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为什叫“汉族”?
▍汉族为什叫“汉族”?
因为汉朝它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400多年曾经辉煌灿烂当时人们都已自己是汉朝人为荣。在加上儒家大一统思想天朝上国的荣誉感几百年下来人们已经潜移默化的承认自己汉人的身份。
▍汉族为什叫“汉族”?
汉族,被称为“汉族”,是近现代的事情。
因为,只有在社会学、人类学建立之后,才形成“民族”的概念,于是也有了专门的民族学。
汉族,原来被称为“汉人”。
其实,“汉人”之含义,与“汉族”含义,并无大的出入——“汉人”就是民族名。
而“汉人”的称谓,又一定是从西汉开始的。
(汉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护膊)
一
《史记》和《汉书》,都详细记载了汉朝的兴起。
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10年,陈涉吴广起事于陈蕲,号为“张楚”。
刘邦亦起兵于沛,号曰沛公。后来,受楚义帝熊心命,与项羽分兵入关攻秦。
刘邦先入秦都咸阳,约法三章,尽废秦苛法。
项羽后入关,占据关中,自立为“西楚霸王”,辖九郡;又封刘邦为“汉王”,统领巴、蜀、汉中,都南郑。
这是刘邦与“汉”结缘的始因。
(北斗七星崇拜,汉画)
之后,刘邦先定三秦,再于项羽征战,相持五年,遂败项羽。
刘邦即帝位于今山东曹县、定陶北的“氾水之阳”,国号“汉”,即为“西汉”。
刘邦与项羽苦战五年,史称“楚汉相争”——一个是“西楚霸王”,一个是“汉王”。
刘邦获胜,定国号为“汉”,是水到渠成之事。汉王,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影响;汉王称帝,何可不以“汉”为号。
从起兵开始,萧何就是刘邦的高级谋士。他非常赞成以“汉”为国号,说:“语曰天汉,其名甚美。”
这说的,是《诗.大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之句。“天汉”“云汉”“银汉”,皆指天河。
(马王堆汉墓帛书,天文彗星图)
二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秦始皇灭六国,是第二次。
无奈时间太短,十几年后,就被刘邦“照单全收”了。
黄仁宇先生,称秦汉是中国的第一个“帝国时代”。
刘邦在位十二年。其后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达到西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极盛时期。
至少在这个时候,域外之国,已习惯于称“汉”和“汉人”。
在此之前,最早,中原王国称自己为“华”、“夏”或“华夏”,称周边方国或族群为“蛮”、“夷”、“戎”、“狄”。
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等诸侯国同称“诸夏”,称周边,仍为“蛮”、“夷”、“戎”、“狄”。
秦统一后,曾被称“秦”,可惜时间太短。
(汉代丞相府浮箭漏壶)
汉代则不同。
西汉,从公元前206-前7年;东汉,从公元25-220年。四百年“大一统”帝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发展的同时,民族认同和融合,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两汉影响太大,后面不少“列国”,都自封为“汉”。
刘备,称是汉中山靖王之后,立国号为“汉”,史称“季汉”或“蜀汉”,221-263年。
西晋时,刘渊曾称“汉”,后改“赵”,史称“前赵”,304-329年。
东晋时,李寿称“成汉”,亦称“后蜀”,311-347年。
五代时,刘知远称“后汉”,947-950年。
还是五代,刘崇称“北汉”,951-979年。
依然五代,刘隐称“南汉”,917-971年。
尽管上述各个政权存在时间都不很长,但一是进一步延续了两汉的影响;二是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与对“汉人”的认同。
(汉隶石刻)
三
“民族”,是人类社会共同体形式之一;是在经历了原始群、氏族、部落的碰撞融合之后,形成的更大人之“群落”。
一般类说,“民族”,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特点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的稳定共同体。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 和“共同心理”,基本上是“民族”的组成要素。
(汉倭奴国王金印)
现代意义所说的“汉族”,就是至少从一万至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共同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共同经济生活,具有共同的文化和由此长期形成的共同心理的“社会共同体”。
尽管期间有多次朝代更迭,名称也不同,但从汉代打下的“大一统”局面和奠定的文化基石,包括祖先崇拜,始终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汉族”,如前所述,最早不用这个名称。汉代以后,被称为“汉人”。近现代,以“汉族”作为自己“族称”了。
“汉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多次民族融合,体现了伟大的包容性。
▍汉族为什叫“汉族”?
中国的汉族之所以称为汉族,是因为中国历史上那个强大而统一的汉朝。汉朝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却是传国较长王朝中的第一个。
在两汉统一的四百余年时间里,人们形成了统一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因是在汉朝时形成的这些,人们慢慢的就把自己称为汉人了。
至于汉朝为什么称汉朝,又要从刘邦获封汉王说起了。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势力最盛,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刘邦封至交通不便的汉中之地,称汉王。
而汉中之名又源于汉水和银河。古代,人们把天上的银河称之为“星汉”。曹操,就在其《观苍海》中吟颂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
生活中,人们看到一条大河,水势浩大波光粼粼犹如天上的银河,于是人们就叫它汉水。汉水两岸则因有河水的滋养土地肥沃,是为鱼米之乡,而被称之为“汉中”。
刘邦在汉中休养生息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进入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并最终攻灭项羽,建立了新的王朝。因之前刘邦居于汉中称汉王,他建立新王朝就称汉朝。
如此说来,我们原来是源自天上星星的民族了。再仰望银河时,我们会不会有更多的遐想和情思吧。
▍汉族为什叫“汉族”?
(水畔,居的一戴冠夫,是汉字意思)
黄帝,不是皇帝,黄字是黄种人人种的黄字。
炎黄二帝,炎帝是总族长,黄帝是带领青壮守卫人群及外出采集渔猎的首长。
一个族长配四个通讯员,一个首长配四个通讯员,一个大巫师配四个记行员。共理自人群,此为三老四少制,有称为全称的三长老四少保式。
没王概念时全用三老四少式。只不过黄帝入中塬以后,巫师各用各人群的大巫师为总巫师了。即谁执政谁族的大巫师为总体人群的总巫师了。
黄帝没入驻中塬以前,由炎帝为族长,共公.蚩尤.祝融.刑天为四少保,各用自族首长巫师为大首长大巫师式。
黄帝击败炎帝,迫炎帝同盟,击散四少保,才建三长老四少保制。
自此以后,因首长与外界各族接触,族长守家,渐与外族联盟被首长主持更便捷,从而首长名气巨大,族长名气萎缩了。但炎黄次序不可易位,原重要位仍是炎帝,黄帝仅辅政可见一斑了。
(玉佩饰挂于王胸前的)
黄帝名气大成人文始祖,炎帝是族长称为人祖。
黄帝是,轩辕族里一分支,居姬水处,与驯兽族里一支驯蚕部族通婚,因轩辕是木匠公职人群,黄帝部族会制木器,用轩辕门为居地标识,造木屋,穿丝绸,得号华字。即华丽的华辞。
(轩辕门式样)
炎帝,居姜水,占中央位,得号中字,即中央的中辞。
自此,中塬又称中华了。
黄帝控武备名气太大,中华人群渐简称自叫华人了。
黄帝受追捧,除华服美饰及武备外,主要是改炎帝采用的自居地内奠酋长最佳人,入地埋下为凭证方式,成植当地最宜佳木为凭制,大得人心促成的。
自此,再后来的执政人,须是炎黄二帝的正统正宗传人,才可承职承位。
(酋长头插雉鸡翎)
传至尧,发大洪水,禹治水成功得帝位。其子启,杀受禅人,承帝位,开父子相承式。
启,建创夏屋,得夏号,承帝职,获夏朝朝号。自此父子承帝业开始。
大禹治水成功,把中塬细分成九个行政区划,并颁给帮助治水的各族所铸顶,凭顶居于九个行政区划内,无顶的不可入驻其内。此为大禹铸九顶划九州。
这是把其他黄种人排除“我们人群”之外的体现。即没来帮治水的族群,不再是我们人群的人了。
启承帝位,因凭顶拥居地,表示有饭吃,改顶,为釜的锅式鼎形式了。现老百姓称有无吃饭的家伙了,即揣有饭碗了。
(编钟腹部小柱,是大禹铸的顶式样)
商朝周朝全以鼎为帝传承凭证。
(釜的锅式鼎)
商为墒,湿润地沼泽意,也是熵,初燃火意。是祀炎黄二帝与共祖的祭祀主持人的部族,其共祖放置于亳地,商地距族长居的淮阳南不远的泽地上,雨则泽,旱则平坦阔地,集各族于此,斋戒,再赴祖灵安置的亳处供拜祭祀。
因此,商人可代夏人。
周,是墒地四周保卫人。从而可伐商。
这是当时以居地为名现象,所以黄帝名姬人,炎帝名姜人。
秦始皇又缩小地盘,仅七雄诸候地是中塬地了。且连各北方诸候的北边城墙,为长城,划区出耕种区与牧业区界线来。
秦乱,刘邦受项羽赐封居于四川的汉中地内,项羽仍返楚地居住,仍恢复周朝时各候邦国式。
(仪服,高华服,用于仪式上穿戴的服饰,因具礼仪之邦名号)
刘邦坚持秦始皇中央集权,任派地方长官的郡县制。嬴了,随用原封居地汉中名,立自王朝为汉朝。
用号汉,不再是汉中之汉,而是天上银河所简称河汉的汉了。
刘邦立的汉,因击突厥匈奴等影响亚洲欧洲,从而才有罕.汗等词传用至今的。而罕与汗用于王称词的。
长久于汉朝治下,其域内人就以汉人自称了。
自此中华人又称汉人了。再后世统一为族群式,才出现汉族一部来。
中国史上的自称词由:中廓,中塬,中华,华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称呼着的。
(红色物,是豆的两半,用于村庄庙寺里的掷爻,是阴阳图早期形态)
而追究的正统正宗之根是奉行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哲学的人群,春秋时被阴阳替代了。现愿用矛盾替代阴阳了。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汉族为什叫“汉族”?
汉族之所以叫汉族,不只是源于汉朝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底蕴,才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精神内核。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1.51%。那么,汉族为什么叫汉族?这个“汉”字缘起何处?本意是什么?知道答案后,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汉”篆书书法)
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所以我们先来说说华夏和华夏族。研究可知,这更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称谓。
“华”与“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最早的时候,“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夏”即是“华”,所以“中华”也称“中夏”。孔子也把“夏”与“华”视为同义词,《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夏”和“华”就是完全相同的含义,均指中原正统。
(华夏图腾:由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太阳和月亮分别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
大约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人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古籍经典中,“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都归顺于周武王。
古代中原地区自称为华夏,称四方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其实就是在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
(华夏与四夷的大致示意图)
必须强调的是,华夏一词,如今早已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深一层的价值在于文化积淀与文化认同。
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种解读完美诠释了华夏民族的文化内核——中国有服饰之美,故称“华”,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
这也是为什么有说法认为“明亡之后无华夏”——明朝灭亡后,满清统治者强迫中原百姓剃发易服,从此再无服章之美,华夏,休矣。
(汉服之美)
再说说华夏族后来为什么改称为汉族。
秦朝短命,汉朝才是中国第一个建立起民族自信的大一统王朝,享国407年,共历29帝,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道出了大汉王朝的霸气与强盛。国人以汉朝为傲,故自称为汉人。
与此同时,中国的主体语言叫做汉语,中国的通用文字叫汉字,中国的传统服饰叫汉服,这一切,也都是源于对汉朝的民族认同。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早出自西汉名将陈汤之口,见于《汉书·陈汤传》,后来演化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汉族、汉语、汉字、汉服,全部缘起于汉朝,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其中这个关键的“汉”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诗经》有言:“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又道:“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曹操亦有诗云:“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说文解字》明确记载,“汉”最初的本意即为天上的银河。
另外,“汉”在天指银河,在地则指汉水(今汉江)。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因为与银河夏季走向一致,所以被誉为“地上的银河”,故得汉水之名。
(刘邦与吕后剧照)
后来,泗水亭长刘邦发迹于汉水边的汉中,经过三年伐秦、四年灭楚,问鼎天下,建立了全新王朝,遂定国号为“汉”,即是对发迹地的永久纪念,也表达了大汉王朝的美好祈愿——希望汉朝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永恒不灭,灿烂辉煌,直到千秋万代。
综上,汉族之所以叫汉族,缘起于对汉朝的民族认同,而“汉”的本意是银河,寓意我们汉族就像银河一样,浩瀚永恒,我们汉族人就像星汉一样,熠熠生辉。
(本文完~)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强直性脊柱炎真的没有办法治疗吗?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