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为何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而不是在东京呢?
▍二战末期,为何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而不是在东京呢?
01首发目标
要确定哪个城市作为原子弹的第一个打击目标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为此,格罗夫斯成立了一个目标委员会,由一些学术专家和空军军官组成。1945年4月27日,目标委员会在五角大楼召开了他们的首次会议。
如何进行有效打击,委员会先是讨论了天气的影响,由于投弹是用瞄准镜目测而不是用雷达,所以天气因素就必须得考虑,最好是个大晴天,但是日本的夏季天气不好,7月份最多只有7天是大晴天,8月份最多只有6天,如果天气不好也许会影响轰炸。
至于目标城市,首先想到的就是东京,但是东京已经被持续的空袭给炸烂了,加上大量使用燃烧弹,东京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不好评估原子弹的效果。到下午会议结束的时候,目标委员会就目标城市的选择条件上达成了一致:目标城市人口要稠密,直径不小于5公里。
初选范围比较大,有17座城市被推荐,包括横滨、广岛、京都、长崎。
格罗夫斯最理想的首发目标是京都,这里被空袭的比较少,又是日本的一座名城,有1200年的历史,城市人口100万,市中心有3000多座寺庙和神殿,如果把京都给炸平,能给日本造成巨大的震撼。
激烈的讨论持续到5月11日,期间他们讨论了许多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应急方案,关于首发目标的城市,被减少到了5个,空军同意把这5个城市作为原子弹打击地,不再进行常规轰炸了。
格罗夫斯觉得,京都应该列为首发轰炸目标,他说:“从心理角度考虑,京都是日本的文化中心,京都人更理解这种武器的重大意义。”
广岛为第二目标,它是日本第八大城市,人口34万,重点是它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军运港口,也是日本海军的舰队集结地,军事工业很发达,城里还有陆军司令部,还驻扎了2.5万军队(这批鬼子是之前入侵山东和河南的主力部队)。
再往后排就是横滨和小仓,其中小仓兵工厂是日本大型军火工厂之一,从事多类型武器和军用材料的制造,厂区长1200米,宽600米,附近还有铁路车辆厂、机械厂、发电厂,这地方军事意义重大,但是政治影响不大。
第五目标是新潟(xì),它是日本海的重要港口,有大型钢铁厂、炼铝厂、炼油厂和油船站。
委员会多数人都支持把京都作为第一打击目标,大家都希望原子弹一旦祭出,就要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6月12日,格罗夫斯向战争部长史汀生汇报了目标委员会的报告。但是史汀生认为,关于首发目标的选定还要再考虑一下。他请来日本问题专家莱肖尔教授,请他谈一下看法。
莱肖尔听说京都被列为毁灭打击目标,激动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他告诉史汀生,京都虽然集中了大量的军工业,但它是日本的古都,集中着日本的传统文化,摧毁了京都,必然会严重损失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日本将把永远把美国当成敌人看待,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史汀生对京都也有好感,他在菲律宾当总督的时候,曾经访问过京都,深深地被那里的古老文化吸引。既然轰炸京都会永久的拉仇恨,那就可能会遗留下未来无法解决的各种纠纷,于是他向总统建议,不把京都作为轰炸目标。
军政大佬们经过研究和讨论,最终把广岛、小仓、新潟、长崎作为预定的攻击目标。杜鲁门总统批准了计划,美国陆军部正是下达作战命令:
五〇九混合大队应于1945年8月3日后,在气候条件能目测轰炸的条件下,立即在广岛、小仓、新潟、长崎其中之一投掷特别炸弹,并带领军事人员和科学人员进行观察和记录其破坏效力。
7月29日,战略空军司令斯帕茨在关岛的司令部召集会议,传达了总统命令,宣布攻击目标的顺序是:广岛、小仓、长崎。
8月2日,杜鲁门开完了波茨坦会议,在返美的途中,他在所乘坐的“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上发出了原子弹攻击命令。
02死神降临
8月2日下午,五〇九混合大队队长蒂贝茨带着投弹手费雷比少校,来到关岛的司令部,向李梅将军报告。
李梅是个矮胖子,他把两人带到地图桌前,问费雷比在哪儿投弹比较好,费类比指了指市中心的T形桥,它位于日本第二军团司令部西南,李梅同意了。
下午3点,原子弹攻击的绝密命令“第13号特殊轰炸使命”出台。
命令定于8月6日实施,广岛市内工业区再次确认为第一目标,小仓兵工厂为第二目标,长崎为第三目标。
任务将出动七架B-29,负责投弹的是队长蒂贝茨驾驶的“安诺拉·盖伊”号(他老妈的名字);其余的六架,一架预先飞到硫磺岛待命,随时当替补;两架为蒂贝茨护航至目标附近,这两架一个负责拍摄,一个负责空中实验,到时会投下3个带着降落伞的仪器记录爆炸数据;还有三架随航并去各个目标区测回气象数据。
8月5日下午,重达5吨的“小男孩”被小心翼翼的吊到拖车上,外壳上写着一些粉笔字,是一些希望日本人和裕仁天皇倒霉,预祝蒂贝茨和同伴成功的话。
“小男孩”盖着防水帆布,在庄严的仪式下被送到停机场,负责投弹的B-29轰炸机“安诺拉·盖伊”号被拖到它的上面,一辆吊车把“小男孩”装进了飞机的弹舱,用特制的绳索固定。
午夜12点15分,蒂贝茨带着手下来到了随军牧师那儿,牧师让他们低下头,为他们做了动人的祈祷。之后他们到食堂吃了顿凌晨加餐,回到宿舍休息。但这时候怎么睡得着嘛,于是他们打起了扑克,消磨最后几个小时。
凌晨1点37分,三架气象侦察机从北机场不同的跑道上同时起飞。
23分钟后,“安诺拉·盖伊”号以及两架护航机的机组人员刚到起飞地点,就被一堆记者、摄影师和电影导演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是格罗夫斯将军计划的环节,他要把起飞的历史场面记录下来。
2点20分,最后一张合影终于拍完了。每个人都尽力掩饰内心的紧张不安,露出笑容,装作好像轻松愉快的样子。
蒂贝茨机组12个人,每个人携带一把手枪,口袋里装着一个小盒子,里面是12粒氰化物胶囊,如果遇到不测,就用手枪给自己来一粒“花生米”,或者打开小盒子来一粒“剧毒胶囊”,二选一。
2点45分,“安诺拉·盖伊”号起飞,这架飞机严重超载,在跑道上滑行的异常费劲,眼看已经滑行了跑道长度的2/3了,速度还是上不来,副驾驶罗伯特上尉大声叫到:“飞机太重了!拉起来!快!”
蒂贝茨上校一言不发,只是让飞机继续滑行,眼瞅着跑道快没了,地面快要消失了,眼前出现空旷海洋的那一刻,蒂贝茨将飞机拉了起来。
法雷尔将军在控制塔上惊出一身冷汗:“我从没见过飞机需要这么长跑道,我真以为蒂贝茨飞不起来了。”
4点55分,两架护航机加入了“安诺拉·盖伊”号的队列,蒂贝茨成为V形编队的刀尖。
飞过本州海岸后,气象侦察机发来预报:广岛天气晴朗,上空能见度好,小仓不良。
6点30分,起爆装置电路接通,准备工作完毕。贝蒂茨通过话题向大家宣布:“我们就要投掷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了!”大家都激动的喘不过气来,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原子弹”这个可怕的字眼。
7点25分,先行的气象侦察机发来消息说,在广岛上空巡航时,没有日本飞机拦截,高射炮火力微弱,所有高度的云覆盖率均低于30%,建议:优先考虑。
领航员范柯克报告说:“我们已经接近广岛。”
不久后,蒂贝茨再次通知大家:“下面是广岛。”
在他们的下方,一个城市的轮廓清晰的出现。
“各就各位,准备投弹。” 蒂贝茨对着话筒宣布,“戴上护目镜。”
8点13分,投弹手费雷比开始控制飞机,广岛市中心的T形桥向着他的瞄准器十字线快速靠近。“对准了!”他说。
“在校对一次。”蒂贝茨说,“把护目镜拿在手里,准备投弹时使用。”
8点15分,弹舱门自动打开,投弹手喊道:“炸弹投出去了!”
飞机一下子少了5吨的重量,顿时晃晃悠悠地向高空升去。蒂贝茨赶紧做了一个俯冲和右转弯,把飞机控制住。
原子弹正在下坠,先是自由下落,随后弹头朝向目标,稳稳的掉了下去。
03死亡之花绽放
空中漂浮的“小男孩”像一片树叶,晃晃悠悠的朝着T形桥坠落。
此刻,飞机已经飞出了原子弹爆炸的有效杀伤范围。
8点15分43秒,一道耀眼的闪光将整个飞机照亮了。虽然是背对着爆炸方向,费雷比仍然感觉有一束亮光穿过了护目镜,好像要穿透他的眼睛刺向大脑,简直难以忍受。他觉得眼睛火辣辣的,脑袋生疼,好像塞满了辣椒。他发出了一声尖叫,全身缩进座椅里,心脏砰砰乱跳。
蒂贝茨也感受到同样的情景,由于光线太强烈,他啥都看不见了,包括面前的仪器,他赶紧扔掉了护目镜。
机尾射手卡伦看见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急剧的扩散,就像一颗星星突然裂开,迎面朝他们飞来,他连忙高声发出警告。
这时,巨大的冲击波夹杂着爆炸声,使飞机猛的向上一窜,蒂贝茨误以为是高射炮袭击,大喊:“高射炮!”,但是空中并没有高射炮的烟火升起。
卡伦又叫道:“又来了!”紧接着又是一阵剧烈的震动,但是飞机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气浪过后,飞机掉转机头,开始观察目标。
机组人员看见广岛出现了一个白色的亮点,从空中看好像乒乓球那么大,很快这个亮点就变色紫色的篮球,而且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它一边上升,一边发出浓烟,随后一道紫色的火柱从火球中升起,迅速上升到2000米的高度,这根火柱直冲云霄,烟雾和火光混在一起,像怪兽一样发生愤怒的吼叫,整个机组的人都感到周围似乎有风暴在狂啸。
火柱上升到3000米的时候,在它的顶端形成了一团硕大的蘑菇云,这团蘑菇云比火柱更活跃,里面充满了烟和火的浓白色泡沫,不停的发出嘶嘶的声音,上下翻滚着,就像大海的波涛。大约7~8秒左右,蘑菇云又迅速向上飞升,一直冲到24000米的同温层,就像一朵对着太阳盛开的死亡之花。
不足两分钟,机组人员目睹了原子弹爆炸的情景,当他们飞离后最后一次观察时,仍然能看到黄棕色的蘑菇云在翻滚着,一浪高过一浪,一层叠过一层,惊心动魄,无法忘怀。
负责摄像的飞机编号91,里面乘坐的是物理学家约翰斯顿博士,他用16毫米胶卷拍摄了爆炸时的火球和烟云,以及现场的破坏情况。当他看到原子弹从天而降爆炸后的情景后,感到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从此以后,那可怕的闪光和蘑菇云就常常在他脑海里出现,再也挥之不去了。他常常觉得,它们就像凶恶的野兽,露出了狰狞的面目,贪婪的注视着他,这种恐惧感将长期伴随着他……
▍二战末期,为何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而不是在东京呢?
很遗憾,美国一开始就没打算把宝贵的原子弹丢在东京。
东京已经不值得轰炸了,美国的原子弹也有限,从一开始原子弹就是政治压迫工具而非决战兵器。
美国的目的是快速逼迫日本投降,并且最小代价的接收日本,这需要日本政府的屈服和配合。
按照美国的原定计划,如果不丢原子弹的话,他们将准备百万大军,通过名为“奥林匹克计划”以及“小皇冠计划”组成的“没落行动”登陆日本,依靠陆地作战解决掉日本。
“没落行动”被定在1945年11月的某个清晨展开,美军称之为“Y-DAY”,这会是远超诺曼底登陆“D-DAY”的大规模登陆战。
一旦实施这个作战,美军将会用大量的军舰对日本沿海进行轰炸,然后迅速占领九州和本州一部分,继而展开毫不留情的地面扫除。
只是这里面发生了一些变故,最终让大规模登陆作战没有被施行。
主要原因在于“没落行动”代价太大,靡费钱粮不说,美军甚至给出了10-100万伤亡的预估,这将是极为艰难的一仗。
其实战争打到末期,美军已经不需要考虑什么能不能获胜的问题了。
杜鲁门优先考虑的是与苏联抢地盘,减小伤亡率,以及自己的选票。
美军也很排斥那些自告奋勇要参加“没落行动”的盟军,他们明着打酱油,实则为分一杯羹。
所以,杜鲁门政府一直的态度都是“压迫”日本政府赶紧投降,避免做无谓的垂死挣扎。
但受限于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美国人一直都不能理解日本人的执拗。
“仗都打到这个份儿上了,为啥不投降呢?换我早跪了吧?”
但哪怕之前已经进行了“李梅火攻”,将日本97个城市付之一炬,日本人仍然没有投降。
天皇想保住“皇统延续”,军国主义高官们也不愿束手待毙,他们共同煽动了日本那些脑子充血的人民,要“守卫神国”,要“保护天皇”,还要“一亿人玉碎”。
同时,日本高层还在不断找“友好邻邦”苏联斡旋,想“有条件终战”。
杜鲁门这边也没闲着,1945年7月17日的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接到了国内“三位一体”核试验成功的消息和资料。
名为“小玩意”的核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托立尼提沙漠成功爆破,它炸起的火球比帝国大厦还高,将美国带入了有核时代。
这个试验其实是杜鲁门故意压制了时间进行的,他原本想在波茨坦会议上爆出来,以提升会议上讨价还价的本钱。
但临会时,杜鲁门却改变了主意,因为曼哈顿工程区司令格罗夫斯已经在游说他,将原子弹试验投入战场进行。
这非常具有诱惑,远比在波茨坦会议上宣告“我们有一颗有史以来最具威力的超级炸弹”更有震慑力。
而且,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垃圾时间,趁机将敏感的核武器理直气壮的用出去,这是最好的机会。
同时原子弹项目还能获得最宝贵的一手战争实践资料,这不比在墨西哥州炸沙子强?
如果原子弹能迫使日本尽早投降,那么美国的一切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了,无论是苏联还是欧洲人,都会猝不及防,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了震慑日本政府,让其快快滴投降,东京肯定是不能炸的。
把那一帮高层炸死了,日本虽然没了主心骨,却也难保他们会不会再推几个“天皇”,然后带着一帮绝望的暴民学牛岛满在冲绳那样玩命到底。
从首相铃木贯太郎的“默杀”和不停找苏联斡旋“终战”的态度可以看出,日本高层其实并不坚定,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最后的推动力。
何况此时的东京要啥没啥,之前李梅将军的凝固汽油弹多番光顾此地,早就连同倭皇宫在内,将大半东京烧了个干干净净。
美国此时只有两颗原子弹,如果要用,就必须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去,比如人多的、没挨过轰炸的、有大型军工和成规模军队的城市。
1945年7月24日,格罗夫斯给马歇尔提供了一份关于原子弹攻击日本的拟定报告,上面明确将广岛、长崎、小仓、新泻等列为了攻击目标。
美军经过研究后,最终确定了广岛、小仓、长崎为三个主要目标,其余为备选目标。
格罗夫斯在回忆录中,将这三座城市列为1、2、3号目标,美机会伺机而动,根据情况调整轰炸对象。
8月6日,B-29轰炸机“依诺拉盖伊”为首的机群成功轰炸了广岛,将这座当时日本尚算完好的港区城市炸掉了一半。
8月9日零点,苏军宣布对日作战,华西列夫斯基等多路大军席卷东北,美军也忙在这天上午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由B-29轰炸机“博克之车”领队的机群本来冲向了小仓,但这天云雾较密,他们随即转道备选目标长崎,然后通过三菱工厂银白色的屋瓦发现了目标。
最终日本政府放弃了继续抵抗下去的胆子,很快就在前首相米内光政等投降派带路党的帮助下,将美军迎上了海滩。
令人惊讶的是,日本人此时不仅已经没有了敌对心理,相反还表现的异常恭顺。
他们卑躬屈膝的将美军像爹一样供起,天皇忙着拍麦克阿瑟的马屁,民众们也在政府引导下半畏惧半渴求的鞠躬,甚至警视厅都能拉来大批青春美丽的女性“慰劳”美军。
就连拿轰炸机倒地沟油一样在日本人头上倒凝固汽油的李梅,都得到了日本人发的“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可想而知,如果真的将原子弹投在了东京,美国将不会得到一个如此服帖的日本,他们可能将陷进无休无止的治安战中。
我们把历史再翻前一页,看看当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样子,与日本二战投降的样子是不是略显相似呢?
这些老牌帝国主义早就在长久的殖民地征服中玩出了经验,与其干掉上层再扑杀下层的怒火,不如留着腐败的上层做傀儡,让更有经验的他们去管束下层,如此才能实现长久的殖民、剥削、控制。
直到今天日本仍然维系着这种控制,表面上虽然是美国的“盟国”,实际却是个半殖民地。
小小两颗原子弹,岂是随便乱炸的?
▍二战末期,为何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而不是在东京呢?
二战时,为何不直接把原子弹投向日本东京?美国人的解释恍然大悟。
二战期间日本美国曾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结果在造成大量死伤的同时大大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步伐。各位注意,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是加速日本投降步伐,并不是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苏联的参战,这直接造成了日本面临东西夹击的局面,最终天皇裕仁被迫宣布投降。有心的读者就对此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当时美国不直接把原子弹投掷日本首都东京,摧毁东京不是更有威慑力吗?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美国人一定会轰炸东京,因为当时的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更重要的日本天皇就住在东京。但是结果告诉我们,日本非但没有轰炸东京,反而让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帮忙标注了东京著名建筑所在位置,防止这些建筑被误炸。那么究竟为何美军不将原子弹投放在东京上空呢?
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美国专家一种说法是最具可信度的。美国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共造出了三颗原子弹,分别是:“胖子”、“小男孩”、一枚试验弹。美国是第一个制造原子弹的国家,可是当时这是一种新武器,世界上其他国家根本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威力。因此美国在二战投放原子弹也是势在必行,只不过日本第一个吃螃蟹。
当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时,美军已经对东京等城市进行了大轰炸,地面超过50%的建筑已经被摧毁,也就没有必要再轰炸东京了。反观长岛,这里当时日军最大的指挥中枢之一,当年甲午中日战争这里就是日军的大本营所在地,有大量的军需品、军火仓库等,摧毁这里就能给日本很大的威慑。
另外最重要的是当时日本人对天皇的崇拜,如果大家看过日本投降当他东京日本人的反映,就能明白当时的日本人对天皇是多么的崇拜。这时原子弹在东京爆炸,天皇有可能被炸死,那么日军将会彻底执行“本土作战”,到时美军实行登陆作战,必将损失惨重。
同时,如果美军在东边与日本本土日军作战时产生僵持,那么苏联很可能就会捷足先登,这是美国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因此权衡之后,决定原子弹还是要投,但不能是东京,这样既能促使日本投降,又能让美国在日本的利益最大化。
▍二战末期,为何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而不是在东京呢?
日本军国主义袭击珍珠港以后,彻底的激怒了美国,迫使美国马上采取行动,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对日本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6日,外号‘小男孩、大男孩’两个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爆炸了。
美国之所以向广岛长崎扔原子弹,是因为美国在冲绳遇到日本的顽强抵抗,美军伤亡达六七万人,美国估算过,如果要占领整个日本本土,美国需要付出超过一百万人的伤亡。这是美国所不能承受的。在扔原子弹之前,美国曾对东京等日本城市发达燃烧弹攻击,使日本付出了超过五十万人的平民伤亡。但是并没有撼动日本人的抵抗决心。
东京是日本天皇所在地,如果美国不小心砸死了天皇,那么日本人一定会和美国拚命,美国征服日本的难度要成倍提高,这一点美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美国当时既想给日本打击,也不得不留有余地。在战后的安排中,美国也不得不作出妥协,保留了天皇。
▍二战末期,为何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而不是在东京呢?
主要是美国只剩二颗原子弹了,总供造了三颗试爆一颗,如果投放东京把日本天皇炸死了激起日本人仇恨不投降会死更多美国佬生命,所以美国佬不敢投放东京,因为美国己经没有原子弹了。
------------------
推荐阅读: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亲历过或听说过"先扇你一巴掌然后再给你一块糖"的事情?
为什么许多老师说,教师最大的悲哀是教好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没教好?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