的军队数量,确实有可能再次增加。
但是接下来,章邯投降之后,章邯带的那二十万秦军,则是被项羽全部坑杀了。
盘点过这个过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项羽当时名义上或许确实统领了四十万军队!但这四十万军队当中,有多少是和他从楚国一起过来的,那就说不好了。如果按照正常的伤亡比来算,最多也就两三万而已。
那么,除了这些军队之外,剩下的军队是哪来的呢?
显然,很大一部分,是项羽收拢王离溃逃的军队,以及各地前来投奔的百姓。另外一部分,恐怕就是各国复国势力统领的军队了。
这些军队加在一起,确实很可怕,但是真正能让项羽轻易指挥的,恐怕并没有多少。
反观刘邦这边,刘邦自从被楚王派出来,进攻咸阳,一直都是自己做主。在这一路上,刘邦不断收拢各地百姓,所以才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起来。当时刘邦麾下的军队,虽然也不是什么精锐,但很多都是刚刚加入他麾下的新兵。但要论团结的话,刘邦麾下的团结程度,恐怕要远胜项羽那边了。
如此一来,双方的真实势力,到底孰强孰弱,可能就有点说不清了。
所以,如果刘邦当时要表现出占领咸阳的想法,那他面对的,将会是所有的各国复国势力,再加上一个强大的项羽,那就是真正的十万对四十万的局面了。
反之,如果刘邦表现的姿态低一些,表现自己并不想占领咸阳,大家可以共同分蛋糕。这样一来,至少各国的复国势力,不会再为难刘邦。
至于项羽本人,虽然名义上是联军的盟主,可以随意调动联盟内的军队。但问题是,项羽此时如果真的杀了刘邦,其他诸侯王势必会不服气,甚至有可能为了自保,直接和项羽决裂。一旦那个局面出现,项羽就算再强,最后也一定是必败无疑。
最关键的是,从当时项羽的角度来看,刘邦是他最大的敌人吗?
显然不是啊!
和刘邦相比,此时对项羽威胁最大的,显然是那位楚王!那位楚王,此时才是悬在项羽头上的剑。因为他一直想着脱离项家的控制,甚至削除项家的兵权。所以,对项羽而言,当务之急并不是干掉刘邦,而是先从这场秦朝崩溃的盛宴当中,瓜分足够的好处,拥有自己的地盘!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和刘邦直接翻脸,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尤其是在刘邦主动低头,表现的姿态很低的情况下,项羽最好的选择,就是接受刘邦的低姿态,然后先让自己做那个分蛋糕的人,主持这场瓜分秦朝的盛宴。自己再利用这个身份,瓜分最大的蛋糕。
鸿门宴开始之后,项羽的逻辑,大概就是这样的。他或许并不喜欢刘邦,但是就眼下的局面来看,最好的选择,就是接受刘邦的诚意。
如此一来,项羽自然不可能选择杀刘邦了。非但不能杀,在鸿门宴上,有人想杀刘邦的时候,项羽还得想办法保护他才对。
▍刘邦在鸿门宴上为什么没被杀死?
暴秦被推翻后,楚汉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问鼎中原的战争。初期,携抗秦余威的楚军无论是军队人数,还是军队战斗力,或者是后勤补给等方方面面,都远超刘邦。
其实,按照之前的约定,谁先进入咸阳封为关中王。随着战事的发展,项羽率领的楚军几乎成了独自抗秦的孤军,而实力弱小的汉军则绕过秦军主力,直抵咸阳城下,兵不血刃威逼秦王子婴开城投降,刘邦不战而得咸阳。
而另一路由项羽的楚军则是破釜沉舟击溃秦军主力,项家军实力骤增,因此对刘邦不战而得咸阳愤怒不已,在秦朝已灭的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准备“问罪”于刘邦,于是有了那场史上最著名的“鸿门宴”……
那么,鸿门宴上原本必死无疑的刘邦,为何在紧要关头逃出生天了呢?独舌视界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项羽此时动手杀刘邦,虽轻而易举,却师出无名。
项羽之所以对刘邦起了杀心,关键就在于项羽与秦军主力浴血奋战时,刘邦兵不血刃得咸阳,并有将咸阳据为己有称关中王的趋势,项羽心理不平衡。
然而此时项羽找不到借口杀刘邦,因为谁先进入咸阳是之前约定过的,因此项羽在鸿门宴上想要杀刘邦师出无名!
其次,项伯提前告知了张良,刘邦早有准备
第三,刘邦“装疯卖傻”骗过了项羽
第四,项羽实力雄厚,看不起刘邦
▍刘邦在鸿门宴上为什么没被杀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是一句在中国人尽皆知的成语,讲的是鸿门宴上的一个惊险细节。
当时,宴席上的张良一眼就看出来,项庄要借舞剑的姿势,行谋刺刘邦之实。于是,张良赶紧离席寻找外援,最后对樊哙、夏侯婴、纪信、靳强四人说出了这句流传极广的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樊哙是个急性子,听闻沛公有难,直接请命,“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情况如此危急,我樊哙请求张子房先生同意我进入宴席,跟沛公同生共死。
随即,樊哙就带着盾牌和宝剑闯进军门,冲入宴席所在的营帐,正在舞剑的项庄和以身子护卫刘邦的项伯乃至在主座上兴致勃勃观看舞剑的项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震惊了,不得不暂停手头的事物,尤其是项羽,紧张得手按剑柄,一副金庸小说中末流剑客听闻独孤九剑的样子。
然后樊哙就用豪爽的吃肉喝酒征服了项羽的心,最后又巴拉巴拉一顿说,把项羽说得哑口无言,刘邦也见缝插针,借口上厕所,叫樊哙一同离席,随即在樊哙力荐之下,从小路回到灞上军营,留下张良跟项羽继续周旋。
为什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最后结果竟然是刘邦全身而退呢?是项羽本来就没想杀刘邦,还是因为刘邦太聪明,事先部署好一切呢?
我倾向于认为,二者兼而有之。
本来,项羽听信首席谋士范增的计策,决定发兵攻击刘邦的军营,和刘邦决一雌雄,但在堂叔项伯夜探刘邦军营并带回刘邦愿意俯首称臣的消息后,项羽又觉得,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是上上策,于是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
所以,在刘邦亲至鸿门并当面向项羽表达了俯首称臣的意思之后,项羽才甩锅曹无伤,说自己之所以会动了对刘邦用兵的念头,都是曹无伤这个小人在挑拨,他项羽一时冲动,中了小人的算计。
至此,项羽已基本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而且,很可能项羽因“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高兴不已,在宴席上提前喝醉了,并未看出项庄舞剑的意图所在。
刘邦这边呢?
刘邦可不是一介莽夫,能以一两万兵马长途跋涉攻入关中的狠角色,可不仅仅靠的是军队战斗力,而是谋略、战略、后勤、军力全方位的出类拔萃,这样的一个刘邦,定然不会在没有周密部署的情况下贸然赴鸿门宴的。
为赴鸿门宴,刘邦都做了哪些精心准备呢?
首先是给项羽、范增带上厚礼,以示臣服;其次是上下统一口径,以示他刘邦从未对项羽有贰心;再次是选调最佳配置以求安全,张良是头脑发达计谋繁多的谋士,樊哙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将军,夏侯婴是自带GPS的老司机,纪信是和刘邦样貌有几分相似随时可以做替身的将军,历史上对于靳强的记载比较少,但我们相信,靳强也应当是有特别用途的。
刘邦这一番部署下来,求的就是一个万全,若是这样部署仍旧不能全身而退,只能说明天不容他刘邦,而非项羽、范增不容他刘邦了。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史记·高祖功臣后者年表》。
------------------
推荐阅读:
我们网上买的月季花,收到货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马上换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