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出归还琉球的时候,为什么李鸿章拒绝了?
▍日本提出归还琉球的时候,为什么李鸿章拒绝了?
小日本也就唐朝时老实点。
李鸿章再不济,也是一方大员,雄才大嘴,也是明白人。
再说小日本归还琉球,只还一半,富地留下,穷地不要。国家面子,李鸿章当然不敢作主。
再个就是收回了,也守不住,小日本想啥时候拿回去,就啥时候拿回去,这点李鸿章还是很清楚的。
▍日本提出归还琉球的时候,为什么李鸿章拒绝了?
日本提出归还琉球?这个小岛国可没这么好心。他们是想霸占琉球相对富庶的北方岛屿,而将比较贫瘠的南方两岛归还中国。当时的琉球国人不同意,大清朝当然也不会同意了。而代表大清的李鸿章只能拒绝了。
琉球群岛是被日本武力占领的中国领土,不管是从历史渊源上,还是被各国所广泛认可的世界级公约上,都是可以找到可靠证据的。从更有说服力的法理上,中国拥有琉球的主权,这是不容置疑的。琉球迟早是要回归中国的。
琉球即现代的日本冲绳县,美国驻军的地方。
中国关于琉球的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在《隋书》中,有专门的“流求传”,记载此地有“流求国”。
在14世纪,琉球出现了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位于琉球主岛的南、中和北部,这个时期被称为“三山时代”。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曾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三国在接到诏书之后,相继向明朝进贡,表示臣服,正式成为了明王朝的藩属国。朱元璋还派遣了福建善于造船航海的匠人前往琉球,帮助他们建造船只,教授他们航海术。
根据史料记载,琉球臣服明朝后,日本的一些土著酋长还曾入贡琉球中山国,向琉球偷学明朝的造船术。
琉球此后经历了“第一尚氏王朝”、“第二尚氏王朝”,并将琉球发展到了“三省并三十六岛”的强盛时期。
1609年,日本萨摩藩进攻琉球,并将琉球划入了管辖范围。但是,萨摩藩不敢得罪明朝,琉球王国继续存在,作为大明的藩属国,继续向明朝入贡。即使是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琉球还是中国的藩属国。
1872年,日本单方面宣布琉球王国是日本的“内藩”,并于1873年兵临琉球,废除了原国王。1874年,日本还以保护琉球人民为由,派兵登录台湾东岸,屠杀当地土著。无能的清朝却认为此举是“保民之举”,还向日本赔款,这让日本霸占琉球的野心进一步增强。
1875年,日本大举入侵琉球,要求琉球停止向中国朝贡,禁止琉球接受清朝的册封,并册封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自然,日本的举动遭到了琉球国王的拒绝,琉球国向清朝求援,软弱的李鸿章不想因琉球与日本失和,竟然拒绝了。
1879年,日本将琉球国王尚泰绑到了东京,并将琉球改置为冲绳县。但中国和流落在外的琉球人均拒绝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
1880年,满清和日本多次谈判,在美国的调停下,准备将琉球分为三部分,北方岛屿归日本,南部岛屿归中国,而冲绳岛归琉球王国,保持琉球王国的存在。
关键点来了,原本李鸿章代表满清,是准备同意这一提案的,但是遭到了流亡到清朝的琉球国人的强烈反对。琉球国大臣林世功在北京总理衙门前,以自杀明志,阻止协议的签订。李鸿章受到震撼,开始反对对日议和,主张琉球国复国,恢复国王尚泰王位。
1882年,日本曾提议将琉球南部两岛割让给清朝,然后册封琉球王,让尚氏世袭冲绳县令。但是,除了两岛之外的其他岛屿,实际上被日本篡夺了。李鸿章竟然还准备答应,但是没有得到总理衙门其他大臣的支持,只能作罢。
李鸿章作为一个确确实实的卖国贼,是有才能,但他主要是靠出卖国家利益,才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894年,清朝向日本宣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原本琉球流亡清朝的大臣向德宏提议清朝收复琉球,也得到了众多官员的支持。但是,在慈禧、李鸿章治理下的清朝,已经烂透了。甲午战争,清朝惨败,靠清朝收复琉球已经无望。
甲午战败的第二年,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琉球都割让给了日本。李鸿章还收复琉球,在李鸿章的手下,不要说琉球,台湾都被日本割走了。
还好,满清很快灭亡了,民国政府在1941年正式向日本宣战,加入了同盟国,并宣布废除《马关条约》。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抗战胜利,成为了二战战胜国。
战后所签订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明确规定了对日本的处置,日本领土仅限于日本四岛,当时的日本昭和天皇接受了这些规定。随即,台湾、澎湖列岛相继归还中国,而琉球群岛暂时被美国托管。
1953年,中美交恶,美国将琉球群岛中的萨南诸岛交给日本。1961年,美国准许琉球人悬挂日本国旗。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完全主权。1972年,美国又将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交给日本。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岛。
但是,在二战后的宣言和公告中,明确指明了,日本领土仅限本土四岛,其他的地方都不属于日本。所以,琉球群岛已经明确了并非日本领土。
在历史上,中国作为琉球长期的宗主国,在琉球国灭亡后,从法理上讲,中国将拥有琉球的领土。日本之所以拥有琉球,完全是靠武力抢占的。如果以此为原则,那中国也可以用同样方式收复琉球。
▍日本提出归还琉球的时候,为什么李鸿章拒绝了?
日本处心积虑地吞并了琉球,竟然会主动说要归还琉球?这明摆着是痴人说梦呀!
当然,琉球之于清朝,也谈不上“归还”二字,因为琉球和朝鲜、越南一样,只是清朝的藩属国,并不在清朝的版图之内。
琉球原本只有清朝一个宗主国,但是1872年琉球派人出使日本之际,日本却突然强行册封琉球为自己的藩属国,这是日本为吞并琉球所走出的第一步。
1874年,日本以琉球渔民为台湾居民所杀为由,突然出兵台湾,清朝方面没有否认日本为琉球出头的说法,这等于是间接地承认了日本实际控制或者统治了琉球,也给了日本日后强行吞并琉球一个“合乎情理”的说辞。
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将琉球废藩设县,即为今日之冲绳县。
对于日本吞并琉球一事,李鸿章是何态度呢?
1878年5月,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致函李鸿章,极力主张清政府介入和阻止日本吞并琉球之事,只是李鸿章对此却颇为消极。
李鸿章的态度是,琉球不过是孤悬海上的弹丸之地,离咱们这么远,可是却离日本这么近,你们看呀,咱们想救琉球是不是很难?再说了,小小一个琉球,它能给咱们带来什么好处?所以,也没必要为了一个小小的琉球去和日本打,咱们当然不是怕和日本打,可到底没必要呀!
更让人唏嘘的是,李鸿章还说了句:“或不妨相机妥为开导。”
他所谓的“开导”,究竟是开导琉球接受被日本吞并的事实,还是开导日本主动放弃吞并琉球?对于这一点,恐怕也只有李鸿章自己心知肚明了。
所以,李鸿章的态度无异于是在放弃琉球,他的态度自然也代表了清政府和当时多数官员的态度。
不过,既然李鸿章和清政府已经基本放弃了琉球,后来又为什么会传出所谓的“日本归还琉球给清朝”的说法呢?
实际上,这件事是一个巧合。
1879年5月,从美国总统宝座上退下来后开始环游世界的格兰特恰好来到了中国,准备游玩过中国之后再去日本。
李鸿章听说了此事之后,瞬间想到了让格兰特出面调解中、日对于日本吞并琉球所引发的“纠纷”,格兰特当时也不甘心自己的政治生涯就这么结束,所以听了李鸿章的请求之后,想了想便答应了,如果格兰特能够成功调解此事,必然能够成为他将来再一次竞选美国总统的政治资本。
但是,格兰特到了日本之后,却没有想出能够妥善调解这场“纠纷”的方法,所以只能说一说场面话。
虽然格兰特已经退下来了,可在美国政坛多少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日本人也不好直接驳了他的面子,最终在格兰特的介入下,日本方面于1880年3月向清朝方面提出了一个“分岛改约”的方案。
所谓“分岛改约”,即中、日一起瓜分琉球,将宫古岛和八重山岛划给清朝,余下的归日本。
所以,从来没有所谓的“日本归还琉球给清朝”一事,日本之所以让步性地提出所谓的“分岛改约”,只不过是想借机让清朝和国际承认日本吞并琉球的既定事实。
那么,李鸿章为什么会“拒绝”日本方面提出的“分岛改约”方案?
日本虽然让步性地提出了“分岛改约”,但是他们又挖了一个坑让清朝跳:我们可以将宫古岛和八重山岛划给你们,但是,咱们给修改修改中日通商条约,让我们也拥有利益均沾的权力,也能够和洋人一样在中国内地自由通商贸易。
实际上,李鸿章和清政府原打算拿到宫古岛和八重山岛之后还给琉球,让琉球在这两个到复国,但是琉球方面却不同意,所以清朝只好继续和日本谈。
后来,驻日公使何如璋想到了格兰特曾经提出的“三分琉球”方案,于是将此方案告知了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一看,这方案还不错呀!所以,总理衙门便向日本“三分琉球”的方案——北部归日本,中部归琉球,南部归清朝。
日本一看,当然不乐意了,“三分琉球”的话,日本能拿到的好处少了,岂会同意?
别说日本不同意了,实际上李鸿章也不同意,在李鸿章眼里,琉球几乎没有任何价值,所以不愿意要。
如此一来,中、日双方只能继续谈。
这时候,又恰好碰上了沙俄在伊犁找茬,伊犁是自己的地盘,又和中原在陆地上相连,所以李鸿章认为处理好和沙俄的“纠纷”更重要,所以他顺势提出了“延宕”的策略。
所谓“延宕”,说白了就是拖!所以,李鸿章从没“拒绝”过所谓的“分岛改约”或者“三分琉球”的方案,他只是想用拖延的策略去解决琉球事务。
李鸿章的想法是:“矣俄事既结,再理球事,则力专而势自张。”
他想的可真美,想解决了和沙俄的矛盾之后,再集中精力处理琉球的事。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他这一拖,反而失去了解决琉球之事的最好时机。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国力愈加衰微,局势已经朝着李鸿章和清政府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清朝越来越弱,日本却越来越强,清朝更不敢要求日本同意所谓的“三分琉球”方案了,即便清政府提出来了,日本也会充耳不闻。
最终,日本吞并琉球一事因为李鸿章的“延宕”而成了不可扭转的事实。
▍日本提出归还琉球的时候,为什么李鸿章拒绝了?
中国在古代就是亚洲国家的中心,由于国力雄厚,周围的许多小国都曾向我国称臣纳贡,也正是与中国的友好交往,才使得一些国家得以发展起来,甚至成为强大的地区大国,拥有55个岛屿的琉球王国便是其中之一。
琉球王国在明朝的时候就是其附属国,朱元璋很早就意识到琉球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在看到琉球国忠心耿耿的向他纳贡时也深受感动,派遣福建周边的许多汉人和不少工匠前往琉球,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文化。
公元1429年,中山国统一整个琉球群岛,明朝政府册封中山王为琉球王,从此琉球王国的国王继位都需要中国的册封。
随着琉球国家的不断发展,两国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琉球甚至一年间向明朝纳贡近200次。
这样的友好关系持续了100多年,在明末,日本萨摩藩兵入侵琉球王国,强迫琉球向日本纳贡,此后琉球成为了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属国。清朝建立后,琉球主动向清朝纳贡,请求清朝册封,使用清朝年号,也一直是清朝的附属国。
直到清朝晚期,日本明治维新后,琉球王国的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1872年,日本强行将琉球王国废止,变更为日本的琉球藩,甚至还将琉球王室挟持到日本,之后威胁琉球向日本运输粮食,将这种威胁称为朝贡,以此证明琉球是自己感觉的附属国,甚至威胁琉球不得再向清朝进贡。日本人为了让琉球人忘掉他们的国王及对大清的念想,就将琉球改名为冲绳,正式将琉球纳入它的版图。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曾主动向清政府归还琉球一部分地区,却遭到了李鸿章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从日本强行攻占琉球开始,清政府就一直在反抗, 琉球国王多次向清政府求援,此时俄国正在新疆,日本人在福建频频制造事端,清政府顾及不下,无能为力,正所谓弱国无外交,日本对于中国的抗议根本没放在心上,照样我行我素。
直到北洋水师的成立,在李鸿章的操办之下,北洋舰队发展迅速,拥有了亚洲第一的船舰,再加上当时李鸿章与美国总统私交甚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日本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形,日本也识时务写了一份合约,称愿意将琉球的一部分归还给清政府,日本保留一部分。但日本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李鸿章的严厉拒绝,李鸿章认为只要自己的舰队不断发展,之后定能完全收复琉球。
不料在之后的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收复琉球也成了泡影,这也成了李鸿章的一块心病。或许李鸿章的作法是正确的,琉球本来就是大清的,是日本强行并吞的,不是归还一部分的问题,而是应该从琉球全部撤走军队,还小家子气,归还一部分打发叫花子。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贪婪而又卑鄙的国家,到嘴的肉根本不会吐出来,它早就对台湾及整个中国虎视眈眈,日本的狼子之心我们要永远提防。▍日本提出归还琉球的时候,为什么李鸿章拒绝了?
首先日本不是要把整个琉球归还中国,而只是归还琉球的南部诸岛,其次,不是李鸿章拒绝,而是当时的琉球国官员拒绝。提到琉球问题,可以说与近代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琉球王国的由来
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
公元6世纪中后期,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行至琉球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
最初琉球王国是指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使者出使琉球,正式将该地更名为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1373年琉球三国正式向明朝政府朝贡,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1429年三国统一为琉球王国,仍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
明亡后,琉球继续向清政府朝贡,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册封,从此琉球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从未间断。
日本吞并琉球始末
1609年,日本萨摩藩率兵侵占琉球,逼迫琉球向日本进贡。琉球王国形成“两属”状态,此后的两百多年间,琉球同时成为大清和日本萨摩藩的藩属。
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改革,开始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并谋划吞并琉球。1871年(同治十年),琉球国一渔船在海上遇飓风漂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居民发生冲突,54名琉球渔民被杀。
日本借此宣称琉球渔民为日本管属之民,派遣日军3000人于1874年5月在台湾南部登陆,发动侵台战争,1874年10月,清政府在英、美、法等国的压力下,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条约》,承认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这是日本吞并琉球计划的第一步。
接下来,1875年7月,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禁止接受中国册封,并改用日本年号。1879年,日本加快吞并琉球步伐,在国王拒不从命后,决定处分琉球,派遣使者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即冲绳县,直接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将国王移送东京,琉球王国灭亡。
琉球归属之争
从1874年日本侵略琉球以后,琉球国就开始不断的抗争,1876年琉球王尚泰派遣姐夫幸地亲方前往大清国求援,此举虽得到清政府支持并与日本驻华公使交涉,但没有实质效果。
1878年琉球王国在无奈情况下,又开始向国际社会求援,派遣琉球司法官毛凤来和马兼才抵达东京,向西方驻日各国公使,递交投诉。
自1879年琉球灭亡至1885年间,大量琉球人流亡中国,开展“复国运动”。他们以福州、北京、天津为据点,向清朝总理衙门、礼部和重臣李鸿章、左宗棠等递呈请愿书28份,要求清朝就琉球问题向日本交涉。
在此情况下,当时的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就此事在天津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会晤,请他就琉球问题进行调停,格兰特慷慨答应后前往日本与日本政要伊藤博文举行会谈,格兰特认为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了清国的海上贸易利益,建议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琉球争议。
1880年3月,日本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分岛、改约”案,即琉球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岛屿归日本管理;琉球群岛的南部诸岛如宫古岛、八重山,则归清政府管辖。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应修改日清通商条约,允日享有最惠国待遇。
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等人与日方代表进行商谈,1880年10月草签了《琉球条约》及《酌加条款》。但是这一方案遭到琉球王国官员的强烈反对,表示二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万不可接受。
琉球士人林世功直接在北京总理衙门前自杀表示抗议。林世功自杀后,清政府拒绝在谈判条约上签字,协商破裂。
1882年,日本与清政府恢复琉球谈判问题,但依然没有达成协议。1895年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被迫割让台湾、澎湖,如此一来大清在琉球群岛问题上就更没有发言权了。
后续
有意思的是后来在1943年11月23日开罗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蒋介石,把琉球群岛纳入谈判议题,争取在战后把琉球群岛纳入到中华民国管辖范围内,但蒋介石不置可否。
11月25日,蒋介石与罗斯福再次会谈时,又谈到了琉球群岛。罗斯福说:
“我反复考虑,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们的东部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你们得到了台湾,如不得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
老蒋见罗斯福再次提出这个问题,表现得很犹豫。于是罗斯福又说:
“贵国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战争结束了,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
见到罗斯福如此直接的要把琉球交给中国,老蒋答复道:
“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蒋氏对琉球群岛的态度,让罗斯福感到不可思议。这种好事要是换做日本或者英法两国,早就迫不及待的把琉球群岛抓在手中,哪里会出现给了还不要这种情况呢?
其中原因民间传闻有很多,有分析称,老蒋是为了将来内战需要日本帮助,拿到琉球怕得罪日本,也有人说琉球孤悬海外,以当时民国的实力很难守住。
总之,真实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只是那个曾经的琉球王国已成历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