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东厂和西厂哪个厉害?
▍明朝时期的东厂和西厂哪个厉害?
东厂
▍明朝时期的东厂和西厂哪个厉害?
论历史程度,西厂比不过东厂,但要是论到实力,西厂远远超过东厂,但这种超过是在于人的身上,而不是在于“厂”的身上。
东厂创建于永乐十八年,在当时已经有另一个特务部门的存在,这个特务部门就是锦衣卫。
既然如此,为什么朱棣还要特意又设立一个特步部门呢?如果需要特务的话,扩充锦衣卫不就行了吗?
锦衣卫大部分都是良民,如果要成为锦衣卫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三代以上家世清白,倘若有一代人出现偷鸡摸狗之辈,或者地痞流氓之辈,都不能够加入锦衣卫。
由于锦衣卫的身份摆在那里,大臣对锦衣卫也不鄙视,也不排挤,因此大部分大臣都与锦衣卫有着密切的联系。
朱棣是通过造反继位,虽然整天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有资格继承皇位,从未承认过自己是造反,一直坚称自己是清君侧,但是心里却是虚的。
生怕哪一个大臣不知道抽了哪根筋,要为朱允炆报仇,对他图谋不轨。
因此急需再增加一个特务部门。那这个特务部门由谁来管呢?就由太监来管。
对于朱棣而言,太监比大臣更加值得信任。
他之所以敢在靖难期间孤注一掷,率领大军直冲南京,就是因为有太监给他通风报信,说南京防守薄弱,而且在这期间还有太监源源不断的从南京跑出来投奔他。
有的人可能好奇,太监为什么对朱棣这么有好感,这主要是由于他早就预谋造反,而太监作为皇帝的贴身奴仆,时时刻刻都能够知道皇帝在干什么。
为了获取皇宫的机要信息,他每次在皇宫里看到太监都会大把大把的给钱。
太监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朱允炆统治时期,地位不是一般的低下。
朱元璋明令禁止太监不得干政,朱允炆延续了朱元璋的做法,太监稍微有一点错,就直接打大板,敢谈论政事直接赶出宫,以至于太监每次与大臣碰面话都不敢说。
“过诸大臣前一揖,不启口而退”——《明史·宦官传》
要知道太监已经没有了证明自己是男人的东西,一旦被赶出宫,迎接的一定是无尽的嘲讽,无尽的歧视。
说句难听的,连条狗都不如。
对于太监而言,朱棣就是救世主,不帮助他推翻朱允炆的统治才怪。
自从天下轮到朱棣统治,太监算是彻底䎄了身,就连个别大臣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皇帝最亲近的耳目。
不但负责监视各地的将领,有的时候还担任起出使这样重大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郑和。
由于东厂的存在,他们甚至监视起了百官,六部的文件他们想看就看,朝廷的案子他们想查就查,在朝廷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想盯哪一个就盯哪里。
他们的工作范围不仅仅是在朝廷之内,朝廷之外也是他们的工作范围。
总而言之,除皇帝之外的所有人,他们都能监视,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街头乞丐。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东厂全部都是太监,但实际上作为东厂二把手的掌刑千户、理刑千户,都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
而作为主要负责调查、抓人的番子也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
掌班、领班、司房等多个办事机构,以及负责管理番子的役长,虽然不是从锦衣卫中调整出来的,但基本上都是正常人。
个别不正常的都是东厂的首领提督太监特意安插。关于东厂的太监数量,用手指都能数得出来。
朱棣设立东厂除了查觉一切反动分子之外,还有着另一层含义。
这一层含义就是制衡锦衣卫。
锦衣卫虽然是负责仪仗,也负责护卫,但从始至终本质工作都是监视百官,有哪个官员不怕锦衣卫?
如果得罪了锦衣卫,锦衣卫偷偷在你家放一点不该放的东西,或者跟皇帝说一些不该说的话,那么你的前途就得堪忧。
大臣怕锦衣卫,锦衣卫肯定会膨胀,其中最膨胀的当属锦衣卫的首领锦衣卫指挥使。永乐年间最出名的锦衣卫指挥使叫作纪纲。
他猖狂到了什么程度呢?就连朱棣挑选妃子他都要先挑,而大臣们对此敢怒不敢言。要是长此以往,那还得了,朝廷岂不是锦衣卫指挥使说了算。
有了东厂的存在,就能够起到制衡锦衣卫的作用,因为东厂监视的人中就包括锦衣卫,时不时的就上演特务抓特务的一幕,纪纲的倒台也与东厂有关。
“内侍仇纲者发其罪”——《明史·纪纲传》
设立之初,东厂并没有专门属于自己的监狱,抓到的人都是交给锦衣卫审讯,如果抓的是锦衣卫,就关到别的地方审讯。
后来为了工作的开展顺利,东厂也设立了自己的监狱,分别有两座,一座负责关押要犯,另一处负责关押罪犯。
原本东厂提督太监就高于锦衣卫指挥使,毕竟东厂监视着锦衣卫。
再加上东厂提督太监是太监相比于锦衣卫指挥使有着身体上的优越条件,虽然这种优越条件并不光彩,但是却给东厂提督太监提供了先机。
锦衣卫指挥使与东厂提督太监虽然一样都是直接向皇帝负责,但是却有着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锦衣卫指挥使大部分向皇帝报告的事情都是写在文书上,再由他人上交到皇帝的手中。
而由于东厂提督太监是太监,能够畅通无阻的出入皇宫,报告事情相比于锦衣卫指挥使方便上许多,要么用嘴说,要么直接交。
因此终明一代,大部分时间东厂通常都压锦衣卫一头,甚至个别时期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提督太监都要下跪磕头。
“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明史·刑法志》
东厂怎么想都没有想到,在成化十三年竟然跳出来一个叫作汪直的太监抢生意,还试图砸掉东厂这个招牌。
汪直也算得上是一个有志的太监,不到三十岁就混上了御马监太监这个位置。
御马监太监虽然听起来像是管马的,但实际上管的却是兵权。
如果要给太监排一个名,汪直能够排在第四,但是他却想更进两步,排在第二。
之所以是第二,不是第三,也不是第一,是因为第三是南京镇守太监,如果当第三的话,那就得远离朝廷,也就代表着远离政治中心。
第一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资历太深不敢。只有第二的东厂提督太监尚铭最好下手,也最容易下手。
想要替代尚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向明宪宗证明自己的实力不输尚铭。
虽然汪直不是东厂的太监,但是却干起了东厂的活。他收买了给东厂提供情报的社会各界人士,还在京城内外都安排上自己的耳目,只为打探消息。
一时间,明宪宗源源不断的收到宫外的各种有用消息,对于汪直的工作能力他很是满意,但是却不同意汪直担任东厂提督太监。
尚铭能够坐到东厂提督太监这个位置上,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搜罗到各种奇珍异宝,第一时间要送的地方就是皇宫。
无论是皇帝,还是太监,又或者后宫的妃嫔,都接受过他的好处,这样一个人,汪直肯定是搬不动的。
尚铭有尚铭的背景,汪直也有汪直的背景,要不然他不可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
汪直的背景是万贵妃,万贵妃是明宪宗一辈子最宠爱的妃子,自从万贵妃去世,明宪宗茶不思,饭不香,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也紧随而去。
在万贵妃去世的时候,明宪宗曾经说过一句足以证明他们之间的爱情的话,那就是:“万贵妃走了,我也该走了。”
有着万贵妃撑腰的汪直,虽然替代尚铭的计划落空,但是他却想出了另一个计划,那就是开办一个与东厂对立的厂。这一个计划得到明宪宗认同。
成化十三年,汪直在西安门照搬东厂的一套工作班子,设立起西厂。
东厂在东安门,西厂在西安门,无论是从地点,还是名字上,都可以看出西厂自从设立的那天起,就是东厂的敌人。
明宪宗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认同注直设立西厂,除了万贵妃的因素之外,这其中还有着一定的背景。
当时京城到处都是有妖狐出现的传闻,再加上成化十二年妖人李子龙与太监韦舍勾结偷偷潜入大内一事,明宪宗对锦衣卫、东厂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才有了汪直出头的机会。
西厂虽然设立,但是影响力却远远不如东厂,无论是百姓,还是大臣,都一致只认东厂,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人家东厂的品牌历史放在哪里,大部分人都会认古老的品牌,而不是认新兴的品牌,谁知道这个品牌的东西靠不靠谱。
如果顺其自然,西厂一定会完蛋,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但要是不顺其自然,那有什么办法才能够解决问题?
汪直还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想了出来,那就是树威,既然你们不信我,那我就整到你们信我为止。
明朝是法制社会,杀一个百姓都要报告到皇帝那里,要想抓人,也必须要有证明,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都得需要。
可是汪直却无视了证明这一说法,在京城里胡乱抓人,抓的人大部分都是官员,其中不缺乏各部的工作人员,就连太监中的第三号人物南京镇守太监覃立鹏也不放过。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明史·商辂传》
汪直做了这么多,只为证明一点,东厂不能做的事情,他西厂能做,东厂不能抓的人,他西厂敢抓。
经过汪直的一番操作,原本地位远远不及东厂的西厂,地位一下子就变得远超东厂,东厂变得空无一人,西厂变得门庭若市。
如果照此下去,汪直再加一把劲,说不定就能够直接将东厂消除在明朝的历史中,但是他却犯了一个他前辈王振犯过的错误,有一个横刀立马的梦想。
好好的西厂提督太监不做,偏偏要跑去边境折腾,为了迫使明朝与蒙古开战,故意挑起边衅,专门挑落单的蒙古人下手。
俗话说,孰可忍,孰不可忍,一次的话可以忍,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谁都忍不了。
自从汪直去边境以来,边境就不断的传来各种关于战争的消息。
明宪宗原本就是一个懒人,对他而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干脆没事。可现如今眼看着就要打一场大仗。
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原本平安无事的边境,为什么突然间就变得不安?
关键时刻尚铭站出来为明宪宗解惑。
在西厂压着东厂的这些年里,尚铭之所以没有动作,是因为他明白当时的汪直正红,要是敢对他下手,说不定死的是自己。
所以一直在暗地里注意着汪直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收集汪直的犯罪证据。
汪直在边境所做的事情,他都带有证据的一笔一笔的记下来。
由于汪直的种种行为太过于突出,在此之前就有大臣上书,如果继续重用汪直,国家极有可能大乱。
明宪宗当时还反驳那位上书的大臣,重用一个太监,国家绝对不会大乱。
“用一内监,何至危乱天下”——《明实录》
现如今看来,那位大臣的话即将要印验。这位大臣并不是别人,就是明朝唯一一个连中三元的内阁首辅商辂。
眼看着大错即将铸成,明宪宗也意识到了错误,直接就将汪直留在了边境,不准他回来,叫他什么时候把边境平定了再回来。
大臣们都意识到汪直已经失宠,纷纷上书痛打落水狗。
不出意外,成化十七年,西厂关门,而作为开创西厂的西厂提督太监汪直则被发配到南京,当起了干杂活的太监,可以说是直接一踩到底。
汪直的命运与西厂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兴旺,西厂兴旺,他落魄,西厂也落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西厂之后,虽然还出现过一个内行厂,但是却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也关门,毕竟东厂的底蕴放在那里,要想拔掉东厂,绝无可能。
东厂出现了那么多年,从未出现什么问题,就足以说明它是一个合理的存在。要是没有了它,谁知道会出现什么事情。
首先危害到的就是皇权,没有了东厂,就会有一大批人得到释放,谁知道这些人会干出什么事情。
▍明朝时期的东厂和西厂哪个厉害?
按说,先有东厂,后面才有了西厂,论权力,先给个总结,西厂要大于东厂的,但这个西厂怎么来的呢?
在明朝成化年间,大学士万安给明朝宪宗上书,要求革除特务机构西厂。一般的告状书,肯定要罗列罪状,这一上书却不走寻常路,万安没有搞列举这种老套路,而是提到了西厂的建立原因。
万安说:当年太宗皇帝(朱棣)在北京定都,命令老牌特务机构锦衣卫四处查访,因为担心外官会徇私枉法,所以设立东厂,用太监们去打探情报。这个制度已经运行五十六年了,各级运行指标正常。可是,数年前,京城妖狐夜出,搞得人心惊惶,为了怕皇帝你老人家担惊受怕,所以才加设了西厂,特别任命汪直管理。这也是临时抱阉腿。现在事情过去这么久,妖狐消失了,这个西厂也该撤了。
这是怎么回事?明朝特务排行榜名列第一,左撕锦衣卫,右打东厂督的史上最牛工厂西厂竟然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而且它的创立跟一起明建国后动物成精事件有关!是个灵异事件调查局?
在明朝的史书,确实记载了一些诡异的事件。
明史的《五行志》记载了一个在京城暴走的奇怪生物。
成化十二年,京城冒出一个小型哥斯拉,这种怪兽有金色眼睛,尾巴很长,像狗又像黄鼠狼,更奇怪的是,它的身边笼罩着一团黑气,谁要接近,马上就会被那团黑气熏倒。
古时候,将这种东西称为黑眚,是一种妖物,据说专门入室吃小孩。
黑眚一出现,全城惊扰,纷纷点起灯,敲起锣打起鼓,抄起菜刀去打。可是,怎么抓都抓不到。
这只黑眚最后竟然冲撞起紫禁城来。
那一天,皇帝朱见深正在早朝,突然奉天门外一阵喧哗,一只黑眚正在大闹宫门。
当时上朝时间又早,天蒙蒙亮,看得清又看不清,正是吓人的时候。
黑眚一来闹,皇帝朱见深吓了一跳,喊一声让领导先走就要起身跑路,可能有的亲说,这皇帝胆太小了吧。妖怪还在门口呢,怕什么?
各位这是冤枉朱见深了。
要知道,奉天门已经是皇城内门。皇城外面是午门,午门进来就是奉天门,现在故宫叫太和门。太和门后就是太和殿。
大家去故宫,看到太和殿富丽堂皇,里面的龙椅相当气派。可是,皇帝并不经常在这里办公,只有举行大朝会的时候才用这里一下。老在这办,礼仪复杂,没两天,满京城的官都得累趴下,皇帝也得累成马。
那么,不在这办公,在哪办公呢?
就是奉天门的偏殿。皇帝在这里坐着,外面大臣有事情的,进来汇报一下,汇报完了就退出去,这个叫“御门听政”。
现在这个妖怪竟然打到了奉天门外,等于杀到了皇帝办公室的门前,皇帝能不惊慌失措逃跑吗?
不过,皇帝要一跑,那问题就大了,手下肯定跟着瞎跑啊。这一乱,局势就不可收拾。
关键时刻,旁边一只苍白却有力的手拉住了朱见深的袖子。
这个人是大太监怀恩。
说起太监,那都是祸国殃民的角色,秦朝赵高,汉朝的张让,唐朝的仇士良,明朝的魏忠贤,大抵都是此类。可是,这个怀恩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因为他虽然握有权力,却不滥用权力。尤其是跟文官的关系很好,保护了不少大臣。
怀恩一看皇帝没主意了,马上拉住皇帝的衣袖,示意他别慌,不就是一个黑眚,这么多侍卫还怕拿不下它?
朱见深坐定下来,果然,外面报告,黑眚在侍卫的攻击下跑掉了。
虽然跑掉了,但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京城的守卫出现了大问题。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黑眚只是冲到了前殿,而一个妖道竟然跑到了皇帝的后花园。
一天晚上,一个道士在数名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宫的后花园,爬到了景山上张望。
这个道士叫李子龙,擅长旁门左道,在京城就已经混出了名头。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竟然要搞免费故宫游。现在解放了,进故宫还要买票呢,何况大明朝。
据说,这个李子龙在会法术可以帮助宫女怀孕,依我看,这不是什么法术好,主要还是腰好。而成化年间,因为皇帝朱见深宠信比他大十多岁的万贵妃,迟迟没有生下儿子。如果有宫女生下儿子,当然是麻雀变凤凰。
可以说,李子龙就是一个宫女之友。
这对皇权来说,当然是大逆不道,而且半夜三更跑到景山上,探头探脑,怎么看都不像好人。
李子龙在山上看风景,风景也在山下看他,风景就是穿飞鱼服,拿绣春刀的锦衣卫。
锦衣卫杀上来,直接将李子龙拿下。
落到锦衣卫的手里,别说李子龙,就是赵子龙也不管用。审了二回,定个图谋行刺的罪名给杀了。
这个案子虽然破了,但暴露了明朝的管理出现了大问题。一个妖怪可以直接杀到奉天门,这是天灾。李子龙直接跑到了皇宫内院,还有太监当带路党,这是人祸。
这说明,原有的锦衣卫,甚至东厂已经没有以往掌控京城的能力。
2.失控的特务机构
朱元璋时候,锦衣卫帮助皇帝扳倒了宰相胡惟庸,朱棣时候,东厂又帮助皇帝扳倒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接下来的太监王振,锦衣卫骨干逯杲等等,同样起到了他们该起的作用。
在每个时刻,都有这两大特务机构在提供助力,它们的能力应该是很突出的,怎么这一年之内,发生了这么多奇怪的事情,两大机构毫无作为,毫无办法呢?竟然让一个道士送绿帽送到了宫里面 !
那么,这时的东厂跟锦衣卫在干什么呢?
锦衣卫就不用提了,自从东厂开设以来,锦衣卫就沦为打酱油的角色,抓个犯人,跟个腿还有戏份,要说掌控京城,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东厂呢?隆重介绍一下,现在的东厂厂督是一个叫尚铭的太监。这位仁兄就有点不务正业了,还想着陷害忠良,打探消息,而是开辟新市场,发掘新业务,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富人身上,创立了罗织罪名,给钱就放人的商业模式。
既然不用得罪大官就能发财,为什么要去陷害忠良呢?这就是尚铭的真实想法。
碰到这种不务正业的主,朱见深也是毫无办法,他只有引入一些竞争机制,调一些新人上来,改变一下工作作风,提高一下工作效率。
朱见深看上的人叫汪直。
3.青云直上的汪直
十年前,广西大藤峡的一些百姓起来反抗明朝政府。明朝派军队平定之后,抓了一些俘虏带到京城,这里有一个小孩叫汪直。像这样的小孩, 一般只有一个就业出路:当太监。
汪直被阉之后,安排到了昭德宫上班。我们知道,干什么有时候不重要,在哪里干特别重要。比如太监这个工种,都是一样的洗马桶,但在哪里洗,差别就大了。
昭德宫是万贵妃的地盘。
万贵妃是皇帝朱见深最宠信的妃子(没有之一),朱见深小的时候比较坎坷,他的父亲就是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抓去当人质的朱祁镇。朱祁镇被抓后,明朝就另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
父亲当了俘虏,朱见深也就被剥夺了太子之后,渡过了十多年担惊受怕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他的身边有一个大十多岁的宫女在照顾他。这个宫女就是后来的万贵妃。
后来,朱祁镇回了国,又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朱见深重新成为太子,最终当上了皇帝。因为早年一起患过难,所以年龄不是问题,审丑不会疲劳,万贵妃依然深受朱见深宠爱。
只要跟万贵妃搭上线,自然升职要快上那么一点点。
前面要求取消西厂的万安,就是因为娶的老婆恰好是万贵妃弟弟的老婆的妹妹。这才成为了内阁首辅。
汪直被分配到万贵妃的昭德宫,也是抱上了大粗腿。
在成化十二年,就是妖怪、妖道出没的那一年,汪直已经成为了御马监的大太监。
说起御马监,大家可能有个误解,以为是放马的,跟天上的弼马温差不多。是个小差事。
其实不然,御马监确实管马,但又不仅仅管马,它在太监各部门当中,地位相当高。
我们前面介绍过,明朝的太监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帮助皇帝打理着他的帝国。最牛的是司礼监,司礼监的一把手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宰相,二把手秉笔太监常常客串西厂的厂督。
而排名第二的部门就是御马监,原因只有一个,御马监还管着一批禁卫军。这支军队叫:“羽林三千户所”下辖四卫,又称四卫军。最多的时候有四万人,少也有五六千。所以,御马监的掌印太监也常被称为太监中的兵部尚书。
汪直当时做到这个位置,不过十五岁,可见,他的眼力劲应该是很强的。这一次,京城异动,朱见深没有用东厂的人,也没有用锦衣卫的人,而是指派汪直去查这个案子。
汪直查得怎么样呢?
出乎意料的好。
4.西厂的崛起
汪直乔装打扮,带两个小跟班,骑着小毛驴四处查访。这一行,竟然瞒过了东厂跟锦衣卫。汪直查到了很多情报,反馈了很多朱见深不知道的事情。而且他出去一查后,黑眚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朱见深大喜过望,最终决定让汪直自立门户,在灵济宫前的旧灰厂办起了新的特务机关,因为在西边,所以称为西厂。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二起灵异事件,它们真的是突发事件吗?像李子龙这个妖道,以前在宫里默默耕耘,做了那么多好事没留名,帮助了那么多的宫女都没出事。可冷不丁,他就被发现了。
再说说黑眚,那更简单了,古代人口稀少,华南虎都有可能下山,像狗一样的野生动物,比如黑狼狐狸之类的,完全有可能不买票就进故宫玩一圈嘛。
那这些事情之间有联系吗?有的,他们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帮助汪直成立了西厂。
做为御马监的太监,汪直一直想插手东厂的业务。可是东厂的业务一直是司礼监的工作范围。东厂也已经有厂督了:尚铭。
尚铭是太监中的老前辈了,工作很有特色。
所以,汪直想要动尚铭的蛋糕,似乎不太容易。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这一切其实都是汪直安排的,或者至少有一件是汪直在推动。
而且,成化年间的京城气氛是很诡异的。
朱见深的宫里曾经有一个妖僧叫继晓,被封为国师,经常在宫里表演点石成金之类的法术,又在西市建了一座大永昌寺。除此之外,朱见深的宫中还有道士,喇嘛,全部封为国师。这些人出入宫廷,有高档马车,有禁兵开道,甚至有的国师手中的佛珠是用荒郊野外的弃骸头骨做成,法碗则用整个骷髅做成。活脱脱就是沙僧再现。
这些人在京城里招摇而过,无疑会使成化年间的京城笼罩着一股神秘的气息。稍有事变,百姓就惊慌不定,妄加猜测。
极有可能,汪直从中发现了恐慌是树立权威的好机会。于是,他搞了一只野生动物进宫,进一步强化这种恐慌。而李子龙这种事情,可能早就看在汪直的眼里,他只是知而不宣,然后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将李子龙暴露出来。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汪直成功创办了西厂,从而拥有了自己的特务机构。
当然,相对东厂的深厚历史,西厂起步晚,基础薄,要奋起直追,就需要不走寻常路。
于是,为了打探情报,汪直是大案不嫌大,再大的官也敢直接抓,小案不嫌小,谁家有个狗打架之类的事情,也被汪直整成了邻里不和谐的案便。
而为了树立西厂的品牌,当然需要抓一些典型的案例。
好在,大明朝别的不缺,案件总是层出不穷的。
汪直收到了一个消息。
京城来了一个流窜犯,此人叫杨勰,他本人倒是知名度不大,但有一个很牛的太爷爷,英宗朝的三杨之一的杨荣,以前曾经为大家介绍过,第一个霸主级太监王振就曾经斗争过杨荣。最终以杨荣气死告终。
杨勰为什么跑到京城呢?说起来,老杨家毕竟也是名门大族,虽然杨荣老爷子去了,但家底很厚,难免有点仗势欺人,鱼肉一下百姓,横行一下乡里。这不,在老家背上了杀人罪名,朝廷正派人捉拿他。他一看不对劲,就跑到京城他姐夫礼部主事董序家避一避。
董序一看,小舅子犯了这么大的事,不找人打点是不行了。于是,找到了宫中的太监韦瑛。
事实告诉我们,走后门不一定正确。韦瑛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汪直,表示是不是出手帮帮忙。
汪直大喜,公司刚开张,正愁没有大单,大单竟然自己送上了门。
既然是杀人犯逃到了京城,那还等什么?立马抓人。
西厂的人冲到了董序家,起用西厂特制的刑具:弹琵琶。千成不要以为这是一种类似六指琴魔一样的声波武器。这其实是一种弦状刑具,用牛筋弹人的筋骨,一弹魂散,二弹骨散,三弹就是石头都会开口说话。
果然,董序马上交待,家里确实有巨额财产说不清来源。
那么,这笔钱在哪呢?西厂已经把他家翻了三尺都没有找到。
董序想了一下,应该在我的叔父杨仕伟家吧。
杨仕伟是兵部主事。西厂的人冲到了杨仕伟家,因为执法相当粗暴,杨家乱成一团。正当西厂的人寻找巨额财产时,旁边的墙上突然冒出了一个人头。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是什么人,难道就不怕国法吗?”
这里介绍一下,明朝抓人的手续,如果是六扇门这样的三法司机构,如果要抓人,则必须要正式的公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逮捕证。到了锦衣卫时代,开始流行一种驾帖。
所谓驾帖就是由皇帝发出的直接逮捕证,这个证一般由司礼监写好盖上章子,然后锦衣卫拿着这个文件到刑部“佥签”,也就是复检一下,检查什么呢?就是要把驾帖跟原弹劾文件对比一下,要抓什么人,必须有人弹劾。如果对应不上,刑部就不会认可,这样这个驾帖虽然出自皇帝,也是不具备法律效率。这当然是给锦衣卫上了一约束。锦衣卫很不爽,老子都有皇帝的批条了,还用得着刑部批不批?
于是,到了后面,锦衣卫直接拿着皇帝的驾帖拉人。如果有人不满?没问题,打到午门外打一百下屁股,着实打,打到服气为止。
而到了西厂,西厂连这个驾帖也省了。上门就喘门,见人就拉人,要逮捕证?要驾帖?先进西厂聊聊音乐再说,比如弹琵琶。
冲到杨仕伟的家里,马上将老杨绑了起来,连老杨的老婆都羞辱起来。这就太过分了。
这样一搞,围观群众相当不满。于是,这个人大着胆子在墙外喊了一嗓子。
结果西厂的人毫不含糊,立马顶了回去:“你又是什么人?难道不怕西厂吗?”
此人胆子也确实大,回了一句:我是翰林陈音!
看到激起民愤,西厂的人拉起杨仕伟就跑。没过多久,杨勰在狱中病死,杨仕伟、董序被抄家。
一个案子,汪直就把礼部、兵部的两个人给搞下了台。但整整官员这种事,锦衣卫可以干,东厂也能干。西厂不过是复制前辈的成功。这样的程度是无法超越前辈。
要超越前辈,必须做一些特别的事,具体来说,东厂不敢抓的人,西厂来抓,东厂不敢管的事,西厂来管。
只要有胆子,这种机会到外都是。汪直又收到了一个消息。
5.新厂开张三把火
有一回,南京镇监覃力朋上京办完差,回南京公车私用,用一百艘船只载了私盐,准备捞一票。这一路上,无人敢问,毕竟太监势力熏天。到了武城县,一位典吏可能新上任,不知内情,或者他特别勇敢,敢跟邪恶势力做斗争,就查问一番,结果被覃力朋打断牙齿。覃力朋还射杀了一人。
这种事常见,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眼就过去了。可是正赶上汪直要树立威信,也只好委屈一下同行了。
汪直把覃力朋抓了起来,判了一个死刑。本是同阉生,相煎何太急。朱见深出来打圆场,够了,够了,适可而止。打发去扫地,劳动改造吧。
西厂的品牌顺利打响, 而就在这时,一封弹劾书摆到了朱见深的面前,表示再不把汪直搞下去,天下就要大乱了。
这是一封集体署名弹劾书,列了汪直的十一条罪状,由内阁首辅商辂牵头,所有阁臣署名。商辂是明朝历史上第二个三元及第的人,历任数朝,人称本朝第一贤臣。阁臣集体署名告一个太监,这也是比较罕见的,尤其是里面还有一位叫万安的阁臣。这位万安我们说过,他是万贵妃这条线上的,同时,汪直的背后靠山,也是万贵妃,可以说,原本是一个山头的,可竟然也署名要告汪直。
这不能怪队友出卖,实在是汪直搞得太过分了。官员抓了,太监也对付,还守边关的武将也被汪直搞下数位。甚至西厂连民间鸡狗配种这种事也要管。
可以说,除了皇帝等少数人,汪直把天下人得罪光了。
朱见深很不理解,自己派一个人出去打探一下消息,怎么就将天下搅成大乱了。当年,妖狐冲到了我的前面,你们怎么不说大乱了。
愤怒之下,朱见深叫来司礼监掌印司恩,让他跑去内阁问一下,他们是什么意思。
如果派别的人还算了,派上了怀恩,那汪直就倒霉了,我们介绍过,这个怀恩还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怀恩跑到内阁一问,回来报告,内阁这些大臣是齐了心要告汪直了,汪直确实搞得太过份,再不治他,只怕事情要闹大了。话音刚落,九卿的集体告状书也上来了。实在是没办法,汪直的牢里还关着这些部门的人呢,再审一审,说不定九卿要集体一锅端了。
众望所归,汪直只好光荣下岗,西厂开张不到半年,就倒闭了。
但必须要说,汪直办的这些案件确实有些程序上的不合法,比如没有驾帖就抓人,执法也很简单粗暴。但是他办的这些事情,又确实没有冤枉多少好人。
比如覃力朋这样的,抓了也是为太监清理门户,为社会除害。还有杨家一案,说实在,就是动作太粗暴了,真说冤枉杨家,那可能还不至于。而商辂这些大臣联名上告,也未必没有私心,毕竟杨家的案子,汪直要再查下去,可能真的整个官场都要翻过来。
了解了这一切,我们才知道朱见深为什么愤怒,这绝不是简单的正义与邪恶力量的对抗。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的事情你就不会奇怪了。汪直下岗后,很快有官员上书,热烈要求重开西厂,并高度评价了汪直的工作,不但是时下腐朽政坛的一股清风,还可以流传百世,成为万世之楷模,这不是就是东厂那块牌坊上写的,流芳百世吗?东厂没做到了,做到的西厂却关张了。
朱见深大喜,终于有人跟我的世界观,用人观一致了。
于是,西厂重新开张,汪直满血复活。
商辂彻底晕了,自己混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斗不过一个小孩?最后,他祭出了绝招:辞职。
不干了,我回老家。潜台词是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皇帝你看着办吧。
皇帝很快做出了答复:商大人,慢走,不送。
商辂走了,尚书、御史等等纷纷提出辞呈。朱见深没有任何犹豫,来一个批一个,批到最后,朝中再没有反对汪直的人。
难道没有任何人可以挑战汪直的权威?
事实上还是有的,要对付太监,还得是太监。
6.东厂的反击
太监尚铭出手了。我们说过尚铭是东厂厂督,原本比汪直辈份高、资历老,但无奈汪直半路杀出,另开了一个西厂,生生抢走他的市场份额。
尚铭当然很不爽,但汪直有皇帝罩着,他也只有忍了。可是,这一次,尚铭决定反击。为什么呢?
因为他跟汪直的感情破裂了。
有一天,一个盗贼潜进皇城,被尚铭东厂的校尉抓住了。平时,尚铭都要跟汪直打声招呼,有功算大家的。可是,这两天汪直生病没来上班。尚铭一看,好不容易有个独占功劳的机会,就不打招呼自个上报皇帝了。
朱见深很高兴,发了一大批赏金。
汪直听到后,大怒,老子只是病了,你就当我不存在?行,你等着,放学后别走!
尚铭听到后,十分恐慌,从此开始搜集汪直的一些把柄,做了一个汪直事迹汇编,告了汪直一笔。
这个时候,汪直恰好不在京城了。
汪直干嘛去了?
他跑到外面打仗去了。
汪直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太监。除了抓捕官员,刺探情报之外,汪直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带兵去打仗。在京城干了没多久,汪直就提出来,自己要去边关负责跟蒙古女真打交道。
于是,在朱见深特批下,汪直跑到边关,指挥边关的将领打了两个胜仗。本来仗也打完了,汪直打报告要求回来。朱见深一看,嗯,打得不错,你继续去下一个地方,接着干。
这就倒霉了,做一位特务头目,留在京城,呆在皇帝身边才是正经事。太监说白了,干的是狐假虎威的事,不在老虎后面,狐狸还有什么威风。
被尚铭一告,汪直就是想反驳,打报告都要迟一步。
不久后,朱见深罢免西厂,将汪直调到南京当御马监。也就是提前退休了。
不过,汪直本人却软着陆了,拥有权势的太监在失势之后,下场一般很惨,比如魏忠贤最后是自谥而死。
汪直在朱见深去世后又活了很久,甚至又调回了京城,只是再也没有担任过重要职位。
汪直能够善终,跟朱见深的保护有很大作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汪直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坏的太监。
比如有一回,兵部给事中孙博上疏告了西厂一状。要求东西两厂一起关掉算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给事中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罪状,只说像东厂的工作人员,品阶又低,凭什么用一些小事就中伤大臣。
事实上,纪检部门最重要的用人法则,就是用品阶低的管品阶高的啊。
汪直知道后,把孙博叫了过来。本以为孙博要进诏狱搞搞弹琵琶了。结果汪直说道,你是兵部的,那就跟着我到边关去,当个书记官,把我干的工作记下来。
一趟跑下来,孙博竟然服了汪直,上奏给汪直请功。
可以说,汪直就是大明朝的韦小宝,看上去坏,骨子里却可能比一些文臣武官还要好。所以,当他被贬后,意外的,痛打落水狗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真正专注陷害忠良不动摇的其实是尚铭。将汪直拉下马,尚铭得意过一阵。一年后,尚铭被弹劾,调到明孝陵扫地去了。
此后,东厂归太监陈准管理。这位陈准是司礼监掌印怀恩的亲信。陈淮重新调整东厂业务结构,突出主营业务。下令:有逆反的事情,再来找我,其它小事,不要再折腾了。
这一下,京城真的安宁了。
那么,随着尚铭的失势,东厂真的就老实了吗?而西厂这个明朝历史上最具权势的特务机关真的就此消失了吗?
不是的,二十多年后,西厂死灰复燃,这一次领导西厂的是明武宗的八虎之一谷大用。而更为厉害的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刘瑾。刘瑾在重开西厂之后,又开了一个内行厂。形成了明朝四大特务机构并行的局面。
明朝重回特务政治,四大特务机构将掀起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风。
刘瑾是怎么利用这些特务机构掌控权力的,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明争暗斗,谁又是最后的胜利者?
我们下回再聊。
▍明朝时期的东厂和西厂哪个厉害?
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一个恐怖的消息在紫禁城后宫流传开来:有一个吃人的形状像狗和狐的妖物在宫里出没,据说已经有不少宫人命丧妖口。一时间,搞得宫廷内外人心惶惶,神经兮兮。
当时,京师有一个名叫李子龙的道士,据说精通法术,经常为民降妖。听到李子龙的大名,内廷的宦官们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个名叫韦舍的太监利用职务之便,将李子龙放入大内降妖除魔。
不知道李子龙到底是不是在除妖,反正他常常跑到万岁山等高处查探,这些地方能直接看到皇帝的行宫、寝宫。
古代后宫都是太监,李子龙来了后,后宫出现了第二个男人,还是个道士,这种事怎么能瞒得过负责保卫工作的御马监。汪直很及时地把这个道士抓捕归狱,29岁的明宪宗朱见深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后宫有妖怪出没不算,居然还有男人窥探自己的私生活,这么大的事儿自己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这件事发生后,明宪宗朱见深感觉到他的身边充满了危险,他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情报组织,而当时的锦卫衣和东厂却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明宪宗让太监汪直到宫外打探消息,汪直出色的表现让明宪宗大为惊喜,他才决定成立西厂,由汪直任厂公。
这次道士入宫降妖事件,直接导致了西厂的建立,至此,继锦衣卫,东厂之后,明朝三大机构中最有名的西厂诞生了。
这三大机构是在明朝除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之外的三大司法特务机构,都是帝王的人肉摄像机,只听命于皇帝一个人,不受其他部门的制约和管理,分布在全国各地为帝王监视百官。
从成立时间上来说:锦衣卫是成立时间最早的,是明朝洪武时期朱元璋成立的,东厂比锦衣卫晚一些,是明朝永乐时期朱棣成立的,西厂就是开头一段描述的,成化时期朱见深成立的,西厂也是维持时间最短的。
下面按成立时间先后介绍一下这三大机构的作用。
锦衣卫
锦衣卫全称叫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是明朝成立最早的军政情报机构,一开始主要负责皇帝仪仗和侍卫,在明朝洪武年间改制为锦衣卫,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可以逮捕审讯除皇帝外的任何人,但是他们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和士大夫,一般不会审讯缉拿普通百姓。
东厂
东厂既是监察机关又是特务机关,永乐十八年,朱棣为了有一个自己使用起来比锦衣卫更方便的机构而建立的,由亲信宦官担任督主,东厂也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
东厂的主要职责和锦衣卫还有后来的西厂都类似,主要就是监视地方各级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可以直接将监视结果向皇帝汇报,且可以直接逮捕,审讯那些地位比较低的有反对倾向的官员。而对于那些地位高的官员,有皇亲国戚等身份的反对派,在得到皇帝授权后,东厂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到了明朝后期,东厂和锦衣卫逐渐由平级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当道的朝野时代,锦衣卫指挥见了东厂厂督甚至都要下跪扣头。
西厂
西厂的全称叫西缉事厂,是宪宗时期朱见深建立的,第一任督主是明朝有名的宦官汪直,也是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西厂是一个非常短命的机构,只有俩任督主汪直和刘瑾。
但是设立期间内权力范围大过了东厂,在西厂成立几个月的时间内,督主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查办了非常多的大案要案,西厂在全国范围内布下眼线,广撒网,主要打击对象是境内外官员,宁可错杀一百,绝不放过一个。
一旦怀疑谁就立刻加以逮捕,可以事先不必经过皇帝同意,之后严刑逼供,把事情闹的越大越好,才能显出西厂办案的认真和力度之大。
对于平民百姓,只要其言行稍有不慎,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处理,短短几个月内,弄得人人如坐针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由陈坤饰演的大反派雨化田在剧中说过一句霸气的台词,雨化田面对东厂的厂公,霸气的说出这样的一段话:“你问我西厂算什么东西?我现在告诉你,你们东厂不敢管的事,我们西厂管,你们东厂不敢杀的人,我们西厂杀,一句话,东厂能管的我们管,东厂不能管的我们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三大机构里权力最大的西厂。
▍明朝时期的东厂和西厂哪个厉害?
当然是西厂更厉害了咯!这可是咱们厂花儿雨化田说的:
你问我西厂算什么东西?现在我就来告诉你,东厂破不了的案由我西厂来破;东厂不敢杀的人我杀,东厂不敢管的事我管。一句话,东厂管得了的我西厂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西厂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够不够清楚?——《龙门飞甲》。
这虽然是电影桥段,但在真实历史上,也确实是西厂比较牛!
众所周知,东西厂和锦衣卫是明朝所特有的特务机构,被称为厂卫。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充当皇帝的耳目、打手。负责保卫皇帝,监督臣民,刺探情报,以及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他们拥有特权,凌驾于法律之上,可不经司法机构允许,随意抓人、审讯、甚至动用私刑。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刑罚体系,以及自己的监狱,大明朝堂上下,无不畏之如虎。
这三个部门里面,权力最小的是皇帝的保镖锦衣卫,其前身是朱元璋建立的皇家护卫队。
而东厂成立时间,晚于锦衣卫,乃是朱棣时期设立。其虽然在级别上与锦衣卫相差不大,但东厂的地位实际上是高于锦衣卫的。
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了镇压政治反对派,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棣创建了东厂,并任命宦官为领导,一块监督锦衣卫。锦衣卫的领导人通常由军事指挥官服务,属于外交部长。东厂的领袖是太监,属于内院。
东厂的领导者被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被称为厂公或主管。其次就是太监中仅次于他们的人。官方称号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明朝的大宦官,王震,刘瑾,冯保,魏忠贤他们这几个人都领导过东厂一段时间。
东厂的功能是看住有说诬赖皇帝诋毁皇帝的人,贪污受贿的官员。也就是说,在建立官方办公室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但事实上,由于东厂的主人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且在宫中,更容易锦衣卫的统领会见了东厂的老板甚至需要低头。
最后说说西厂,它实最晚设立的,全称叫西缉事厂。
在明宪宗成化年间的时候,由于东厂和锦衣卫是由前皇帝建立的,他们已存在多年。现任皇帝想建立一个他可以完全信任的专门机构。而恰逢当时接连发生妖狐夜出、道士行刺等大案,明宪宗不相信锦衣卫和东厂,于是下令亲信太监汪直彻查。
汪直抓住机会,越查越多,而且牵出了许多大案要案。明宪宗对其更加倚仗,后来为了方便汪直办案,于是在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西厂诞生。
西厂虽然是一个新的机构,没什么底蕴,但其优势在于得到了当朝皇帝的信任,其风头一度盖过了东厂。特别是汪直,作为皇帝的心腹,手眼通天,权力极大。“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在他这里并不是一句空话。
但是正是因为汪直太过锋芒,冲撞了东厂和朝中很多的官员,大臣们联名上书言西厂“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网太密”
最终明宪宗无奈,只得撤销西厂。不过后来他感觉到不太安全,于是仅仅一月之后,又重新起用汪直,复设西厂。此后汪直带着西厂,横行朝堂五年有余。五年后,汪直因为功高盖主,受到明宪宗猜忌,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
再后来,正德年间,西厂又复开过,不过当时的西厂已不再如往常那般风光,大太监刘瑾手下的一个权力工具而已,和东厂没什么区别。随着刘瑾的倒台,西厂也不复存在。
所以,纵观明朝的厂卫制度,主角还是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只是一个临时产物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