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是哪四位?
▍古代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是哪四位?
辽国的萧太后、西汉的窦太后、北魏的冯太后和西夏的梁太后。
▍古代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是哪四位?
最优秀的我认为是北魏文明太后,《锦绣未央》女主的原型,她在文化意义上胜过和亲的文成公主和王昭君。在政治意义上,她作为女人参政,成就超过武则天和慈禧太后。
在我国历史上,女太后专权者不在少数,但是专政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在历史上评价最不错的是北魏的文明太后。
文明太后姓冯,长乐信都人(现河北冀县人)。她是汉族人,父亲冯朗,曾任过刺史,家道曾经十分显赫,威震八方。
但是,她还没有长大成人,父亲就因犯事连坐被杀,家道从此一落万丈。文明太后因父亲犯罪被收人宫中,当时地位很低下。
还好,她的亲姑姑势力未倒,是北魏太武皇帝的女官。她疼爱被没入宫中的文明太后,对她慈爱如母,教她读书、知礼。
后来,文成皇帝即位做了皇帝,看上了十四岁的文明太后,把她选为贵人。又因为文明太后才貌双全,文成皇帝干脆把她立为皇后了。
一个父亲因连坐被杀的犯罪人家的女儿,居然做到了皇后,充分说明了文成皇帝对文明太后实在是宠爱到了极点。
同时也是说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没有南方汉族政权那么深的门庭观念,管她是罪人之女,还是汉族血统,他们也照样让她做了皇后。
文成皇帝在位不过十多年就死了,献文帝即位做了皇帝。文明太后那时从皇后变成了太后,可惜皇帝和太后都坐镇不住。
献文帝才刚刚十二岁,是个涉世未深的小男孩,夜里还嚷着怕鬼呢!文明太后也才刚刚二十四岁,是一个年轻的新寡妇。
文明太后与文成帝感情很深,文成帝死后,她痛不欲生,夜夜以泪洗面。按照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的旧俗:
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先帝所有的用过的东西都要放火全部烧毁。那一天,宫中大火熊熊,百官和后宫嫔妃都默默站立一旁。
大家都默然看着文成帝用过的东西在火中化为灰烬。文明太后一边放声悲号,一边挣脱众人,突然冲人火中,要与文成帝同归于尽。
她的这番刚烈举动,被朝廷丞相太原王乙洋看在眼中.………丞相太原王乙洋在文成皇帝尸骨未寒之际,就图谋如何把朝廷大权夺取过来。
他在目睹文明太后冲入火中,要与文成皇帝同归于尽的那一刻,心里肯定有不小的震动,他感觉自己强力的政治对手出现了。
眼前这个先帝留下来的这位二十四岁的新寡妇不是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小妇人,他必须加快行动,先下手为强。
丞相太原王乙洋立即假托文成帝遗诏杀死了一大批朝中得力的大臣,弄得人人自危。就在这紧急时刻,文明太后不动声色。
她“密定大策”把丞相诛杀,自己临朝听政,成为实权派。所以说文明太后是后代武则天,慈禧太后的榜样和先辈。
文明太后掌权后,完全称职,,《北史》称她是一个“多智、猜忌、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的女后。
文明太后执政一年之后,就把政务交还给了献文帝。献文帝是个胸有大志的皇帝,史书记录说他“刚毅有断”。
但他亲政不过四年,年华正茂时,却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孝文帝,自己当了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孝文帝年幼,所以事实上是还政于文明太后了。
雄心勃勃的献文帝才亲政四年就隐退引起了后人多种猜测,《魏书:天象志》认为是“上迫于后”,迫于压力。
《资治通鉴》则认为是献文帝“好黄老,浮屠之学”,有厌政之心。究竟何种猜测符合历史事实?我们细加分析,当以魏书说的准确。
文明太后权利欲十分强烈,而献文帝长大了,又不甘受她摆布,两强相遇,矛盾愈演愈烈,宫中形成了太后派和皇帝派两大对立势力。
献文帝在政治角逐中失败,只好禅位给幼子。但皇权斗争没有失败者,文明太后却还是不肯放过他,最后派人毒死了献文帝……
献文帝被迫把皇位让给了五岁的儿子孝文帝,政事自然又回归到文明太后的手上了。孝文帝据《北史》说是一个“雅性孝谨,不欲参决”。
“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的人物。所以,文明太后独揽朝政二十多年之久。女后掌权,不仅在北魏历史上,就是整个中国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北魏是文化较落后的鲜卑拓跋氏建立的王朝,文明太后统治时,北魏虽然入主中原已达半个多世纪,但部落的残余风习惯仍很顽强。
文明太后面对现实,大力主张汉化。她本人是汉人,入宫后跟姑姑所学,也是汉家文化和礼仪。她虽做了鲜卑的太后,骨子里还是个汉家女人。
她见鲜卑族同姓通婚,觉得不符合道理,下令禁止,这对于鲜卑人口素质的提高是有意义的。鲜卑拓跋氏还有一条硬性的、残忍的规定:
凡儿子被立为太子,其生母就必须赐死,以防将来太子亲政后,母以子贵,擅权于朝廷。所以孝文帝一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就被迫自杀。
孝文帝从小就没有母亲,是由祖母文明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的。奇怪的是,当年为争权,杀死了献文帝的文明太后却对献文帝的儿子非常疼爱。
祖孙情深,令人感动。文明太后亲自管教孝文帝,自己写了劝戒歌三百余章,皇诰十八篇,作为孝文帝必读的教材。
文明太后也很注意言传身教。她的厨子大概是个马虎的人,做的菜不仅粗糙,味道又不好,她吃后很不舒服,常常要服药释之。
有一次,厨师熬了一碗粥端上来,太后用筷子一拨,里面竟然有条虫子在蠕动,孝文帝当时正好在一旁,见状大怒,要杀厨子。
太后却“笑而释之”。她哪里是个善良女人,笑而释之是教育孙子的,要他日后为人宽宏大量,凡事不必太过斤斤计较。
文明太后从二十四岁干涉朝政,到四十九岁就病逝了,她活得并不长,但在历史上却留下了不小的影响,值得为我们称赞。
后来北魏孝文帝主持了历史上很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全面推行汉化,说汉语,写汉字,穿汉人服装,基本上是体现了他的奶奶文明太后的愿望。
今天,鲜卑文化早已是己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姓氏上已看不到区别了,如步六孤氏改姓陆,杨孤氏改姓刘,勿钮改姓于,丘穆陵氏改姓穆。
而且文明太后和孝文帝主张汉人和鲜卑人通婚,要求鲜卑人向文明程度更高的汉文化学习,一律说汉话,穿汉服。
以至出现了《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中所说的“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即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之子孙十居六七”的现象。
本来,鲜卑族在武力上征服了汉民族,如文明太后自己就是被鲜卑族征服了的汉人,但鲜卑族又不能不向更高文明发展阶段的汉文化屈服。
文明太后作为两种文化的中介,她在文化意义上胜过和亲的文成公主和王昭君。在政治意义上,她作为女人参政,成就超过武则天和慈禧太后。
可惜众多学者对她研究不多,北魏史料也多有散失,很多事找不到出处,这不能说不是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莫大遗憾。
文明太后最恨贪污,规定官吏在俸禄之外贪污满—匹布则处死。她自己生活朴素,史称“不好华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但她年轻守寡,生活难免寂寞,据说有不少和她有亲密性关系的男人活动在她左右,但她能控制得当,没有对朝廷大事造成伤害。
文明太后死后,孝文帝五日不进饮食,万分悲痛,他对太后亲属,亦多封候,极尽安慰。《资治通鉴》卷一三七中指出:
“时人皆以为帝待冯氏太厚”。殊不知,孝文帝之所以厚待太后家族,正是念及太后生前对他教诲有方,以图报答。
皇家的祖孙之情,多么不易呀!何况是对为了权力之争,毒死了生身父亲的祖母。孝文帝善待冯氏后人,的确是一个还算美好的尾声。
最后,我想说:文明太后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推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她的伟大在于促进了华夏民族的一体化。
作为两种文化的中介,她在文化意义上胜过和亲的文成公主和王昭君。在政治意义上,她作为女人参政,成就超过武则天和慈禧太后。
历史上,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当政,只要在执政期间,国家和社会有进步,老百姓生活能得到保证,就是一个合格的执政者。
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在现代社会,男性女性其实是一样的,男女平等,不应该歧视任何异性,只要有心,我们是可以做好任何事的。
▍古代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是哪四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说历史上最优秀的皇太后当首推从“平民妻”到皇后再到皇太后的刘娥,其是“狸猫换太子”的原型,还是宋朝首位临朝称制的女主。若论实力和治国理政才能,刘娥要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可谓是轻而易举。但是,刘娥没有听信劝进称帝,并正色道绝不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同为宋朝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曾评价说,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刘娥,今四川成都人,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
刘娥的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在攻打太原的战役中战死,母亲也早早死去,其成了孤儿,在外婆家长大。由于外婆家的家境不好,刘娥在很小的时候就嫁给了以锻造白银谋生的龚美。为了拓展业务,龚美、刘娥夫妻来到了京城,并很快结识了韩王赵恒府里的仆人张耆。恰巧少年赵恒很想要纳一名蜀姬,而龚美小俩口寻思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小夫妻变成了表兄妹,在张耆的介绍下,15岁的刘娥顺利地做了赵恒的姬妾。
刘娥进入韩王府就很受宠,几乎夜夜笙歌,以致韩王纵色过头,人很憔悴。宋太宗打听到这是刘娥妖媚所致,大怒之下,命令韩王把刘娥赶出王府,韩王只得把刘娥“寄”在张耆家里。张耆为了避嫌,把家让给刘娥住,自己另住一套别院。赵恒如此听话,宋太宗很是欣慰。实际上,赵恒经常去张耆家里和刘娥相会,整整十四年,赵恒和刘娥不但没分开,反而感情越来越深。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韩王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宋真宗有情有义,第一时间就把刘娥弄进宫里,一直很宠爱着。之后,刘娥被封为美人,又晋升为德妃。
郭皇后薨逝,宋真宗几次欲立刘德妃为皇后,但由于无子嗣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而作罢。后来,刘德妃使一李姓侍女让宋真宗宠幸,李氏怀孕后生下了宋真宗当时唯一的皇子,刘德妃立马就向宋真宗报喜,宋真宗也配合着对外宣称刘德妃已有子嗣,并给小孩取名赵祯。刘德妃把赵祯托付给其最为信任的杨淑妃抚养。这段故事就是“狸猫换太子”的原型了。为了掩人耳目,防止李氏认亲,刘德妃把李氏远远地安排在小孩的视线之外,不让他们母子有机会接触。就这样,赵祯同生母虽然同在深宫却是母不认子,子不认母。
后来,刘德妃加封为皇后,李氏也封为婉仪、宸妃。刘娥身为皇后,不但处置宫闱之事有理有据,未有大的疏失;而且宋真宗帝阅览奏章至深夜时,刘娥总是陪伴左右,“周谨恭密”。
公元1022年,赵祯继位,史称宋仁宗。
数月后,权臣丁谓意图架空刘娥,独揽朝政。刘太后察觉后,及时公布丁谓瞒上欺下、架空两宫及与宦官勾结的证据,最终将丁谓罢相,贬至崖州。
刘太后开始“临朝称制”,军国重事均由其一手裁决,其处事明敏,号令严正,恩威兼施,又颇能自制,政事处理得井然有序。
刘太后为人处事还算厚道,其为了报答李宸妃信守诺言,命人千方百计访到了李宸妃之弟李用和,并且补三班奉职。
刘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后病逝。赵氏某王爷告诉宋仁宗的身世和生母李宸妃是如何如何死于非命的。宋仁宗查证后为母亲守丧,并下诏尊李宸妃为皇太后。当宋仁宗哭着看到母亲的仪容仿佛生前、帽子和服饰与皇太后一样、尸体还用水银保养没有朽坏时,宋仁宗感叹说:人言怎么可信!宋仁宗感念刘太后对其生母丧葬的盛大安排,刘家的尊封更胜往昔。这是刘太后走一步看三步,才确保刘氏一门的荣耀啊。
▍古代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是哪四位?
1.第一位是窦太后,西汉时期第二个太后,第一个就是吕后,汉文帝皇后,汉景帝之母,汉武帝祖母,历史记载她的名字叫窦漪房.
《大汉天子》和《汉武大帝》中把窦漪房都描述为是一个贪恋权位,一心只为自己的儿子梁王着想的角色,其实在历史真实的记载中,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却一生辅佐文帝,景帝,武帝三位帝王,为汉室江山的巩固立下汗马功劳,后期虽垂帘听政,把持朝局,那也是为了让景帝武帝政权得以顺利接手,因此汉朝达到鼎盛时期。
2. 第二位冯太后是北魏文成帝皇后,献文帝之母,孝文帝祖母。她本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的孙女,北燕被北魏剿灭后沦为宫中奴婢,13岁被选为贵人,临朝辅政前后长达24年。
她主张使用汉人治理由鲜卑族统治的北魏,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巩固了北魏时期统治基础,为后来的孝文帝汉化改革铺平的道路。献文帝死后,在权臣和贵族中挣扎生存,历经千辛,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3. 第三位李太后是明朝李氏,明穆宗朱载垕之贵妃,明神宗朱翊钧之生母。她出身贫贱,幼年时被送入裕王府为婢女,后因美貌被当时的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相中,生下万历皇帝。
嘉靖皇帝死后,隆庆皇帝登基,封为贵妃,五年后隆庆病逝,10岁的万历登基,此时28岁的李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她任用张居正等人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明朝重新焕发生机,万历四十二(1614年)年二月,李太后去世,终年70岁。
4. 最后一位是孝庄太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性,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祖母。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千古传奇。自小与多尔衮相识相恋,却被迫嫁给皇太极,中年又在多尔衮和儿子福临之间周旋,晚年抚养康熙,忍辱负重,终于使满清入关,定鼎中原,统治九州。对于丈夫,她伺候的无微不至;对于情人,她始终念念不忘;对于儿孙,她是慈母胸怀,贤良之名,历史传颂。
▍古代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是哪四位?
就其影响力和历史贡献而言。俺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四位太后当数芈八子、吕娥姁、刘娥、本布泰四人。
牺牲色相的“冷面杀手”芈太后
2015年11月30日,大型历史电视剧《芈月传》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首播,一时红遍大江南北。“芈月”一举成名天下知。
实际上,历史上根本没有一个叫“芈月”的女人。芈月者,芈八子也。秦国的王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优秀女性。
芈八子以冷酷无情和不拘小节闻达诸侯,名扬战国末期。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为了自己的“心肝宝贝”——秦惠文王嬴驷,芈八子牺牲色相,色诱义渠王,“先奸后杀”,灭掉严重威胁秦国的义渠国,稳定了大秦的大后方,为秦统一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芈八子历经千辛万苦,帮自己的儿子嬴驷夺得大秦的王位后,长期执政。长袖善舞,谈笑间,将战国诸侯玩弄于股掌之中,破“合纵”,强军事,开疆扩土,威震八方。
芈八子贵为“王母”,公然蔑视宗法礼教,公开寻求自己的“性福”,私宠“面首”魏丑夫,堪称“吃螃蟹”第一人。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马非百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纵观大秦的历史,俺认为非常恰如其分。后面蹲着一个虎视眈眈的“大猫”,大秦国怎么可能放开手脚去征服诸侯列国?
但杀掉与曾经同榻共枕且与她生有二子的义渠王,俺给予芈八子这个王太后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绝”!
共定天下的“灭绝师太”吕太后
从一个叫“吕娥姁”的大家闺秀到臭名昭著的“吕后”,她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
临朝执政后,“人彘”的发明,让她世人皆知。毫不留情地诛灭诸侯王,使她倍受后人诟病和口诛笔伐。说她是“灭绝师太”一点也不过分,丈夫和别的女人生的儿子,或被她毒杀,或被她饿死,或被她逼死。弄得刘邦的皇子们噤若寒蝉,人人自危。连被她从小扶养长大的刘肥,为了讨好自己的嫡母,为了活命,不得不尊称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鲁元公主为齐国王太后。
但吕娥姁又是刘邦的贤内助。刘邦当泗水亭长时,凭着吹牛逼说大话抱得美人归。年纪轻轻的吕娥姁一进老刘家的门就当了妈,且不说大她老鼻子的刘邦,整天只知道游手好闲和酒馆厮混,一毛钱也交不到吕娥姁的手里。据史书记载,吕娥姁一边在庄稼地里挥汗如雨,一边在田头哄着刘盈和鲁元这一对儿女。放在今天,那个女人能忍受刘邦这样的丈夫?
刘邦发达前,吕娥姁独自操持家务,耕田犁地。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刘邦崛起后,吕娥姁与刘邦共定天下,替刘邦担当罪名,诛杀韩信,活煮彭越。刘邦驾崩,吕娥姁临朝称制十六年,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为大汉帝国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浏览汉史,屏蔽她的政绩,俺给吕娥姁的评价也是一个字:“毒”!
威震天下的“一代奸妃”刘太后
一部《三侠五义》的小说和《狸猫换太子》的戏曲,让刘娥成为“一代奸妃”。事实上,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娥从蜀地一孤女随丈夫龚美,流浪到东京汴梁。偶然机会,她结识了大宋王朝皇帝赵炅的三皇子赵元休(后改名叫赵恒)。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宫中斗。历尽苦难痴心不改,暗藏野心不言苦。通过个人的奋斗,最终被历史唤作什么“章献明肃皇后”。
她善于抓住机会,善于不断充实自己,善于狐媚惑主,善于修心养性,更善于擅权专政。特别是晚年的她,身着皇帝的龙袍,大权独揽,威震天下。可以说,根据刘娥的实力和治国理政才能,她要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轻而易举。可最终面对佞臣和野心家们的劝进称帝,刘娥忍住诱惑说:“老身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去年上演的《大宋宫词》,刘涛饰演的刘娥,更接近历史上真实的她。
同为大宋朝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说:“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借鉴司马光的评价,俺给予她的评价就是一个字:“高”!
指点江山的“幕后祖母”孝庄后
公元1625年,从科尔沁大草原来的一个叫本布泰的少女,尊“大金”可汗诏,从父命,嫁给努尔哈赤可汗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后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本布泰被封为“庄妃”。
“花容能倾国倾城,智慧可兴国安邦,慈悲要容载天下”。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潘迎紫主演的《一代皇后大玉儿》给俺们的一点影响和启示。可以说,这部电视剧让许多并不关心和喜欢历史的人们,初步认识了一个叫“大玉儿”的孝庄皇太后。记得俺的母亲,看这剧看得是津津有味,讲剧情讲的是头头是道。
但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根本不叫什么“大玉儿”,她的芳名叫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亦叫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她在皇太极称帝期间,并没有荣升皇后,倒是她的亲姑姑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德尼琪琪格是皇太极的皇后。她也并没有像剧中那样倍受皇太极的宠爱,倒是她的亲姐姐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很受皇太极的喜欢。
没错!博尔济吉特氏(孛儿只斤氏)是蒙蒙古皇族姓氏,成吉思汗的氏族名称。作为刚刚立国不久的“大金”和“大清”,为了“国本”,他们都很认真地选择了和蒙古贵族世代联姻。为了“大局”,博尔济吉特氏姑侄三人甚至家族的一些女人都嫁给了皇太极。说白了,就是“政治联姻”。
“庄妃”本布泰,在皇太极的生活中无足轻重。但皇太极驾崩后,风云突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自己的宝贝亲儿子福临成为大清的皇帝。“庄妃”,时来运转,母以子贵,荣升为“皇太后”。
关于孝庄皇太后的所作所为,史书记载的很简单,大体上说她:生活内敛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并支持儿孙的事业。俺们也可以从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窥见一斑,加深印象。
她的最大功绩则是: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康熙大帝曾充满深情地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至于野史和流言蜚语,说什么孝庄皇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俺非常赞同阎崇年等人的观点,认为那纯粹是捕风捉影和无稽之谈。关于孝庄皇太后,俺给予她一个评价还是一个字:“慈”!
歌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