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那些让儿子接班和让女儿接班的父母现在谁活得更幸福?
▍80年代那些让儿子接班和让女儿接班的父母现在谁活得更幸福?
谢邀回答,在那些年代不管是让儿子或是女儿接班,那是当时政策安排的事,我认为国家是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即解决就业,也让父母辈养老宽心的事,至于接了上一辈的班,个人的进步成长即要师傅肯教,个人必须热爱夲行肯学,也才有所谓的成才为国家做贡献力量,至于退下来的父母辈也会觉得幸福。
▍80年代那些让儿子接班和让女儿接班的父母现在谁活得更幸福?
一个时代的产物,大浪淘沙,机遇和挑战能力并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流行的接班顶替,得确让更多的人有了羡慕嫉妒,有了命运之神有了一纸定乾坤的感觉。有的人风光不少,有的人命相不错,有的抓住了时机充实了自己,有的坐享其成福相不错,有的无才无能碌碌无为,有的下岗失业不及百姓。总之接班顶替给了你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了机遇就改变了自己,胸有才华充实了自身,但不论如此,无才之人到哪都不会有发展,因此,条件有时并不决定一切关健在自身。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就是如此,条件不好的靠努力改变了命运,条件优越者也有喝不上西北风的。所以接班也好顶替也吧关健在自身。
▍80年代那些让儿子接班和让女儿接班的父母现在谁活得更幸福?
太阳出来又落下,落下又出来;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光阴荏苒,岁月如梭,80年代那些让儿子接班和让女儿接班的父母,谁的晚年生活更幸福一些呢?
我的答案是让女儿接班的晚年生活更幸福一些!
张庄的老李老师为了让儿子接班,不到退休年龄就退了。大儿子小李接了班!
老李共有两儿两女,但他封建思想严重,一定要让长子接班,女儿是万万不能接班的!
那时农村人接班是件非常幸福非常让人羡慕的事,吃皇粮,拿奉禄,按说得知足报恩,非常感激自己的父亲才是!
但事情恰恰相反,小李老师对自己的父亲差之千里,他对接班不但不感恩,还对人说:“我要不接班早就考上大学了,现在至少也得是个科长了,都是我父亲非得让我当这个破老师!”
老李老师逢人就说:“我叫这个王八羔子接了班,他连糖都没给我买过!”可见一斑,他的晚年生活真的没人管,自己死了好几天了,儿女们才发现!
而另外一个例子是刘村的老刘(他是一个乡镇干部),让小女儿接的班,事情会怎样?
老刘有一儿三女,让女儿接班真的引起了很多人的不理解,连村里的人都不理解!
儿媳妇三天两头和他打,住一个院子把中间打了道墙,不让老刘两口进出,最后老刘只好临时住了看场屋子!
然而小女儿是感恩的,很快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住,后来和父母一起买了房子!老刘晚年生活得很幸福!
▍80年代那些让儿子接班和让女儿接班的父母现在谁活得更幸福?
谈到这个话题,我有不一样的回答。同时也感觉到惭愧。
83年。公婆费劲周折让我接了班。费劲周折。是因为老公公把干部职称改为工人(因为干部是不可以接班的)。其次接班是有年令限制的(30周岁以内)我当时35周岁,己超过规定年令,其次。儿媳接班必须是独生子儿媳。所以当时老公公改了工人职称,并弄虚做假的/做了假户口和独生子女证。我才接班成了铁路工人。
想想报到那天。因为心里有鬼。还真是提心吊胆。而且也真虚惊一场。当时。报到现场有80多新人。点名对号入座。只有我点名两次。第二次人事主任问我:“你多大年令?”我心吓的一直突突。但也只好按新户口年令说:“我30周岁。”当时主任笑了。说:“这就对了,这上面写的18岁,怎么看也不象呀。
”这就通过了,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名铁路工人。
公婆有3个儿子,均己结婚生子,沒有女儿。我是大儿媳。
我和丈夫是66年下乡青年,丈夫后推荐上大学,我一人在农场教学,结婚后两地生活,生了儿子后我母亲帮我转到夫家不远的农场,后招工大集体回到父家。
我大集体是基建处,每天盖楼房,累的要命,而且还总担心下岗失业。所以公婆商量好,决定公公退休让我接班,为此两个弟妹也多少有点意见。
这么多年觉得内疚的是,我的生活始终没比公婆強,经济上,不但沒帮助他们,反倒是近5年耒,每年老公公都要给三个重孙子,每人一万元,我也只能在年节,生日时买些礼物孝敬下。
如今老公公己95岁了,除了耳聋,走路慢点,其他还好。
如今我在山东,他们在黑龙江更是啥忙也帮不上了。
公婆沒有女儿,我又是最早进入这家的儿媳,所以他们待我很好。
老公公对我的评价是:Xx顾大局,识大体。他后来在老婆婆去世后,有话有事都和我商量,当年他73岁想找老伴,儿子和另两个儿媳均反对,只有我力排众议,支持他,并亲自带他去婚介所……。
事实证明,这一步他走对了,后老伴照顾他17年,在他90岁高令时,先于他去世,
沒有那些年的照顾。就沒有他现在的好身体,下面附两张他今年看电影:长津湖时的照片,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祈祷][祈祷][祈祷]
▍80年代那些让儿子接班和让女儿接班的父母现在谁活得更幸福?
80年代接班制度父母在世的很少了,接班的兒女現在大多數己經退休了,己經是70歲到60歲的人群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