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中国最早提倡散文诗即新诗的作家,非刘半农莫属。提起刘半农,自然让我们“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江苏江阴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他一生追求真理,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震惊文坛的进步论著,成为新文化运动中一位“斗士”和“闯将”。他是白话诗歌的拓荒者,现代民歌研究的带头人,具有开拓精神的杂文家。他又是我国语言学及摄影理论奠基人,是我国第二个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的语言学家。主要著作有《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扬鞭集》《瓦釜集》等。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第一位使用“散文诗”这种文体的,是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是他正式使用“小散文诗”这个称谓来进行创作的。此前,世界上虽然也有类似的文体,如中国古代的小赋(如屈原的《卜居》和《渔父》)、明清小品文,伊斯兰教的《古兰经》,16世纪法国的蒙田小品文,但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体裁。真正的散文诗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才有的。在我国,20世纪以前是没有人关注与翻译散文诗这个外国诗歌新品种的。20世纪初,刘半农第一个开始关注、提倡并翻译外国的散文诗。1918年,《新青年》第四期发表了刘半农译的印度S·瑞美萨的《我行雪中》,后面附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提到“散文诗”这个名称,从此,以散文诗为代表的新诗在中国传播开来。
刘半农所译散文诗大多是印度泰戈尔和俄国屠格涅夫两大文豪的散文诗。“五四”前夕刘半农翻译了泰戈尔的四首无韵诗即散文诗,前两首发表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1918年),题为《Tagore诗二首》,即《恶邮差》和《著作资格》;同年又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上发表了另外两首译作《海滨》和《同情》。
台湾诗人痖弦在《早春的播种者》中对刘半农的白话诗评价很高。他这样评价刘半农:在这些译诗中,“旧语言的羁绊似乎一点也看不出来”,“白话文那样子好法,至少在那个时期除了胡适之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人”。1915年,刘半农又译了屠格涅夫的四首散文诗。遗憾的是,刘半农不懂俄文,散文诗又无韵,他是据英译本转译的。刘氏把它们当成短篇小说介绍给了中国读者。这便是刊在1915年《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七期上的四篇小说,刘氏把它们题为《杜瑾讷夫(即当时对屠格涅夫的译名)之名著》:《乞食之兄》《地胡吞我之妻》《可畏哉愚夫》《嫠妇与菜汁》(后来巴金以散文诗的形式分别把它们译为《乞丐》《马霞》《愚人》《白菜汤》)。刘半农十分欣赏这四篇作品,他在“译者前言”中说:此四篇“均为其晚年手笔”,“措词立言,均惨痛哀切,使人情不自禁。余所读小说,殆以此为观止,是不可不译以饷我国之小说家”。三年之后,即1918年,刘半农又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上译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二首:《狗》和《访员》。这次他不仅将作品体裁准确译为散文诗,题为《屠格涅夫散文诗二首》,而且还将作家的名字准确地译为“屠格涅夫”。学界至今仍沿用此译名,尽管这两首散文诗仍是据英国C.Garnett的英译本转译的。
刘半农之后,郑振铎、沈颖、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徐志摩和冰心等人相继翻译和介绍的许多外国散文诗,进一步推动了以散文诗为代表的新诗的发展。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要谈论刘半农的诗歌,就一定要说刘半农的为人。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这是鲁迅先生《忆刘半农君》中的一段文字,把陈独秀、胡适和刘半农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的看法:直率坦荡,胸无城府,活泼勇敢。“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这就是刘半农,虽然不如陈独秀、胡适那般光彩夺目,却让人觉得可亲可敬,易于接近,是志同道合的好伙伴。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是刘半农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巨大贡献。
当然,有人说他“浅”。的确如此,他不故作高深,他不装腔作势。他的诗歌也是如此,直白易懂。然而放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去看,他的诗歌创作印证了白话文的成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大收获。尤其是他的那一首《叫我如何不想她》音韵和谐,语言流畅,广为流传,1926年被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成为历来经典传唱名篇。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时隔一百年,再回头看这首诗,仍是经典名篇,读起来仍觉美不胜收。在现代诗歌史上,超过这首诗的名篇,也相当有限。
由此可见,刘半农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人物,是一个做出了相当实绩的优秀诗人。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艺屿EYESVOT |刘半农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聊到刘半农,先说点题外话,之前在悟空问答,看到一副对联:莫言路遥遇秋雨,艺谋未都留半农,还算记忆深刻。刚才又看得上联:田汉从文称半农,久久难对下联。
中华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对联,在旧体诗和新体诗的过度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刘半农,非“半农”而是文学大师!
刘半农是第一代白话新诗的开路人,他长时间致力于白话新诗多种形式的摸索,他在著名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中说:
“韵文之当改革者有三:(一)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二)增多诗体,盖诗律愈严,诗体愈少,则诗的精神所受的束缚愈甚,诗学绝无发展之望;(三)注重“真”,时代有古今,物质有新旧;这个真字却是唯一无二,断断不随着时代变化的。”
由此可见他提倡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增加诗体、求“真”务“实”等。
这其中他对诗体最会花样翻新。
《卖萝卜人》无韵且不分节,字数也不一致,“于有韵诗外增无韵诗”。
他还向民间文艺学习,与人共同出版了民歌总集《瓦釜集》,还模仿山歌民歌创作了《扬鞭集》中的数十首诗歌。
扬鞭集
后来刘半农又吸取了自由诗、传统诗和民歌的特点创作长诗《敲冰》,为扩大新诗的艺术规模做出了贡献。
零下八度的天气/结着七十里路的坚冰/阻碍着我愉快的归路 /水路不得通/ 旱路也难走/ 冰!/我真是奈何你不得!/我真是无可奈何!
……
《敲冰》节选
将近100年前的中国,新体诗的发展,刘半农不但创造性地创造了浪漫文艺的“她”字,也为新诗的艺术性和多样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最后,补全之前的上联,欢迎大家留言批评指导。
田汉从文称半农,星海树人谓羡林。
艺屿EYESVOT ……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文学革命家、语言学家刘半农(1891—1934)享年仅 44 岁,但战绩辉煌。
作为“五四”时期一位骁勇善战的闯将,他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迅猛发展立下过赫赫战功﹔作为杰出的诗人,他是无韵诗、散文诗和歌谣体新诗的开拓者,是“第一个用方言来写新诗的中国 Robert Burns(罗伯特·彭斯——苏格兰农民诗人)”﹔作为优秀的杂文家,他的杂文“杂而不专,无所不包”,留下了许多气势轩昂、谈言微中的战斗檄文﹔作为卓著的语言学家,他呕心沥血,在声韵学和方言研究领域树起了巍巍丰碑。他博学多能,在乐律、摄影、考古、民俗和敦煌学研究诸多方面,也有非凡的成就。
刘半农的杂文在“五四”时期的文坛上独树一帜,风格自然、豪爽、幽默、泼辣,我国杂文的繁荣和发展,刘半农也有首开之功。而他的新诗成就远在杂文之上,是最“具有诗人天分” 的新诗拓荒者“,在一种勇敢试验中,写了许多新诗”。
1918 年 1 月《新青年》四卷一号进行部分改版,开设了“诗”专栏,首先发表了胡适的新诗四首、沈尹默的新诗三首、刘半农的新诗二首,刘半农和胡适、沈尹默鼎足而立,成了我国新诗史上最早出现的三位新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刘半农的二首诗是《相隔—层纸》和《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前者深沉、愤激,“屋里”的老爷与“窗外”的叫花子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残酷的现实相隔只有“—层纸”,真实深刻,发人深思,是以新的内容与新的形式相融合的一首力作;后者清新、活泼,表达对新生命的喜悦,也曲折地反映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们的心声,是初期白话诗的代表作。
同年 4 月,刘半农在《新青年》四卷四号上发表的《学徒苦》,把老板与老板娘压榨、虐待学徒的情景写得逼真。学徒被折磨得面色如土,清清河流可鉴面容。“生我者,亦父母”,诗人用对学徒的同情,启发读者去追寻学徒痛苦的根源。
同年 5 月,刘半农在《新青年》四卷五号上发表的第一首无韵诗《卖萝卜人》,借用孩子们的目光,多角度地揭示警察用暴力驱赶“住在一座破庙里” 的“一个卖萝卜人” 的全过程,引发人们对穷苦大众的怜悯和同情。所有这些都是新诗期最可宝贵的收获。
文学革命初期,以胡适为代表的先驱者们“自信颇能用白话作散文”,至于是否能用“白话作诗”,一时还没有把握,觉得需要“尝试”和“练习”。胡适“单身匹马而往”进行“白话诗的试验”,而“结伴同行”的“同志”中就有刘半农。
钱玄同称赞刘半农的诗“做得很好,不让适之”。事实也正是如此。刘半农早期的新诗题材开阔,形式灵活多变,真实而自然,“写实”的色彩较浓,又有浪漫的激情。鲁迅曾经说过:“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刘半农就是敢于“冲破一切传
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
刘半农在《〈扬鞭集〉自序》中说:“我在诗的体裁上是最会翻新鲜花样的。当初的无韵诗,散文诗,后来的用方言拟民歌,拟‘拟曲’,都是我首先尝试。”刘半农探索新诗发展的路径,走的是一条与民歌民谣相结合的道路。
他认为新诗应在民歌民谣的基础上发展,因而对民间歌谣情有独钟。面对一些大人先生们的激烈反对,刘半农十分勇敢而自豪地说:“我应当正对着一阵笑声、骂声、唾声的雨!”
▍如何评价刘半农对于新诗的贡献?
没法去评论——
人家的文学才能,社会思想
踏实的文风——
正是当下那些所谓的作家所没有的。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考南京大学有多难?
下一篇: 练毛笔字的时候竖笔总是写不直,怎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