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行政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会影响个人发展吗?
▍综合类行政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会影响个人发展吗?
不影响。因为你的身份是公务员,即使去了参公单位(此单位既然参公说明从事党政或行政事务。)仍执行的是过去机构改革的方案,旧人老办法。前途是靠工作奋斗出来的,只要你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聚精会神抓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个人的前途是光明灿烂的。
▍综合类行政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会影响个人发展吗?
我们厅级单位下属有个参公事业单位,正处级。一把手姓程,称呼程主任。
由于工作干得好,厅长很欣赏。就把他调到办公室当主任。虽然人在机关办公室当主任,到如今已经5年了,但依然还是事业单位参公身份。因为参公要改成公务员,要经过上级相关部门“过一道程序”。由于这几年机构改革,他的身份始终过不了“那道程序”。
如今,和他一起调正处级的机关处长,有些已升为二级巡视员,个别还当上了副厅长。虽然他工作能力很强,但被身份卡在那里动不了。
所以,我建议你不要轻易选择参公事业单位,这对你的个人发展是有影响的!因为:
编制身份不同。单位人事部门管着两个编制本子,一个红本一个绿本。简单说,参公事业单位属于事业编制,是“绿本”,而公务员是“红本”。虽然工资待遇一样,但身份就是有差别。同样出国办护照,公务员是红本,参公只能是绿本。
身份转换不同。公务员转参公容易,参公转公务员难。这是不争的事实!
发展机会不同。公务员在机关厅级单位,发展空间大,而事业单位通常是下属单位编制小,发展空间受限!
综上所述,建议你能不去参公单位就不要去!
我是职场探秘者,欢迎关注交流!
▍综合类行政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会影响个人发展吗?
参公单位不涉及改革,实际上影响不大
我国公务员实行的是分类管理制度。按照公务员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务员类别按照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其中,综合管理类就是指我们常说的党政机关各部门的普通公务员。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使用行政编制,二是享受财政全额供养,三是执行职务与职级并行晋升。参公事业单位区别于公务员最大的不同是编制性质,人员身份使用的不是行政编制,而是事业编制,列入事业范畴,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且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总结来说,参公管理事业编制除了一纸编制与公务员不同外,其他各项待遇和公务员一样,实质上没有差异。
之所以会出现公务员和参公的区别,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所致。过去,很多事业单位从事的是行政职责,而按照法律规定,从事行政执法职责的必须是公务员,由于编制有限,没有那么多的编制用于置换,为了合法化,国家先后审批了一大批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受法律法规和政府、主管部门委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由此在行政主体单位中形成了待遇一样身份不同的两类人群。
虽然身份不同,实际上国家已经将两类人员视作同种性质人员管理。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招考,无论公务员还是参公管理人员,都必须参加国考或省考才能进入。现实中,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参公单位和行政机关的互通,公务员流动到参公事业单位,或者参公事业单位流动到行政机关,在日常干部使用中非常普遍,并不会影响个人的发展。比如从政府办调到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政府办是公务员,发展研究中心是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从政府办到发展研究中心吃亏的是从热门部门到冷门单位,对于编制性质实际上不会有人计较。
因此,从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尤其是领导。
当然,参公事业单位毕竟编制性质不一样,有些细节或多或少与公务员存在差别。比如机构改革,公务员不用担心被改掉身份,而参公事业单位由于部分会被撤并整合,取消行政执法改公益,原来的参公管理人员必须面临分流安置的问题,是置换为行政编制,还是保留参公身份,亦或是变为普通事业编制,都可能成为选项。这也是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区别于公务员的最大变数。除此之外,参公身份人员和公务员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综合类行政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会影响个人发展吗?
可以说,综合类行政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不影响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
为什么说不会影响呢?
首先,要弄清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点。
相同之处:
综合类行政单位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由各级财政保障,人员的来源和补充是通过公务员公开招考进入,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
不同点:
综合类行政单位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公务员列入行政编制序列;参公事业单位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序列。
之所以有行政单位和参公事业单位的区别,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社会管理中,设置了一些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服务。虽然单位性质是事业,但它却行使着或者被赋予了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些职权。这些单位虽说是事业单位,从本质上讲就是行政单位。只是没有给核定行政编制而已。国家在推行公务员管理法过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对行使行政管理、执纪执法等职能的事业单位,列入参公事业单位,占用事业单位的编制。那有人就问,为什么不核定为行政编制,变成行政单位呢?这里面的问题比较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就个人事业发展来讲,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完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进行公务员登记,包括所有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险、退休后的待遇,以及职务任免、升降、回避、辞退等全部和公务员一样进行。在干部的管理上、使用上、提拔上、对工作要求的标准上、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与在综合类行政单位公务员都是一样对待。个人事业的发展重要的是看你的表现,而不是看你是否在综合类行政单位或者是参公事业单位。只要你表现和工作优秀,同样可以晋升职务。参公事业单位个人晋升的渠道是畅通的。
再者,干部的使用范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今天在参公事业单位工作,有也可能明天就到综合行政单位去任职。只要品德好、能力强、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管是在综合类行政单位还是参公事业单位,都会有发展前途,并不是说你到参公事业单位就影响了你的前途。
(网络配图)
▍综合类行政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会影响个人发展吗?
综合类行政公务员,是指绝大部分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工青妇等机关的公务员。公务员分为综合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后两类比较少,尤其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我们平常所接触的公务员中,基本上都是综合类公务员。
参公事业单位是指承担行政职能、使用事业编制,经省级公务员管理机关审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员可以通过调任、晋升等方式,在党政机关、参公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之间自由转任,参公事业人员也可以在上述机构自由转任,这两者之间在流动上没有什么区别和身份限制。只有事业单位人员在向参公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流动时,属于逆向调动,必须符合某些条件的时候才能实现,比如公考、公选、在事业单位晋升实职两年后不满40岁等。
根据这些规定,综合类公务员到参公事业单位任职,除了编制成为事业编制,岗位发生变化外,其他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实际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行政类事业单位中,承担的行政职能,划转到政府部门承担。根据新的《公务员法》,唯有法律法规授权承担公共管理事项的事业单位,才能继续参公管理。根据中组部2019年9号文件,部委层面只有党校、档案馆、老龄办、证监会、银监会保留了参公管理,到省市县一级,虽然参公管理的事业机构数会增加,但比起未改革前,是大量减少。
公务员管理职能由人社部门划转到组织部门承担后,目前正在进行参公事业单位的清理和重新认定工作。因而,如果任职的参公事业单位保留的参公属性,那就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任职的参公事业单位恰好在改革之列,在人员转隶过程中又没有合适的公务员岗位可以分流,就有可能随机构改革,成为事业单位人员,个人身份也会由参公管理变为纯事业管理。这样一来,等于以前取得的公务员身份、参公身份,都彻底失去,对个人的影响就非常大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