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近年来黄瓜靶斑病常有发生,它是由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发病。因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很多菜农常把靶斑病当成霜霉病或细菌性角斑病进行防治,这不仅不能有效的防治病害,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又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期,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有效防治该病,减轻菜农损失,现将黄瓜靶斑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以供菜农参考。
1危害症状
1.1田间症状
病菌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时从下部叶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正、背面均可受害,黄瓜叶片上有大小不一的枯斑,小的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的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仔细观察发现这种斑有一个略白的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可以连成片,叶片干枯。重病株中下部叶片相继枯死,造成提早拉秧。
1.2与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的主要区别
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区别: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2防治方法
黄瓜靶斑病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或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所以在防治上最根本的方法是切断第1侵染源,严格栽培管理,同时辅以化学防治措施。
2.1适时轮作。发病田应与非寄主作物(如番茄、辣椒等)进行两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2.1适时轮作。发病田应与非寄主作物(如番茄、辣椒等)进行两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2.2种子消毒。该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分钟,所以可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种子用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60℃热水中浸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28℃处催芽,可有效消除种皮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
2.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因温暖、高湿有利于其发病,据相关研究表明该病的适宜发病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0%以上,当温度25℃--30℃和湿度饱和时,病害发生较重,因此生产中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几率。生产中可采取起垄定植,地膜覆盖栽培,于膜下沟里浇暗水等方式降低棚内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要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
2.4药剂防治。由于病菌侵染率高,因此要做好早期预防,重点喷中、下部叶片。可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0.5%氨基寡糖素、40%腈菌唑乳油等喷雾。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或86.2%氢氧化铜(可杀得3000)。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叶面喷雾,轮换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
以上是关于黄瓜靶斑病的一些症状以及如何防治靶斑病的措施,建议大家可以参考,能够有所帮助!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黄瓜靶斑病,又经常被称作“黄点子病”,在黄瓜患病后期会出现明显的半透明眼状靶心病斑。该病在温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症状表现比较相似。靶斑病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叶片上会出现灰黑色的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背上会有乳白色的菌脓流出。患有靶斑病的黄瓜叶片,病斑表面粗糙不平,容易干枯,而患有霜霉病的黄瓜叶片叶片退绿发黄,患病处比较平整。
一、黄瓜靶斑病的发病条件
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诱发,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在高温、高湿、透风不畅、土壤贫瘠、植株黄弱的环境下发病比较严重,而且具有发病快、危害重的特点,一般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在黄瓜盛果期以后发生率比较高,症状与霜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很相似,在防治时要注意辨别区分。
二、黄瓜靶斑病的病害表现
靶斑病一般先发生在植株的中下部叶上,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凹陷、黄色、水浸状的小斑点;病发中期时,叶片的病斑会扩大成很多大小不等的(近)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凹陷病斑,病斑中间灰白、半透明,叶面粗糙不平易穿孔;到病发后期,病斑会扩大连片,病斑中央有明显的眼状靶心,造成叶片枯黄、干裂,直至枯死。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的正反面都会出现淡灰色或灰褐色的环状或椭圆形的霉状物。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病情严重时也会危害黄瓜的叶柄、茎蔓和果实。
三、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
55度的温水可以杀死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在黄瓜播种前,可以先用50-55度的温水浸种20-25分钟杀菌消毒,晾干后进行催芽或者用新高脂膜拌种后播种。
2、轮茬种植
重茬种植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发病严重的重茬地可以与芹菜、烟草、萝卜或其他非瓜类作物轮茬种植2年以上,可以明显降低靶斑病的田间危害。
3、合理栽种
采用起垄、覆膜的栽种方式,能够减少黄瓜靶斑病的发生。
4、科学田间管理
在施肥管理上,要多施腐熟有机肥,控制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补充硼肥;
在浇水管理上,采取小水勤浇、膜下浇水或滴灌,严禁大水漫灌,并注意浇水后田间的通风排湿。这些都可以减少靶斑病害菌对黄瓜的侵害。
另外,要做好田间的清洁管理,对于发现的患病株、蔓、叶,应当及时清除并带出地外进行集中焚烧,以切断病菌传播源。
5、药物防治
因为黄瓜靶斑病多由有害真菌和细菌共同侵害发病,再加上靶斑病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对真菌性和细菌性药物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尤其是对链霉素等抗性很强),所以在防治用药时,如果是单一用药往往起不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用药少时,一方面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防治,并添加适量的新高脂膜等提高用药效果,尽量的减少用药次数,以防抗性。
防治靶斑病的常用药物有:800倍的75%百菌清、500倍的50%多菌灵、1500倍的25%咪鲜胺乳油、1500倍的50%苯菌灵、1500倍的25%阿米西达悬浮剂、500倍的40%施佳乐悬浮剂、3000倍的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的40%腈菌唑乳油、8000倍的40%福星乳油等;一般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重点喷施叶背,注意交替用药,以防抗性。
点击“上方”关注每日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知识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这个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你好,农学博士教种植 为您解答。
黄瓜靶斑病是由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温暖、高湿环境有利于发病,在全国各个地区均有发生,逐渐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害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如果错误地按照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很差,经济损失严重。
黄瓜靶斑病的主要危害症状
靶斑病又称为黄点病,因为发病初期病斑很小,类似小米粒,排列密集,对光看十分清晰,所以很容易误诊为细菌性病害。这种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生在中上部叶片,病斑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有时叶背面的病斑会出现凹陷,正面突出起泡,类似泡泡病。发病叶片容易老化变脆。在发病初期,病斑为黄褐色小点,当病斑直径扩展以后,叶片正面病斑中部略凹陷,病斑近乎圆形或者稍不规则,外围颜色稍深,呈现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表现为淡黄色,叶背病部稍隆起,好像膏药状,呈现黄白色。一旦环境条件适宜,病斑就会扩展迅速,边缘呈现水渍状,失水后呈现青灰色。到了发病后期,病斑直径可以达到1厘米,圆形或不规则形,对光观察,叶脉色深,网状更加明显,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
黄瓜靶斑病的发病条件
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喜欢温暖高湿环境,温度20度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均可侵染危害。 在温度适宜、湿度大、通风透气不良、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偏施氮肥的温室栽培中,植株发病十分严重。
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黄瓜可以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能够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有效减少初侵染源,同时要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消毒处理。推荐种植抗病品种,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以便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日常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同时避免进行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强光照,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2)化学防治:在植株发病前,可以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连续用药2-3次,每次用药间隔7-10天。到了发病初期,可以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剂1500-3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47%代森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该注意轮换用药,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能够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充分提高防效。
[我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名农学专业博士,点击右上角可以关注我!每天更新农业种植知识,推广植物高产技术,欢迎大家评批指正!]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黄瓜褐斑(靶斑)病,属真菌病害,由半知菌类多主棒孢霉侵染所致。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茎蔓。
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上生黄褐色伴有晕环的芝麻粒大小的水渍状斑点,后扩展成灰白色凹陷斑,严重时一张叶片上有数十个至数白个病斑;进入发病中期病斑扩展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状,易穿孔;到发病中后期多个病斑易融合成片,病健分界明显,呈深黄色,后逐渐变成灰褐色,干裂坏死,造成叶片枯死或脱落。
高温高湿条件下易产生大病斑,干燥时多产生小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稀疏的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发生初期病斑呈多角形,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相近,后期又与炭疽病不易区分,需镜检病原进行确诊。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不要与南瓜为邻;浸种,黄瓜种子在常温下浸15分钟,转入55~60°C水中浸种10~15分钟,不断搅拌,降到30°C后,继续浸3~4小时,再置于25~28°C催芽,可有效清除种子内部细菌。生态防治,棚室种植的使温室内远离该病发病条件,适时追肥,防止脱肥,增强抗病力,注意棚内湿度,加强通风,抑制该病发生。
(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早喷洒75%百菌清800~1000倍液、25%咪鲜胺1300~1500倍液、50%福美霜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900倍液喷雾。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